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社会目标中提出:“要让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社会的不断进步,更需要加强本土文化精神的灌输,加强对本土资源的运用和开发。形成园本特色课程,在探索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关键词】乡土资源 特色课程 师幼 共同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63-01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只有努力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可利用材料,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乡土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正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一、反思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反思目前幼儿园乡土资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教育活动长期以来使用现成的教材,由于经费紧张购置材料有限,造成教玩具材料缺乏,幼儿只是被动观看图片、影视和录像,探索实践能力不强;材料内容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过少,许多教师的教学偏重讲解演示,幼儿园教学教育偏重知识性内容,忽略幼儿自主探究方法的培养;教师缺乏指导探索活动的教育策略,特别是缺乏对乡土资源的探究与学习。我们通过集体教研活动、相互交流与讨论,以发现问题为起点,立足本土资源、通过园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聘请州、县教育局教研室专家指导、帮助,反思推进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最后确定《泸定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作为县级课题申报并获得批准。
自我园开展《泸定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课题活动以来,我们利用乡土资源材料,形成低成本高质量的园本课程,寻找开发乡土资源的有效途径。立足乡土资源探索研究,给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第一手经验,使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活化,培养幼儿对教学活动探究的兴趣,发展自由探索和好问的态度;以开发利用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努力探索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方法等,逐步形成园本乡土资源课程。通过教育科研这一有效载体,有效地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二、创设乡土资源教育环境,丰富园本课程内容
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为了使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课程的延伸,如何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也将是我们乡土资源特色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出带有本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从校园内的整体大环境上着手,用乡土材料(竹子、稻草、棕树皮、玉米棒等)布置主题、区角、墙饰、如竹子“水帘洞”、稻草绳“铁索桥”、乡土农具挂件“家乡美”。再从班级小环境做起,开辟种植角,通过种植番茄、玉米、土豆等作物,张贴乡土物产、风景名胜图片、乡土玩具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进对自然的感知与了解。《纲要》指出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从本地、本园出发,以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开发园本课程,使我园的课程更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如:大班家乡美、泸定桥,中班五谷杂粮贴画,小班认识家乡物产。全园各班玩乡土玩具,如:响簧,弹弓,铁环,陀螺。开展乡土游戏,如:跳房子,丢手绢,踢毽子。念民间童谣,如:王婆婆卖茶……
三、开放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纲要》、《指南》理念指导下,我们在开展乡土资源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走向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给幼儿探究创造的空间,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活动中注重丰富幼儿直接感性认识、材料的提供和问题的创设,使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经验、知识得到不断的丰富和积累。乡土资源教学活动不在于幼儿学到了多少、了解了多少,而是在于培养孩子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孩子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想象能力、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让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以乡土资源课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乡土资源特色课题研究为契机,拓展师资培训途径和方法,开展园本培训与实践培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通过开展班级乡土资源教学活动展示交流,说课评课,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积极性。通过讲座、活动观摩与研讨,自我反思与调整策略等方法,让教师相互交流讨论,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让教师在研究中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方案走。教师们各自到班级进行实践验证。继续探索,总结反思,这样以反思性教学研究方式,使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碰撞出更有效的调整策略,不断提高教师有效互动的水平。教师们建立起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搭建起交流分享课改经验、探索解决疑难困惑的平台,教师联系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谈体会、讲困惑,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五、充分利用乡土、家长资源,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发展
在开展乡土资源教育研究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社区、家长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进行开发乡土资源活动中,凡是能够让孩子可以直接看到、接触的人、事、物,我们都会千方百计的为幼儿创造机会,带孩子参观、实践,给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第一手经验,使幼儿园教学教育活动生活化。如:教师带幼儿参观泸定桥和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家长带幼儿游玩有名闻世界的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品尝家乡特色水果红樱桃、枇杷等;并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家长与幼儿交流,发动家长、幼儿收集乡土资源材料,如:稻草、棕树皮、笋壳、各种坚果、五谷杂粮等,参与幼儿制作乡土玩具,环境创设,让家长了解乡土资源特色课程的教育意义。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对我园的课题起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该课题于2015年11月结题。目前正在进行园本课程的整理、编撰。下一步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内容是:如何有效地选择利用乡土资源,更深层次地挖掘乡土资源特色课程?如何有效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在探究过程的行为?如何更快更多地培养研究型教师,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等都是我们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关键词】乡土资源 特色课程 师幼 共同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63-01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只有努力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可利用材料,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乡土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正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一、反思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反思目前幼儿园乡土资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教育活动长期以来使用现成的教材,由于经费紧张购置材料有限,造成教玩具材料缺乏,幼儿只是被动观看图片、影视和录像,探索实践能力不强;材料内容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过少,许多教师的教学偏重讲解演示,幼儿园教学教育偏重知识性内容,忽略幼儿自主探究方法的培养;教师缺乏指导探索活动的教育策略,特别是缺乏对乡土资源的探究与学习。我们通过集体教研活动、相互交流与讨论,以发现问题为起点,立足本土资源、通过园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聘请州、县教育局教研室专家指导、帮助,反思推进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最后确定《泸定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作为县级课题申报并获得批准。
自我园开展《泸定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课题活动以来,我们利用乡土资源材料,形成低成本高质量的园本课程,寻找开发乡土资源的有效途径。立足乡土资源探索研究,给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第一手经验,使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活化,培养幼儿对教学活动探究的兴趣,发展自由探索和好问的态度;以开发利用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努力探索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方法等,逐步形成园本乡土资源课程。通过教育科研这一有效载体,有效地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二、创设乡土资源教育环境,丰富园本课程内容
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为了使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课程的延伸,如何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也将是我们乡土资源特色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出带有本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从校园内的整体大环境上着手,用乡土材料(竹子、稻草、棕树皮、玉米棒等)布置主题、区角、墙饰、如竹子“水帘洞”、稻草绳“铁索桥”、乡土农具挂件“家乡美”。再从班级小环境做起,开辟种植角,通过种植番茄、玉米、土豆等作物,张贴乡土物产、风景名胜图片、乡土玩具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进对自然的感知与了解。《纲要》指出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从本地、本园出发,以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开发园本课程,使我园的课程更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如:大班家乡美、泸定桥,中班五谷杂粮贴画,小班认识家乡物产。全园各班玩乡土玩具,如:响簧,弹弓,铁环,陀螺。开展乡土游戏,如:跳房子,丢手绢,踢毽子。念民间童谣,如:王婆婆卖茶……
三、开放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纲要》、《指南》理念指导下,我们在开展乡土资源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走向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给幼儿探究创造的空间,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活动中注重丰富幼儿直接感性认识、材料的提供和问题的创设,使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经验、知识得到不断的丰富和积累。乡土资源教学活动不在于幼儿学到了多少、了解了多少,而是在于培养孩子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孩子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想象能力、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让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以乡土资源课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乡土资源特色课题研究为契机,拓展师资培训途径和方法,开展园本培训与实践培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通过开展班级乡土资源教学活动展示交流,说课评课,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积极性。通过讲座、活动观摩与研讨,自我反思与调整策略等方法,让教师相互交流讨论,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让教师在研究中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方案走。教师们各自到班级进行实践验证。继续探索,总结反思,这样以反思性教学研究方式,使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碰撞出更有效的调整策略,不断提高教师有效互动的水平。教师们建立起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搭建起交流分享课改经验、探索解决疑难困惑的平台,教师联系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谈体会、讲困惑,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五、充分利用乡土、家长资源,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发展
在开展乡土资源教育研究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社区、家长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进行开发乡土资源活动中,凡是能够让孩子可以直接看到、接触的人、事、物,我们都会千方百计的为幼儿创造机会,带孩子参观、实践,给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第一手经验,使幼儿园教学教育活动生活化。如:教师带幼儿参观泸定桥和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家长带幼儿游玩有名闻世界的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品尝家乡特色水果红樱桃、枇杷等;并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家长与幼儿交流,发动家长、幼儿收集乡土资源材料,如:稻草、棕树皮、笋壳、各种坚果、五谷杂粮等,参与幼儿制作乡土玩具,环境创设,让家长了解乡土资源特色课程的教育意义。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对我园的课题起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该课题于2015年11月结题。目前正在进行园本课程的整理、编撰。下一步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内容是:如何有效地选择利用乡土资源,更深层次地挖掘乡土资源特色课程?如何有效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在探究过程的行为?如何更快更多地培养研究型教师,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等都是我们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