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海南岛作为一个旅游岛,本身就拥有数量庞大的海外游客,非遗外宣翻译作为连接中外发展的桥梁,更应该借此机会“走出去”,让更多海外游客了解海南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本文以海南省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内的黎族扎染织绣技艺为例,在目的论视角下分析了其外宣翻译策略。
【关键词】 黎族扎染织绣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79-02
基金项目:本文为“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研究》资助(项目编号:S201913892029)”的研究成果。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多样,包括:传统戏剧,如临高人偶戏;传统舞蹈,如黎族打柴舞;传统技艺,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取火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传统音乐,如儋州调声、崖州民歌;民俗,如黎族“三月三”节日、南海航道更路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人民文化的寄托,情感的载体,承载着当地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等丰富的信息,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延续海南传统文化,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
为了让外国游客更加深刻地理解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外宣翻译也凸显出了其必要性。但是外宣翻译涉及面之广、涵盖面之大、综合性之高,使其翻译难度比一般文本翻译大得多,因此,外宣翻译也成了中国翻译学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其外宣翻译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第一,互联网利用不足,网页宣传力度不大。在网络四通八达的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足不出户看世界。然而,海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工作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便捷的平台。虽然有专门的网页来介绍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除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有对应的英文翻译(“Hainan Provincial Preservation Center of ICH”)之外,网站上就没有其他国家语言的相应介绍了。
第二,市面上与海南非遗外宣翻译相关的文本书籍以及正规影像资料极少,缺乏完整记录材料。除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写组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中英文对照出版物,以及浙江出版社出版的相关中英文对照系列丛书外,很难找到其他的系列书籍了。影像方面除了九洲音像出版社发行的一套相关光碟外,没有其他的正规影像资料。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缺乏相关专业的外宣翻译人才。据统计,海南省只有8所高校,研究非遗外宣翻译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导致关于非遗外宣翻译的研究极少。而且,非遗外宣翻译这项工作,对于译者的翻译水平和翻译技巧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所以,能够真正做好文化翻译工作的译者只有少数。
第四,非遗外宣翻译工作缺乏地方政府支持。由于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外宣翻译认识不足,对非遗保护的外宣工作不够重视,导致项目研究缺乏资金,项目难以开展,工作难以进行,非遗外宣翻译研究发展进程缓慢。
二、目的论的基本原则
Skopos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目标,目的”。20世纪70年代,功能翻譯学家汉斯弗米尔将这一词汇引入翻译理论,用来表示译作的目的和翻译行为的目的。他和赖斯合著的《通用翻译理论基础》奠定了目的论的基础。功能目的派的另一位学者诺德完善了这一理论,他认为译文的功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功能加忠诚原则”。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目的原则也就是说译文由其目的决定,译文必须要符合预定的目的。语际连贯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忠实性原则类似通常说的忠实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Nord:2001)。
三、目的视角下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
(一)增译
增译,顾名思义就是要在进行翻译时,适当增加或补充一些词语或句子,一般用在翻译含有特殊文化现象,为了使读者更加一目了然,更能进行理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补偿手段。原文中“骆越族人是中国古代百越族群,又称黎族人的祖先,是最早在海南岛定居的人,他们移民到海南可以追溯到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646年)”,如果把“骆越族人”直白的翻译成The Luo Yue people,海外游客可能并不了解我国古代群居部落是怎样一种群体,所以就要适当加一些解释,如a cla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Baiyue ethnic group 。此外,“商代”直接翻译成Shang Dynasty,外国游客也会对商朝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间,因此应该增加翻译商朝的具体时间:1600 BC—1646 BC。这样一来就会使读者明白古代群体,了解具体发的时间,也更能忠实于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因此此句话可以译为:“The Luo Yue people, a cla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Baiyue ethnic group , also known as the forefathers of the Li people, were the earliest settlers on Hainan Island , and their immigration to Hainan dates back to as early as the Shang Dynasty (1600 BC——1646 BC).”
(二)减译
英文行文结构和汉语是不同的,这一点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汉语讲究工整对仗,而英文讲究的是追求语感和文章中的逻辑,如果一味地堆积重复就会失去美感,反而显得不够简洁,那么翻译时就需要进行删译减译,去掉汉语中一些不必要修饰的辞藻。 如“2003年,对黎族流域的黎族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调查,仔细的选择,整理和完整的保存”中“全面而又系统,仔细的,完整的等词语就可以酌情删掉。减译为:Investigated, selected, sorted and preserved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Li nationality.这样更符合英文的语感,符合西方人的语言习惯,更易被西方人理解。
(三)转化
转化翻译策略也是我们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一种常用的策略。转化翻译法是要我们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将原文已有的意思转化为更能让外国读者感同身受,易于理解的同类内容的一种翻译方法。如外宣翻译中“黄道婆”的翻译方法。在原文材料中“700多年前,民间世代相传的黄道婆,浪迹江海天涯,在海南崖州,向黎族学习棉纺织技艺”。那么如何体现黄道婆的著名呢,如何让外国游客了解黄道婆这个人物呢?我们可以转化为更能让国外读者易于理解的方式,那么在英文材料中我们可以把黄道婆转译为Huang Daopo(1245-1330), a noted lady in a folk legend, who make brilli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andcraft cotton textile production.这样便可以使读者更直观了解到这一历史人物的重要性。
四、改善海南非遗外宣翻译现状的策略
传统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是一项传统手工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的外宣翻译中,要做到让翻译的文本让外国学者尽可能理解到我们所要传达的理念,就要适当用到不同的翻译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媒体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媒体的优势,来提高公众对非遗的关注,扩大非遗文化的知名度。例如利用短视频平台拍摄宣传微片,让更多人在潜移默化中了解非遗文化。此外,在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页上设立专门的中外对照版块,并在旅游景点提供此网站的便捷进入方式。
(二)将学校教育与非遗传承相结合
首先依托高校外语专业培养专门的翻译人才,增设与非遗传承相关的学习科目,培养未来非遗翻译工作者专业素养。与此同时,现有的非遗翻译工作者应积极投身于非遗工作中,发扬钻研实践的精神。高校也可定期邀请现有的非遗翻译工作者开展相关讲座,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文化是促进发展的力量,政府应充分重视其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引导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关注非遗文化发展,同时为相关项目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非遗外宣翻译中,首先应树立平等尊重意识,每种文化,不分优劣,都享有平等地位,不能因经济差距便过分崇拜或歧视其他文化。非遗外宣翻译作为连接中外发展的桥梁,翻译方法需灵活,这就需要非遗翻译工作者主动接触其他国家文化,对比差异,翻译出既能充分表达中国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又不与海外国家文化相冲突的文本。
五、結语
综上所述,在目的论视角下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研究要遵循目的论翻译三大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来对原文进行增译、减译、转化。坚定海南文化自信,提高海南文化软实力,以达到让外国友人更充分、更全面地了解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的目的,助力海南省良好的文化形象的建立,使其成为海南省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参考文献:
[1]朱义华.外宣翻译与报道中的政治意识[J].新闻爱好者,2010(18):37-38.
[2]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M].李德凤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3]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作者简介:
李蒙,女,汉族,河北邢台人,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翻译。
【关键词】 黎族扎染织绣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79-02
基金项目:本文为“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研究》资助(项目编号:S201913892029)”的研究成果。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多样,包括:传统戏剧,如临高人偶戏;传统舞蹈,如黎族打柴舞;传统技艺,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取火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传统音乐,如儋州调声、崖州民歌;民俗,如黎族“三月三”节日、南海航道更路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人民文化的寄托,情感的载体,承载着当地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等丰富的信息,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延续海南传统文化,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
为了让外国游客更加深刻地理解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外宣翻译也凸显出了其必要性。但是外宣翻译涉及面之广、涵盖面之大、综合性之高,使其翻译难度比一般文本翻译大得多,因此,外宣翻译也成了中国翻译学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其外宣翻译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第一,互联网利用不足,网页宣传力度不大。在网络四通八达的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足不出户看世界。然而,海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工作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便捷的平台。虽然有专门的网页来介绍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除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有对应的英文翻译(“Hainan Provincial Preservation Center of ICH”)之外,网站上就没有其他国家语言的相应介绍了。
第二,市面上与海南非遗外宣翻译相关的文本书籍以及正规影像资料极少,缺乏完整记录材料。除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写组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中英文对照出版物,以及浙江出版社出版的相关中英文对照系列丛书外,很难找到其他的系列书籍了。影像方面除了九洲音像出版社发行的一套相关光碟外,没有其他的正规影像资料。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缺乏相关专业的外宣翻译人才。据统计,海南省只有8所高校,研究非遗外宣翻译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导致关于非遗外宣翻译的研究极少。而且,非遗外宣翻译这项工作,对于译者的翻译水平和翻译技巧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所以,能够真正做好文化翻译工作的译者只有少数。
第四,非遗外宣翻译工作缺乏地方政府支持。由于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外宣翻译认识不足,对非遗保护的外宣工作不够重视,导致项目研究缺乏资金,项目难以开展,工作难以进行,非遗外宣翻译研究发展进程缓慢。
二、目的论的基本原则
Skopos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目标,目的”。20世纪70年代,功能翻譯学家汉斯弗米尔将这一词汇引入翻译理论,用来表示译作的目的和翻译行为的目的。他和赖斯合著的《通用翻译理论基础》奠定了目的论的基础。功能目的派的另一位学者诺德完善了这一理论,他认为译文的功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功能加忠诚原则”。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目的原则也就是说译文由其目的决定,译文必须要符合预定的目的。语际连贯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忠实性原则类似通常说的忠实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Nord:2001)。
三、目的视角下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
(一)增译
增译,顾名思义就是要在进行翻译时,适当增加或补充一些词语或句子,一般用在翻译含有特殊文化现象,为了使读者更加一目了然,更能进行理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补偿手段。原文中“骆越族人是中国古代百越族群,又称黎族人的祖先,是最早在海南岛定居的人,他们移民到海南可以追溯到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646年)”,如果把“骆越族人”直白的翻译成The Luo Yue people,海外游客可能并不了解我国古代群居部落是怎样一种群体,所以就要适当加一些解释,如a cla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Baiyue ethnic group 。此外,“商代”直接翻译成Shang Dynasty,外国游客也会对商朝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间,因此应该增加翻译商朝的具体时间:1600 BC—1646 BC。这样一来就会使读者明白古代群体,了解具体发的时间,也更能忠实于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因此此句话可以译为:“The Luo Yue people, a cla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Baiyue ethnic group , also known as the forefathers of the Li people, were the earliest settlers on Hainan Island , and their immigration to Hainan dates back to as early as the Shang Dynasty (1600 BC——1646 BC).”
(二)减译
英文行文结构和汉语是不同的,这一点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汉语讲究工整对仗,而英文讲究的是追求语感和文章中的逻辑,如果一味地堆积重复就会失去美感,反而显得不够简洁,那么翻译时就需要进行删译减译,去掉汉语中一些不必要修饰的辞藻。 如“2003年,对黎族流域的黎族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调查,仔细的选择,整理和完整的保存”中“全面而又系统,仔细的,完整的等词语就可以酌情删掉。减译为:Investigated, selected, sorted and preserved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Li nationality.这样更符合英文的语感,符合西方人的语言习惯,更易被西方人理解。
(三)转化
转化翻译策略也是我们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一种常用的策略。转化翻译法是要我们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将原文已有的意思转化为更能让外国读者感同身受,易于理解的同类内容的一种翻译方法。如外宣翻译中“黄道婆”的翻译方法。在原文材料中“700多年前,民间世代相传的黄道婆,浪迹江海天涯,在海南崖州,向黎族学习棉纺织技艺”。那么如何体现黄道婆的著名呢,如何让外国游客了解黄道婆这个人物呢?我们可以转化为更能让国外读者易于理解的方式,那么在英文材料中我们可以把黄道婆转译为Huang Daopo(1245-1330), a noted lady in a folk legend, who make brilli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andcraft cotton textile production.这样便可以使读者更直观了解到这一历史人物的重要性。
四、改善海南非遗外宣翻译现状的策略
传统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是一项传统手工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的外宣翻译中,要做到让翻译的文本让外国学者尽可能理解到我们所要传达的理念,就要适当用到不同的翻译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媒体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媒体的优势,来提高公众对非遗的关注,扩大非遗文化的知名度。例如利用短视频平台拍摄宣传微片,让更多人在潜移默化中了解非遗文化。此外,在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页上设立专门的中外对照版块,并在旅游景点提供此网站的便捷进入方式。
(二)将学校教育与非遗传承相结合
首先依托高校外语专业培养专门的翻译人才,增设与非遗传承相关的学习科目,培养未来非遗翻译工作者专业素养。与此同时,现有的非遗翻译工作者应积极投身于非遗工作中,发扬钻研实践的精神。高校也可定期邀请现有的非遗翻译工作者开展相关讲座,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文化是促进发展的力量,政府应充分重视其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引导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关注非遗文化发展,同时为相关项目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非遗外宣翻译中,首先应树立平等尊重意识,每种文化,不分优劣,都享有平等地位,不能因经济差距便过分崇拜或歧视其他文化。非遗外宣翻译作为连接中外发展的桥梁,翻译方法需灵活,这就需要非遗翻译工作者主动接触其他国家文化,对比差异,翻译出既能充分表达中国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又不与海外国家文化相冲突的文本。
五、結语
综上所述,在目的论视角下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研究要遵循目的论翻译三大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来对原文进行增译、减译、转化。坚定海南文化自信,提高海南文化软实力,以达到让外国友人更充分、更全面地了解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的目的,助力海南省良好的文化形象的建立,使其成为海南省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参考文献:
[1]朱义华.外宣翻译与报道中的政治意识[J].新闻爱好者,2010(18):37-38.
[2]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M].李德凤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3]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作者简介:
李蒙,女,汉族,河北邢台人,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