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脏恶性肿瘤有关的皮肤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gaow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内脏恶性肿瘤并发的皮肤病统称为皮肤-恶性肿瘤综合征(syndroma dermato-tumorale),其临床意义在于从这类皮肤病变的出现,可以早期推断潜在的内脏恶性肿瘤.它们有数十种之多,大体上可分为4组.本文从皮肤科的角度简要介绍最近受重视的一些疾病.

其他文献
银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已有一些文献报告,在体内IgG和补体C3与病变角层结合,也见到IgM和IgA存在于损害部位.银屑病人血清已发现有循环IgG和IgM类抗角层细胞间抗原的抗体,也见于正常人.此抗体可以固定补体.在泛发性角层下水疱形成的患者和红皮病患者,此抗体随病情的改变而增减.
致病深部真菌除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外,可侵犯各个系统和内脏器官.并且近来患病率有日益增多的趋势.真菌性关节炎虽较少见,但如不引起重视往往导致错误的诊断,并可由于延误诊断和治疗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
期刊
皮肤孢子丝菌病的发生,常与职业接触植物有关.其病原菌申克氏孢子丝菌,为植物中的一种腐生菌.本文报告两例兽医的助手,因管理同一只感染的猫而患皮肤孢子丝菌病.
期刊
斑贴试验不仅用于诊断,以检测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致敏抗原,亦用于检验某些商品、化学物质的接触过敏性,以决定是否适于投放市场及如何安全地使用。为了不断提高斑试的敏感性、特异性,各国学者对斑试技术作了多方面的改进,包括用划痕、摩擦、橡皮膏剥脱、冷冻等物理方法和用药物来增加斑试剂对皮肤的渗透,斑试器的制造和改革,操作方法、斑试剂的浓度、记录标准、观察时间等的统一化。
期刊
本文报告一例白血病患者,伴发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ND),其病理表现为限于皮下组织的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女性患者,52岁,因发热、皮下结节,疑有恶性血液肿瘤而住院。体检:T37.8℃,在臂及股内侧有多个2~3cm大小红斑结节,触痛。血细胞容积24%,白细胞计数16900,中性白细胞72%,髓母细胞4%。骨髓活检显示白血病前期改变,符合进行性急性髓样或髓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期刊
作者用酮康唑(Ketoconazole)治疗了48例甲癣患者,其中2/3以上病例为女性,年龄14~78岁,平均43岁.1/3病例病程小于1年,2/3病例病程长达数年,绝大部分患者既往用过多种抗霉菌药物.治疗前均取甲板碎片作直接镜检、培养以及组织学检查,停药后至少观察18个月.48例中有37例为皮肤丝状菌,10例为酵母菌,1例为短帚霉菌.皮肤丝状菌中8例自手部、26例自足部分离到红色毛癣菌,3例自足
期刊
作者通过32名不伴有银屑病的掌跖脓疱病患者,研究了秋水仙素对脓疱形成的作用.32例中女19,男13,年龄为29~65岁,病期3个月~10年不等.过去一年内病情反复加剧与缓解.其典型表现为在红斑上出现许多2~3mm大小的水疱,并很快发展成脓疱,一般持续3~6周.秋水仙素在病情急剧时开始服用,1~2mg/日,分2次服.见效后可递减到0.5~1mg/日,待病情稳定后停药.治疗时间最长不超过8周.治疗期间
作者复习了萨尔瓦多国家医学中心病理科1971~1980年10年中85,349例活检标本,经病理证实发现35例皮肤平滑肌瘤和3例平滑肌肉瘤.皮肤平滑肌瘤的总发病率是0.04%,平滑肌肉瘤为0.003%.
小儿系统性硬皮病少见,在Tuffanelli的727例硬皮病中,发病年龄在9岁以下者11例,在10~19岁者52例.作者等首先报告从1960年以来所见的5例,然后进行了文献复习.
期刊
作者报道一例患者,临床诊断为疱疹样皮炎,而免疫荧光所见是大疱性类天疱疮.5年后重复免疫荧光检查,则为疱疹样皮炎.病例报告:41岁,女性.1977年11月首次就诊,在臀部、肘部、肩胛、膝部及手指出现限局性发疹,伴剧痒.原发损害为3mm大小的水疱伴少许大疱.组织病理所见:表皮下水疱内有类纤维蛋白沉积,广泛性水肿但无乳头小脓疡,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及部分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G和C3沿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