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Pr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特色的思想源泉。我们有必要对儒家学说中的不利因素进行剖析和扬弃,培养中华民族特有的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继承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体育 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儒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在数千年体育文化发展史里,中国的儒家文化思想,在传统文化和思想中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同时儒家的文化思想对我国现代的、特别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体育文化的现状,是儒家思想在我国体育文化圈内的一个现实的、根源性的集中反映。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行为都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都有着各自的发展方向,中国传统体育逐步在体育思想、体育价值取向和体育体系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一 礼、仁思想与传统体育文化
  
  儒家学说的理论核心是礼与仁。礼是一种正统的社会行为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求人人都要控制自己的私欲,按照自己的社会身份行事。这也是当时人们进行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所遵循的通用规范。仁,就是爱他人,爱自己认为应当爱的人。由于过分拘泥于“礼”,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其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体育的竞技性特征被慢慢消磨掉了。正如《礼记·射义》中所说:“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里礼射被当成了实践仁与礼的手段和方法,仅仅是为了“明君臣之义”和“明长幼之序”,礼射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人的体育竞争精神意识,而只是用以维护礼教和等级伦理秩序。
  在礼所容许的范围内,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有自己的发展。如在体育文化里,没有淫秽、怪异和粗野的运动,没有危险、野蛮的体育项目。运动的参与者都懂得遵守规则,合理竞争,实现了“礼”在“艺”先。再如孔子在谈到射箭时说,比赛的目的是提高技艺,锻炼身体,只要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行了。此外,都要求要加强友谊,比赛双方要互相尊重,讲究礼节、礼貌。这些思想在当今仍是可贵的体育文化思想。
  在传统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体育竞争所需的最基本的社会环境是欠缺的。其实在体育活动中所进行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有时甚至会发生野蛮的碰撞与冲突,这与儒家学说所宣扬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及等级秩序不相融合,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在儒家思想观念中,仁是有条件的,超过和违背了礼的仁是不允许的。儒家思想中的这种礼与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从根本上是压制人的个性发展的,个人的独立人格、人的自尊自爱往往得不到尊重和社会的保护,更多的是强调个人的服从,这是对人创造精神的一种压抑。其实,体育就是要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个体充分地展现自己,养成自己的独立人格,用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力争上游,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推动竞技项目的发展,这和儒家思想追求的礼和仁是有很大冲突的。
  
  二 中庸思想与传统体育文化
  
  体育运动发展的根本在于竞争。无论什么类型的体育运动都充满了竞争精神。但儒家思想提倡中庸,忽视竞争,与发展体育运动的精神相冲突。中庸所崇尚的是颜回式的准苦行僧般的道德生活模式,强调如何协调宗法人际关系的协调性道德,而不是提倡个人积极向上的进取创新精神。中庸之道强调无原则的调和,安于现状,不为人先,严重制约了人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意识的伸张,同时也泯灭了人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结果导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缓慢、缺乏生机。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儒家崇尚中庸的思想导致了中国传统体育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缺乏体育特有的竞争精神,造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难于顺利发展。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把自已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高度文明,达到至善、至仁、至德、至圣的理想人物,追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盛世和世界大同的理想境界。在儒家中庸思想影响下,和谐成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个体和谐、天人和谐,逐步形成了君子之争以和为贵的伦理型体育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竞争、对抗和有剧烈身体运动的项目在中国传统体育方面的发展。在和谐观点指导下,中庸思想讲究人与人的友善,追求人体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反对人与人的对抗,反对人对自然的独立,挑战和对抗,而强调二者的对立统一,逐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体育文化体系。
  
  三 天人合一思想与传统体育文化
  
  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另一特色,天人合一思想就是指自然界与人类之间存在一种统一协调的关系。受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出典型的对立统一特征,始终将人的整体和谐作为健身练习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中国传统体育把世界的两大基本要素,即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强调天人合一;把生命的两个主要标志精神与躯体看成一个整体,强调神形合一。这种整体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在传统的气功、武术和养生体育活动中随处可见。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人的心理与生理的统一,主张通过身体锻炼来促进精神升华,从而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一些以阴柔文化为特征的项目,如中国围棋、气功、太极拳等,都得到了广泛传播,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进而传播到东南亚各国甚至全世界,成为人们养生、健身、内修和调节身心的体育活动,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在世界体育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 重文轻武与重义轻利思想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文教的国家。儒家主张礼义修身,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鄙视体力活动、视体力活动为低贱之事的文化思想,进一步促使整个社会重文轻武,并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并延续到今天。加上科举选仕,强调文章、品德和门第出身,视武学为下品,这样,重文轻武,蔑视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逐步成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少有人在体育活动上去追求实现自己的价值,甚至有人对自己本身精通的体育活动也不提倡。更有甚者,封建统治者也抛弃了文武兼备的选仕标准,而以“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为选贤标准,并要求人们以和处世,以静修身,严格按儒家的伦理道德修身养性,把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视为“下技末务”,主张“损人间之末务,息田猎博弈之游戏”。重智力、轻体力,把强身健体、保家习武的体育运动看成“不急之末学”,为封建士大夫所鄙夷。由于封建体育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严重制约,体育运动在中国封建社会遭受冷落。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结果从人们的需要中被排挤掉,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晚期是止步不前的,也可以说是严重倒退的。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是重义而轻利的,主张“行义,远利;义重于利,义高于利”,认为见利忘义是小人之举。《论语·里仁》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抑制了人们对个人需要的追求,把义作为一切利的前提,追求利必须是在义的允许范围下进行的。这种“贵义贱利”的思想对我们正确处理人际间的利益关系、养成正确的价值观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是积极的一面,但这种义利观反映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是通过竞争追逐功利的,只受体育活动规则的约束,而不受道德伦理规范的制约,只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用各种手段和途径都是可以被认可的。因此,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义”就被抛弃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而“义”的原则也就失效了,这在儒家思想看来是“不义之举”,是儒家思想所不能容许的。所以,带有竞技性的体育活动也就很难被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封建家长制社会中的上层统治者们接受,带有竞争性的体育活动也就难以找到自身生存发展的土壤,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处处表现出这种思想的影响痕迹。
  
  参考文献:
  [1] 李力研:《野蛮的文明》,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
  [2] 谭华:《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的影响》,《四川体育科学》, 2000年第12期。
  [3] 唐桂黔:《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体育科技》,2004年第3期。
  [4] 王斌:《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之哲学底蕴》,《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作者简介:孙维增,男,1963—,河北唐山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军体部。
其他文献
摘要在《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哈代把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和对色彩的描述作为一种创作理念和手段,灵活运用了色彩、自然景象等象征意义,用以增强故事的悲剧气氛,细腻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深层次挖掘了小说的主题,达到了动人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苔丝 色彩 季节 自然景象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人们的性格是由环境所造成的。”哈代创造性地把对自
期刊
摘要袁可嘉在以艾略特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派影响下创立了自己的“新诗现代化”和“新诗戏剧化”诗论。本文试图通过对艾略特和袁可嘉的诗论进行文本细读和比对,从而梳理出后者对前者的借鉴和创新。另外,通过对袁可嘉对艾略特的接受历程进行考察,发现其接受过程包括借鉴、批判、反思和创新。整个过程中,作为一名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者,袁可嘉所具有的本土意识支配着他对艾略特诗歌和诗论的批评立场。  关键词:接受 袁可嘉 艾略
期刊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作为哈代的代表作,从中可以看出其创作具有有明显女性主义倾向。从苔丝的完美形象映现的女性主义光辉和作品人物形象上显示的作者女性主义思想倾向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哈代的思考和创作为后世女性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关键词:苔丝 女性主义 宗教观念 男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非
期刊
摘要以对话理论为切入点,旨在揭示《小世界》所呈现的独特的对话艺术。洛奇在《小世界》中构建了对话的网络,为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识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它既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对话;又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点于一体;同时还融合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更重要的是,洛奇的创作实践反映了当代英国小说的发展趋势,为徘徊于十字路口的当代小说家指出了一条对话发展之路。  关键词:对话理论 理论化
期刊
摘要《葛底斯堡演说》是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词。林肯在演说中谈的是“值得为之献身的一种思想”,文章认为这就是一种废奴思想,即要实现一切人生来平等,要维护联邦统一,就必须废除黑人奴隶制。  关键词:林肯 《葛底斯堡演说》 废奴思想  中图分类号: I106.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葛底斯堡演说》是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公墓落成典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聊斋志异》里的人物形象,从对恩人知恩图报、对爱情忠贞不渝、对恶人奋起反抗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鬼狐花妖的人性美,揭示了作品在人物刻画等方面的突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鬼狐花妖 知恩图报 忠贞不渝 真纯性灵 善恶分明 人性美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又称《聊斋》,俗名《狐鬼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其内容广泛,多谈狐、仙
期刊
摘要数字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不仅可以用于计数和计算,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使用者的文化心理。一个民族对于数字的喜好或厌恶,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倾向问题,还是民族文化在语言文字中的一种折射。如数字“二”反映了华夏民族反对分裂、崇尚专一的心理,数字“五”体现了贵和尚中的审美心理,数字“四”“六”“七”“八”则与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有关。  关键词:数字 反对分裂 贵和尚中 趋吉避凶  中图分类号:H0-0 文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一些新词语,提出“汉语变体”这一概念。汉语变体是相对汉语规范体而言的,是当今键盘化书写的产物,可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字母型、数字型、汉字型以及符号型。简洁性、迅捷性和突兀性这三大特性是汉语变体之所以能在互联网上风靡一时的重要原因。此外,本文还比较了汉语变体和汉语规范体之间在语用层面的异同,认为汉语变体对汉语规范体并不足以构成威胁,我们应对汉语变体持一种理性观望的
期刊
摘要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定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网络文学使用了更加便捷的网络作为文学的载体。网络文学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的新型文学样式,它的出现,引发了文学创作的又一次变革。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类别,以求烘托出网络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网络文学 传统文学 文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以互联网
期刊
摘要明代剧作家孙钟龄的传奇作品《东郭记》以《孟子》书中的人物及其事迹为假托,又结合《战国策》、《史记》等典籍,巧妙予以连缀扩充、生发演绎,以表现深刻的主题,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关键词:《东郭记》 渊源 流变 考评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明代剧作家孙钟龄的传奇作品《东郭记》是一部谐谑讽世的浪漫主义奇作,其奇就在全剧以《孟子》、《史记》等典籍中的人和事为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