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节约理念下的家庭烹饪方式探究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i1987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完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后,我们知道了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是守恒的,但最近与父母在烹饪食物时,母亲认为小火量有利于节能,而父亲却持相反意见,认为大火量烹饪时间短。于是我们一家人利用现有家庭厨房中的设施,通过两组家庭小实验进行验证,分析出哪种烹饪方式更有利于节约燃料。
  第一组实验:
  实验器材:手表、电子秤、燃气灶、家用锅各一台,1kg的排骨3份,1.6kg的水3份。
  实验过程:按照平常蒸煮排骨的方式,用1.6kg的水煮烂排骨。第一次自始至终采用大火量蒸煮,把排骨煮烂耗时24min,测得消耗液化石油气0.191kg;第二次除始终控制用小火量蒸煮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把排骨煮烂的程度与第一次相同,耗时29min,测得消耗液化石油气0.202kg;第三次采用水未沸腾之前用大火加热,待水沸腾之后,改用小火量加热,其他条件和前两次相同,待排骨煮烂的程度与前两次相同时耗时26min,测得消耗液化石油气0.156kg。
  实验结果:相比前两种做法,第三种做法消耗液化石油气较少,分别比第一次、第二次节约能源22.4%、29.5%。
  第二组实验:
  实验器材:手表、电子秤、可调式电热锅、电度表各一台,0.5kg的米2份,1.4kg的水2份。
  实验过程:第一次以小功率方式加热,待米做熟时耗时44min,测得用去电能0.273度。第二次采用水未沸腾之前以最大功率加热,当水沸腾之后用小功率加热,待米做熟时耗时30min,测得用去电能0.231度。
  实验结果:相比小功率这种做法,先大功率加热至水沸腾后采用小功率的做法,电能消耗较少,节约电能达到18.2%。
  由此我们发现不同的加热方法直接影响着能源的消耗量。首先,在烹饪过程中,燃烧煤气所产生的化学能和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量向外散热。但在空气流通状况下,以下几种因素直接决定着热源向外散热的程度。一是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向空气传递的热量也就越多,反之亦然;二是热源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热源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越大,向空气传递的热量也就越多,反之亦然;三是热源和空气之间的温度差,热源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越大,向空气传递的热量也就越多,反之亦然。
  在第一组实验中,由于烹饪时的厨具和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可以忽略的状态下,加热时间的长短成为影响能量转化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实验结果,应用小火量、小功率的加热时间较长,故在能量转化过程中向外散热较多,能量消耗较大,不利于能量的节约。
  既然用小功率加热食物不能节省能源,那么应用大火量的加热方式为什么能量消耗较多?这是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当水温达到100℃时,水温不再升高,而是通过汽化的现象释放能量。在第一、二组实验过程中,用水在非密闭的锅内蒸煮食物,当水沸腾后,水分吸收的热量将通过汽化的现象释放吸收的能量。如果在烹饪过程中,一直用大火量的方式烹饪食物,只能加剧水的蒸发程度,这也就意味着大火量、大功率蒸煮食物并不能达到加速食物煮熟的速度。如果在水处于沸腾状态时,采用小火量、小功率的方式進行加热,虽然时间略长一下,向空气传递的热量较多一些,但相比煤气的消耗量、电量的消耗仍然较少,这也就是第一组第一次实验中一直用大火量烹饪食物时消耗天然气较多的原因。所以,相比一直用大火量烹饪食物这种做法,先采用大火量使其温度达到沸点,然后再采用小火量、小功率加热的方法更加节能。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高三(2)班
其他文献
文章研究了社会资本与市民行动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了5个假说:(1)粘结性社会资本,即邻里社区的强大网络和相互信任,更可能在拥有较高社会地位、更长居住期和非西班牙裔的人群中
在对韩国住房建筑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对其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做了预测,并指出为适应全球化,增强自身竞争性,所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德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和办法.德国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依据德国城市规划法系的核心法律《建筑法典》(Baugeset-zbuch)进行的,今天德国的城市规划“F-
摘要: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究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才能使整个学习主动起来,从而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有效提高。兴趣是思维培养的动因之一,兴趣作为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在物理学习上也存在巨大的潜在动力。在中学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非常多,从学生自身来看,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物理现象存在于我们生活的
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教无定法”,故对“高效课堂”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我认为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通过你的教学,使得学生在你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收效最高.开展“高效课堂”,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
高中物理对刚刚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困难重重,望而生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从具体的物理量的数量关系到物理量的函数和图像的结合更是拉大了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的距离,不曾听说过的物理方法不断出场更令学生们应接不暇,将这些方法应用于物理学习中更不是易事。  为了使高一新生尽快实现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转变,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我建议在高一物理教学的开始阶段,应该向学生重点渗透以下
一、介绍与物理相关的感性材料  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识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的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一、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  过去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教师按着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师生作概括总
蛋白质脱水形成肽链的相关计算是高中生物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尤其是多条肽链的相关计算特别抽象,难于理解。我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物理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受力分析的原理,运用类似的道
进入高中后的物理学习,部分高中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因为高中物理更加复杂和抽象,而且运用了很多推理论证、定量分析等,在内容上更难,而且高中物理的学习更加注重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