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之父”高锟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锟生于上海,受祖父高吹万(晚清诗人)的影响,幼时接受塾师式教育,直到10岁才进入一所西式学校学习。那是一所由归国的法国留学生创办的实验学校,其开放自主的教育让高锟童年深受启发。
  六年级时,高锟便开始做化学实验。他与好友一起成功地通过电解水制备了氢气与氧气,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
  没多久,高锟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发明—泥球炸弹。
  他将红磷和氯酸钾塞进湿润的泥土里团成团,待其干燥后,泥团撞向硬物时,受到冲击便会爆炸。
  偷偷摸摸做化学实验的事因为一次意外败露了。被迫放弃化学实验后,高锟依然没能静下心来。一转眼,他又和同学开垦了无线电的新田地。
  正是鼓捣无线电的这段经历,在高锟心里埋下了电机工程的种子。
  中学时期,高家人为了躲避内战,也为了谋求生计,辗转迁移至香港。聪慧的高锟很快便适应了除粤语之外的一切,他以全港前十名的成绩考入当时香港唯一的大学—香港大学。
  因为少时对无线电的兴趣,高锟想要读电机工程,可是当时香港大学的这个专业还未筹备好,高锟只好远赴英国投考合适的大学。
  初到英国,高锟就按捺不住,又开始做起了自己的实验。他怂恿房东的儿子将地下室改装成相片冲印室,自己将相机镜头改装成放大机,冲印起照片来。“我简陋的冲印间见证了我真正独立的第一步。我不但解决了财政难题,还让我刚窥门径的工程学技术派上了用场。”
  毕业后,高锟进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时值通信行业的瓶颈时期,通信设备面临着大革命。
  高锟工作的头两三年专注于高频波导管的研究工作。高频波具有很高的信息容量,但其在空气传播过程中损耗过大,需要采用波导管这种特殊的空心线缆定向传播。
  1 9 5 9年激光的横空出世,让通信界看到了希望。但经过一些试验后,人们发现其并不足以作为远距离传输的载体。
  “怎么可以那么快便断定激光没有作为?”高锟心中一直没有放弃。
  高锟结合实验室早先研究的波导管技术,有了“激光导管”的设想。他不断寻找合适的线缆材料,但无论什么材料效果都不理想,甚至不能大角度地彎曲。
  虽然当时在攻读博士,高锟仍在公司实验室不断地进行实验。多次尝试仍无成果,让他确信用类似波导管的中空结构传输光是一条死路。
  他打算另辟蹊径,采用透明材料作为激光的传输介质。
  此前的研究都表明透明材料衰减率过大,甚至不如空气。但经过长达几年的努力,高锟从理论上验证了透明材料传导激光的可行性。他发现,透明材料中的杂质才是造成衰减率过大的主要原因。
  但是1 9 6 6年他发表在《电机工程师学会学报》上的论文不仅被排在了很不显眼的位置,而且也没能引起什么反响。
  高锟也明白,理论中衰减率低于20dB/km的光导纤维当时根本没有人能生产,就算自己的研究毫无偏差,终究也只是一纸空谈。
  于是,他跑遍了世界各地的大型玻璃生产企业,试图说服他们开展相关的研究。
  但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花费高昂的成本研发超纯净玻璃纤维。在他们眼中,玻璃只是装饰品、器皿,只是沙子烧制成的小玩意儿。
  为了将心中的光通信构想变为现实,高锟甚至找到了当时公司的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向他们推销自己的理论与技术。
  谈起那段经历,高锟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很清楚地知道这个计划是个非常大的工程,将来需要动员几百万人。”
  高锟不断地发表关于光纤与光通信的演说,让这一理论在业界逐渐有了知名度。玻璃生产企业似乎终于发现了这的确是一个商机,纷纷开始着手研发。
  1970年,符合理论预期的低损耗试验性光纤终于被制造出来,翻开了光通信时代的第一个篇章。
  1976年,美国亚特兰大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光纤通信系统试验线路。
  1979年,光纤传输损耗降低至0.2dB/km。
  1992年,贝尔实验室与日本合作,成功试验完成了9000公里的传输任务。
  如今,中国光纤入户比例已占到宽带用户的一半以上。
  高锟切切实实地成了世界公认的“光纤之父”。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名单揭晓,高锟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科学界的这一最高奖项。
  时隔近半个世纪,高锟终于获得了应得的荣誉,但人们谈起“光纤之父”时,高锟却似乎完全不明白。
  —早在2003年,古稀之年的高锟就被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他的智力逐渐退化,变得像孩子一样单纯。渐渐地,他记不起自己了不起的贡献,甚至记不起光纤,只有纯真的笑容永驻他的脸庞。
  诺奖颁奖典礼上,瑞典国王特意为高锟免去了烦琐的礼节,并破例亲自走到他面前为他颁奖。
  “谢谢。”这是高锟接到奖章与证书后说的唯一一句话。
  “香港首富、全球首富,对我来说完全没有意义。我没有后悔,也没有怨言,因为如果事事以金钱为重,一定不会有今日光纤的成果。”
  这是当年老先生被问及为什么不给光纤申请专利时的回答。
  2018年9月23日,牵动世界的“光纤之父”高锟离开了人世。这一消息通过他的成果迅速传播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若有知,或许会感到欣慰。
其他文献
葫芦谐音“福禄”,自古以来就是招财纳福的吉祥之物。葫芦也因此成了画家们钟爱的题材之一。  没骨葫芦的画法  笔腹调藤黄色,笔尖加少许赭石、花青或石绿,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行笔。注意造型不要太圆,不要平涂,要留出高光。趁湿用墨点画出脐部。  双勾葫芦的画法  用墨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地勾出外轮廓,随之点脐。然后以藤黄色为主,笔尖加赭石和少许花青或石绿,再蘸些淡墨,用侧锋从左至右或上下用笔。注意不要平涂,
期刊
爪哇岛上有很多水稻,大部分生长在火山灰泥里。  爪哇岛多火山,千万年来,火山喷发形成了漫山遍野的黑土地,一脚踩上去,火山灰泥能从你的脚趾缝里吱吱吱地冒出来,肥得流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稻子们选择乐土。  印尼是个万岛之国,爪哇是它的第四大岛,印尼半数以上的人都生活在爪哇岛上。挺有意思的是,水稻分三种:籼稻、粳稻、爪哇稻,爪哇岛上种的却不是爪哇稻,而是典型的籼稻,一如我国南方。爪哇岛地处赤道附近,
期刊
寒冬腊月,在外面行走的人会被冻得鼻尖红紫、耳朵发痛、手指麻木,可是,暴露在外的眼珠却不会觉得冷。  是眼珠上没有感觉神经吗?不是的。实际上,眼珠外的角膜是身体最敏感的部分,只要有针尖大小的灰尘落到眼里,就会引起不舒服的感觉。  那么眼珠为什么不会感到冷呢?这是因为眼珠上只有管触觉和痛觉的神经,沒有管冷热的神经。所以,不管温度多低,眼珠都不会觉得冷。  鼻尖、耳缘和手指处的毛细血管非常多,遇冷后毛细
期刊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常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表情包,最近比较流行的是用自己的脸部照片制作表情包。现在的各类自拍软件不仅能给人脸加上虚拟的装饰,比如动物耳朵、虚拟妆容,甚至还能直接让人脸变形,变成动物、明星或是虚拟角色。那么这些让使用者着迷的效果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原来,开发人员会使用大量的真人照片,标记出五官边缘的位置,再用三角网格将这些标记出的位置连接起来,创建一个可旋转的3D网格模型,这个模型会随着
期刊
在以色列工作、学习和生活,如果不能克服强迫症,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可能是看惯了生离死别、风云变幻,以色列人已经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心理机制:行啊、无所谓啊、看着办吧。怀揣着这种随遇而安、差不多就行了的人生理念,仿佛天塌下来了他们也不着急。  以色列人这种“无所谓”的“佛系”精神,在司机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虽说是“佛系”,但是以色列司机开车也很猛,估计是年轻时战斗机、坦克和拖拉机开得太多的缘故,平时开着
期刊
四五年前,陶玉德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之后多次走失。他不知道家在何方,也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路人无论怎么问,他都是一问三不知。  每次走失,最着急的是他的家人。家人走街串巷、东奔西跑,到处寻找走失的陶玉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陶玉德却像个小孩,无忧无虑地往前走,也不知道求助。  为了能迅速找到走失的陶玉德,家人想过各种办法,比如给他带定位器、戴手环等,但作用微乎其微。陶玉德的儿子陶炳雄为此伤透了脑筋
期刊
在太空中生病了怎么办?吃药啊!  且慢,药不能乱吃,在太空中更不能乱吃。  为了研究在地球上生产的药物到了太空是否仍然有效,科学家把35种药物送上了国际空间站,同时在地球上也存放了同样的药物作为对比,看药效有什么变化。28个月过去,当把国际空间站的药物拿回来分析后,科学家发现:同在地球上存放的药物相比,到太空中“旅行”过的药物药效都明显降低了,根据医学标准,一些药物已经不再能用于治疗疾病,比如治疗
期刊
黄君豪是美国的一位癌症生物专家。他的一位朋友患直腸癌去世,对他的打击特别大—身为癌症生物专家,却帮不上忙,这让他特别惭愧。他想,如果朋友早点去检查,一定能把癌症早些检测出来,凭着自己多年来在癌症生物方面的研究,一定能帮他战胜病魔。可是在美国,健康检查费用并不是大多数人负担得起的,有些人为了省钱,甚至一辈子也没有去过医院。于是他就想:能不能把监测设备和生活用品联系在一起呢?  当黄君豪把这个想法告诉
期刊
总有人说,小时候的食物更好吃。当你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们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他们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味道,现在的那些食物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甚至连水都不如小时候的甘甜。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这本书中写下了如下观点: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记忆不像录音带或者录像机一样记录客观事实,它在生活中不停地被过滤和改造。  关于记忆很多时候并非真实的反映,有一个十分经典
期刊
“社区里的这些老人饭可以不吃,但手工一定要做。”这是不少参与“手工艺术惠民工程”的手艺人的感慨。“手工艺术惠民工程”是北京手工艺术协会承接的政府公益项目,通过专业的手工艺课程对北京的老年人进行培训并建立交流平台。老人们在社区手工艺活动中找到了归属感和社会价值,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传承。最费工夫的是细节  “光孔雀的尾巴就有40片,每一片都要经过5道工序加工。5种深浅不同的布,一片片按层次上下叠放。最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