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24日,矿工出身的云南职业拳手熊朝忠历经12回合的精彩拼打,最终战胜墨西哥“魔鬼”拳手哈维·马丁内兹,获得WBC轻羽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成为中国首位职业拳王。这个身高1?郾52米的苗族小伙,这个曾经租廉价房、吃方便面的拳击手,一夜之间成了体坛红星,出场费加奖金高达百万元。外媒称,他为中国体坛取得的突破性贡献,不亚于姚明、李娜和刘翔。那么,这位“中国小泰森”是如何炼成的?他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省城圆梦
拉煤小子要当职业拳击手
“刘老师,我想到你这里练拳,行吗?”2006年3月的一天,土里土气的苗族小伙熊朝忠,找到在昆明开拳击俱乐部的刘刚怯怯地说。由于这个身高只有1?郾52米的小伙子个子太矮,又没有任何相关基础,一开始刘刚并不想接收这名学员。然而,当熊朝忠甩掉外套,露出肌肉鼓突的上身,并有模有样地弹跳着比画拳击动作时,刘刚不由眼前一亮,说:“身体条件不错嘛,你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小熊老实回答:“矿工,但打拳击是我的梦想!”
1982年10月,熊朝忠出生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夹寒箐镇岩蜡脚村,他在家里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父母都是农民。由于家贫,熊朝忠每个学期的学费都要拖欠几个月才能交齐。尽管如此,他舞枪弄棒的童年却充满了欢乐——一位表哥从昆明警官学校毕业后,为岩蜡脚村的孩子们办了一个训练场,每天教小熊和伙伴们练拳脚。从上小学到初中毕业,熊朝忠一直跟着表哥玩沙袋、摔跤、格斗,把身体练得十分强壮。
夹寒箐镇上有几十座矿山,为了方便捡零碎的矿石赚钱,后来熊朝忠的父母在离村几十里外的一座矿山附近,用薄木板和塑料布临时搭建了一个棚子,里面拉根电线吊着灯泡,算是安了个新“家”。一家五口连同三匹驮矿石的马,在这里一住数年。全家人每天吃苞谷饭喝苦菜汤,几乎三餐无肉。捡矿石要起早,每天夜里两点就要出发。熊朝忠的父母从凌晨捡到傍晚,能用马拉回两包矿石,运气好的话每天可以赚到一二十块钱。正是靠这样起早贪黑的劳作,父母才勉强养活了小熊兄弟三人,并供他们读书。
因为家里穷,2000年读完职高一年级后,熊朝忠选择了退学打工。18岁的他成了镇上一家煤矿的拉煤工,每天用轨道矿车把矿渣从洞里拉出来,一车要拉500公斤。当时他的体重只有48公斤,身高只有1?郾50米。拉一车能赚到1元钱,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他的肩头被攀绳勒得血肉模糊,才可以挣到10块钱。除了拉车,熊朝忠还要从坑道里背煤上来。
事后想来,小熊很感激那三四年艰辛的矿工生涯,说这段经历为自己从事拳击运动打下了身体基础。“比如拉煤,对我的腿部力量、胸背部肌肉的牵拉和心肺系统都有益处,长期积累就储备了良好的爆发力”。
当矿工期间,熊朝忠迷上了电视里的拳击比赛,这种“勇敢者的运动”融力量、技巧、智慧于一体,常常看得他热血沸腾,大呼过瘾。尤其是世界级的赛事,每一位拳击手出场都能引得观众席上尖叫连连,继而就有无数粉丝起身为崇拜的拳手鼓掌,那“待遇”,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影视圈大明星!无数个劳累不堪的日子,看拳击比赛,模仿泰森、霍利菲尔德等拳王的经典动作对着沙袋练拳头,成了熊朝忠最惬意的时刻。他经常会梦到自己成了拳击手,在擂台上把对手打得满地跑,台下的观众为他欢呼呐喊……每每醒来,小伙子就会自嘲地苦笑。
2004年,不再拉煤的熊朝忠想试着找一份新工作,但由于身材矮小,在当地竟没有人愿意用他。无奈之际,小熊与表哥一起种起了香蕉。
2006年的一天,熊朝忠在县城一家书店看到了一本杂志,并从杂志里知道了云南有个拳王叫徐丛良,知道了刘刚办的拳击俱乐部,他仿佛看到了把梦想变为现实的希望。回到家里,他向父母提出要到昆明学拳击。
没想到,听完小熊对拳击运动的介绍后,家人非常支持他的想法。“父母说我年纪大了,这就算是最后一次作为学生出去学东西,如果学不好,就回村讨老婆种地过日子。”熊朝忠说。表哥给了他1000元路费,父母也拿出800多元积蓄让他交学费。就这样,小熊带着1800元钱,以及对拳击的满腔热情来到了省城昆明。
为生存而战
中国“小泰森”打出一片天
拳击俱乐部的创始人刘刚,2003年曾代表中国参加过亚运会、奥运会拳击比赛,从国家队退役后还在澳大利亚当过一年的职业拳击手,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2004年12月从拳坛退役后,他开始致力于国内职业拳击手的培养和国际赛事的推广。与前来求学的熊朝忠沟通一番后,刘刚没有嫌弃他个子矮、年龄大,最终还是收下了这个从煤矿坑里成长起来的穷孩子。
“我太了解国内体制内的东西了,像小熊这种条件,连体校都进不去。我们的存在,能丰富中国拳击的选才面。他来学拳时已经23岁了,又毫无基础,体制内不可能接收培养这样的学员,他们的学员都是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了。但其实选才不应该受年龄限制。”刘刚这位曾经的体制内拳手说。
刚开始在俱乐部训练要交各种费用,熊朝忠主要靠三弟在家乡捡矿石接济,有时他会觉得不好意思,就向朋友借一点。熊朝忠最大的开支是餐费,为了保证身体的需要,他平均每天最少要吃半斤牛肉,再加一些蔬菜和鸡蛋。
拳击俱乐部的队员们每天都要进行身体训练,跳绳是必修课,别的拳手一般跳20~30分钟,熊朝忠一口气能跳1个多小时,而且看不出疲惫的样子。他的体力如此惊人,这让刘刚又惊又喜。
熊朝忠和所有外地来学拳击的队员一样,在离拳馆不远的云山村租了房子。他也想像队友们那样,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学拳击。但几经努力他都没有找到工作,没有一技之长,身材矮小,再加上连普通话也说不好,很多保安的岗位也拒他于门外,而保安正是很多正在学习的拳击手从事较多的工作。后来,刘刚承担了熊朝忠所有的日常开销,让他专心练拳。“因为这孩子比别人更刻苦,真的是想通过打拳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是人生。而别的学员大多是为了健身或防身,才来学习拳击的。”刘刚说。在他看来,为生存而打拳,这是一个职业拳手参赛的最充足动力。
省城圆梦
拉煤小子要当职业拳击手
“刘老师,我想到你这里练拳,行吗?”2006年3月的一天,土里土气的苗族小伙熊朝忠,找到在昆明开拳击俱乐部的刘刚怯怯地说。由于这个身高只有1?郾52米的小伙子个子太矮,又没有任何相关基础,一开始刘刚并不想接收这名学员。然而,当熊朝忠甩掉外套,露出肌肉鼓突的上身,并有模有样地弹跳着比画拳击动作时,刘刚不由眼前一亮,说:“身体条件不错嘛,你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小熊老实回答:“矿工,但打拳击是我的梦想!”
1982年10月,熊朝忠出生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夹寒箐镇岩蜡脚村,他在家里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父母都是农民。由于家贫,熊朝忠每个学期的学费都要拖欠几个月才能交齐。尽管如此,他舞枪弄棒的童年却充满了欢乐——一位表哥从昆明警官学校毕业后,为岩蜡脚村的孩子们办了一个训练场,每天教小熊和伙伴们练拳脚。从上小学到初中毕业,熊朝忠一直跟着表哥玩沙袋、摔跤、格斗,把身体练得十分强壮。
夹寒箐镇上有几十座矿山,为了方便捡零碎的矿石赚钱,后来熊朝忠的父母在离村几十里外的一座矿山附近,用薄木板和塑料布临时搭建了一个棚子,里面拉根电线吊着灯泡,算是安了个新“家”。一家五口连同三匹驮矿石的马,在这里一住数年。全家人每天吃苞谷饭喝苦菜汤,几乎三餐无肉。捡矿石要起早,每天夜里两点就要出发。熊朝忠的父母从凌晨捡到傍晚,能用马拉回两包矿石,运气好的话每天可以赚到一二十块钱。正是靠这样起早贪黑的劳作,父母才勉强养活了小熊兄弟三人,并供他们读书。
因为家里穷,2000年读完职高一年级后,熊朝忠选择了退学打工。18岁的他成了镇上一家煤矿的拉煤工,每天用轨道矿车把矿渣从洞里拉出来,一车要拉500公斤。当时他的体重只有48公斤,身高只有1?郾50米。拉一车能赚到1元钱,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他的肩头被攀绳勒得血肉模糊,才可以挣到10块钱。除了拉车,熊朝忠还要从坑道里背煤上来。
事后想来,小熊很感激那三四年艰辛的矿工生涯,说这段经历为自己从事拳击运动打下了身体基础。“比如拉煤,对我的腿部力量、胸背部肌肉的牵拉和心肺系统都有益处,长期积累就储备了良好的爆发力”。
当矿工期间,熊朝忠迷上了电视里的拳击比赛,这种“勇敢者的运动”融力量、技巧、智慧于一体,常常看得他热血沸腾,大呼过瘾。尤其是世界级的赛事,每一位拳击手出场都能引得观众席上尖叫连连,继而就有无数粉丝起身为崇拜的拳手鼓掌,那“待遇”,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影视圈大明星!无数个劳累不堪的日子,看拳击比赛,模仿泰森、霍利菲尔德等拳王的经典动作对着沙袋练拳头,成了熊朝忠最惬意的时刻。他经常会梦到自己成了拳击手,在擂台上把对手打得满地跑,台下的观众为他欢呼呐喊……每每醒来,小伙子就会自嘲地苦笑。
2004年,不再拉煤的熊朝忠想试着找一份新工作,但由于身材矮小,在当地竟没有人愿意用他。无奈之际,小熊与表哥一起种起了香蕉。
2006年的一天,熊朝忠在县城一家书店看到了一本杂志,并从杂志里知道了云南有个拳王叫徐丛良,知道了刘刚办的拳击俱乐部,他仿佛看到了把梦想变为现实的希望。回到家里,他向父母提出要到昆明学拳击。
没想到,听完小熊对拳击运动的介绍后,家人非常支持他的想法。“父母说我年纪大了,这就算是最后一次作为学生出去学东西,如果学不好,就回村讨老婆种地过日子。”熊朝忠说。表哥给了他1000元路费,父母也拿出800多元积蓄让他交学费。就这样,小熊带着1800元钱,以及对拳击的满腔热情来到了省城昆明。
为生存而战
中国“小泰森”打出一片天
拳击俱乐部的创始人刘刚,2003年曾代表中国参加过亚运会、奥运会拳击比赛,从国家队退役后还在澳大利亚当过一年的职业拳击手,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2004年12月从拳坛退役后,他开始致力于国内职业拳击手的培养和国际赛事的推广。与前来求学的熊朝忠沟通一番后,刘刚没有嫌弃他个子矮、年龄大,最终还是收下了这个从煤矿坑里成长起来的穷孩子。
“我太了解国内体制内的东西了,像小熊这种条件,连体校都进不去。我们的存在,能丰富中国拳击的选才面。他来学拳时已经23岁了,又毫无基础,体制内不可能接收培养这样的学员,他们的学员都是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了。但其实选才不应该受年龄限制。”刘刚这位曾经的体制内拳手说。
刚开始在俱乐部训练要交各种费用,熊朝忠主要靠三弟在家乡捡矿石接济,有时他会觉得不好意思,就向朋友借一点。熊朝忠最大的开支是餐费,为了保证身体的需要,他平均每天最少要吃半斤牛肉,再加一些蔬菜和鸡蛋。
拳击俱乐部的队员们每天都要进行身体训练,跳绳是必修课,别的拳手一般跳20~30分钟,熊朝忠一口气能跳1个多小时,而且看不出疲惫的样子。他的体力如此惊人,这让刘刚又惊又喜。
熊朝忠和所有外地来学拳击的队员一样,在离拳馆不远的云山村租了房子。他也想像队友们那样,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学拳击。但几经努力他都没有找到工作,没有一技之长,身材矮小,再加上连普通话也说不好,很多保安的岗位也拒他于门外,而保安正是很多正在学习的拳击手从事较多的工作。后来,刘刚承担了熊朝忠所有的日常开销,让他专心练拳。“因为这孩子比别人更刻苦,真的是想通过打拳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是人生。而别的学员大多是为了健身或防身,才来学习拳击的。”刘刚说。在他看来,为生存而打拳,这是一个职业拳手参赛的最充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