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音乐审美特性的教学浅探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享受音乐是一种整体而统一协调的审美活动,因此在各类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优化,维持或强化音乐本身整体、统一、协调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整体感知;审美特性;音乐
  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特性就在于其是一种整体、统一而协调的。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和适应这种整体、统一的审美特性呢?
  一、歌唱教学活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演唱声音的感染力。在理解歌曲、有表达欲望、情感自然投入的演唱状态下自然地应用各种“表情唱法”、跳音唱法、断音唱法、顿音唱法、连音唱法和保持音唱法等。
  2.演唱中的情感交流。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在演唱过程中的歌声、体态、脸部表情、眼神等的相互交流。
  3.演唱中的空间位置。学生需要有更多的与教师进行目光交流的机会;各年龄段学生都需要有更多的与他人进行目光交流的机会,在合作演唱时应获得空间安排上的便利,以保证合作双方可以方便地进行目光交流。
  4.演唱的伴奏。富有感染力,前奏便于进入,速度适宜于演唱的熟练程度,音量既能烘托气氛,又不喧宾夺主,结束完满。
  5.演唱的嗓音准备。一到四年级可做一两分钟的高位置发音的嗓音游戏,五、六年级可以练唱一两首有儿童情趣的练声曲。
  6.演唱的时间。不要长时间地连续演唱,教授新歌之前一般不宜再安排复习旧歌的活动,创编新歌词活动中一般不宜将几段新歌词连起来演唱。
  7.演唱精神和态度准备。要么不唱,要唱就好好地唱。
  8.演唱的身体姿势。在身心适度兴奋的状态下,使身体自然保持正直,使所有肌肉和器官保持在既不疲沓又不紧张的状态中。取坐姿时不要坐满整个椅子,取立姿时双脚微微分开。
  9.演唱的身体动作。表演动作应具有情绪情感的概括性,最好能做到以极少的動作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应避免以过于琐碎的动作破坏表演的整体统一美感,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影响嗓音和气息的调控,进而最终影响歌唱的表现力和自我享用水平。年轻教师应特别注意避免要求学生机械地晃动头部、摇摆身体、睁大眼睛以及做作的并非由衷而发的笑容。
  二、韵律活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的口令。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通过有意义的形象、逻辑过程及音乐结构来帮助学生记忆和再现动作的内容和结构,尽量避免在教学过程中机械地喊“一二三四”或要求学生记忆某个动作一共应做几次。在大年龄班教授一些特殊的集体舞蹈时,由于这些舞蹈动作很难用某种有意义的形象来解释,有时在最初教授时可以随着节奏喊一些特殊的口令,如“走走走走,退退退退”“走走走走,背对背,退退退退,面对面”“向前走走,拍拍拍拍,退回原处,拍拍拍拍”。
  2.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的空间。动作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空间与动作所构成的审美对象是一个统一的审美整体。因此,在学习动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所有的空间状态都必须是精心设计的,能够保证动作与空间充分协调。“精心设计”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教师为学生安排的空间状态以及在此空间状态下做的特定动作应该可以自由充分地展开,学生与学生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其二是教师为学生选择的空间调整或动作调整策略应该是让学生既能够主动避免相互干扰,又能够保证自己和同伴的动作有充分的自由。
  3.韵律活动的队形。韵律活动中所使用的队形主要不是为展现给观众欣赏的,而是在学生活动中自己享用的,同时还能对学生的交往能力、空间能力、集体或人际协调能力进行培养。所以,韵律活动中特别是集体舞,其队形设计应主要考虑是否便于学生进行情感身体和目光的交流,是否对全体学生来说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是经过努力可以较快地排列成的。
  4.韵律活动的教授程序。无论是创造性的还是模仿性的韵律活动,都应该尽早地在学生心中建立艺术动作作品的整体审美形象,尽早地加入伴奏音乐,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在缺乏感情、缺乏想象、缺乏音乐的情况下机械地反复分解练习某些所谓的基本动作,还应避免过多地创编不能构成整体形象的单个动作程序。
  5.韵律活动中的道具。在韵律活动中使用道具的目的主要有二:其一是增加艺术动作作品的艺术情趣;其二是减少分队、分角色、分左右、分先后的困难。教师在应用道具时应尽力避免画蛇添足的做法,否则会浪费教学时间,浪费金钱,浪费教师的精力,分散学生学习动作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动作,影响队形和交往。
  6.韵律活动的风格。相当一部分韵律活动从动作到音乐都涉及文化风格的问题。文化风格也是影响整体审美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能力在选择或创编的过程中注意到动作文化风格与音乐文化风格的一致性,尽量避免张冠李戴的做法。在对某些比较复杂的具有鲜明风格特征的音乐和动作作品进行学生化的改造过程中,应注意尽力保留其原有的主要风格特征。
  7.韵律活动中的技巧性动作。在韵律活动教学中,应避免采用需要较大的力量、耐力以及较高的柔韧、平衡灵敏、协调水平的技巧性动作。因为这类动作的加入显然会增加绝大多数学生进入随乐动作的自我享用水平阶段的困难,降低整体审美效果。
  三、打击乐活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原创音乐。用来编配打击乐曲的原创音乐,应该是性格鲜明、结构单纯清晰、节奏确切而富有特点的。
  2.配器方案。打击乐曲配器方案的节奏型应是节奏确切而富有特点、结构单纯清晰的;节奏型和音色交替设计有适宜的从容性,节奏型与音色的交替有鲜明的对比性,配器方案总体上是与原创音乐相得益彰的,所选的乐器以及乐器演奏的方法是特定班级的学生所能胜任的。
  3.音色与音量。由于学生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都较差,而且缺乏对优美音色和适宜音量的判断力和调整力,所以教会学生如何根据整体音响效果来判断音色和音量的适宜性就显得特别重要,否则会造成学生情绪的失控、演奏动作的失控以及音色音量的失控,最终导致整体审美效果的减弱和学生审美判断力发展的缺失。   4.教学过程。打击乐教学程序中最主要的改变在理论上也就是根据“整体感知理论”来进行的。传统的打击乐进行程序所采用的是“先分部,再整体”的程序,而改革后的新程序是“先整体,后分部”。这种改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对多声部音乐建立整体审美音响形象的基础上,再来明确自己的声部在建构这一特定整体审美音响形象时所需做的具体贡献。
  5.教学方法。为了达到预先建立整体审美音响形象的目的,以下三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其一是用整体把握的方法欣赏作品的原创音乐;其二是讓学生参与配器过程,以便在创作的过程中把握作品的整体音响形象;其三是使用“变通总谱”来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整体音响形象。为了达到始终把握住整体音响形象的目的,指挥法是打击乐教学中一种核心的教学方法,显然会增加绝大多数学生进入随乐动作的自我享用水平阶段的困难,降低整体审美效果。
  6.教学常规。打击乐演奏活动的常规也是影响演奏审美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混乱的学习或演奏活动过程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容易使人疲劳和烦躁,更容易破坏演奏的整体审美效果。
  7.演奏的伴奏。伴奏的音高、节奏等都必须服从主题旋律,不能喧宾夺主。
  8.演奏的空间处理。音色相同或类似的应集中安排在同一空间位置上,以便保证听觉和视觉上的整体统一感和协调感。
  9.演奏的感情与表情。演奏时应尽量体验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感情,演奏的动作、姿态、眼神和脸部表情应该与内心对音乐作品的体验相一致,切忌缺乏内心体验的故作姿态的演奏。
  10.演奏场地和乐器的处理。教师应教会学生自己来处理演奏场地和乐器的问题,将整体审美的观念和行为倾向泛化到艺术审美活动以外一切学习和生活活动中去。
  四、音乐欣赏活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音乐作品。应该是真正的艺术作品或者其中的有完整音乐形象的片段,至少是一个完整的乐段。
  2.辅助的欣赏材料。无论是艺术动作作品、美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都应该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而且既然是辅助材料,就必定是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的。
  3.欣赏活动的主要性质。以感知和体验为主,在这里表达是为感知和体验服务的。理性分析应减少不必要的程序,而且在具体操作上应点到为止,一带而过。应十分谨慎地避免纠缠在结构分析和性质表述上,同时应该多花力气和时间来体验和享受。
  4.欣赏活动中的动作参与。与舞蹈活动的不同就在于舞蹈强调习得动作,欣赏则强调理解音乐;设计舞蹈学习活动时,把难度重点放在动作及其结构上,而设计欣赏学习活动时,把难度重点放在音乐及其结构上。所以,在为音乐欣赏活动选择参与的动作时,动作及动作结构本身应该是低难度或无难度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音乐上。
  5.欣赏活动中的语言参与。主要使用有幻想、有情感,以及词、句、结构优美的文学性语言,尽量不用或少用理性的、分析性的语言。
  总而言之,审美活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在审美环境中相互作用的过程,审美结果是一种整体性的体验,过程中任何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加强或削弱审美享受的程度。因此,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努力加强整体审美情境的建设,努力遵循审美感知、体验、表现、享受的整体化规则,以使师生共同融入音乐的整体审美情境中,并在其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范永乐.小学音乐欣赏中的整体感知之探微[J].教育界,2020(2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数学作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学科、重点学科,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发展的大趋势.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就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有效课堂
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坐落与陶都宜兴的北城区,共有24个教学班,1000余名学生。学校秉承“追求和谐,享受校园幸福;追求发展,享受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坚守“尚品求博”的校训,以“培养自觉的终身学习者”为育人目标,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让学校成为不断产生教育知识和教育智慧的场所。
【摘要】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幼儿的创意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使其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获取再创造的动力与愿望。那么,幼儿园应如何有效开展美术活动的评价环节,最大化发挥其教育功能呢?本文结合实践进行了策略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有效评价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通常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对幼儿现有图像表征能力和表达手法进行
【摘要】随着新兴教学领域各种方式不断发展和积极应用,教育领域相关问题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改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都会多方面思考,让学生能够在更加新颖的教学环境下深刻领会到数学知识中的深刻内涵。同时,教师在设置教学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领悟文化课知识的能力,还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心灵上的滋养和鼓舞,同时建立更加健全的三观,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
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创新是阅读教学的生命。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融合,特别是电子白板、手机、电脑等电子阅读器的普及,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学习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唤醒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摘要】校园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文明校园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设的,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渗透在学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中,友爱、担当、和谐的马小文化体现在师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和情感中。  【关键词】校园文化;以生为本;校园建设  长江三角洲这片古老的冲积平原上,有一所闻名全国的小教之花——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小学(简称马小)。马小人以“育时代新人”为己任,以“创建江苏省文明校园”为契机,不仅为每位学生
数学教学中,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新授课一样,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走出“满堂灌”的误区,带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解放学生的脑、手、嘴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摘要】本文将根据西藏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从阅读质量、阅读时间、阅读评价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西藏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原因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西藏小學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课外阅读实践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ZJKY41806
期刊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开始重新调整教学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融入课堂教学环节,积极抓住教学时机点亮课堂,让学生在一个更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提升个人学习能力。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包含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素,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除了需要关注教学策略的优化,还需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强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着眼于学科教学的难点,将师生谈话、学生体验、教师示范、学生争辩相结合,积极利用教学技巧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障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