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以来,尤其是核心素养提出以后,21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已经被更新为平等、民主和对话的关系。文章重点从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层面探讨了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并指出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只有将各种影响因素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才能确保良性的、积极的师生关系的建构。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师生关系;影响因素
一、 引言
师生关系是班级授课制下衍生出来的关于教师和学生两个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依存的主体间的关系问题,师生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效率的高低,良性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新课改以来,尤其是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被公布以后,21世纪的师生关系内容正式被更新为平等、民主和对话的关系。而在目前所有师生关系中,与学生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莫过于班主任教师和其所直接负责班级的同学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为了探讨方便,笔者只能人为地“抽取”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从班主任教师视角加以探讨。
二、 班主任教师方面因素
在所有的师生关系中,班主任教师与班级内学生间的师生关系对于彼此造成的影响最大也最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学的班主任教师的选拔基本上都是从本班任课教师中产生的,这对于提升班主任和本班同学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中国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普遍为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除了任课教师的身份,还负责班级管理等其他除了教学以外的、以辅助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活动。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以及班级管理能力是能从学生的身上看到的,拿石家庄精英中学李金池校长的话来说,那就是“从学生的精神气就能看出来班主任的样子”。因此,不得不承认的是,班主任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班级实现平等、民主和对话的质量。
第一,班主任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对于师生关系的影响主要受到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方面制约。而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受到其受到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其实践能力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师范专业出身的教师,上述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基本上都在所谓的“及格线”以上,基本上都是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学生观以及一些相应的教育管理能力。当然,其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一方面来源于对于学生时代时期他认可的班主任工作作风的有意无意地模仿,还基于站在班主任位置上对于师生关系的观察、思考以及反思,另一方面也来自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的某些他认为比较好的家长的做法。
第二,教师的学生管理能力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在中学普遍存在一些“会讲课而不会管理学生”的班主任教师。他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非常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甚至普遍具有很强的同理心,他们作为任课教师的时候,学生的成绩也普遍较好。但是一旦站在班主任教师的位置上,情況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于管理班级几乎没有什么章法,完全处于跟着感觉走的状态。班级管理能力的低下使得他们在学生中的威望不断降低,班级学习氛围也持续走低。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着非常明确的班主任评价标准,其中关键性一条便是班级风气,而当班主任无法确保班级风气向好时,学生自然也不会再花心思在师生关系的维系上了。
第三,班主任教师的学生观对于师生关系的影响也比较大。而目前中学教师的学生观存在分歧较大,存在两极分化的倾向:部分班主任明显受到传统师生观之“师道尊严”观的影响,渴望或者努力做一个“权威型”班主任教师,相对而言,学生则必然处于被动的局面,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一定的不适感。面对当下“动不得”的学生,另一部分班主任教师从“自保”的角度出发,其学生观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倾向于做自我要求,教育教学只求问心无愧,对于学生一些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行为往往熟视无睹,或者不干预。当前还存在一部分追求民主的班主任教师,在班级事务管理中他们往往很容易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在学生面前的权威度较低,甚至在某些学校学生完全摸清了教师的“底线”,出现了学生不把老师的话当作一回事的现象。显然,持有上述三种学生观,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而这也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非常被动。
第四,教师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也非常重要。教师对于自身情绪的管理能力则属于性格和“情商”的范畴,在处理和学生的关系的时候,有时候反而往往成为关键甚至是决定性因素。管班如管家,班级内部的事务几乎全是像家里一样的柴米油盐式的琐事,这就很容易使得班主任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感,没耐心、烦躁、情绪不稳定等都是可能发生的现象。其中,教师情绪的不稳定对于师生关系的伤害最大,造成学生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生怕惹了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惹了老师不高兴,长此以往,学生只能放弃维系和班主任教师之间的关系了。
三、 学生方面因素
学生之所以无法较好地处理和班主任教师的关系,显然与当下社会大环境相关。每个人只要发生了社会化,其变化和复杂性是必然的。从当前中学生角度来说,影响其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独生子女问题。独生子女问题是中国国情下产生的问题,对于中国传统的生育观产生了决定性的变革,目前中国的生育观已经从传统社会中的“多生”转变为“少生优生”,随之而来的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方面投入的剧增。这些独生子女在核心家庭甚至是在扩大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就使得他们中的部分学生以个人为中心的问题比较严重,并影响师生关系的长期和谐发展。在处理与班主任教师的师生关系时,学生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相对而言,独生子女家庭出生的孩子与班主任教师的关系更容易“紧张”。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首先,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珍惜”意识比较淡薄。正是因为当下经济形势的乐观以及在家庭中所有人几乎都围绕他们的原因,他们想要的“东西”都来得太容易了,这就使得他们对什么都不“珍惜”,具体表现在他们对什么都好奇、感兴趣,同时又很难以坚持和保持持久性,包括师生关系,一旦存在一点问题,他们便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开始指责对方甚至是完全放弃。这明显不利于师生关系的长远发展。其次,独生子女家庭出身的孩子普遍缺乏明确、清晰和长远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他们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的制订几乎都是家长和教师在操心,他们更多是“亦步亦趋”,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抗挫力明显存在问题,而一旦师生关系出现问题,他们不会想着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直接抛给教师,甚至和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时可能会有肢体上的冲突,进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最后,独生子女家庭出身的孩子容易和教师建立信任关系,而这种信任关系也非常容易动摇。 第二,一般人们用“花季”“雨季”“豆蔻年华”等词语来形容中学生。对于学生而言,中学阶段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尽管从生理发育状况看,他们已经渐趋于成熟,但是从心理发展程度来看,由于受制于年龄、阅历、思想力等因素,他们考虑问题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片面化,不够辨证。
第三,隔代教养家庭出身的孩子也较难处理好师生关系。隔代教养是中国国情,目前中学阶段,隔代教养家庭的孩子不在少数。这类学生中就有部分长期处于同父母双方或者一方隔离的状态,无论是祖辈还是父母,均对孩子有一定的亲情缺失下的愧疚感,因此普遍存在“让着”他们的现象。而学生由于年幼,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习惯性地将家庭中的一些习惯带入学校中,用来处理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显然,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也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 学校方面因素
第一,部分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倾向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任何中学都无法回避和忽略的现实。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存在典型的“表里不一”,甚至是“言行不一致”的问题:部分学校在高喊素质教育,但是只要一遇到应试教育,便被“打回原形”了。部分学校较少关注班主任教师和班内学生的师生关系的建构问题,甚至有人认为这并不重要,只要学生考上好大学就行。
第二,班主任教师工作的评价标准问题。学校实际教育教学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尤其追求升学率,用成绩来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最重要标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均将更多的注意力置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上,师生关系为学科知识所遮蔽。在评价班主任教师及具体的学科教师时,首先关注的是其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成绩,而对于学生的评价重点也往往在于学科知识掌握以及考试成绩和名次上,这实际上就会在无意中引导广大师生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上,师生均不看“对方”,而将视线和重心置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上,部分教师看学生往往是“孺子不可教”,部分学生看教师则更多是“苦大仇深”,显然,教育已表现出了一种“非人性化”的特征,師生关系问题本身被忽略。
五、 结语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外,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当社会和家庭中的“读书无用论”等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侵蚀”学生时,对于师生关系也会起到消极影响,反之,当家庭和社会积极助力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将部分“注意力”“分”给师生关系构建的时候,对于良性的、积极的师生关系的建构也是非常有利的。况且,班主任和学生和谐关系的建构也是有助于班级内部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因此,班主任和学生关系还是得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彭茜,王本陆.我国70年师生教学关系研究的主题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9(2).
[2]刘宣文.论未来师生关系的人本主义趋向[J].课程·教材·教法,1999(6).
[3]毛宇,苏姗姗.审美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7(1).
[4]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5).
[5]陈亮,党晶.中小学师生交往关系的失真与重塑[J].课程·教材·教法,2018(6)
作者简介:
高小运,梁兰英,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卓尼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师生关系;影响因素
一、 引言
师生关系是班级授课制下衍生出来的关于教师和学生两个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依存的主体间的关系问题,师生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效率的高低,良性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新课改以来,尤其是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被公布以后,21世纪的师生关系内容正式被更新为平等、民主和对话的关系。而在目前所有师生关系中,与学生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莫过于班主任教师和其所直接负责班级的同学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为了探讨方便,笔者只能人为地“抽取”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从班主任教师视角加以探讨。
二、 班主任教师方面因素
在所有的师生关系中,班主任教师与班级内学生间的师生关系对于彼此造成的影响最大也最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学的班主任教师的选拔基本上都是从本班任课教师中产生的,这对于提升班主任和本班同学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中国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普遍为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除了任课教师的身份,还负责班级管理等其他除了教学以外的、以辅助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活动。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以及班级管理能力是能从学生的身上看到的,拿石家庄精英中学李金池校长的话来说,那就是“从学生的精神气就能看出来班主任的样子”。因此,不得不承认的是,班主任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班级实现平等、民主和对话的质量。
第一,班主任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对于师生关系的影响主要受到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方面制约。而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受到其受到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其实践能力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师范专业出身的教师,上述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基本上都在所谓的“及格线”以上,基本上都是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学生观以及一些相应的教育管理能力。当然,其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一方面来源于对于学生时代时期他认可的班主任工作作风的有意无意地模仿,还基于站在班主任位置上对于师生关系的观察、思考以及反思,另一方面也来自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的某些他认为比较好的家长的做法。
第二,教师的学生管理能力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在中学普遍存在一些“会讲课而不会管理学生”的班主任教师。他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非常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甚至普遍具有很强的同理心,他们作为任课教师的时候,学生的成绩也普遍较好。但是一旦站在班主任教师的位置上,情況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于管理班级几乎没有什么章法,完全处于跟着感觉走的状态。班级管理能力的低下使得他们在学生中的威望不断降低,班级学习氛围也持续走低。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着非常明确的班主任评价标准,其中关键性一条便是班级风气,而当班主任无法确保班级风气向好时,学生自然也不会再花心思在师生关系的维系上了。
第三,班主任教师的学生观对于师生关系的影响也比较大。而目前中学教师的学生观存在分歧较大,存在两极分化的倾向:部分班主任明显受到传统师生观之“师道尊严”观的影响,渴望或者努力做一个“权威型”班主任教师,相对而言,学生则必然处于被动的局面,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一定的不适感。面对当下“动不得”的学生,另一部分班主任教师从“自保”的角度出发,其学生观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倾向于做自我要求,教育教学只求问心无愧,对于学生一些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行为往往熟视无睹,或者不干预。当前还存在一部分追求民主的班主任教师,在班级事务管理中他们往往很容易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在学生面前的权威度较低,甚至在某些学校学生完全摸清了教师的“底线”,出现了学生不把老师的话当作一回事的现象。显然,持有上述三种学生观,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而这也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非常被动。
第四,教师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也非常重要。教师对于自身情绪的管理能力则属于性格和“情商”的范畴,在处理和学生的关系的时候,有时候反而往往成为关键甚至是决定性因素。管班如管家,班级内部的事务几乎全是像家里一样的柴米油盐式的琐事,这就很容易使得班主任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感,没耐心、烦躁、情绪不稳定等都是可能发生的现象。其中,教师情绪的不稳定对于师生关系的伤害最大,造成学生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生怕惹了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惹了老师不高兴,长此以往,学生只能放弃维系和班主任教师之间的关系了。
三、 学生方面因素
学生之所以无法较好地处理和班主任教师的关系,显然与当下社会大环境相关。每个人只要发生了社会化,其变化和复杂性是必然的。从当前中学生角度来说,影响其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独生子女问题。独生子女问题是中国国情下产生的问题,对于中国传统的生育观产生了决定性的变革,目前中国的生育观已经从传统社会中的“多生”转变为“少生优生”,随之而来的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方面投入的剧增。这些独生子女在核心家庭甚至是在扩大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就使得他们中的部分学生以个人为中心的问题比较严重,并影响师生关系的长期和谐发展。在处理与班主任教师的师生关系时,学生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相对而言,独生子女家庭出生的孩子与班主任教师的关系更容易“紧张”。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首先,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珍惜”意识比较淡薄。正是因为当下经济形势的乐观以及在家庭中所有人几乎都围绕他们的原因,他们想要的“东西”都来得太容易了,这就使得他们对什么都不“珍惜”,具体表现在他们对什么都好奇、感兴趣,同时又很难以坚持和保持持久性,包括师生关系,一旦存在一点问题,他们便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开始指责对方甚至是完全放弃。这明显不利于师生关系的长远发展。其次,独生子女家庭出身的孩子普遍缺乏明确、清晰和长远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他们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的制订几乎都是家长和教师在操心,他们更多是“亦步亦趋”,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抗挫力明显存在问题,而一旦师生关系出现问题,他们不会想着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直接抛给教师,甚至和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时可能会有肢体上的冲突,进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最后,独生子女家庭出身的孩子容易和教师建立信任关系,而这种信任关系也非常容易动摇。 第二,一般人们用“花季”“雨季”“豆蔻年华”等词语来形容中学生。对于学生而言,中学阶段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尽管从生理发育状况看,他们已经渐趋于成熟,但是从心理发展程度来看,由于受制于年龄、阅历、思想力等因素,他们考虑问题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片面化,不够辨证。
第三,隔代教养家庭出身的孩子也较难处理好师生关系。隔代教养是中国国情,目前中学阶段,隔代教养家庭的孩子不在少数。这类学生中就有部分长期处于同父母双方或者一方隔离的状态,无论是祖辈还是父母,均对孩子有一定的亲情缺失下的愧疚感,因此普遍存在“让着”他们的现象。而学生由于年幼,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习惯性地将家庭中的一些习惯带入学校中,用来处理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显然,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也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 学校方面因素
第一,部分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倾向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任何中学都无法回避和忽略的现实。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存在典型的“表里不一”,甚至是“言行不一致”的问题:部分学校在高喊素质教育,但是只要一遇到应试教育,便被“打回原形”了。部分学校较少关注班主任教师和班内学生的师生关系的建构问题,甚至有人认为这并不重要,只要学生考上好大学就行。
第二,班主任教师工作的评价标准问题。学校实际教育教学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尤其追求升学率,用成绩来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最重要标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均将更多的注意力置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上,师生关系为学科知识所遮蔽。在评价班主任教师及具体的学科教师时,首先关注的是其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成绩,而对于学生的评价重点也往往在于学科知识掌握以及考试成绩和名次上,这实际上就会在无意中引导广大师生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上,师生均不看“对方”,而将视线和重心置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上,部分教师看学生往往是“孺子不可教”,部分学生看教师则更多是“苦大仇深”,显然,教育已表现出了一种“非人性化”的特征,師生关系问题本身被忽略。
五、 结语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外,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当社会和家庭中的“读书无用论”等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侵蚀”学生时,对于师生关系也会起到消极影响,反之,当家庭和社会积极助力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将部分“注意力”“分”给师生关系构建的时候,对于良性的、积极的师生关系的建构也是非常有利的。况且,班主任和学生和谐关系的建构也是有助于班级内部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因此,班主任和学生关系还是得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彭茜,王本陆.我国70年师生教学关系研究的主题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9(2).
[2]刘宣文.论未来师生关系的人本主义趋向[J].课程·教材·教法,1999(6).
[3]毛宇,苏姗姗.审美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7(1).
[4]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5).
[5]陈亮,党晶.中小学师生交往关系的失真与重塑[J].课程·教材·教法,2018(6)
作者简介:
高小运,梁兰英,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卓尼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