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旨在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将来就业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氛围;注重文本解读,培养阅读能力;加强学法指导,关注学习方式;设计开放问题,促进有效生成;结合专业特点,实现学以致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教学情景;文本解读;学法指导;有效生成;学以致用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发展语文应用能力是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客观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几年来,我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 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氛围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语文基础较差,还缺少语文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重活跃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当代中职生心理特征出发,创设一种“意味无穷”的语文教学情景,以鲜明的导向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从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学习。在讲授余光中的《乡愁》时,我根据诗句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制作了配以音乐的flash动画,教学时与诗句同步展现。动感的画面和悠扬低沉的乐曲,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期待,思维很快被调动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以深刻体会诗作在意象撷取和提炼中的巧妙以及由此产生的形式美、音韵美,理解诗人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透出的浓浓乡愁,感悟到诗篇既是一支柔美而略带哀伤的“思乡曲”,也是海外赤子对祖国大陆深情美好的恋歌。
二、 注重文本解读,培养阅读能力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有效程度。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建立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上,通过指导阅读进行规范、深刻、灵动的文本解读,读懂、读深、读透文本,进而在文本解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解读《合欢树》时,我们将母爱植根于合欢树上,将母亲、合欢树和“我”的生活结合在一起,首先通过“母亲为什么要种‘含羞草’”等小问题引导学生品析,然后探究母亲生我养我爱我安慰我期盼我与母亲种合欢树的关系,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和深刻理解得到下表:
母亲种树护树母亲生我养我母亲的感情
合欢树是身不由己地被母亲当作“含羞草”种下的我也是别无选择地被母亲带到人间的(对生命的喜爱)
合欢树不发芽,母亲舍不得扔掉我残疾了,母亲没有抛下我(对生命的珍视)
合欢树长叶了,母亲常去待弄它我写小说了,母亲为我借书(对生命的呵护)
母亲念叨着不知道合欢树几年才开花母亲也不知道我何时能走上文学之路(对生命的期待)
细致的文本解读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碰撞,和作者产生共鸣,学生沿着这条幽径,去感悟﹑品味文本,用心灵去涵泳和透悟课文的阅读能力逐渐培养起来。
三、 加强学法指导,关注学习方式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凡是学生能读懂的要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出的要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到的要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要让学生讨论。组织面向全班学生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独立求知的氛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
四、 设计开放问题,促进有效生成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中的有效生成,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为此,教师善于利用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将学生富有个性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调动起来,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使教学中的有效生成水到渠成。在学习《项链》一课时,大部分学生对玛蒂尔德的基本认识是爱慕虚荣,我借此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寻找玛蒂尔德的美德。”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纷纷反复阅读课文并有了新的结论“她发现项链丢失后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在她身上体现了诚实的美德。”“十年中她拼命赚钱还债,也体现了她勤劳的美德。”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散性,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有效生成。
五、 结合专业特点,实现学以致用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每一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就业出发,为学生就业服务。为了使语文教学更适应学生就业需要,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学以致用为原则,在符合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删。例如:我们对文秘专业的学生侧重了应用文阅读和写作;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侧重了童话阅读和口语表达;对机电专业学生侧重了说明文阅读理解。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在学生的就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随着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变化,许多原來切实可行的模式也需要不断的变革。中职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准确掌握社会对合格劳动者的语文素质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措施和方式,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薇姿.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22).
[2]周大山.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5).
[3]魏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措施的创新[J].新课程研究,2019(7).
作者简介:
冯晓川,辽宁省朝阳市,辽宁省朝阳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关键词:教学情景;文本解读;学法指导;有效生成;学以致用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发展语文应用能力是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客观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几年来,我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 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氛围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语文基础较差,还缺少语文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重活跃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当代中职生心理特征出发,创设一种“意味无穷”的语文教学情景,以鲜明的导向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从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学习。在讲授余光中的《乡愁》时,我根据诗句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制作了配以音乐的flash动画,教学时与诗句同步展现。动感的画面和悠扬低沉的乐曲,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期待,思维很快被调动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以深刻体会诗作在意象撷取和提炼中的巧妙以及由此产生的形式美、音韵美,理解诗人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透出的浓浓乡愁,感悟到诗篇既是一支柔美而略带哀伤的“思乡曲”,也是海外赤子对祖国大陆深情美好的恋歌。
二、 注重文本解读,培养阅读能力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有效程度。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建立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上,通过指导阅读进行规范、深刻、灵动的文本解读,读懂、读深、读透文本,进而在文本解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解读《合欢树》时,我们将母爱植根于合欢树上,将母亲、合欢树和“我”的生活结合在一起,首先通过“母亲为什么要种‘含羞草’”等小问题引导学生品析,然后探究母亲生我养我爱我安慰我期盼我与母亲种合欢树的关系,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和深刻理解得到下表:
母亲种树护树母亲生我养我母亲的感情
合欢树是身不由己地被母亲当作“含羞草”种下的我也是别无选择地被母亲带到人间的(对生命的喜爱)
合欢树不发芽,母亲舍不得扔掉我残疾了,母亲没有抛下我(对生命的珍视)
合欢树长叶了,母亲常去待弄它我写小说了,母亲为我借书(对生命的呵护)
母亲念叨着不知道合欢树几年才开花母亲也不知道我何时能走上文学之路(对生命的期待)
细致的文本解读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碰撞,和作者产生共鸣,学生沿着这条幽径,去感悟﹑品味文本,用心灵去涵泳和透悟课文的阅读能力逐渐培养起来。
三、 加强学法指导,关注学习方式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凡是学生能读懂的要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出的要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到的要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要让学生讨论。组织面向全班学生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独立求知的氛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
四、 设计开放问题,促进有效生成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中的有效生成,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为此,教师善于利用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将学生富有个性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调动起来,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使教学中的有效生成水到渠成。在学习《项链》一课时,大部分学生对玛蒂尔德的基本认识是爱慕虚荣,我借此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寻找玛蒂尔德的美德。”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纷纷反复阅读课文并有了新的结论“她发现项链丢失后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在她身上体现了诚实的美德。”“十年中她拼命赚钱还债,也体现了她勤劳的美德。”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散性,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有效生成。
五、 结合专业特点,实现学以致用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每一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就业出发,为学生就业服务。为了使语文教学更适应学生就业需要,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学以致用为原则,在符合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删。例如:我们对文秘专业的学生侧重了应用文阅读和写作;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侧重了童话阅读和口语表达;对机电专业学生侧重了说明文阅读理解。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在学生的就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随着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变化,许多原來切实可行的模式也需要不断的变革。中职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准确掌握社会对合格劳动者的语文素质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措施和方式,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薇姿.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22).
[2]周大山.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5).
[3]魏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措施的创新[J].新课程研究,2019(7).
作者简介:
冯晓川,辽宁省朝阳市,辽宁省朝阳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