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讯员 高 强
鹤壁市鹤山区党委政府在对待“三农”问题上,始终保持一种冷静,客观,务实的态度,用科学的眼光规划和促进“三农”工作,不搞盲目模仿,而是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加大支农投入,狠抓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以饲养加工、林果业、花卉园艺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赢”的、具有“鹤山”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至2007年底,全区饲养及加工业产值达到3.41亿元,人均牧业产值、人均肉类、禽蛋占有量在全省县区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6%,成为鹤壁市首个"林业生态县”;生产的鸡蛋、香椿、花卉等产品销售省内外,预计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31元,增长22%,畜牧、林果、花卉已经成为农村致富、农民发家的主渠道。
他们一是加大农业投入,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多方筹措资金1亿多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特色农业强基固本。2002年以来,该区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累计解决了近5万人的安全饮水,新建改建各类水利设施211处,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5700亩,旱涝保收田6000亩,节水灌溉面积6350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2平方公里,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该区各级党委、政府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多方筹措资金近亿元,积极实施道路升级和“村村通”工程。从2003年以来,鹤山区相继完成了军鹤线、东赵线、姬施线、黄庙沟森林公园旅游专线、五岩山旅游专线等数十条县乡公路、几十个“村村通”项目以及数条养殖小区、林业基地专用通道的改建、新建,总计修建各级道路140余公里。
二是搞好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鹤山区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思路,通过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扶持,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畜牧龙头企业不断涌现,规模饲养迅速发展,该区培育出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区级龙头企业5家。全区规模饲养户达到637家,肉鸡、蛋鸡、瘦肉型猪的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100%、98%和97%。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生猪饲养场就有4座,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肉鸡饲养户(场)10家,年存栏5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户(场)321家。东方牧业、昌明猪场等多家大型生猪饲养企业建立了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实现了产销衔接,直接带动20余万户农民发展优质商品猪规模生产,生猪饲养龙头企业则把生猪远销到京、津、沪等省外各大市场。并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2007年,该区的序幕加工业产值达到了1.3亿元,安排就业人员380多名。
三是一村一品连片发展,自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该区抓住政策机遇,按照“一村一品,集中连片,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发展要求和“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思路,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对全区宜林山、坡、沟、路、渠、堤、滩采取拍卖、承包等形式落实产权,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积极鼓励农民承包荒山,造林植树,打造林业精品工程,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经济林规模不断扩大,林业产值快速增长,建立了“香椿、小杂果、黄楝、杨树”四大林木基地。
5年来,该区共争取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共1500余万元,完成太行山绿化10.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5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12个,火炬、侧柏混交精品林6个,香椿精品林3个,经济林基地10个,共栽植侧柏、香椿、杨树、核桃、山楂等树种554万株,存活率达90%以上,高标准通道绿化100余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26%提高到目前的46%,宜林荒山绿化率超过85%,被省林业厅评为全省林业生态县(区)。林业总产值也由2002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6000多万元。
鹤壁市鹤山区党委政府在对待“三农”问题上,始终保持一种冷静,客观,务实的态度,用科学的眼光规划和促进“三农”工作,不搞盲目模仿,而是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加大支农投入,狠抓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以饲养加工、林果业、花卉园艺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赢”的、具有“鹤山”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至2007年底,全区饲养及加工业产值达到3.41亿元,人均牧业产值、人均肉类、禽蛋占有量在全省县区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6%,成为鹤壁市首个"林业生态县”;生产的鸡蛋、香椿、花卉等产品销售省内外,预计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31元,增长22%,畜牧、林果、花卉已经成为农村致富、农民发家的主渠道。
他们一是加大农业投入,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多方筹措资金1亿多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特色农业强基固本。2002年以来,该区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累计解决了近5万人的安全饮水,新建改建各类水利设施211处,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5700亩,旱涝保收田6000亩,节水灌溉面积6350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2平方公里,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该区各级党委、政府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多方筹措资金近亿元,积极实施道路升级和“村村通”工程。从2003年以来,鹤山区相继完成了军鹤线、东赵线、姬施线、黄庙沟森林公园旅游专线、五岩山旅游专线等数十条县乡公路、几十个“村村通”项目以及数条养殖小区、林业基地专用通道的改建、新建,总计修建各级道路140余公里。
二是搞好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鹤山区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思路,通过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扶持,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畜牧龙头企业不断涌现,规模饲养迅速发展,该区培育出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区级龙头企业5家。全区规模饲养户达到637家,肉鸡、蛋鸡、瘦肉型猪的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100%、98%和97%。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生猪饲养场就有4座,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肉鸡饲养户(场)10家,年存栏5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户(场)321家。东方牧业、昌明猪场等多家大型生猪饲养企业建立了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实现了产销衔接,直接带动20余万户农民发展优质商品猪规模生产,生猪饲养龙头企业则把生猪远销到京、津、沪等省外各大市场。并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2007年,该区的序幕加工业产值达到了1.3亿元,安排就业人员380多名。
三是一村一品连片发展,自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该区抓住政策机遇,按照“一村一品,集中连片,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发展要求和“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思路,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对全区宜林山、坡、沟、路、渠、堤、滩采取拍卖、承包等形式落实产权,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积极鼓励农民承包荒山,造林植树,打造林业精品工程,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经济林规模不断扩大,林业产值快速增长,建立了“香椿、小杂果、黄楝、杨树”四大林木基地。
5年来,该区共争取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共1500余万元,完成太行山绿化10.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5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12个,火炬、侧柏混交精品林6个,香椿精品林3个,经济林基地10个,共栽植侧柏、香椿、杨树、核桃、山楂等树种554万株,存活率达90%以上,高标准通道绿化100余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26%提高到目前的46%,宜林荒山绿化率超过85%,被省林业厅评为全省林业生态县(区)。林业总产值也由2002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6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