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的高校科技方针

来源 :现代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810年柏林大学成立以来,科学研究一直是近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责,大学在整个国家科技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我国情况有所不同,科研在大学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应地,高校科技方针也长期未有明确.本文回顾了中国高校科技发展的历程,尝试提出了新时期应遵循的高校科技方针,并从高校科技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两个方面作了阐发.
其他文献
大学科技园是21世纪社会的新细胞,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岳麓山大学科技园在湖南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就如何加强科技园的建设提出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同构成人类完整的知识体系,缺少哪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既需要自然科学的发达,更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两者缺一不可.
入世对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人才需求、大学生知识结构、学习理念、就业市场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开阔国际视野,重视非智力因
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作为合并型综合性大学,更应坚持原有教师教育的传统职能,并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构建新的教师教育模式:以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统
本文深入研究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难点,提出了在政府主导下,高校通过给压力、给市场、给扶植,以"市场养人、资源养人"等对策,积极推进高校后勤改革,真正
大学是一个特定的文化建构,是继承文化、传递文化和创造文化的特殊社会组织.大学文化的生成功能就是指大学文化的创造功能,即大学依据一定文化模式来开展教学科研,创造文化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速率的加快,高校师资短缺的现象日趋严重.但人才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数,短缺问题如何解决?高校扩充流动编制,鼓励
弱势高校是一个庞大的高校群体,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载体.但在品质提升过程中,弱势高校遇到了后续生源、师资、社会保障、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人文等资源短缺性难题,使改
人的素质是一个可变的、动态的状态系统.隐性课程与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操行素质等基本素质密切相关.高等院校中素质教育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将由隐性课程来
首先,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改革.江泽民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