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高校的人才培养应主动转到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上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需要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来保障。本文论述了转型期加强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针对制约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提出转型期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破解瓶颈的策略。
关键词: 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0-05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040-02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高校也进入了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增强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能力、增强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而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转型发展新常态。民办高校创办时间短,科研底蕴不厚,体制新、机制活、转型快,要寻找发展空间,只有贴近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转型发展先行者。教育体系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转型发展期加强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本世纪初,民办高校的发展风生水起,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层次不断升级。不少办学者急功近利,追求更名、追求挂牌、追求专升本、追求大而全,而专业设置与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错位,缺乏专业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一些民办高校追求经济效益,大多发展成为办学成本较低的应用型文科学校和经济商务型学校。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尚未对应社会变革经济转型新时期中国制造、互联网+所急需的的技术人才。就是少数相关的专业其综合实践也缺乏系统设计和具体模式,不能较好地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需求的对接。教学模式上对“应用型人才”知识、素质与能力的标准认识不足,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指导,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如此状况,顺其发展,难以适应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更难以培养出经济转型升级期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成为转型发展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的今天,要求得自身发展而不被淘汰,就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必须主动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转型发展首先应提高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专职专业教师队伍的认识,着力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其次需要双师型教师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使产学研合作教育逐步深入,使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需求高度匹配,以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再次,要健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效能,较好地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需求的对接,也需要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指导。因此,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知识丰富、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民办高校是难以实现转型发展的。
二、转型发展背景下制约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简析
民办本科高校创办时间短,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内涵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转型发展的需要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现瓶颈现象。
1.追求规模效应制约生师比结构的科学性。
民办高校办学者一般都希望通过规模扩大来形成社会效应并获得经济效益,这就使教学体系内生师比大幅度增加。我们知道,生师比是教学评估中衡量高校办学水平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生师比结构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处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时期,一方面,社会上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紧缺,难以引进“双师型”教师,一方面,盲目扩招学生数量剧增,不足的教师数量承担着超量的教学任务,有的民办高校教师一人一周要承担20课时甚至更多的教学。如此重负的教师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创新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训适应转型发展。生师比的结构的非科学性,使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瓶颈。
2.强调学历效应忽视了双师型教师资质的实效性。
毋庸置疑,民办高校在国家对学校的指导性政策推动下,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年度教育检查,对学校办学方向规范,对办学模式的调整,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硬性规定,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少高校因为“挂牌”、更名、甚至升级的需要,也引進了不少青年教师。有的高校甚至明确规定,非研究生不允许上讲台。于是,原有的一些不够学历的青年教师在职进修研究生学历。这种教师的培养只是学历的提高和课程的进修,教师还是没有到相关行业企业交流学习的机会和经历。新进的青年教师虽然学历达到要求,但是从高校到高校,没有企业的经历,也缺乏行业工程背景。可以想象,正担负繁重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仅仅靠双休日听听课,或寒暑假集中学习一段时间,没有到制造、互联网+、电子、机械的实训基地进行足够时间的实训经历,这种学历的提升,纵然理论方面上去了,但对应用型技能型教师的资质要求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升。这样提升学历的教师很难达到实践教学体系深度改革的要求,很难针对实践教学理论对学生实施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操作指导。缺乏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其教学基本功是难以胜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仍呈现出瓶颈现象。
3.追求经济效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除了举办者的投入就只有来自学生的学费和少量的社会捐助,这就使办学者不得不倾向于追求经济效益来维持学校的发展。因为此,举办者就会尽量紧缩教师待遇和教学设施的投入,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应用型技能型教师的稳定。
其一表现在教师的收入与公办高校教师相比的差距,使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身在教学岗位却眼望着其他行业,一有机会就可能跳槽。其二表现在教师的发展空间不充裕,要适应教育转型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必须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走出去培训。培训所需的经费学校不能提供,这就挫伤了教师提升素质的积极性。其三实训基地的建设有限,必要的实践实训基地和设施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无用武之地,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这样的老师也会随时寻找能发挥他专长的其他院校发展。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也成为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 三、转型发展期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破解瓶颈制约的策略
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这些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1]民办高校要在转型中得到生存谋求发展,必须寻求破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瓶颈的策略。
1.改善教师待遇,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提供保障。
要建设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举办者必须高度重视转型发展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资金和情感的投入。首先对双师型教师的薪酬水平应与公办高校尽力保持一致,让双师型教师感受到自己创新性教学工作的价值得到尊重,使双师型教师有工作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安心专心,努力使自己成为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促进派和生力军。其次学校领导要贴近双师型教师,了解他们在学习教学生活方面的所需,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感情的投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从而激励他们敬业乐教,增强他们对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自信心和事业心。第三,积极关注青年教师的资质提升和事业发展,学校应该出资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属于自己的双师型教师。情感、待遇和发展空间的支持,不仅培养并留住了现有的教师,社会上具有双师型资质的人才也会源源不断地涌来,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壮大切实提供了保障。
2.加强校企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渠道。
国家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转型发展高校“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扩大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能力、为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能力。”[2]高校转型发展是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民办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自身专业优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发挥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优势,提高学校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合作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实训中心。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拓宽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的领域。广开门路,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直接参与课程设计,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享。民办高校也应该派送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科研单位顶岗,学习操作技能,培养出有理论水平、有专业技术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双师型教师。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渠道,破解制约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
3.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
转型发展中的民办高校,要进一步优化转型发展的环境,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其一,对已稳定的双师型教师,加强继续教育。根据经济社会产业升级、技能深化的需求,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带头人。通过对教学手段有创新教学效果显著的双师型教师加大奖励力度,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快速成长。其二,深化改革教学评价、绩效考核方法和手段,将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的主要标准,在职务(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其三,建立双师型教师人才储备系统,把教师管理工作从纯行政事务性管理形式转化为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形成科学的、专业的、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储存本校的双师型教师信息,还要储存合作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信息,以便及时引进、及时使用,建设专兼职结合、數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2015-2-12
[2] 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发([2015]7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一般项目(项目编号:JXJG-15-29-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16YB064)、2016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立项“‘两学一做’对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用机制研究”( 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16DJQN093)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0-05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040-02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高校也进入了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增强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能力、增强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而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转型发展新常态。民办高校创办时间短,科研底蕴不厚,体制新、机制活、转型快,要寻找发展空间,只有贴近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转型发展先行者。教育体系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转型发展期加强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本世纪初,民办高校的发展风生水起,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层次不断升级。不少办学者急功近利,追求更名、追求挂牌、追求专升本、追求大而全,而专业设置与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错位,缺乏专业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一些民办高校追求经济效益,大多发展成为办学成本较低的应用型文科学校和经济商务型学校。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尚未对应社会变革经济转型新时期中国制造、互联网+所急需的的技术人才。就是少数相关的专业其综合实践也缺乏系统设计和具体模式,不能较好地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需求的对接。教学模式上对“应用型人才”知识、素质与能力的标准认识不足,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指导,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如此状况,顺其发展,难以适应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更难以培养出经济转型升级期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成为转型发展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的今天,要求得自身发展而不被淘汰,就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必须主动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转型发展首先应提高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专职专业教师队伍的认识,着力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其次需要双师型教师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使产学研合作教育逐步深入,使学科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需求高度匹配,以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再次,要健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效能,较好地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需求的对接,也需要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指导。因此,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知识丰富、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民办高校是难以实现转型发展的。
二、转型发展背景下制约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简析
民办本科高校创办时间短,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内涵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转型发展的需要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现瓶颈现象。
1.追求规模效应制约生师比结构的科学性。
民办高校办学者一般都希望通过规模扩大来形成社会效应并获得经济效益,这就使教学体系内生师比大幅度增加。我们知道,生师比是教学评估中衡量高校办学水平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生师比结构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处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时期,一方面,社会上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紧缺,难以引进“双师型”教师,一方面,盲目扩招学生数量剧增,不足的教师数量承担着超量的教学任务,有的民办高校教师一人一周要承担20课时甚至更多的教学。如此重负的教师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创新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训适应转型发展。生师比的结构的非科学性,使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瓶颈。
2.强调学历效应忽视了双师型教师资质的实效性。
毋庸置疑,民办高校在国家对学校的指导性政策推动下,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年度教育检查,对学校办学方向规范,对办学模式的调整,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硬性规定,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少高校因为“挂牌”、更名、甚至升级的需要,也引進了不少青年教师。有的高校甚至明确规定,非研究生不允许上讲台。于是,原有的一些不够学历的青年教师在职进修研究生学历。这种教师的培养只是学历的提高和课程的进修,教师还是没有到相关行业企业交流学习的机会和经历。新进的青年教师虽然学历达到要求,但是从高校到高校,没有企业的经历,也缺乏行业工程背景。可以想象,正担负繁重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仅仅靠双休日听听课,或寒暑假集中学习一段时间,没有到制造、互联网+、电子、机械的实训基地进行足够时间的实训经历,这种学历的提升,纵然理论方面上去了,但对应用型技能型教师的资质要求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升。这样提升学历的教师很难达到实践教学体系深度改革的要求,很难针对实践教学理论对学生实施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操作指导。缺乏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其教学基本功是难以胜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仍呈现出瓶颈现象。
3.追求经济效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除了举办者的投入就只有来自学生的学费和少量的社会捐助,这就使办学者不得不倾向于追求经济效益来维持学校的发展。因为此,举办者就会尽量紧缩教师待遇和教学设施的投入,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应用型技能型教师的稳定。
其一表现在教师的收入与公办高校教师相比的差距,使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身在教学岗位却眼望着其他行业,一有机会就可能跳槽。其二表现在教师的发展空间不充裕,要适应教育转型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必须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走出去培训。培训所需的经费学校不能提供,这就挫伤了教师提升素质的积极性。其三实训基地的建设有限,必要的实践实训基地和设施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无用武之地,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这样的老师也会随时寻找能发挥他专长的其他院校发展。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也成为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 三、转型发展期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破解瓶颈制约的策略
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这些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1]民办高校要在转型中得到生存谋求发展,必须寻求破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瓶颈的策略。
1.改善教师待遇,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提供保障。
要建设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举办者必须高度重视转型发展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资金和情感的投入。首先对双师型教师的薪酬水平应与公办高校尽力保持一致,让双师型教师感受到自己创新性教学工作的价值得到尊重,使双师型教师有工作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安心专心,努力使自己成为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促进派和生力军。其次学校领导要贴近双师型教师,了解他们在学习教学生活方面的所需,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感情的投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从而激励他们敬业乐教,增强他们对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自信心和事业心。第三,积极关注青年教师的资质提升和事业发展,学校应该出资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属于自己的双师型教师。情感、待遇和发展空间的支持,不仅培养并留住了现有的教师,社会上具有双师型资质的人才也会源源不断地涌来,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壮大切实提供了保障。
2.加强校企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渠道。
国家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转型发展高校“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扩大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能力、为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能力。”[2]高校转型发展是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民办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自身专业优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发挥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优势,提高学校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合作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实训中心。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拓宽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的领域。广开门路,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直接参与课程设计,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享。民办高校也应该派送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科研单位顶岗,学习操作技能,培养出有理论水平、有专业技术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双师型教师。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渠道,破解制约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
3.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
转型发展中的民办高校,要进一步优化转型发展的环境,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其一,对已稳定的双师型教师,加强继续教育。根据经济社会产业升级、技能深化的需求,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带头人。通过对教学手段有创新教学效果显著的双师型教师加大奖励力度,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快速成长。其二,深化改革教学评价、绩效考核方法和手段,将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的主要标准,在职务(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其三,建立双师型教师人才储备系统,把教师管理工作从纯行政事务性管理形式转化为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形成科学的、专业的、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储存本校的双师型教师信息,还要储存合作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信息,以便及时引进、及时使用,建设专兼职结合、數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2015-2-12
[2] 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发([2015]7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一般项目(项目编号:JXJG-15-29-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16YB064)、2016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立项“‘两学一做’对民办高校党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用机制研究”( 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16DJQN09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