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产业扶贫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贫困地区群众增产增收,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也形成了一些初具规模和具有品牌效应的特色产业。尽管如此,产业扶贫还面临着诸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劳动力素质不高、脱贫任务重、难度大的挑战。结合党和国家对精准扶贫的要求以及产业扶贫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对陕西南部镇坪县产业扶贫实际情况的分析,指出了产业扶贫面对挑战所应采取的几方面措施,为促使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铺垫。
关键词:产业扶贫 成就 困扰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059-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到2017年,有六千多万的贫困人口走出了贫困。近年来,精准扶贫逐渐被实践证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只有做好精准扶贫,才能实现真正脱贫,党的十九大把精准扶贫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1]而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扮演着造血、增收的重要角色,是实现扶贫、脱贫目标的关键。
一、精准扶贫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扶贫取得的成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指引下,各地按照中央指示,结合自身特点,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在实际开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贫困群众收入增加并且保证了持续增收
产业扶贫在实现精准扶贫过程中具有造血的功能,而且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贫困农民增产增收,帮助他们摆脱贫困。[2]陕西省南部镇坪县深入推进“一村一企一产业”脱贫模式,健全企业与贫困户精准对接机制,新培育扶持扶贫龙头企业5户以上,引领专业合作社或种养基地10个以上,带动1000户以上贫困户创业增收。自2016年各种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实现生猪饲养总量达到33.35万头,农民人均饲养生猪6.7头,发展林下乌鸡、土鸡养殖50万羽,建成中药材基地6万亩,建成茶园7500亩,茶叶总产量350吨,发展野猪养殖0.5万头,建成生态渔业养殖500亩,建成大棚蔬菜500亩,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2.產业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成效显著
产业扶贫在于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到整个产业生产过程中,获得产业项目的收益,实现增产增收,摆脱贫困现状。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大部分贫困地区都能围绕自身特色,建立起一系列的产业扶贫项目,并且做大做强,形成了规模,创造了品牌,为精准扶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陕西南部镇坪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县在强力推进产业脱贫、夯实贫困群众增收基础的要求下,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乌鸡、茶叶、蜂蜜、腊肉、中药材等专业村及乡村旅游、休闲农庄建设,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为推动产业扶贫脱贫,实现贫困群众的持续增产增收做了良好的表率。
(二)产业扶贫面临的困扰
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努力下,我国许多贫困地区都紧紧围绕自身的特色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产业扶贫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因为贫困地区情况的复杂性,产业扶贫依旧存在许多困扰。
1.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产业扶贫的开展和推广离不开公共基础设施的支持。我国的贫困地区大部分分布在山区农村,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和资金的缺乏,贫困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往往比较落后,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以交通建设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设施跟不上,一个地区想福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推进产业项目良好开展,既要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也要有方面资金往来的金融机构,这些方面在广大贫困地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给产业扶贫带来不少的困难。
2.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产业扶贫依托的项目和平台已经不是传统的手工业和种植业能够比拟。想要实现脱贫,必须依托现代科技发展特色产业,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问题在于贫困地区的群众因为各种各样的限制,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到现代技术,劳动方式比较落后,这样很容易导致产业扶贫有项目却没有人能做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也让产业扶贫“无人可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西部贫困地区的青壮年纷纷前往东部大城市谋求发展,贫困地区更多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群体。[3]产业扶贫也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或在智力上出谋划策,或在体力上身体力行。然而现实却是很多青壮年群体都不愿回到贫困地区。
3.扶贫难度大、任务重
受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影响,贫困地区往往是集中连片存在的,比如秦巴山区,大部分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些地方底子薄、贫困程度深,最重要的是易返贫,这些特征使得产业扶贫很难开展,存在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贫困农民投资热情不高、地方政府资金困难、外来资金难以进入等等,产业项目很难规划。
二、精准扶贫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扶贫需要遵循的原则
1.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产业扶贫在于依托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都是建立在优势可开发的基础上规划的,因此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贫困地区有其共性,但个性更需要我们重视,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地利因素还是历史因素,政策因素还是资金因素,当地适合发展什么类型的产业,特色种植业还是特色旅游业,甚至该地区是否适合产业扶贫,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才能真正实现扶贫脱贫的目标。
2.遵循扶贫先扶志的原则
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很难达到,可能在政府及他人帮助下脱了贫,最终还是要返回贫困,脱贫只是昙花一现。改变贫困群众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敢于和贫困做斗争,敢于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用双手脱贫致富,将“要我脱贫”的观念转换为“我要脱贫”的观念,树立信心,变被动为主动,摘掉贫困的帽子。[4] (二)产业扶贫的建议
1.加快贫困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贫困地区发展缓慢的公共基础设施给产业扶贫带来了很大阻碍,影响了产业扶贫项目的规划。在开通一般公路的基础上,开放和建设多层次的交通运输条件,可适当修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轨道,为产业项目的材料运输、人员调研、外来资金引进创造条件;加快金融机构建设,金融机构作为产业扶贫资金往来的媒介,起着资金流通管理的作用,建立县级银行,乡镇信用合作社是十分必要的。[5]陕西南部镇坪县作为秦巴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规划开工的G6911平镇高速和安张衡铁路建成后,镇坪可以实现1小时登机(安康)、2小时到港(三峡)、4小时达城(西安、武汉、重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当地精准扶贫、产业脱贫打好富裕的基础。
2.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广大贫困地区除了地理位置造成的贫困外,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得不到有效支持也是重要的因素。政策上得不到支持,地方政府和群众就不能充分地挖掘地方发展潜力,将优势和特色搁置在一旁,只能看,却不能用,造成资源的浪费。资金上得不到支持可能是导致贫困的关键,一来地方政府因为产业缺乏导致财政紧张,无法用于更多的资金解决贫困问题,二来,因为各项设施不完善,外来资金的流入缺乏动力,双重因素下,贫困地区越来越贫困。因此,必须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资金上予以补贴,解决贫困地区生产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利息的适度调节、税收的减免、项目的补贴和奖励等措施,调动贫困群众和外来商户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推动产业扶贫的有效开展。[6]
3.强力推进教育扶贫
贫困的代际传递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明显,父母辈的贫困会直接传递给下一代,间接导致第三代的贫困,而能够缓解这一局面的最有效的方式即是教育。父母辈通过努力让儿女得到良好的教育,并尽可能地接受高等教育,能够有效遏制代际贫困的传递。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产业扶贫提供智力支持,减轻产业扶贫的阻力,这是摆脱贫困最有意义的方式。[7]镇坪县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在教育扶贫政策上,健全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政策体系,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面落实十三年免费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扶贫助学补助、入学资助、助学贷款等政策,實现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一条龙”扶持,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子女因贫失学。在贫困村教学资源进行配置。加快贫困村教学点和薄弱学校改造,支持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村从教,在生活上给予补贴,在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方面优先,推动优质资源向贫困村有序流动,让贫困家庭子女享受教育公平。通过教育扶贫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产业脱贫减缓阻力。
4.有效提高劳动力素质
首先要建立各种培训机构,根据群众具体情况分类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上的指导,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其次,在政策、资金扶持下,加强对青壮年劳动力的思想宣传,让他们回到家乡,就业创业,和家乡人民一起,用双手即可创造财富,摆脱贫困,不用在外独自漂泊。镇坪县一方面开展创业就业培训。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免费实用技术培训、“雨露计划”、科技扶贫等资源,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确保全年开展培训2000人次以上。另一方面加强创业政策扶持。整合就业困难人员、青年、妇女、残联人等创业扶持政策300万元以上,加强分类指导,实施就业援助,促进群众创业就业,实现“授鱼”向“授渔”转变。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留住了青壮年劳动力。
5.建立产业扶贫责任制的管理机制
精准脱贫,产业扶贫,领导干部要带好头,走好路,负好责。强化责任主体,谁管理谁负责。[8]产业项目的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产业扶贫能否成功,关系着精准脱贫战略能否顺利完成,必须建立一套责权明确、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陕西南部镇坪县就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来要求各单位全面贯彻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各项决策部署,科学分解任务,精心制定措施,高效率运转,高标准推进,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来要求落实行业扶贫责任。特色现代产业脱贫办、就业创业脱贫办、教育脱贫办、社保兜底脱贫办及各行业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发挥行业优势,用足用活用好各类行业扶贫政策,加大行业扶贫力度。
产业扶贫作为促使贫困地区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来脱贫致富的扶贫方式,具有的独特的造血功能在精准脱贫战略中理应被放在突出位置,尽管我国的产业扶贫取得了使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创造了规模和品牌效应的成就,但它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劳动力素质不高以及脱贫任务艰巨的挑战。各级政府在产业扶贫开展过程中更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资金扶持、教育与培训、管理体制等方面下大力气,加大强度,以便更好地推动产业扶贫,助力精准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蒋永甫,李福泉.扶贫对象异质性、产业扶贫与脱贫绩效精准[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7):95-101.
[3]刘北桦,詹玲.农业产业扶贫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3):171-175.
[4]李艳琼,戴月舟.精准扶贫视域下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及产业脱贫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8 (4):70-73.
[5]莫光辉,张菁.基于“人本主义”视角的贫困人口扶志扶智路径创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22 (3):102-110.
[6]陈聪,程李梅.产业扶贫目标下连片贫困地区公共品有效供给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7(10):44-51.
[7]娄群.金融扶贫:贵在精准,重在长效[J].农村金融研究,2018(1):47-48.
[8]刘军豪,许锋华.教育扶贫: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 (2):44-53.
责任编辑:张蕊
关键词:产业扶贫 成就 困扰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059-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到2017年,有六千多万的贫困人口走出了贫困。近年来,精准扶贫逐渐被实践证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只有做好精准扶贫,才能实现真正脱贫,党的十九大把精准扶贫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1]而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扮演着造血、增收的重要角色,是实现扶贫、脱贫目标的关键。
一、精准扶贫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扶贫取得的成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指引下,各地按照中央指示,结合自身特点,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在实际开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贫困群众收入增加并且保证了持续增收
产业扶贫在实现精准扶贫过程中具有造血的功能,而且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贫困农民增产增收,帮助他们摆脱贫困。[2]陕西省南部镇坪县深入推进“一村一企一产业”脱贫模式,健全企业与贫困户精准对接机制,新培育扶持扶贫龙头企业5户以上,引领专业合作社或种养基地10个以上,带动1000户以上贫困户创业增收。自2016年各种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实现生猪饲养总量达到33.35万头,农民人均饲养生猪6.7头,发展林下乌鸡、土鸡养殖50万羽,建成中药材基地6万亩,建成茶园7500亩,茶叶总产量350吨,发展野猪养殖0.5万头,建成生态渔业养殖500亩,建成大棚蔬菜500亩,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2.產业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成效显著
产业扶贫在于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到整个产业生产过程中,获得产业项目的收益,实现增产增收,摆脱贫困现状。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大部分贫困地区都能围绕自身特色,建立起一系列的产业扶贫项目,并且做大做强,形成了规模,创造了品牌,为精准扶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陕西南部镇坪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县在强力推进产业脱贫、夯实贫困群众增收基础的要求下,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乌鸡、茶叶、蜂蜜、腊肉、中药材等专业村及乡村旅游、休闲农庄建设,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为推动产业扶贫脱贫,实现贫困群众的持续增产增收做了良好的表率。
(二)产业扶贫面临的困扰
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努力下,我国许多贫困地区都紧紧围绕自身的特色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产业扶贫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因为贫困地区情况的复杂性,产业扶贫依旧存在许多困扰。
1.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产业扶贫的开展和推广离不开公共基础设施的支持。我国的贫困地区大部分分布在山区农村,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和资金的缺乏,贫困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往往比较落后,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以交通建设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设施跟不上,一个地区想福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推进产业项目良好开展,既要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也要有方面资金往来的金融机构,这些方面在广大贫困地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给产业扶贫带来不少的困难。
2.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产业扶贫依托的项目和平台已经不是传统的手工业和种植业能够比拟。想要实现脱贫,必须依托现代科技发展特色产业,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问题在于贫困地区的群众因为各种各样的限制,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到现代技术,劳动方式比较落后,这样很容易导致产业扶贫有项目却没有人能做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也让产业扶贫“无人可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西部贫困地区的青壮年纷纷前往东部大城市谋求发展,贫困地区更多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群体。[3]产业扶贫也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或在智力上出谋划策,或在体力上身体力行。然而现实却是很多青壮年群体都不愿回到贫困地区。
3.扶贫难度大、任务重
受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影响,贫困地区往往是集中连片存在的,比如秦巴山区,大部分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些地方底子薄、贫困程度深,最重要的是易返贫,这些特征使得产业扶贫很难开展,存在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贫困农民投资热情不高、地方政府资金困难、外来资金难以进入等等,产业项目很难规划。
二、精准扶贫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扶贫需要遵循的原则
1.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产业扶贫在于依托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都是建立在优势可开发的基础上规划的,因此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贫困地区有其共性,但个性更需要我们重视,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地利因素还是历史因素,政策因素还是资金因素,当地适合发展什么类型的产业,特色种植业还是特色旅游业,甚至该地区是否适合产业扶贫,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才能真正实现扶贫脱贫的目标。
2.遵循扶贫先扶志的原则
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很难达到,可能在政府及他人帮助下脱了贫,最终还是要返回贫困,脱贫只是昙花一现。改变贫困群众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敢于和贫困做斗争,敢于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用双手脱贫致富,将“要我脱贫”的观念转换为“我要脱贫”的观念,树立信心,变被动为主动,摘掉贫困的帽子。[4] (二)产业扶贫的建议
1.加快贫困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贫困地区发展缓慢的公共基础设施给产业扶贫带来了很大阻碍,影响了产业扶贫项目的规划。在开通一般公路的基础上,开放和建设多层次的交通运输条件,可适当修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轨道,为产业项目的材料运输、人员调研、外来资金引进创造条件;加快金融机构建设,金融机构作为产业扶贫资金往来的媒介,起着资金流通管理的作用,建立县级银行,乡镇信用合作社是十分必要的。[5]陕西南部镇坪县作为秦巴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规划开工的G6911平镇高速和安张衡铁路建成后,镇坪可以实现1小时登机(安康)、2小时到港(三峡)、4小时达城(西安、武汉、重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当地精准扶贫、产业脱贫打好富裕的基础。
2.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广大贫困地区除了地理位置造成的贫困外,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得不到有效支持也是重要的因素。政策上得不到支持,地方政府和群众就不能充分地挖掘地方发展潜力,将优势和特色搁置在一旁,只能看,却不能用,造成资源的浪费。资金上得不到支持可能是导致贫困的关键,一来地方政府因为产业缺乏导致财政紧张,无法用于更多的资金解决贫困问题,二来,因为各项设施不完善,外来资金的流入缺乏动力,双重因素下,贫困地区越来越贫困。因此,必须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资金上予以补贴,解决贫困地区生产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利息的适度调节、税收的减免、项目的补贴和奖励等措施,调动贫困群众和外来商户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推动产业扶贫的有效开展。[6]
3.强力推进教育扶贫
贫困的代际传递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明显,父母辈的贫困会直接传递给下一代,间接导致第三代的贫困,而能够缓解这一局面的最有效的方式即是教育。父母辈通过努力让儿女得到良好的教育,并尽可能地接受高等教育,能够有效遏制代际贫困的传递。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产业扶贫提供智力支持,减轻产业扶贫的阻力,这是摆脱贫困最有意义的方式。[7]镇坪县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在教育扶贫政策上,健全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政策体系,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面落实十三年免费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扶贫助学补助、入学资助、助学贷款等政策,實现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一条龙”扶持,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子女因贫失学。在贫困村教学资源进行配置。加快贫困村教学点和薄弱学校改造,支持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村从教,在生活上给予补贴,在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方面优先,推动优质资源向贫困村有序流动,让贫困家庭子女享受教育公平。通过教育扶贫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产业脱贫减缓阻力。
4.有效提高劳动力素质
首先要建立各种培训机构,根据群众具体情况分类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上的指导,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其次,在政策、资金扶持下,加强对青壮年劳动力的思想宣传,让他们回到家乡,就业创业,和家乡人民一起,用双手即可创造财富,摆脱贫困,不用在外独自漂泊。镇坪县一方面开展创业就业培训。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免费实用技术培训、“雨露计划”、科技扶贫等资源,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确保全年开展培训2000人次以上。另一方面加强创业政策扶持。整合就业困难人员、青年、妇女、残联人等创业扶持政策300万元以上,加强分类指导,实施就业援助,促进群众创业就业,实现“授鱼”向“授渔”转变。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留住了青壮年劳动力。
5.建立产业扶贫责任制的管理机制
精准脱贫,产业扶贫,领导干部要带好头,走好路,负好责。强化责任主体,谁管理谁负责。[8]产业项目的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产业扶贫能否成功,关系着精准脱贫战略能否顺利完成,必须建立一套责权明确、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陕西南部镇坪县就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来要求各单位全面贯彻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各项决策部署,科学分解任务,精心制定措施,高效率运转,高标准推进,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来要求落实行业扶贫责任。特色现代产业脱贫办、就业创业脱贫办、教育脱贫办、社保兜底脱贫办及各行业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发挥行业优势,用足用活用好各类行业扶贫政策,加大行业扶贫力度。
产业扶贫作为促使贫困地区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来脱贫致富的扶贫方式,具有的独特的造血功能在精准脱贫战略中理应被放在突出位置,尽管我国的产业扶贫取得了使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创造了规模和品牌效应的成就,但它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劳动力素质不高以及脱贫任务艰巨的挑战。各级政府在产业扶贫开展过程中更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资金扶持、教育与培训、管理体制等方面下大力气,加大强度,以便更好地推动产业扶贫,助力精准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蒋永甫,李福泉.扶贫对象异质性、产业扶贫与脱贫绩效精准[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7):95-101.
[3]刘北桦,詹玲.农业产业扶贫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3):171-175.
[4]李艳琼,戴月舟.精准扶贫视域下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及产业脱贫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8 (4):70-73.
[5]莫光辉,张菁.基于“人本主义”视角的贫困人口扶志扶智路径创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22 (3):102-110.
[6]陈聪,程李梅.产业扶贫目标下连片贫困地区公共品有效供给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7(10):44-51.
[7]娄群.金融扶贫:贵在精准,重在长效[J].农村金融研究,2018(1):47-48.
[8]刘军豪,许锋华.教育扶贫: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 (2):44-53.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