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培养的探索和思考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色是指某事物与众不同的色彩、风格等,也指事物最见长的方面。当今时代,社会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特色越来越成为竞争利器、发展力量、成功之道。追求特色,正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教育行业人才培养也不例外。中央民族大学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藏语基地班)培养的成功探索和实践,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成功源于特色,作为此项目的参与者、观察者,我认为其特色至少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学校特色是“底色”。中央民族大学是一所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浓郁特色的高等学府,“民族”两字是其特色的核心内容。如果把中央民族大学比作一幅图画,这幅图画上所有的内容,无论是师生,还是教学,乃至校园文化,“民族”都是其底色。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藏语基地班)培养很好地把中央民族大学办学定位和少数民族语言办学优势结合起来,其“懂国情、厚基础、宽视野、强双语、重实践”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双语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性探索出民族新闻学教育新的思路。以学校特色作底色,形成独特的专业化培养,这样的“画作”才显斑斓。当然,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藏语基地班)培养项目也有效改变了中央民族大学办学中正出现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降低,民族构成多样化程度降低,回到民族地区工作的学生比例降低”的“三低”趋势,让学校“民族”底色更抢眼。
  专业特色是“本色”。有民族文字,有民族文字新闻媒体,就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虽然新闻职业近年来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风风光光,但媒体依然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新闻理想依然闪烁着光芒。民族新闻事业要发展、要进步,依然需要有人担当。探索为国家、社会、民族地区培养藏汉双语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是中央民族大学的使命所在,更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职责所在。着眼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培养本民族专业人才,并且避开当前大家同质化培养的老路,在遵循新闻传播教育共性规律的前提下,寻求特色办学和差异化办学的路子,是回归到了民族院校如何办好专业的本色。
  教学特色是“景色”。市场需求呼吁复合型人才,双语人才也是复合型人才的组成部分。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藏语基地班)培养项目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藏学研究院合作完成,既用活了“两院”的师资,又整合了“两院”的特色资源,开创了双语(藏-汉)+专业(新闻传播)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探索契合国家对民族院校“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应有自己的特点”的办学要求。加之其整合校外与中央民族大学相关联的办学资源,通过聘请项目指导专家、业界导师、开办训练营、媒体直通车等联动机制,让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藏语基地班)培养项目既成为中央民族大学特色教学中的一道靓丽风景,也成为民族地区媒体需要的“及时雨”。
  学生特色是“春色”。因为长期在新闻出版领域工作,笔者见过太多这样的现象:对少数民族的新闻和宣传,或是由于地域偏远艰苦,有人不愿宣传;或是由于经济社会相对落后,有人不屑宣传;或是由于怕出“民族问题”,有人不敢宣传。对这样一个缺乏宣传、迫切需要宣传的领域,大家都不去宣传,谁来宣传?由此,培养一支懂民族、懂民族语言、懂民族地区、懂民族文化的民族新闻专业人才队伍迫在眉睫。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藏语基地班)培养项目面向西藏及其他藏区,只招收民族中学毕业懂藏语的学生。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本身就是少数民族,加之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文传学院,民族新闻事业是他们的选择,也是他们的理想和使命。因为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藏语基地班)的培养塑造,“民族”两字是他们的特色,也是他们的特质,更是他们的优势。民族战线是一个大领域,民族战线是一块大阵地,正因为别人不愿、不屑、不敢来开垦,才需要他们去开垦,正因为这块宝地开垦的还不够,他们才能在这块天地里创造更多更大辉煌!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花独开不是春”。未来,随着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藏语基地班)培养项目的持续开展,也随着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培养项目维语基地班、蒙语基地班、哈语基地班、朝藏语基地班等等的开办,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培养项目将会如春风吹过,让学校收获满天桃李,使民族地区新闻业迎来满园春色!
  品牌特色是“成色”。“为适应新闻事业发展需要,选择若干高校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努力建设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培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新闻传播人才。”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藏语基地班)培养完全契合并积极响应了国家这一倡导。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形成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讲好中国故事,不能缺少民族语言。在意识形态领域,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人才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能够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的少数民族双语专业人才,已不单单是为满足民族地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而是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弘扬乃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国家战略。卓越新闻传播双语人才(藏语基地班)培养项目经过积極探索实践,已取得很好的反响,正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把这一品牌擦得更亮,让这一品牌的成色更足,未来建设还任重道远,但我对此信心满满!
  作者简介:马国仓,高级记者,现任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是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界领军人才。
  【链接】
  2014年9月,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藏学研究院联合创办新闻学(藏语基地班)。该实验班面向西藏及其他藏区,只招收民族中学毕业懂藏语的学生,其目标是培养一批藏汉双语新闻传播人才。
  新闻学(藏语基地班)具有实验性质,力求突出差异办学、特色办学、优质办学。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恰逢其时地推动了这一项目的启动与实施,并促使教育者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结合中央民族大学的办学定位和教育使命为民族地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新闻学(藏语基地班)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培养“懂国情、厚基础、宽视野、强双语、重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四个结合: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相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
  编辑:孟凌霄
其他文献
简短地介绍了焊的些表示方法和简化标注的例子。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短视频平台在采取整改措施后,低俗違规视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这根弦不能放松。  低俗短视频屡屡出现,原因之一是部分平台和内容创作者执迷流量,错把嘘声当掌声。为争抢流量,一些平台不惜忽视质量,导致低俗甚至违法内容出炉并大肆传播。  追求流量不能牺牲质量。低俗短视频固然可以赚得一时热闹,但最终只会留下一阵唏嘘。用户的围观源于新奇,但新奇过后,赢得掌声的依然是以深度吸引人、以
文章围绕着美术史课程中多媒体特别是幻灯机的使用方法的改进,探索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新路.
厚黄土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是煤田地震勘探的一大难题,解决黄土塬地区的数据采集技术问题极具研究价值。通过工作实例从道距、最大炮检距、最大偏移距、覆盖次数的选择取得了一定
董其中的版画艺术致力于从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融合山西民歌的质朴及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借鉴民间剪纸艺术阴刻、色彩点染及夸张变形的艺术特点,创造出富有时代感
期刊
我又重返老街,触摸着老街幽深、古老而遒劲的根须。这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漫步于石铺的街道,摸摸圆滑凹陷的井沿,目光所到之处,散发线装古书般的郁香
完善的质量体系,关键在于生产过程中的贯彻落实和不断改进,提出落实和改进才是保持质量体系认证有效性的根本。
各位小读者,当你了解了灵感思维的内容后,想必一定会十分渴望自己也能时常地拥有灵感。是的,没有人会不喜欢灵感,许多人都一直在千方百计地激发出自己的灵感,而更多的人都曾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基本职责和工作着力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作为都市类报纸,应该把民生新闻作为主体新闻.让民生新闻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