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战胜疫情为契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来源 :求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科学决策、周密部署,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展开了全面战胜疫情的伟大斗争。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战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尤其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若干重要关系的论述,对于指导我们全面战胜疫情,进而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臺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自然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重要论述鲜明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自然观。自然是生命之母。自然界中的物质,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就会得到自然的馈赠,人类伤害自然,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对立后,自然对人类作出的惩罚。据科学研究表明,引发这次疫情的病毒,包括此前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病毒,多数病原体来自野生动物或与之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早就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打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自然观为指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在全党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审美观。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就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科学自然观,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态伦理等方面教育,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根基。一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从生态意识角度引导人们对自然界科学合理地索取,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从生态意识角度反思“唯GDP论英雄”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反思个人意志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等错误观念,培养形成崇尚自然的生态意识。二是树立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把科学自然观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通过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使人们获得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世间万物的道德情感,逐渐养成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三是提倡低碳绿色文明消费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物质消费应该以不对自然界造成伤害为前提,坚决抵制诸如滥食野生动物等不文明消费行为,大力倡导形成绿色低碳文明消费的社会风尚。
   二、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发展观,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明确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发展观。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其经济根源是发展方式出了问题。一些地方为了加快发展,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野生动物栖息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这使得野生动物之间、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接触、混居的机会越来越多,也使得寄生在某些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更容易进行跨物种传播进而传染给人类。从经济根源上防止此类疫情的再次发生,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限度内,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二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环保节能产业;倡导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和能源,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生存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三是形成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好财政政策等在推进绿色发展中的激励作用,健全完善保证实施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法治保障。
   三、正确处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树立基本民生观,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树立基本民生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重要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对蓝天、碧水、净土等生态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新冠肺炎疫情警示我们,破坏生态环境不仅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更会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尤其是这次疫情暴露出的生物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民生观为指导,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生态环境与民生建设紧密相关,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和践行基本民生观,及时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修复和保护,加快构建生态安全体系。一是着力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目前,雾霾天气、饮用水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环境问题,都是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三大战役。二是加大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积极利用先进生态修复技术,探索生态修复保护模式,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及其中的动植物资源逐步恢复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增强环境资源再生能力。三是加快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紧紧围绕着生态环境常态化安全管理、监测预警、风险化解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及各类动植物风险防范机制以及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保障生态安全,从而实现民生安全。    四、正确处理教化与严管的关系,树立严密法治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表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教化与严管的关系,树立严密法治观。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建设生态文明,既要注重教化引导,更要注重严管推动,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决不能手软,不能搞下不为例。这次疫情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市场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不够。比如,2016年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猎捕、交易、利用、食用等各个环节作了严格规定,但由于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不够,非法交易市场依然大量存在,而对监管执法过程中的消极履职怠职等行为,又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严密法治观为指导,下大力气推进野生动物保护等相关法律的健全完善和落地实施,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以制度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牢固树立和践行严密法治观,深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建立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改革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构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等。二是保障制度实施落地见效。一项制度出台后,相关配套制度必须及时跟进,保证制度实施落地生根。同时各执行部门之间责权利要分清,强化对不作为、消极怠职等行为的监管约束。三是完善司法监督制度。健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制度,诸如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等,完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环境监管机构启动问责机制,强化各级人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五、正确处理自治与共治的关系,树立全民行动观,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人民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这一重要论述明确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自治与共治的关系,树立全民行动观。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这次疫情爆发的一个深层原因,就是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仍然不强,关心、参与、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仍待提高。近些年来,野生动物疫源疾病越来越多,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现象普遍,生态环境的全民行动观还远没有落到实处,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打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民行动观为指导,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态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全面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民行动,要树立和践行全民行动观,构建全民行动体系,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养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多种方式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进而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行动。二是建立全民生态环境监督举报、参与和问询机制。加强对环境污染事件以及相关环境部门的监督。规范民众生态环境参与机制,明确参与程序、途径和方式,完善公众环境问询制度,环境行政执法要对公众质疑、问询作出必要、及时回应。三是建立实施国民生态文明行为奖惩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个人行为奖惩机制和法律约束,同时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个人征信体系,促使社会大众把生态环境意识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自觉行动。
   六、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正确处理党委与其他主体的关系,把党政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这一重要论述鲜明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将“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独立成章,由过去“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格局上升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格局,明确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党政主要领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这次疫情暴露出我们在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短板死角,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野生动物保护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全面战胜这次疫情,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对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惩处。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是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政治高度上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二是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履行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推动形成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和上下联动、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要把生态效益、环境损害、资源消耗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奖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做到终身追责,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以我们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课题组组长:刘 中
   课题组成员:徐 中、罗 琼、孙明增
   责任编辑:双艳珍
其他文献
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科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加快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正抓紧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本刊记者专访了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卫东。   记者:“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天津也处在负重前行、滚石上山的战略调整阶段。
期刊
天津北门医院从最初一间单元房、两个医生的小诊所,发展成为一家拥有一所总院、两所分院,拥有500多名医务人员,设有70多个技术科室,日门诊量达1500多人次,患者遍及全国乃至亚、欧、美的中医特色专科医院,不仅受到了天津警备区,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团市委,卫计委,北辰区等多个部门的表彰,被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众多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而且得到中
期刊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实事求是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天津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蓟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推动蓟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本刊记者采访了中
期刊
1942年5月,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影响深遠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总结了过去的文艺工作,同时规范与引导了今后文艺工作发展的方向,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标志,也是今天习近平文艺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写作背景  1921年建党后,我们党的民主革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历史经验表明,掌握文化和文艺的领导权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2019年武清区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天津市武清区委书记戴东强。   记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自2019
期刊
2020年是革命导师列宁诞辰150周年,也是其经典之作《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发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引用了此书中的语句:“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这句话正表达了该著作的主旨——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在与错误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前进。  写作背景   在国际形势方面,该
期刊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27年8月至1928年2月,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他到天津领导党在北方的革命工作,为党在北方和天津的工作作出重要贡献。他的这段革命经历充分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展现出共产党员的优秀政治品格,给当代共产党人以重要启示。  以信仰筑牢初心   蔡和森,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人。蔡和森自青
期刊
中央为防范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明确要求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这意味着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信用被抽离,地方政府不再允许新增融资平台类隐性债务。而且预算法明确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式。融资政策的全面收紧,倒逼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市场化转型。为了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进展、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我们选择珠三角地区的广州、珠海、阳江、江门四地市
期刊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这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的一个代表性评价。这篇在马克思葬礼上的讲话,热情赞扬了马克思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一生,高度概括了他的巨大贡献。当前,学习这篇讲话有利于我们简洁明了地掌握马克思的生平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发扬他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  写作背景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