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主要包含多项工作,例如疏浚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尤其是疏浚工程等一些相关工程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对河道里面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本文主要从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水生生物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笔者依据多年经验总结相关见解,供以借鉴。
关键词:航道整治工程;河流生态环境;影响
从河流生态修复方面来看,当前我国依然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河流整治工作大多数还停留在水质改善以及景观建设时期,缺少传统水利工程以及景观之间的有效结合。诸多地区的河道整治,特别是对于中小型河流,其设计思维依然停滞不前。相关单位通过对内河航道进行整治,能够实现河道渠道化的目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水生生物带来不利影响,如何确保水生生物不被破坏,进一步保护河流生态环境,那么就需要相关单位采取不同的措施科学的对水生生态进行保护,从而得到预期的效果。
1、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施工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所谓藻类可以简单的说是许多带有叶绿素以及相关色素,可以产生光合作用的一种植物,同时也作为水生生物的生产者,通常都是鱼类亦或是其他有关生物的饵料。而就内核航道整治工程来说,大部分因素是航道在开展整治的过程中,由于重新建设的堤坝,将旧的堤坝拆除掉等原因会在某种程度上致使水域水质发生浑浊的现象,对阳光投射产生影响,并致使水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对藻类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等到工程竣工以后,水深会不断增加,从而使水体呈现出透明的状态,对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藻类繁殖的数量,河段藻类的数量也会在短期时间恢复到以往的水平。
1.2施工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浮游动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能量转换中,浮游动物与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浮游植物一起,各占有重要位置。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一样,在航道整治阶段,因施工影响而使其数量减少,因工程结束逐步得以恢复。航道整治前,碍航特征为急、浅、险,整治后水流趋于平缓,流速降低,则泥沙含量减少,水深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原生动物、轮虫及浮游甲壳动物的繁殖。预计整治后河段中的浮游动物数量会有所增加,但种群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1.3施工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底栖动物是长期在水域底部泥沙中、石块或其他水底物体上生活的动物。自然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与底层杂食性鱼类有着极大的关系。航道整治工程对底栖动物较大的影响是直接改变了其生活环境,从而使其种类、数量、分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挖泥和抛投过程对其影响较大。底栖动物随着挖出的底泥,从挖泥区被人为地转移到深水区抛泥,使挖泥区的数量明显减少;抛投区底栖生物因遭疏浚弃土和礁石覆盖而死亡。喜浅水急流的种类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逐渐死亡,少部分适应性强的种类则存活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部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由于生态效应作用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新的平衡。水下炸礁、疏浚、抛泥都是人为地改变底栖动物的生活环境,仅改变了部分河段的底质环境,对整体底栖动物的影响并不大。
1.4施工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疏浚和抛投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方式较为相似。由于鱼类的游泳活动能力较强,在疏浚机械或施工船舶的扰动作用下,鱼类将会被驱赶出施工水域,因此疏浚和抛投工程对鱼类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如果影响底质面积较大,则将对施工后的底质和生境恢复产生不利影响。一般内河航道疏浚施工过程中,对暴露于设计水深之上的岩石采用水下爆破的方法予以清除,对渔业资源会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与疏浚和抛投工程相比,水下炸礁在对渔业资源和底栖生物的影响方式上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因此水下炸礁施工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炸礁是施工中用来保证设计水深的常见方法,所采用的工艺通常为打孔(8~10个孔)、起爆、清除,一次起爆药量8~12kg,所采用的炸药多为防水硝铵炸药。工程炸礁对水环境的影响。水下爆炸后,爆炸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一是重金属的变化状况。爆破未引起江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变化,原因是调查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低,爆炸后,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江水混合,不会产生明显的溶出现象。二是有机物的变化。COD和TOC的浓度是江水中有机物含量多少的直接反映。结果表明,这2项均有所增加,但对水环境影响不大。三是水下爆炸对江水的影响主要是浑浊度和悬浮体的增高,如在某水域长期进行水下爆炸,产生的高浑浊水团由于水流产生的输移、扩散和沉降作用,会影响周围生态系统,威胁水生生物资源。
2、施工期水生生物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2.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作业安全,减少影响
科学安排施工流程,在非特殊环境下施工进度禁止出现拖延的现象,最大程度在枯水季节开展水下作业。选择合理的设备,减少船舶往返的次数,避免水体出现扰动的情况,致使对水生生物以及鱼类带来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保障工程开展爆破作业的安全性,避免炸礁石产生震动现象而影响相关人员。对此,相关单位在制定相关方案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爆破的基本要求,将爆药量控制在相应的范围中,对形成的地震效应做好详细的检查,从而全面了解爆炸的用药量;其次,对于导爆方法来说,最大程度使用爆和毫秒延期爆破手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冲击破以及飞石等对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響,合理的开展安全爆破作业。最大程度减少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所产生的影响,在施工的前期阶段提前用少量的炸药进行试爆,并对河道做好分段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避免鱼量的死亡率。
2.2设置拦网,实行监测,采用生态修复措施
相关单位在对航道进行整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环境监理工作,在第一时间了解炸礁、抛投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完善作业方案,避免对河流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建设方需要和临近渔民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渔业资源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倘若在施工时出现了真贵物种,那么就要停止施工。假如因为施工行为误引起水生生物受伤,那么就必须停止施工,并报告给有关部门及时解决。相关单位还可以采取生态修复的手段,培养人工产卵床,并建立适合水生生物栖息的空间。
3、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下,我国航道整治工程也在日益进步,本文通过以上几点较好的说明了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并依据具体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推动航道建设的不断进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永祥.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生产管控一体化技术方案[J].水运工程.2014(05)
[2]朱晓辉.浅析航道整治工程的安全管理要点及防范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4(30)
[3]龙跃桂.航道整治工程沙袋坝试验工程施工技术监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
[4]汪奇峰.四面六边形混凝土透水框架带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护滩中的运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7)
[5]彭妮燕.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4)
关键词:航道整治工程;河流生态环境;影响
从河流生态修复方面来看,当前我国依然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河流整治工作大多数还停留在水质改善以及景观建设时期,缺少传统水利工程以及景观之间的有效结合。诸多地区的河道整治,特别是对于中小型河流,其设计思维依然停滞不前。相关单位通过对内河航道进行整治,能够实现河道渠道化的目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水生生物带来不利影响,如何确保水生生物不被破坏,进一步保护河流生态环境,那么就需要相关单位采取不同的措施科学的对水生生态进行保护,从而得到预期的效果。
1、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施工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所谓藻类可以简单的说是许多带有叶绿素以及相关色素,可以产生光合作用的一种植物,同时也作为水生生物的生产者,通常都是鱼类亦或是其他有关生物的饵料。而就内核航道整治工程来说,大部分因素是航道在开展整治的过程中,由于重新建设的堤坝,将旧的堤坝拆除掉等原因会在某种程度上致使水域水质发生浑浊的现象,对阳光投射产生影响,并致使水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对藻类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等到工程竣工以后,水深会不断增加,从而使水体呈现出透明的状态,对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藻类繁殖的数量,河段藻类的数量也会在短期时间恢复到以往的水平。
1.2施工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浮游动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能量转换中,浮游动物与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浮游植物一起,各占有重要位置。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一样,在航道整治阶段,因施工影响而使其数量减少,因工程结束逐步得以恢复。航道整治前,碍航特征为急、浅、险,整治后水流趋于平缓,流速降低,则泥沙含量减少,水深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原生动物、轮虫及浮游甲壳动物的繁殖。预计整治后河段中的浮游动物数量会有所增加,但种群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1.3施工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底栖动物是长期在水域底部泥沙中、石块或其他水底物体上生活的动物。自然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与底层杂食性鱼类有着极大的关系。航道整治工程对底栖动物较大的影响是直接改变了其生活环境,从而使其种类、数量、分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挖泥和抛投过程对其影响较大。底栖动物随着挖出的底泥,从挖泥区被人为地转移到深水区抛泥,使挖泥区的数量明显减少;抛投区底栖生物因遭疏浚弃土和礁石覆盖而死亡。喜浅水急流的种类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逐渐死亡,少部分适应性强的种类则存活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部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由于生态效应作用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新的平衡。水下炸礁、疏浚、抛泥都是人为地改变底栖动物的生活环境,仅改变了部分河段的底质环境,对整体底栖动物的影响并不大。
1.4施工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疏浚和抛投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方式较为相似。由于鱼类的游泳活动能力较强,在疏浚机械或施工船舶的扰动作用下,鱼类将会被驱赶出施工水域,因此疏浚和抛投工程对鱼类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如果影响底质面积较大,则将对施工后的底质和生境恢复产生不利影响。一般内河航道疏浚施工过程中,对暴露于设计水深之上的岩石采用水下爆破的方法予以清除,对渔业资源会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与疏浚和抛投工程相比,水下炸礁在对渔业资源和底栖生物的影响方式上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因此水下炸礁施工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炸礁是施工中用来保证设计水深的常见方法,所采用的工艺通常为打孔(8~10个孔)、起爆、清除,一次起爆药量8~12kg,所采用的炸药多为防水硝铵炸药。工程炸礁对水环境的影响。水下爆炸后,爆炸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一是重金属的变化状况。爆破未引起江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变化,原因是调查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低,爆炸后,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江水混合,不会产生明显的溶出现象。二是有机物的变化。COD和TOC的浓度是江水中有机物含量多少的直接反映。结果表明,这2项均有所增加,但对水环境影响不大。三是水下爆炸对江水的影响主要是浑浊度和悬浮体的增高,如在某水域长期进行水下爆炸,产生的高浑浊水团由于水流产生的输移、扩散和沉降作用,会影响周围生态系统,威胁水生生物资源。
2、施工期水生生物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2.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作业安全,减少影响
科学安排施工流程,在非特殊环境下施工进度禁止出现拖延的现象,最大程度在枯水季节开展水下作业。选择合理的设备,减少船舶往返的次数,避免水体出现扰动的情况,致使对水生生物以及鱼类带来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保障工程开展爆破作业的安全性,避免炸礁石产生震动现象而影响相关人员。对此,相关单位在制定相关方案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爆破的基本要求,将爆药量控制在相应的范围中,对形成的地震效应做好详细的检查,从而全面了解爆炸的用药量;其次,对于导爆方法来说,最大程度使用爆和毫秒延期爆破手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冲击破以及飞石等对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響,合理的开展安全爆破作业。最大程度减少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所产生的影响,在施工的前期阶段提前用少量的炸药进行试爆,并对河道做好分段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避免鱼量的死亡率。
2.2设置拦网,实行监测,采用生态修复措施
相关单位在对航道进行整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环境监理工作,在第一时间了解炸礁、抛投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完善作业方案,避免对河流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建设方需要和临近渔民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渔业资源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倘若在施工时出现了真贵物种,那么就要停止施工。假如因为施工行为误引起水生生物受伤,那么就必须停止施工,并报告给有关部门及时解决。相关单位还可以采取生态修复的手段,培养人工产卵床,并建立适合水生生物栖息的空间。
3、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下,我国航道整治工程也在日益进步,本文通过以上几点较好的说明了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并依据具体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推动航道建设的不断进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永祥.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生产管控一体化技术方案[J].水运工程.2014(05)
[2]朱晓辉.浅析航道整治工程的安全管理要点及防范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4(30)
[3]龙跃桂.航道整治工程沙袋坝试验工程施工技术监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
[4]汪奇峰.四面六边形混凝土透水框架带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护滩中的运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7)
[5]彭妮燕.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