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云南驿古镇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o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驿,地处滇西东大门,在昆畹公路(320国道)上距祥云县城东15公里,是古代中国西南部一个重要的咽喉之地,是滇西著名的商埠驿站。既是滇西北郡、县、州、赕治驻地,又是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码头,堪称镶嵌在“茶马古道”上的一颗宝石。它东接下庄、天申堂,西连清华洞、海坝庄。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白盐井开办时修建,为白盐井往滇西的主要运输通道,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驿道运输频繁。那马蹄斑斑的青石板路连接着绵延数千里的“蜀身毒道”,是我国最早通向西域的神秘商旅之路。
  说起云南驿,有人说它是省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马店,是茶马古道上最大的驿站,是马帮文化留存最为完好的样本……
  
  云南驿古镇是由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古代驿道串起来的,村子里其它的路都与它相连,整个村子就围着这条路布局,像是一棵树的主干叉出了许多枝蔓,几百户人家就是这主干枝蔓间的叶子和果实。
  石板路有近两公里长、一丈宽,中间是约40厘米宽、60至80厘米长的青石条,石条两边是大小不等的青石块。经过千年人迹马蹄的打磨,初春的细雨一淋,路面闪着幽幽的光。
  “故乡忆,最忆石板路,曲径幽幽古风存,牌坊高悬空泪流,何须再回首”。如果说潺潺流淌的小河是故乡的母亲,那么石板路就是故乡的灵魂。这条被岁月之脚踏得锃亮的石板路,所铺用的青石板,全部取自百里之外历经风吹日晒雨淋的米甸彝族乡大深山区的楚场河里,石质很好,特别坚固耐磨。随着抗日战争的硝烟散去,昔日一度中断的滇缅路重新开通,青石板古街被冷落,云南驿成为一方死角,商贾散去、马帮绝迹,前后辉煌了近一千多年的石板路,渐渐被湮没在历史的深处,
  一块块被岁月磨得光光滑滑的青石板,清晰地留下一个个斑斑的马蹄印凹槽,默默无闻地躺在脚下。它聆听过叮当的马铃声,注视着滇西的历史变迁,记载着双脚跟着四蹄,草鞋追着铁掌,以足丈量里程的马帮文化,镶嵌着“驼峰航线”援华美国老兵的足迹。它像一位沧桑的老人,漂泊在二战名噪一时的“史迪威公路”、320国道、高等级公路和“广大铁路”边,可它依然鲜活,只是沉睡,进入了一个甜美的梦乡,你只要在它的耳际轻轻呼唤,它便会苏醒过来,从青石板上留下凸凹不平的马蹄窝的“网站”里,“下载”出曾经写满沧桑的时光和辉煌的岁月。
  这条石板路趟过了所有的辛酸,像美丽的音符舒畅地跳跃在祖国的琴弦上。当我亲身闲步在这一条当年繁华的古镇上,走在悠长的青石板铺就的街巷,置身于历史的遗迹中,踩踏在古人的足印上,看着街两边古建筑物形成的“三步两个店,百丈三座楼”(水阁楼、过街楼、贵月楼)的独特风格时,脑际中却被它悠远古朴的意韵萦绕,我仿佛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的马帮悠远的铃声和历史的脚印,从这条古老街道上走过的粗重的喘息;仿佛闻到了陈旧的马店里马粪的气味;仿佛置身于身影重重的乡贤名宦、人流如潮、马帮如龙的曲回街道之中,看到了街两侧坐商宿店官办的、民办的木质极好的房屋,土红色的商家老店柜台相连,店铺成串,老字号招牌高悬,马店良马齐聚,商贾贫民摩肩接踵,小摊小贩高声吆喊招徕,猴戏精彩,灵秀的媳妇肘挎小篮走进布店,劳顿的马锅头擦着汗水坐进了叫卖声不绝于耳的茶馆、酒坊……好一派兴旺繁荣,人气极旺的景象。我似乎挤进人群,思绪早已锁定在始建于汉元年封(公元前109年)古驿镇之中而忘归。我与那些消失在岁月云烟中的身影相遇、对视、倾谈。我追寻、触摸历史的碎片,咀嚼、品味它的苦涩,感受、体验它的艰辛,我知道,我正在接近石板路上全部真实底蕴的历史。
  云南驿曾是整个滇西北的政治、文化中心,享尽了历史的辉煌。从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云南驿设县,属益州郡,西汉至蜀汉建兴3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部南征便在此设云南郡,云南驿为郡治所在地,唐代南诏国时期和宋代大理国时期,云南驿为赕治驻地。四川蜀地、滇东及本地生产的丝绸等物品,就是用晃荡着悠悠铜铃的马帮,通过这座汉朝就建立的古镇,通过这条带有沧桑的古驿道而源源不断地贩运到东南亚诸国,沟通了内外地联系与交往。除此之外,云南驿还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滇西北的一块重要的军事基地,美国援华飞行大队——飞虎队驻守云南驿飞机场。
  这个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的云南著名古镇,仍然保存了不少作为驿站时期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由民居、商铺、旅店、马厩等组成的古朴城镇风貌,古代丝绸茶马驿道的道路遗迹,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旧地及遗物,二战期间修建的云南驿机场。在那里人们还可以看到当年美国陈纳德飞虎队使用过的机场跑道、隐藏飞机的“机窝”、美军指挥部旧址等。踏着古老的石板路,循着云南驿那熟悉的地名,走过云水楼。眼前的水阁楼,是一典型的建筑,确切年号无可考,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淋,虽然外墙已显衰朽,房顶落满了一个半世纪的尘土和稀稀疏疏的荒草,但整个建筑的地基和木结构却显得十分坚固,雕花的木门,古朴的木格子窗刻花的柱头,给人以朴实、厚重,但决不奢华的感觉,今云南驿小学校址乃清代同治年间云贵总督岑毓英行辕,楼阁亭台雕梁画栋,甚至连厕所都建在大门左厅玲珑小楼上,焚香供奉。岑毓英巡边视事,镇压滇西人民起义,曾经在此下榻、坐镇。这座总督的行宫别馆后来辟为岑公祠,立牌位,摆供品,设蒲团,让人烧香叩拜。香火一直焚烧到20世纪30年代末。村内文物古迹主要有,始建于1856年前的紫金殿、1942年的机窝(飞机掩体)。此外,白马寺、水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我站在古道边,追寻着,凝望着,聆听着,触摸着,一次又一次地和过去对话,去寻找前人为了生存,而奋争而跋涉的足迹。多少赶马人,就从这里经过,走向天边,走向苍茫。
  淋过大汉的雨,
  铺过明清的霜,
  录下二战的史,
  马蹄窝里,
  储存着无尽的马帮文化,
  任由人们“下载”。
  
  驿站,
  青苔覆盖老墙,
  木门与岁月对视,
  野草醉饮甘露,
  窗棂挂满传奇,
  爷爷的烟锅青烟袅袅,
  奶奶的双脚踏碎月光,
  《赶马调》的旋律穿透村镇,
  酒肆的叫卖声音韵悠长。
  云南驿古镇,
  写满故事;
  散发古色芬芳。
  在这个古驿镇有一棵三百多岁的老槐树,树心已经枯了,但历经战乱和风云变幻,仍安然无恙,郁郁葱葱,格外精神,根绵延深扎在黄土中,巍巍然、凛凛然!近年来,有来自美国的老兵和众多的游客,来到老槐树下,仰望古槐,盘桓眷恋,向它致敬,和它道别,久久不肯离去。
  
  责任编辑 杨义龙
其他文献
明月抱缺,花容含羞  依稀故人入梦来  一步一顾,长发飘飘  一顾一盼,玉手纤纤  谁的爱,如同随意洒落的泪滴  一路上星星点点  微风起处,蛊惑的魔咒  十面埋伏    那一夜,是谁  曾经回眸  喝干十坛女儿红  让他在千年的梦中  独自清醒  饮下一杯千年醉  令她在万年的泪里  一个人吟唱    谁在谁的梦里酣然  谁在谁的泪里沉醉  从来也无人一一细数  永远都无法一一校对  既然不是你
期刊
等待     没有了乡情的呵护  小城巍山的冬天多么寒冷  我看到西山脚的炊烟  多像母亲日益增多的白发  不分昼夜地,穿过  山重水复的思念  成为心中割不去的牵挂    父亲的电话,从咱烈  那个熟悉的小山村  翻山越岭而来  一种不设防的相思  开始在这场绵绵冬雨里  无边无际地  蔓延开来    南诏古街的年味儿  日渐香浓。一年的辛苦  与委屈渐渐淡漠  日子像一只只飞翔的鸟  匆匆而过
期刊
桑    醒来的雨浓重了霜的轻寒  十月的桑,无声地凝望  那些正在穿越自己发梢的风  随便翻动的一片小小的叶子  都是昨天远去的背影  我想说的是轻寒的现在  适宜于回忆  同时还有自己永远的归宿    桑。寂寞地聆听霜的响声  好像母亲轻轻地呼唤  让疼痛的生活重新遍布春天的味道    将回忆小心翼翼隐藏  雨醒了,飘落在梦里  看低吟浅唱的桑  柔情蜜意地穿越诗意的长谈  梦,枝繁叶茂的相遇
期刊
贝叶经挂在枝头  绿荫顺着阳光流了下来  分不清是神的旨意还是信徒的意念  小鸟在枝头鸣叫,催促着农事  其实他们也不知道那些芸芸众生为何那样   忙碌  季节的更替,由北向南,再由南向北自由来去  这里只是他们停留的一个驿站  寺里的人进进出出  调皮嬉戏的小孩变成了结满霜花的老者  又变作了北面山上的一堆土石  细叶榕树依旧焕发青春  一个冬日午后  温暖从枝叶间滑落下来  朝拜者忙在田间照顾
期刊
下关风    从不寂寞 从不烦恼  时而凛冽 时而温柔  城市因你而命名    一吹就是几千年  吹来了盛唐华丽的歌声  吹走了南来北往的脚步  吹散了南诏古战场的阴霾  吹开了西南边陲一个民族辉煌的史章  吹化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    起风的季节  洱河漾起多情的涟漪  苍山西坡绽开艳丽动人的万亩杜鹃  玉局峰上空飘来洁白忠贞的望夫云  洱海上升起千古诗意的明月    下关的风  用鲜明的个性 
期刊
如果 四季  是一套厚厚的丛书  那么 春天  是最缤纷的那一册    绿色是她的封面  希望是她的目录  快乐 在字里行间窜动  活力 是最真实的定价    灿烂的春花 装点心情  翠绿的树叶 滋润视野    阅读春天  记取力量和勇气  启程时刻  春天 便是沉甸甸的行囊    灿烂花期    穿越夏 穿越秋  穿越风雪交加的寒冬    沉寂的枝头  传来了花开的讯息    那是一则群发的讯息
期刊
收藏亲情    儿时怕打碗,准确地说,是怕打碎碗后母亲毫不留情的揍。  其实,母亲平时并不凶,但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每逢我手中的碗不小心“哐啷”掉地,破碎声将落未落时,母亲的巴掌就条件反射般,裹挟着风声骤然而至,常常打得我晕头转向,待到回过神来,面对母亲声嘶力竭的怒吼,眼中泪水欲滴,又硬生生憋回去,唯恐再次挨揍,更不敢抬起头来,面对她那张因愤怒而略显变形的脸。  偏偏我不长记性,同样或相似的错误
期刊
在抗日战争中,云南驿机场留下了永不消失的历史痕迹,留下了人民的血泪,英雄的传奇。  云南驿机场位于祥云县云南驿村的南方,距村不到一公里。那是一片开阔的、平坦的红土地,周围群山环绕,占地约1000多亩。1929年,国民政府在云南驿南面征地260亩,修建了大型飞机场,开展商务活动,后经过五次扩建,占地达1222.5亩。1937年,中日战争打响后,国民政府派要员到云南驿接管了航空队,将云南驿机场变成国民
期刊
云南驿曾是云南县的郡治驻地。早在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就在这里设置了云南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又在此设置了云南郡,管辖整个滇西地区。大理国时期,云南驿是大理国云南节度和云南赕所在地。因此,云南省的“云南”之名,就起源于云南驿。当然,对此说法还有待于专家进一步考证。据史书记载,在元代,云南驿仍然是云南州治所在地;明代初期,也是云南县治所在地。直到明洪武十七年
期刊
你,云南驿,是千年茶马古道。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祥云云南驿设了治所,从那时起,你便成了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后来建立行省,云南省之名即来源于云南驿。两千年前,是谁下令用千万块五面青石铺就云南驿道,已无从考证。当年的你,只记得古道中间的引马石是施工者精心挑选的优等长方形条石铺就。从此,古老的驿道承载着岁月的沧桑,默默走过了岁月的长河。  曾记否?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