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冬了,长夜漫漫,许多动物开始冬眠,按照中医的理论,此时也是补充睡眠的好时机。然而有些人到了晚上却难以成眠,原因就一个字——痒。
痒是皮肤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的表现。一般情况下,皮肤有完整的屏障作用,所以不痒。但在冬季或某些干燥天气下,由于皮脂腺、汗腺分泌减少,皮肤缺乏汗液与皮脂的滋润和保护,出现细微的皲裂,皮肤表面的酸性环境被破坏,导致神经末梢暴露在环境中,此时轻微的理化刺激,如温度的变化、日光照射、毛发摩擦、洗涤剂等,即可引起剧烈的瘙痒。
找出原因才能可能治愈瘙痒。但找到病因,皮肤瘙痒也不一定会马上消失,需要根据瘙痒的情况对症止痒。
局部处理
⊙外用药物:用含有薄荷、樟脑、苯酚、冰片、苯佐卡因等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复方薄荷脑洗剂、复方樟脑软膏、5%盐酸多塞平乳膏、达克罗宁软膏、糖皮质激素软膏或霜剂等。洗剂在使用时要注意先摇均匀,再用棉签涂用,每日数次。
⊙局部封闭:用苯海拉明25毫克加适量普鲁卡因皮损处皮下浸润注射,隔日1次;亦可用去炎松或地塞米松加适量普鲁卡因在皮损处皮下作封闭,每周1~2次。
⊙物理治疗:局部瘙痒可冷敷。全身性瘙痒可行紫外线照射、皮下输氧、淀粉浴、糠浴或矿泉浴等。
全身治疗
⊙抗组胺类药物:为一线药物,可选用各种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安泰乐、西替利嗪等)。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也可联用;钙剂(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等可增强抗组胺药物的疗效。
⊙抗忧郁、镇静、安眠剂:由于神经精神引起的皮肤瘙痒或因瘙痒导致睡眠障碍的可选此类药。
⊙性激素:常用于老年患者,男性患者用丙酸睾酮25毫克每天,每周2次肌注;或甲基睾酮5毫克每天口服。女性患者可用乙烯雌酚1毫克每天,分2次口服;或黄体酮10毫克每天肌注。生殖系统肿瘤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忌用或慎用。
中医调治
中医认为冬季皮肤瘙痒症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中医一方面强调药物治疗,应用益气疏风、养血润肤、清热凉血疏风等方法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常用的内服药有玉屏风散、四物汤、当归饮、养血润肤饮、润肤丸、清热除湿汤、防风通圣散等。
另一方面,中医又强调未病先防,饮食调养。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萝卜助消化、通大便,有益健康。此外,芹菜、苦瓜、丝瓜、豆芽、绿豆、红豆等能清热除湿,茯苓、扁豆、薏米、芡实等能健脾益肺,大枣、酸枣、枸杞、山药、蜂蜜等能养血润肤。上述食物适当食用均有益于防止或制止瘙痒。需要强调的是饮食不能偏,适量的肉类食品对于润肤也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瘙痒,除了以上处理外,生活中还应注意:
少清洁冬季皮肤干燥,过度洗涤会去除仅存的少量皮脂,破坏皮肤的屏障作用,导致瘙痒加重。
少烫洗瘙痒发生时,不能过度烫洗。烫洗当时虽能止痒,但同时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更多的炎性介质释放,瘙痒会更明显。
少搔抓过度的搔抓与烫洗一样,虽然能暂时以痛觉代替瘙痒,但同时也造成更多的炎性介质释放,还可能引起皮肤感染。
编辑/杨丽伟 jtyy6729@163.com
>>扩展阅读
长期剧烈瘙痒提防内脏疾病
需要注意,瘙痒可能是许多疾病的信号,如胆汁性肝硬化、甲亢、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贫血、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内脏恶性肿瘤等。因此老年人冬季瘙痒,经对症治疗无效时,还应积极检查,看是否有其他内科疾病,以防患于未然。
痒是皮肤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的表现。一般情况下,皮肤有完整的屏障作用,所以不痒。但在冬季或某些干燥天气下,由于皮脂腺、汗腺分泌减少,皮肤缺乏汗液与皮脂的滋润和保护,出现细微的皲裂,皮肤表面的酸性环境被破坏,导致神经末梢暴露在环境中,此时轻微的理化刺激,如温度的变化、日光照射、毛发摩擦、洗涤剂等,即可引起剧烈的瘙痒。
找出原因才能可能治愈瘙痒。但找到病因,皮肤瘙痒也不一定会马上消失,需要根据瘙痒的情况对症止痒。
局部处理
⊙外用药物:用含有薄荷、樟脑、苯酚、冰片、苯佐卡因等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复方薄荷脑洗剂、复方樟脑软膏、5%盐酸多塞平乳膏、达克罗宁软膏、糖皮质激素软膏或霜剂等。洗剂在使用时要注意先摇均匀,再用棉签涂用,每日数次。
⊙局部封闭:用苯海拉明25毫克加适量普鲁卡因皮损处皮下浸润注射,隔日1次;亦可用去炎松或地塞米松加适量普鲁卡因在皮损处皮下作封闭,每周1~2次。
⊙物理治疗:局部瘙痒可冷敷。全身性瘙痒可行紫外线照射、皮下输氧、淀粉浴、糠浴或矿泉浴等。
全身治疗
⊙抗组胺类药物:为一线药物,可选用各种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安泰乐、西替利嗪等)。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也可联用;钙剂(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等可增强抗组胺药物的疗效。
⊙抗忧郁、镇静、安眠剂:由于神经精神引起的皮肤瘙痒或因瘙痒导致睡眠障碍的可选此类药。
⊙性激素:常用于老年患者,男性患者用丙酸睾酮25毫克每天,每周2次肌注;或甲基睾酮5毫克每天口服。女性患者可用乙烯雌酚1毫克每天,分2次口服;或黄体酮10毫克每天肌注。生殖系统肿瘤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忌用或慎用。
中医调治
中医认为冬季皮肤瘙痒症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中医一方面强调药物治疗,应用益气疏风、养血润肤、清热凉血疏风等方法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常用的内服药有玉屏风散、四物汤、当归饮、养血润肤饮、润肤丸、清热除湿汤、防风通圣散等。
另一方面,中医又强调未病先防,饮食调养。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萝卜助消化、通大便,有益健康。此外,芹菜、苦瓜、丝瓜、豆芽、绿豆、红豆等能清热除湿,茯苓、扁豆、薏米、芡实等能健脾益肺,大枣、酸枣、枸杞、山药、蜂蜜等能养血润肤。上述食物适当食用均有益于防止或制止瘙痒。需要强调的是饮食不能偏,适量的肉类食品对于润肤也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瘙痒,除了以上处理外,生活中还应注意:
少清洁冬季皮肤干燥,过度洗涤会去除仅存的少量皮脂,破坏皮肤的屏障作用,导致瘙痒加重。
少烫洗瘙痒发生时,不能过度烫洗。烫洗当时虽能止痒,但同时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更多的炎性介质释放,瘙痒会更明显。
少搔抓过度的搔抓与烫洗一样,虽然能暂时以痛觉代替瘙痒,但同时也造成更多的炎性介质释放,还可能引起皮肤感染。
编辑/杨丽伟 jtyy6729@163.com
>>扩展阅读
长期剧烈瘙痒提防内脏疾病
需要注意,瘙痒可能是许多疾病的信号,如胆汁性肝硬化、甲亢、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贫血、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内脏恶性肿瘤等。因此老年人冬季瘙痒,经对症治疗无效时,还应积极检查,看是否有其他内科疾病,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