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简·奥斯汀小说《爱玛》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奥斯汀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位拥有敏锐洞察力的女性主义作家。作为描写女性意识的先驱,她对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当时英国女性面临的种种问题有着深刻的感受。
  在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作品中,众多评论家认为《爱玛》是最成功且最成熟的作品。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简·奥斯汀的作品,其小说《爱玛》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简·奥斯汀是一位描写英国中产阶级社会日常生活细节,赋予小说现代性的女性小说家,其创作的通俗小说《爱玛》比以往其他作品更尖锐。简·奥斯汀批判了男尊女卑的现象,同时也肯定了女性应有的社会地位。因此,这部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女性意识概述
  19世纪,女性主义意识处于萌芽阶段,一部分女性小说家开始从女性的角度展开创作,宣传女性意识,这为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兴起和发展,简·奥斯汀在作品里描述的女性主义形象逐步得到认可和重视。
  女性主义意识体现了女性对自由、权利、理想婚姻等方面的渴望。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义者用这一意识来审视女性主义文学。尽管女性小说家的观念和层次各不相同,但她们的共同点是都强调女性意识。女性主义文学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都致力于改变女性受男性压制的社会现状,通过表露女性意识、批判男权中心主义来争取女性权利。
  二、《爱玛》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18世纪的英国是一个父权制社会。简·奥斯汀一生未婚,她凭借自己对爱情的敏锐洞察力,把她对婚姻的见解表现在作品《爱玛》中,颠覆传统塑造了爱玛这一与众不同的经典女性形象。
  爱玛是一个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敢于坚持己见的新女性形象。然而,在小说的结尾,爱玛又不得不回归传统,成为家庭中的女性。尽管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是它带给读者一种平等的体验,且对于那个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从一定程度上说,小说女主人公爱玛反映了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观点。爱玛拥有明确的婚姻观,她认为金钱和爱情同样重要。与此同时,爱玛的种种遭遇也从侧面反映了受父权制度压迫的女性境遇,揭露了男女不平等现象。
  (一)追求自由的意识
  要分析小说《爱玛》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直接方法就是分析其中的女性角色。简·奥斯汀笔下的爱玛是一个美丽、聪明、富有、善良的女孩,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痛苦和烦恼,她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成长,这使她拥有一颗自由的心,形成了自由的意识。
  19世纪的英国,性别歧视依然盛行,男女地位不平等,且女性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多数人认为,女性形象是温柔、顺从、盲目的,而奥斯丁笔下的爱玛则大大颠覆了这一传统。爱玛不但向往自由,而且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桎梏,专注于经营自己的生活。爱玛与奈特利先生的交往和谈话充分体现了她内心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二)追求权利的意识
  在简·奥斯汀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理性是权利的基础。大多数情况下,女性都是被认为是一种缺乏理性的“情感动物”。但在简·奥斯汀的这部作品中,爱玛乐观、自由,她是一个自信、独立的新女性形象,这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说的,男性倾向于通过消极的女性形象来实现其积极的男性作为。
  女性权利的缺失,既反映了男性的强势,也反映了男性的优越性。由于社会意识形态要求女性放弃权利,所以她们很少享有权利。但简·奥斯汀却大胆地颠覆传统观念,在《爱玛》中塑造了一位具有权利的女主人公——爱玛。
  爱玛是一个追求自己权利的女人,她果敢大方,强调女性也可以管理家庭和社会事务,这无疑冒犯了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这验证了她不顺从于男人、毫不妥协的个性。爱玛总是能巧妙地引导他们避开不愉快的话题。除了在家庭圈子里的地位之外,爱玛还是整个社区的中心人物,附近的人都认可爱玛的成就。科尔一家从贸易生意积累了不少财富,在他们为海布里最尊贵的人举办的一次晚宴中,爱玛表现得非常自信,她认为:我总是值得最好的,因为我从不将就。作为一个女性,爱玛认为先要做到人格独立,才能展现个人的魅力,在平等的基础上收获一段美好的爱情。
  (三)追求幸福的意识
  爱玛是一位“新”女性,虽然她对婚姻的态度很现实,但她始终相信,彼此相爱、扶持才是婚姻的基础。在爱玛看来,一个女人没有爱情就结婚是一个可怕的错误。她清楚地意识到爱情对一段成功婚姻的重要性,她也告诉哈丽特,没有爱就结婚的人是傻瓜。这一点体现了简·奥斯汀对女性意识的深刻认识。
  人人都有权利追求真爱。一段完美的婚姻需要建立在男女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女性也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不做感情中始終被支配的那一方。
  在小说的结尾,爱玛嫁给了奈特利先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放弃了对女性权利的追求。奈特利先生决定在婚后搬到爱玛的家——哈特菲尔德庄园,这给予了爱玛颠覆以往传统的结局。因为奈特利先生本身的地位显赫,他愿意不顾旁人的眼光并搬进哈特菲尔德庄园实属难能可贵。奈特利先生搬到哈特菲尔德庄园,和爱玛同住一个家,把自己置于她的领地,实际上表明了奈特利先生愿意抛开以往的传统观念。
  经历了波折后,爱玛才明白这一切,她最终意识到自己对奈特利先生的真挚感情,实现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然而,简·奥斯汀认为的完美婚姻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她认为夫妻双方的家庭、门第、财产等状况影响着婚姻的长久。这说明简·奥斯汀在表达某种女性主义意识的同时,还保留了传统社会婚姻家庭理念。
  三、结语
  在《爱玛》这部小说中,简·奥斯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自信、独立勇敢的女主人公形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她笔下,爱玛勇敢追寻自己的自由、权利和幸福。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不是完全纯粹的,仅是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反思。
  《爱玛》这一作品批判了父权制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对唤醒女性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了当代女性行动起来,改善自己的婚姻地位和社会地位。
  (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杨双双(1996-),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其他文献
《羊脂球》是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小说在典型人物的塑造方面采用了鲜明的对比反衬手法,反映不同阶级人性的善恶。莫泊桑选择将地位低贱的妓女作为正面形象与上流社会精英贵族进行对比,这颠覆了一般的社会伦理和秩序,极大地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意义和思想性。在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抗争中,作者表达了对上流社会的批判与讽刺,揭露贵族和资产者的道德沦丧和虚伪。小说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的描写,揭露在危难面前人性的对
期刊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主人公奥利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10岁小男孩,他在济贫院里遭受虐待,在社会上被恶人欺骗控制,但也遇到了愿意收养他、善待他的好心人。虽然奥利弗的经历坎坷,但仍然保持着善良的本性,他与恶人斗智斗勇,最终取得了胜利。  作者狄更斯在童年也有着相似的经历,9岁时父亲因欠钱入狱,11岁在工厂当学徒,历尽了艰苦磨难。正因为如此,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对孤儿这一社会底
期刊
阿尔贝·加缪的《鼠疫》描写了平凡人物勇于对抗荒诞现实的故事,不仅用客观的笔调叙述了鼠疫给市民带来的病痛、死亡,还借鼠疫隐喻了人类生活中的灾难,试图从不同人物在灾难面前的思想交锋和行动选择中,找出摆脱人类生存困境的良方。  《鼠疫》细腻地描绘了鼠疫发生时,奥兰城中的人间百态,是人类同疫病作斗争的一个缩影。小说中,奥兰城发生了鼠疫,这让人手足无措。不同阶层、身份的人,竭尽所能,最终击退了鼠疫,彰显了平
期刊
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人物、讲述情节,离不开语言的合理运用。语言是小说的“支架”,小说的艺术归根到底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读者在看一部小说时,重要的是读懂其中的语言艺术。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语言这一主题,对《人间喜剧》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人间喜剧》反映的是当时法国的环境以及社会面貌,主要分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三大主题。巴尔扎克独特的语言艺术是成就这本巨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人间喜剧
期刊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作者作为文学活动的最初环节,是文学的最基本概念。在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大背景下,作者的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俄国的形式主义不再关注作者的生平和心理,转而关注文本本身的语言和结构;以艾·阿·瑞恰慈为代表的英美批评家也主张研究作品和文本本身;结构主义批评更是把文本当作唯一研究对象。  1955年,莫里
期刊
“气象”范畴自唐代进入文论中,其适用范围逐渐扩大,由最初的本体论逐渐扩展到创作论和鉴赏论;其内涵也随之改变,由原本品评作家作品转向表现宏伟、浑然一体的时代精神,“盛唐气象”是这一时代精神的重要表现。  “气象”最早出现在皎然《诗式》中,用来形容作品的气势。作品的气势通过诗文的结构布局来凸显体现,只有使诗文富于变化,才能呈现出氤氲的“气象”。皎然对此进行了描述:“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
期刊
儒、道两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士子出世、入世的选择,对中国文人士子的心理与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儒道互补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及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中曾说过:“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有了这种(入世而又出世的)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
期刊
电影海报是一部电影的“名片”,兼具设计和宣传的特点,既能传达特定的观念和信息,又能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在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海报设计作为一种直观的传播信息、观念以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可以充分表现电影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发挥电影的宣传作用,增加票房收入。近几年为迎合大众市场需求,翻拍电影层出不穷,其海报设计也是异彩纷呈。本文通过不同时期的《简·爱》海报为例,浅析不同时期电影海报所具有
期刊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创作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在戏剧创作上,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他的喜剧也毫不逊色,是世界戏剧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威尼斯商人》以三条线索讲述了爱情和友情的故事,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本文通过对《威尼斯商人》的赏析,旨在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特点。  一、深刻的创作思想内涵  纵观莎士比亚的13部喜剧作品,多数歌颂真爱和
期刊
巴勃罗·毕加索是当代西方影响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在创作生涯的蓝色时期,处于人生低谷的他记录着个人命运和社会环境。他的作品极具特色,沉郁、孤独的画面冲击着观赏者的内心,引起了欣赏者与创作者的共鸣。  图像学是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反对形式至上,强调作品题材、象征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从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角度分析毕加索蓝色时期作品的图像意义。  一、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概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