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以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提问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行为方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与大家一起探讨有的老师提问时不给学生思考时间,自问自答;有的教师的问题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作答;有的教师虽提出问题,却没有给出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学生生成的问题少等,忽略学生思考能力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如何合理利用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想法。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导向性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一系列问题,即为实现教学目标,提出一系列前后相关、由浅入深的问题,组织成一个连续的问题框架。新课程下的数学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因此,课堂提问应以突出数学学习主题的问题情境为切入点,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使其产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提问要把握过程性。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我认为包含三个方面:等候答题、指定答题和追索答题。在等候答题时我们要注意:教师提问后,要留出4~8秒的时间,让全班学生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回答,不宜匆匆指定学生回答,如立即要求学生回答,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容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思路堵塞,使学生形成害怕回答的心理。教师提问时应“随机应变”,若某一位学生回答不出,则不必等他回答,可指定其他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聆听,即使有错误,也要等学生讲完以后,再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纠正和补充。这样处置,有利于营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氛围,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指定答题时应注意:选择答题对象要全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选择课堂提问的对象呢?从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可按以下三种程序进行。
1.感悟层面的问题,可按“差—中—优”的程序进行选择。大多感悟层面的问题是对公式、概念、性质的机械重复,对学困生来讲,这部分内容较易回答,可帮助其树立信心,同时对部分已遗忘的问题,可由高一层次的学生补充修正,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每堂课都有重点,它是学习的核心。学习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能否围绕重点展开思考,在学生接触新知识的重点处设问,引导他们正确掌握知识实质,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理解层面的问题,可按“中—优—差”的程序进行选择。理解层面的问题富有启发性,但由于学生之间理解、思维的差异,在同一时间内他们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不可能一致。若先指明优生回答,那么中、学困生就有依赖性;若先指明学困生回答,其有可能答不出来,则积极性容易受挫伤。若按“中—优—差”的程序安排学生答题,那么中等生必能回答出问题或问题的一部分,当答不完整时,可请优生补充与说明,最后请学困生综合叙述一遍。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又可以完美地解决问题。
3.综合层面的问题,可按“优—中—差”的程序进行选择。综合层面问题的回答要求比较高,中等生和学困生往往只能考虑部分,甚至无从下答,所以可以安排小组自由讨论,再回答,用以优带差的方式解决问题,或安排优生回答,再请中等生复述一下,最后请学困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查漏补缺,或采用辩论的形式,让中等生先回答,再让优生进行辩论。
(三)问题评价要鼓励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扬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当学生闪现智慧火花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习激情。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倾听学生的回答。注意倾听,一个愿意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到亲切,使师生关系变得亲密、友好。2.评价学生的回答。评议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可从以下六方面进行:①知识掌握的准确度;②知识理解的深广度;③知识巩固的牢固度;④错误的数量与性质;⑤口头表达能力;⑥是否有创见。评价无论对错,教师都要及时而公正地做出明确评价,不论赞扬或批评,都应采取“积极性评价”,但不要为鼓励学生而不分正误,一律肯定。评语应多样化,必要的时候,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可以让全班学生为某个同学精彩的回答鼓掌,表示认可。3.澄清和纠错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比较混乱、没有清晰地表示出意见和想法,或他的答案不够简明、确切时,我们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新思考,再次回答,允许质疑同学及老师,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师生关系日益融洽。4.支持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对他回答的观点提供论据,如可这样提问:“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为什么要这样列方程?”等等。要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的回答是认同的。5.表述学生的回答。在集体讨论中给学生提供机会,来表述他是否同意其他人的观点。为防止学生过于简单地接受某些观点,教师可以提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有不同的解法吗?”“你有什么新的见解?”这样的提问可引起学生对某些观点的注意,促使他们认真地思考问题。
(四)问题的难易要适度。
所谓难易适度是指既要有挑战性,能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又要适合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收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教师该如何注意“提问的坡度”,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呢?其一,在备课时要吃透“两头”,一是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摸清本堂课的重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不出偏题、怪题;二是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及回答问题的能力,以此为基准确定提问的难度。其二,要善于应变。如果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一筹莫展,那么教师应立即加以提示,降低难度。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回答出,那么就立即改变问题的提法,增加难度,促使学生思考。
三、有效课堂提问的感想
(一)激发参与兴趣,让学生“问”有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好奇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和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并以此为动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发现规律,推动学习过程。
(二)营造健康氛围,让学生“问”有空间。
教师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提问的信心。对于学生的大胆发问要给予中肯的评价及鼓励,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喜悦,使他们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三)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让学生“问”有所成长。
学习是为了学不懂的东西,在学习中遇到的任何疑难问题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善于质疑,在提问中思考,启迪智慧。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时记下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建立问题库,作为学生提问的宝典,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提出并加以解决。
经过多年的实验与研究,我弄清了制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成因,逐步探索出了科学有效的提问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认为教师应蹲下身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探讨,让课堂提问更加完美和高效,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4.
[2]刘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2.
[3]陈明华.新课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1.
[4]王红.浅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艺术性[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2).
关键词: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提问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行为方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与大家一起探讨有的老师提问时不给学生思考时间,自问自答;有的教师的问题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作答;有的教师虽提出问题,却没有给出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学生生成的问题少等,忽略学生思考能力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如何合理利用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想法。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导向性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一系列问题,即为实现教学目标,提出一系列前后相关、由浅入深的问题,组织成一个连续的问题框架。新课程下的数学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因此,课堂提问应以突出数学学习主题的问题情境为切入点,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使其产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提问要把握过程性。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我认为包含三个方面:等候答题、指定答题和追索答题。在等候答题时我们要注意:教师提问后,要留出4~8秒的时间,让全班学生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回答,不宜匆匆指定学生回答,如立即要求学生回答,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容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思路堵塞,使学生形成害怕回答的心理。教师提问时应“随机应变”,若某一位学生回答不出,则不必等他回答,可指定其他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聆听,即使有错误,也要等学生讲完以后,再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纠正和补充。这样处置,有利于营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氛围,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指定答题时应注意:选择答题对象要全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选择课堂提问的对象呢?从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可按以下三种程序进行。
1.感悟层面的问题,可按“差—中—优”的程序进行选择。大多感悟层面的问题是对公式、概念、性质的机械重复,对学困生来讲,这部分内容较易回答,可帮助其树立信心,同时对部分已遗忘的问题,可由高一层次的学生补充修正,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每堂课都有重点,它是学习的核心。学习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能否围绕重点展开思考,在学生接触新知识的重点处设问,引导他们正确掌握知识实质,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理解层面的问题,可按“中—优—差”的程序进行选择。理解层面的问题富有启发性,但由于学生之间理解、思维的差异,在同一时间内他们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不可能一致。若先指明优生回答,那么中、学困生就有依赖性;若先指明学困生回答,其有可能答不出来,则积极性容易受挫伤。若按“中—优—差”的程序安排学生答题,那么中等生必能回答出问题或问题的一部分,当答不完整时,可请优生补充与说明,最后请学困生综合叙述一遍。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又可以完美地解决问题。
3.综合层面的问题,可按“优—中—差”的程序进行选择。综合层面问题的回答要求比较高,中等生和学困生往往只能考虑部分,甚至无从下答,所以可以安排小组自由讨论,再回答,用以优带差的方式解决问题,或安排优生回答,再请中等生复述一下,最后请学困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查漏补缺,或采用辩论的形式,让中等生先回答,再让优生进行辩论。
(三)问题评价要鼓励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扬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当学生闪现智慧火花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习激情。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倾听学生的回答。注意倾听,一个愿意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到亲切,使师生关系变得亲密、友好。2.评价学生的回答。评议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可从以下六方面进行:①知识掌握的准确度;②知识理解的深广度;③知识巩固的牢固度;④错误的数量与性质;⑤口头表达能力;⑥是否有创见。评价无论对错,教师都要及时而公正地做出明确评价,不论赞扬或批评,都应采取“积极性评价”,但不要为鼓励学生而不分正误,一律肯定。评语应多样化,必要的时候,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可以让全班学生为某个同学精彩的回答鼓掌,表示认可。3.澄清和纠错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比较混乱、没有清晰地表示出意见和想法,或他的答案不够简明、确切时,我们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新思考,再次回答,允许质疑同学及老师,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师生关系日益融洽。4.支持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对他回答的观点提供论据,如可这样提问:“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为什么要这样列方程?”等等。要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的回答是认同的。5.表述学生的回答。在集体讨论中给学生提供机会,来表述他是否同意其他人的观点。为防止学生过于简单地接受某些观点,教师可以提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有不同的解法吗?”“你有什么新的见解?”这样的提问可引起学生对某些观点的注意,促使他们认真地思考问题。
(四)问题的难易要适度。
所谓难易适度是指既要有挑战性,能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又要适合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收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教师该如何注意“提问的坡度”,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呢?其一,在备课时要吃透“两头”,一是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摸清本堂课的重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不出偏题、怪题;二是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及回答问题的能力,以此为基准确定提问的难度。其二,要善于应变。如果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一筹莫展,那么教师应立即加以提示,降低难度。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回答出,那么就立即改变问题的提法,增加难度,促使学生思考。
三、有效课堂提问的感想
(一)激发参与兴趣,让学生“问”有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好奇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和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并以此为动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发现规律,推动学习过程。
(二)营造健康氛围,让学生“问”有空间。
教师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提问的信心。对于学生的大胆发问要给予中肯的评价及鼓励,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喜悦,使他们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三)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让学生“问”有所成长。
学习是为了学不懂的东西,在学习中遇到的任何疑难问题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善于质疑,在提问中思考,启迪智慧。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时记下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建立问题库,作为学生提问的宝典,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提出并加以解决。
经过多年的实验与研究,我弄清了制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成因,逐步探索出了科学有效的提问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认为教师应蹲下身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探讨,让课堂提问更加完美和高效,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4.
[2]刘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2.
[3]陈明华.新课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1.
[4]王红.浅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艺术性[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