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学定教,自主发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展示、表现、确立自己力量及创造力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多教师虽较前些年逐步关注了学生的“学”,但相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言,教师对学生的“学”仍然尊重得不够,仍然过分注重教师自身的“教”。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路子走,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路子”上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包括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而且涉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能力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这些内容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因而,教师以学定教,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以学定教,自主发展”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相应的分层教学模式,意在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得,享受快乐,科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够自主发展呢?
一、以学定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情况
学生情况其一指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如一教师在上《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时,教师请同学们想办法加快方糖的溶解,需要用到对比实验,但四年级的学生还不了解对比实验,教师在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实验方案时,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说说实验时要控制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引导学生了解对比实验及其要素,加深印象,逐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真正做到“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经历类似的而自己从未有过的探究过程,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其二是学生在以往科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指导,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教育所要追求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找到展示、表现、确立自己力量及创造力的场所。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很必要的。允许学生有异议,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创新意识和行为。
二、以学定教,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科学课的学习,根据所要探究的内容,来确定教学活动的类型,教学活动需要不同的类型与设计。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活动类型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的选择,利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个引子和例子,教师既是一个参与者,又是很重要的引导者,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把课堂中学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用到以后的科学学习中,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知道”知识,“会用”技能,“体会”价值观目标。
三、以学定教,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许多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和自然现象的观察中的偶然所得。小学生学习科学,也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里发挥想象,自己去动手实践,从而得到验证。在四年级下册《声音》单元的学习中,让学生利用给的材料(一段五米长的棉线和两个塑料杯)做土电话。做好土电话后,他们在操场上做声音通过振动传播的游戏,一个个脸上挂着成功的喜悦。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我们把几个电话线(棉线)搭在一起,让其中的一个人说点什么,来到做声音传播的游戏,看能不能听到声音?”悄悄发出声音的同学停下后,我问电话另一端的几个同学,听到了什么?他们其中几个说出了发声同学说的一个英语单词,真是喜出望外。这样,让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自己动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诱导他们从中悟出科学道理,这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以学定教,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凡是能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一点一滴都是教学资源,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字或一个表情、一件材料、一个组数据、一份资料、一个动作、一张图片、一段视频等。科学课提倡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所以,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自然资源、网络资源和各种媒体资源等,都是学生身边的、实体的,更能让学生接受,也能引导学生时刻去关注这些资源,利用这些资源,为课堂服务,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为自己的生产生活服务,达到学科学用科学的目的。
以学定教,自主发展,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展示、表现、确立自己力量及创造力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佳. 浅议小学科学课教师素养[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 王胜燕. 小学科学课教学探讨[J]. 科技资讯,2009(7).
[3] 大卫·杰纳·马丁. 科学课教学研究[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多教师虽较前些年逐步关注了学生的“学”,但相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言,教师对学生的“学”仍然尊重得不够,仍然过分注重教师自身的“教”。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路子走,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路子”上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包括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而且涉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能力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这些内容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因而,教师以学定教,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以学定教,自主发展”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相应的分层教学模式,意在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得,享受快乐,科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够自主发展呢?
一、以学定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情况
学生情况其一指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如一教师在上《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时,教师请同学们想办法加快方糖的溶解,需要用到对比实验,但四年级的学生还不了解对比实验,教师在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实验方案时,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说说实验时要控制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引导学生了解对比实验及其要素,加深印象,逐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真正做到“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经历类似的而自己从未有过的探究过程,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其二是学生在以往科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指导,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教育所要追求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找到展示、表现、确立自己力量及创造力的场所。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很必要的。允许学生有异议,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创新意识和行为。
二、以学定教,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科学课的学习,根据所要探究的内容,来确定教学活动的类型,教学活动需要不同的类型与设计。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活动类型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的选择,利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个引子和例子,教师既是一个参与者,又是很重要的引导者,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把课堂中学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用到以后的科学学习中,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知道”知识,“会用”技能,“体会”价值观目标。
三、以学定教,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许多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和自然现象的观察中的偶然所得。小学生学习科学,也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里发挥想象,自己去动手实践,从而得到验证。在四年级下册《声音》单元的学习中,让学生利用给的材料(一段五米长的棉线和两个塑料杯)做土电话。做好土电话后,他们在操场上做声音通过振动传播的游戏,一个个脸上挂着成功的喜悦。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我们把几个电话线(棉线)搭在一起,让其中的一个人说点什么,来到做声音传播的游戏,看能不能听到声音?”悄悄发出声音的同学停下后,我问电话另一端的几个同学,听到了什么?他们其中几个说出了发声同学说的一个英语单词,真是喜出望外。这样,让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自己动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诱导他们从中悟出科学道理,这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以学定教,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凡是能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一点一滴都是教学资源,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字或一个表情、一件材料、一个组数据、一份资料、一个动作、一张图片、一段视频等。科学课提倡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所以,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自然资源、网络资源和各种媒体资源等,都是学生身边的、实体的,更能让学生接受,也能引导学生时刻去关注这些资源,利用这些资源,为课堂服务,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为自己的生产生活服务,达到学科学用科学的目的。
以学定教,自主发展,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展示、表现、确立自己力量及创造力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佳. 浅议小学科学课教师素养[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 王胜燕. 小学科学课教学探讨[J]. 科技资讯,2009(7).
[3] 大卫·杰纳·马丁. 科学课教学研究[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