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医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a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年间,县域医生也分三六九等,上三流在老城里有药店,师承祖上或名家脉象医理,对药物君臣佐使及配伍烂熟于心,会秘制膏药、丸散,坐堂诊病,一人一方。偶尔出诊,须有车马接送,视药店及医生名头大小,收取相应的出诊费。中三流在古城营、香城固、梁二庄镇上有药店,药店规模,医生名头远不及城里,但医生架子小、好说话,治病花钱有限,生意往往比城里红火。下三流就是不入流,铃医是也——家里有人能读懂医书,略通医理,认识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常见草药名字。知道人身上内关、列缺、通里、神门等穴位的部位。家里有小药铺,按成方抓药,会扎旱针,有几手推拿活儿,以坐诊为主,巡诊为辅的属于上等铃医;代卖名家膏药、丸散,会用三棱铜针在身上某个部位放血,能治疗感冒、发烧及腰酸腿疼之类的小病小灾,常年游走于寻常巷陌,穿门入户给人治病的,是真铃医;知道三五个治病偏方,乃至于画符念咒,再用榆树皮面、败酱草粉、韭菜籽粉掺糖稀,炮制不能治病,也吃不死人的大力丸、保命丹,四处招摇撞骗,号称能治百病的铃医,就是卖野药的。
  杜林算不上是全职铃医。每年开春,他到城里的药店里买一小两白坯、一小两朱砂,回来磨一套棒子面、红薯面,混合搅拌,制成治虫药物。用红纸包了是老鼠药,白纸包了能消杀苍蝇、蚊子等一切害虫。香城固镇一四七集日出去练摊,他是个小商小贩。余下来的日子走街串巷,给人治病,赖以养家糊口。
  铃医吃四方饭,得有嘴上功夫,还得有立得住脚的绝活儿。一妇女抱着小儿子找杜林看病,他头也没抬问:“吓着了?”妇女大惊:“神医呀!”杜林默念收惊咒:“收收惊、收收惊,驴惊骡惊马也惊!”伸左手摸住孩子头顶,右手在孩子左手小指关节上捏了一把,孩子哭出了声,病好了。其实,说神也不神,小儿惊厥找医生看病,需用一升小米收聚魂魄,妇女手里端着呢!
  杜林舅舅是治疮名家,用珍珠配药,肯舍药给他,因而在周边村庄治疮有名。穷生虱子富生疮,生了黄病见阎王!石彦固村财主韩宝明生疮,四处求医,治疮败了一个家业,媳妇死马当活马医,把杜林请到家里。杜林嘴里没有不能治的病,留下三帖药说:“疮收口收半费,痊愈收全费。”三天后再来,果然收口了,病人精神也好了许多。杜林取三帖药放在八仙桌上,轻轻咳嗽了一声,意思是说,该付药费了。韩宝明媳妇使眼色带杜林来到外间,哭诉道:“家中财物典当已尽,不嫌丑陋,愿以身相报!”杜林听了,又掏出六帖药说:“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认命吧!”后来,韩宝明的疮果然治好了,因而,杜林有了治病救人,不乱人妻的好名声。
  有十成把握治好的病,杜林不会犹豫,敢下狠手。邻居韩大娘儿子在外地经商,嫌弃儿媳妇姚妙芳“蒸梨不熟”(真实原因只有她自己清楚),抱怨儿子扔下老娘不管,一时犯糊涂,喝下杜林卖的一整包老鼠药。痛定思痛,幡然悔悟,又不想死了。杜林不敢怠慢,连忙问:“说清楚了,是不是我的药?是我的药还有解,否则你另请高明!”韩大娘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红纸包,一百一是你的药。”杜林呵呵一乐,狡黠地做了个鬼脸:“把心放到肚子里去吧,指定死不了人。”
  指定死不了人,不等于不用吃药。杜林配了一碗汤药给韩大娘灌下去,神色似笑非笑,仿佛不怀好意。韩大娘吧嗒着嘴问:“林儿,啥药啊?臊臭!”杜林故意张扬,实话实说:“救命药,人尿拌鸡屎!”一阵翻肠搅肚,吐了又吐,直到把肚子里的绿水吐出来,韩大娘才有气无力地骂道:“你丧尽天良,不得好死,竟敢糊弄老人家!”杜林不急不恼,送韩大娘到大门外说:“有钱呢,送一两银子过来。没钱,算我积德行善。”
  有人问:“不过一碗鸡屎汤,咋能要钱?”
  杜林说:“想明白了,我救的是一条命!”
  韩大娘儿子死在外地,尸骨未存,留下老娘五十一岁,媳妇二十一岁。儿子朋友仁义,给韩大娘和媳妇捎回来三百两银子。人没了,最难过的是儿媳妇姚妙芳,病得起不来炕了。
  天傍黑,韩大娘跑到家里来,擦眼抹泪说:“媳妇八成是不中用了,活人眼目,不能让别人说俺留着钱不给媳妇看病,去瞧瞧吧!”
  杜林问:“啥病?这么严重?”
  韩大娘说:“大疮,你最拿手。”
  杜林走进屋,看见姚妙芳躺在炕上,犹豫不肯靠近。韩大娘转身跑出屋,把门反锁了。气死猫窗户外面,老人家虎目圆睁,声色俱厉:“小杜林啊,你头顶长疮,脚底下流脓,孬到家了!让俺喝人尿鸡屎汤的账还没有找你算,又来占儿媳妇的便宜!识相的,两好搁一好,立马跟姚妙芳圆房,嘴里敢说半个不字,俺让你身败名裂,臭名远扬!”杜林隔着窗户跟韩大娘商量说:“韩大娘,这事俺愿意,你打开门,咱们从长计议,拣个日子好不好?”韩大娘态度坚决,不肯妥协:“不把生米做成熟饭,你休想!”这时,姚妙芳跪在地下,哀求道:“大哥,俺不攀你,更不想害你,你在家住一晚上,看看俺娘俩的日子是咋过的?”
  夜色给鸡啼狗吠画上了休止符,村庄幽暗、空曠、寂静。敲门声、踹墙声如同战鼓擂动,万马奔腾。姚妙芳紧紧抱住杜林说:“更热闹的还在后头呢!”紧接着,半头砖、破瓦片、土坷垃、驴粪蛋子雨点般砸进了院子。杜林清了清嗓子,隔着窗户大声喊道:“良家妇女,名花有主,不劳诸位费心思啦!”
  有人轻声问:“是谁呀?”
  有人轻声答:“便宜了杜家卖野药的小子!”
  夜,掩盖了善恶羞丑。风,带走了怀揣梦想的人们。
其他文献
鐵砚磨穿,池水成墨。五十余岁的老明经秋山先生,终于在大清嘉庆年间高中皇榜,外放两湖学政。大凡学政,都有一项使命,辑录被各级考试遗漏的人才,简称录遗才。  秋山先生的家乡地处两湖的江汉平原。回家乡录遗才,职责使然,无可非议。  秋山先生祭拜过祖茔,就去了兄长春山先生家。  一生困于科场的春山先生,是公认的饱学之士,只是“时也,命也”,年过花甲连秀才也不曾中得一个,万分心灰意冷。他只好把破败的房舍,兼
期刊
自从那天后脑勺被一只橘子砸中之后,他就再也感觉不到痛。  他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星期,眼直直盯着天花板,人们都以为他傻了。但他非但不傻,想东西反而更有条理了,一个星期内想的事情似乎比他这辈子想的还要多。  他觉得这一切,似乎都是一只橘子惹的祸。那本来不算事情的事情——喂给儿子一点小橘瓣,小家伙的嘴眼耳鼻立刻挤作一团,皱得像个五百岁的小老头,随即便咯咯咯笑个不停,他也咯咯咯笑个不停。突然门口就传来了她的
期刊
高连奎属鼠,绰号“老耗子”,是坝上东沟村的车把式。他年近五十岁,眯眯笑脸春夏秋冬总是红扑扑的,贴身的旧军用水壶,从来没断过酒。  太平沟四个村,只有东沟村有这辆胶轮大马车。两匹黑马拉梢子,油光水滑缎子面儿。驾辕的红骝马,一朵飘动的“火烧云”。  老耗子虽是一张天生的笑脸,性子却有点儿躁,爱骂人是出了名的。他骂人并没有太多的花哨,嘴边挂着“狗娘养的王八蛋”,这种“俗骂”根本不算啥。但是,老耗子的“雅
期刊
1942年,东北。  村里传来一阵狗吠声,月光如昼。爷背上编好的一捆席子,奶用棉布包好几个窝窝头,塞进了爷的大褂兜里。  集市离家30里地,爷在头遍鸡叫时出发,赶到集市,天刚好蒙蒙亮,不仅能在集市上寻个好摊位,还能在老八羊汤馆就着窝头喝上一碗羊汤。  送走了爷,奶关上院门,踮着小脚进了屋。看一眼炕上一溜的小脑袋,奶深深地叹了口气,思忖了一小会儿,她把被子往炕里推了推,随后从柜子上拿起针线笸箩,盘坐
期刊
她叫圆玲,除了笑声像银铃,别的跟好看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该谈婚论嫁了,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出嫁,她却剩家里了。  三十岁那年,她跟着一个疤脸的卖酱油醋的小贩走了,离娘家好几千里。  男人因为长相凶恶,酱油醋的小买卖很不好做。她把临街的房子扒开,进一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开起了小卖铺。男人不再走街串巷,每天从地里回来,蹲在葡萄树下吸旱烟。  过了两年,男人说你倒是给我生个小子呀,生不出小子生个闺女也中
期刊
那年我在北京租房创业,认识了首钢房管处的承德老乡周哥。周哥学土木建筑的,还懂点儿风水学。  有次我宴请他,他带了几位朋友。席间,一盘醋焖鲫鱼刚上桌,周哥说:我爱吃鱼,便夹起一条放进了自己的餐盘。那盘鲫鱼一共三条。  八个人几乎将菜光盘,唯独那剩下的兩条鲫鱼一口未动,被爱吃鱼的周哥打包带走了。  周哥爱吃鱼。腊月根子,我按周哥给的住址,敲开他家房门,送了一箱冰鲜黄花鱼。  周哥的妻子将我让进屋。我注
期刊
“這是你仅剩的第七根肋骨了,还要交换吗?”许愿树长满褐色尖刺的枝条如同长鞭抽动,一下又一下砍着地面,刻下深浅不一的凹痕,漫天黄褐色的尘土落满我的西服、皮鞋。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找到许愿树时的错愕。它,只能被称作它,和人们所期待的枝繁叶茂、祥云缭绕、福泽大地的形象完全相反——它生于混沌的蛮荒,瘠薄干裂的土地,一个执着于第七根肋骨的守墓怪人。  我只是盯着某一团被抛起又落下的尘埃,每一粒都是那么逆来
期刊
作為表演者入住五星级酒店,对于格拉斯和格拉维兄弟,还是第一次。  睡觉前,格拉斯拿出一包药就要吃下,格拉维怯怯地说:“哥,还是不吃了吧,我怕……”  格拉斯打断格拉维的话:“怕什么?不变魔术,我们能住上这样豪华的大酒店?安心睡吧,今夜三点半,我肯定会完美变身!”  格拉斯吃完药,吩咐格拉维把灯光调到朦胧状态,橘黄色的那种。  格拉维照办。  沉沉夜色中,格拉斯的笑声将格拉维唤醒。格拉维睁眼看了下表
期刊
那天天擦黑,我娘拎着喂猪桶去喂猪。可是那天的猪说啥也不肯吃食,窝在圈里不出来。我娘就扶着猪圈边的矮墙噜噜噜地唤着猪。噜噜噜,噜噜噜。我娘唤了两遍,猪还是不肯出来。我娘就扒着猪圈墙,探着身子,再唤:噜!刚一张嘴,我娘的身子就一歪,倒在猪圈墙上,死了。  那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  我爹坐在炕沿上,一脚踩着锅台,一脚碾在个烟屁股上。烟是我爹自己卷的喇叭烟。我爹就坐在炕沿上一根接一根地抽他的喇叭烟,完
期刊
土城不大不小,人不多不少,都是些吃五谷杂粮、温良恭俭让的老实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特好面子。  这些年,人们纷纷涌入土城,手上有了些钱,便竞相攀比着买房买车,买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车。  渐渐地,土城便变得毫无道理的臃肿。条条街道都挤满了车,天天堵车,天天“肠梗阻”。本地人笑曰:土城——堵城。  这就让土城的上上下下十分纠结,尤其是交警队,严重的警力不足,于是便決定招聘一批辅警。  莫莫就是在这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