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行合一:优秀教师的专业品格与修炼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秀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反思性实践,将零散的、模糊的、浅层的见解,提炼成系统的、清晰的、深刻的教学主张,并将之落实到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技艺中,形成关于教学的个人实践性知识,实现个人教学的“思行合一”。当前优秀教师还存在着教学主张与教学行为分离的问题,应通过进一步审思、解释、改进和丰富,走向个人教学专业的自我完整。
  【关键词】思行合一;专业品格;反思性实践;教学主张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8-0012-04
  【作者简介】杨健,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01)教研员,高级教师。
  作为教研员,我在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时总是试图探明这样一些问题:他对教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他的教学行为能够体现这种观点吗?简单地说,这是不是一节“有想法的课”?

一、“有想法”是教师的“智慧内核”


  我所说的“有想法”,就是教学主张,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信念、信心,是他关于教学问题的系统的、深刻的、清晰的思考和见解,反映其教学的价值观和持守的准则,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智慧内核”。例如: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冯毅老师近年来一直关注着科学课堂上的“对话性解释”。他认为,科学教学应该致力于发展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而不是将既定的结论性知识告诉学生。在针对共同现象的不同解释之间,应该进行良性的对话,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话性解释”建构并发展自己的观念,这样形成的观念才更具有解释力,更能帮助学生应对更加复杂的情境和问题的挑战。
  教学主张往往外显为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看似“神来之笔”的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等。冯毅老师曾在全国科学教学年会上执教《做个小侦探》,按照教材的设计,这节课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从简单到相对复杂情形的猜想活动,学会根据看到的现象像侦探一样进行猜想,这是对学生科学思维与方法的指导。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沉静的思考和有条理的表达有一定的难度。冯毅老师先呈现有小洞的菜叶、飞起的蒲公英种子、流着口水的小狗,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再鼓励他们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猜想,然后让他们以“我看到……我会问……我猜……”的句式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在学生分享表达的过程中,冯老师不轻易插话,即使学生为了把一句话说完整而急得小脸通红时,他也不干扰他们的思维。而当学生慢慢地将一段话说完整、说流畅时,当多个孩子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讲出道理时,当个人的想法经由学生之间相互追问和质疑而越发有力并最终形成共识时,冯老师则“浓墨重彩”地为学生壮丽的思维景观而喝彩。
  以“有想法”这一视点来观照名师课堂,绝非挑剔。优秀教师要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或用理论来充实、改造自己的经验,从而使自己的经验拥有“理论因子”,成为更为深刻且更有普遍性、规律性和解释力的教学主张,从而形成专业影响的核心力量。优秀教师的课堂,往往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他的“想法”及其实现的方式。如果他的教学主张与教学技艺无从把握甚至说不清、道不明,或者不能做到教学主张与教学行为的“思行合一”,恐怕很难称得上真正的“成熟”。

二、“思行分离”影响教师的自我完整


  帕尔默认为,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名师的自我塑造,正是认识自我、走向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自己的教学主张与教学技艺同步锤炼,由零散的、模糊的、浅层的思考和见解,逐渐形成系统的、清晰的、深刻的思想,并拥有实施和维持他思想的行动力,他的个人实践性知识由此形成,达致思行合一、自我完整的专业境界,这是教师的教学主张与教学行动双向建构的过程。然而,当下很多教师往往受困于思行的分离。
  1.教学主张的缺失或泛化。
  笔者近期就“身边有哪一位教师的教学主张令你印象深刻吗?他提出……”这个话题,面向一线教师做了一个调查,从收到的312份反馈来看,137位教师表示“没有”,占43.9%,可见近一半教师未能感知或记住身边优秀教师的教学主张。在同一调查中,将另外175位教师所反馈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教学主张进行分析,大多数教学主张表达属于一般性话语,有的是“因材施教”“以学为主”“关注儿童”“激发学生兴趣”等教育学的共识,是关于教学的“流行词”;有的是“关注每一个”“为思维而教”等市、区层面某方面的教研主题;有的显然是学校的教学理念,如“天性課堂”“助学课堂”“小先生课堂”;还有一些说法指向的是具体的教学策略或方法,如“任务驱动”“差异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由此可见,很多优秀教师还未能有意识地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或者对于个人教学主张缺乏“个性化”的思考。
  教学主张的提出可以是归纳、总结的方式,也可以是预设、探究的方式。一些名师的教学主张,往往是在分析他多年教学实践的若干经典案例之后聚焦并加以锤炼出来的,这是归纳、总结的方式。如王兰老师“和谐、本真”的教学思想,就是在她80多岁时提出的。而对于追求专业完整但目前还不那么成熟的教师,往往就需要以预设、探究的方式提出教学主张。预先提出的教学主张,可以更好地引导教师的思与行,这符合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家”的要求。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是“独特的我”在具体的日常教育情境中,通过不断的创造实践与反思生成的。如果仅关心具体教学行为的改善,教学反思仅针对行为层面的教学技术运用是否合理,那只能培养“技术熟练型”教师。深层的教学反思是对个人理念的持续思考,是在理解后将普遍的教学价值、规范、准则融入个人的教学思维,并表现在有效的行为中,这也是反思性实践的应有之义。
  2.教学行动研究的碎片化。
  教师教学行动研究的碎片化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热区”在不断切换,如小学科学教学从关注“探究”到关注“实践”,再到聚焦STEM等,容易使教师“追风”;其次,在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教学研究、观摩与展示活动中,主办者都会提出一些“主题”,对“主题”的适配也容易使教师转换关注点;最后,教师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在深入实践后常常会产生“阻滞感”,导致研究难以深入,从而转换“门庭”。不断地切换行动研究的主题,每一次都从较为浅近的认识和一般性的实践开始,零碎的思考不能积成深层次的思想与方法,如何能形成完整的教学自我呢?   3.教学主张与教学行为的分离。
  有丰富观课经验的教师可能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去观摩一位教师的“××教学主张”的课堂,但是很快会发现这和另一位教师的“××教学主张”的课堂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一个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思考”为主题的课堂上,教师频繁地与少数几个孩子互动问答,再看他的教案上,多达几十个问题的预设,这当然很难“关注每一个”。这样的所思与所行分离的现象在当下课堂并不少见。
  教师的教学主张与教学行为要构成紧密的、一致的结构,达到知行合一的状态。当教学主张被明确提出后,也就赋予其行为方式或行为结果一些规定性,并通过可观察、可感知、可描述的行动予以落实。如果教学主张与教学行为出现分离,他所陈述的价值、规范、准则不能导引出教学中的具体行动;或者从教学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不能说明他持守着的信念,那么,知、行就被割裂了。要防止割裂,一方面,我们要避免宽泛、模糊的教学主张,这样的主张往往使用一般性的、宏大的话语,如“幸福”“快乐”“智慧”等,所导引出的教学行为规定性往往难以聚焦,教学行为的深研也难以发生;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好的具有个性特质的教学主张一般具有重塑课堂的变革性意义,须有教学行为的创新探索来支持。

三、让“思行合一”展现在课堂与学科中


  1.审思与解释: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
  余文森先生将教师教学主张提炼的视角概括为三种:学科的视角,如“语用语文”“文化语文”“感性语文”等;教育的视角,如“真善美意韵的语文教学”“人格语文”“和谐教学”等;儿童的视角,如“童韵语文”“生动语文课堂”“儿童视角的品德”等。成尚荣先生认为,类似于“××语文”“××数学”这样的提法存在着某种危险,容易使提炼出的概念窄化、泛化、刻板化。比较而言,我个人倾向于“自学·议论·引导”“化错教学”“变构学程,裂变学力”这样的表达,见文思义,能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但教学主张是个人实践性知识的一部分,是对教学个性化的认识,因着不同的人所持有的价值、信念、思想倾向和话语风格,而呈现出丰富的向度、层次和语态。
  教学主张要能回答关于教学的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在有限的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内,什么值得学生学习?二是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使大部分学生在高层次上进行学习?三是如何选择或设计测评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四是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这样的追问,会促进诉诸“价值”的教师去思考在自己的主张下如何结构教学的过程、方法和策略,也会引导诉诸“方式”的教师去追溯“我这样做”的目的与价值。
  对教学基本问题的回答,还要能够回到学科本质上去作出解释,从而把握学科性。例如:冯毅老师将“对话性解释”这样一个看似教学行为的概念,从学科本质、育人旨趣和教学行为的基本规定上作出明晰的解釋,这样的教学主张才有导引教学不断走向深入并使个人的教学风格越来越鲜明的作用。
  2.设计与预约:在教学主张的导引下勾画教学。
  在教学主张的导引下改进教学,要运用设计思维,与符合自己主张的教学图景“预约”,这既体现为积极改变教学的信念体系,也体现为旨在提升教学效力的实用而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冯毅老师认为,在科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可以提升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科学探究中的对话与不断寻求解释是课堂旨趣的体现。因此,他就在教学设计中预先思考:创设学生对话的问题情境,计划好组织学生参与对话的教学流程,准备激发、维持、鼓励和评价对话与解释的方法,考虑以什么为证据来评价自己实施的效果,等等。
  3.突破技术的障碍:以方法的提升优化教学品质。
  技术是将理念、观点、创意付诸实践的包含软件和硬件的流程、策略、方法、工具。很多未能在课堂上得以真正实现的教学主张,实际上失之于技术的运用。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以一种共生的方式进行着,每一方都参与了另一方的创造,一方接受、吸收、使用着另一方,两者融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彼此依赖,牢不可分。
  提升教学技术,要及时更新教学策略。优秀教师通常都具有很强的讲述、阐释、对话能力,这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在强调深度学习、个别化教学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当下,教的技术应与学的技术紧密结合。
  提升教学技术,要善于对传统方法进行“创造性再结合”。实施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是要彻底放弃原来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新招”甚至“奇招”,而应对原有教学技术进行细细梳理和分析,找到我们擅做、能做的有效方法,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去实现我们的教学主张。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成尚荣.教学主张与名师成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7-8.
  [2]帕尔默.教学勇气[M].吴国珍,余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3]L·W·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6.
  [4]布莱恩·阿瑟.技术的本质[M].曹东溟,王健,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67-69.
  [5]成尚荣.流派观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35.
其他文献
最近一段时间,总接到一些朋友发来的e-mail,内容大致相同:“我现在换了工作,新的联系方法是……”其实人才的流动是十分正常的,但对于企业来说,怎么为自己留住顶尖的人才才是最关键
日前,为进一步部署、推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认监委”)“质量提升”活动的各项工作。认监委召开委“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会议。会议由认监委副主
国家认监委、农业部日前联合下发公告,重申了中小功率轮式拖拉机和植物保护机械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有关事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
1引言前不久。读了一篇文章。内容是我国某港口大量使用变频调速装置作为集装箱搬运(吊运)吊车的手段。这种变频调速装置是用可调压整流.经直流环节后逆变成可调频率的交流电,用
6 控制关联Cm概念图解和器件示例其图形如图14所示。其中a1)为标准文本中符号S01558,a4)为S01559,它表示控制关联Cm,分别出现在输入或输出时的情形;图b)是控制关联C1的概念图解,左边D
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国有资产为投资主体的大型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主要生产内燃机喷射系统产品。公司历经半个世纪的创业发展。已成为中国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沼的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老年患者2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对
继续教育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落实终身教育理念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活动.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继续教育,不仅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指导继
期刊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来进行评价的能力,其中包含着分析、质疑、评价、批判的过程,可以说,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独立人格的基础。英语阅读教学是批判性
在进行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时,需要将其在各个环节的特点进行明确,在对具体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的表现进行相关效益分析,进而开展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