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北玻侵权案始末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历时近七年的跨境侵权官司,因被诉侵权方IPO而昭示天下。
  以生产玻璃深加工设备为主的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北玻”),2004年10月起被芬兰Tamglass公司起诉专利侵权,且分别被英国和加拿大法院做出判决。
  《投资者报》7月11月的报道《洛阳北玻:两次涉嫌欺诈 隐瞒亿元索赔》,根据洛阳北玻两次IPO申请材料对相关案情做出报道。7月12日,洛阳北玻发布声明称“产品不侵权,所谓亿元索赔不具法律效力”。
  真相到底是什么?本报记者随后多方求证,力图还原侵权案件始末。在遍访格拉司通公司、洛阳北玻、保荐人第一创业证券、发行人律师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以及第三方律师之后,一幅激烈争夺中国市场的商战画卷逐渐打开,而双方深度角力背后对法律认识的偏差令人深思。
  
  专利是否侵权?
  
  2011年6月,芬兰Tamglass公司的母公司格拉司通集团在德国提起新的侵权诉讼,若此次洛阳北玻再败诉,将会在失去英国和北美市场后,又失去欧盟市场。
  格拉司通是一个拥有50年历史的品牌,是钢化玻璃设备的行业领先者,其亚太区总经理张承东告诉《投资者报》,国内钢化玻璃龙头企业南玻、耀华皮尔金顿都是公司的重要客户,其80%的相关设备都是格拉司通提供的。格拉司通亚太区公司代理集团在中国的诉讼。
  洛阳北玻与格拉司通的相关诉讼集中在玻璃弯曲钢化机器和方法的发明专利技术上。
  “我们尝试过与洛阳北玻董事长高学明直接进行沟通,也通过行业协会联系过对方,但是双方在侵权事实的认定上没有共识,因此沟通也没有结果”。格拉司通亚太区总裁Heikki Halonen告诉《投资者报》。
  然而,无论是洛阳北玻还是其保荐人第一创业证券,均坚称其未侵权。洛阳北玻保荐人代表陈作为说:“技术到底是否侵权,得由专家说了算,这个被认为侵权的专利技术早已过时,是20多年前的技术了,也不是公司的核心技术,相当于当时公司的第二代产品,现在公司产品已发展到第八代和第九代,当时的技术早已经不用了。”
  第一创业证券总裁办罗再宏也对《投资者报》表示,这个专利纠纷就如同两个人之间互相欠了钱,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索赔,提出一些要求,但这个要求完全是自己认定的,没有经过合格司法程序,也没有得到法院的认可。
  洛阳北玻7月12日曾发布一份公开声明,强调指出:竞争对手之所以选择在国外起诉发行人,这是竞争对手利用专利保护伞设置技术壁垒,来遏制发行人在国外市场发展壮大的一种不正当竞争手段,而且经专业权威机构认定,发行人涉案设备所使用的技术与原告在英国、 加拿大申请的专利技术有本质性的区别,不存在侵权行为。
  张成东对上述说法并不认同,甚至表示了愤慨,他说:“洛阳北玻在2010年的招股书中没有否认侵权,而且还提示了风险,2011年就直接说我们是不正当竞争了。如果没有侵权,为什么还要计提800万的风险准备金?”
  Heikki Halonen说:“2006年在英国的侵权案宣判时,洛阳北玻董事长高学明曾亲自到庭。但是洛阳北玻此后并未就赔偿细节与格拉司通协商,因此公司当时也没有立即提出索赔金额。”
  2010年5月格拉司通正式致函洛阳北玻,索赔1004.4万英镑。 Heikki Halonen说洛阳北玻当时已经确认收到信函,双方律师就该案进行了交涉。洛阳北玻第二次提交的招股书中并没有关于这项约1.04亿元人民币的索赔描述,而是只计提了800万元预计负债。
  
  亿元索赔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依据2006年2月15日英国高等法院做出的判决,洛阳北玻需确定赔偿数额。然而,因为法律效力问题,洛阳北玻高达亿元的索赔是否会被执行,保荐人第一创业证券和格拉斯公司的看法存在争议。
  保荐人认为,中国与英国、加拿大没有签署司法协助协议,没有缔结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只有国家层面签订了此类条约,才能使判决跨境生效。“毕竟任何一项专利技术都是在一个国家内有用”,陈作为由此判定,“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诉讼。虽然格拉司通在英国和加拿大都拿到了判决书,但拿到中国国内并不被承认,也不具法律效力”。
  他进一步表示,要想使这个判决在国内生效,对方应该向国内申请,走正规的司法程序,“但我们至今没有接到国内法院承认的相关判决,现在这事也没下文了。”
  陈作为分析出现这个结果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要么是他们在国内申请了,但直接被国内法院驳回,要么是对方根本没有在国内申请,因此对洛阳北玻上市完全没有影响”。
  Heikki Halonen承认格拉司通并未向中国法院提请过执行申请。他表示,格拉司通在中国需要追求一种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在海外诉诸法律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Heikki Halonen告诉《投资者报》,目前格拉司通集团在英国已经申请对洛阳北玻进行强制执行,正在走司法程序,判决下达后就可以冻结洛阳北玻的境外资产。不过他坦言洛阳北玻的境外资产很少,执行起来也面临一些困难,但是侵权事实是不会改变的。
  那么英国法院的判决是否有效,是否还能继续执行呢?《投资者报》采访了广东深亚太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颖磊。
  陈颖磊认为,这起专利索赔案涉及几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国外法院是否有管辖权,也就是说可不可以审这个案子。这要看当地法律规定,如果当地法律规定可以在当地审理,自然可以。另一个是侵权事实认定,侵权是否成立,这要看他的权利在中国是否也受保护或者侵权人产品出口目标国的法律是否予以保护。最后就是这个判决是否可执行。
  陈颖磊表示:“不能说人家的判决有效还是无效,只能说是否在中国可供执行还是强制执行,这就需要看中国与该国是否有相关的司法协助协议或共同参与的国际协议有无规定。”
  
  洛阳北玻业绩影响几何?
  
  归结到财务上,这笔损失是或然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明确的答案需要核实所有相关资料后才能得出。比如说对方已经在美国申请执行,而该公司出口一批货物到美国,就可能被美国扣押而执行,条件是美国认可该判决并愿意执行,其他的国家都有可能。
  而一旦格拉司通向洛阳市中级法院申请认定境外的判决,那么公司也存在在境内被执行的风险。这一点在公司2010年提供的招股书中也有过提示。
  由此看来,洛阳北玻只要继续发展海外业务,在境外也有被强制执行的风险,记者就此询问了发行人律师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经办律师李杰利对此并不愿多谈,他对《投资者报》表示,关于洛阳北玻专利索赔一事的详细情况,在招股说明书中都有,有疑问应该到招股书中看。当记者提出如果国外诉讼进一步发展对公司上市是否产生影响时,李杰利表示并不知情,也无从谈起,随即挂断了电话。
  格拉司通的努力确实取得了回报,从洛阳北玻披露的信息来看,2007年之后公司的欧洲业务一直在快速下降(详见《投资者报》第165期报道《洛阳北玻:两次涉嫌欺诈 隐瞒亿元索赔》)。格拉司通2004年开始在海外起诉洛阳北玻,现在又将专利战烧向国内,洛阳北玻无论是否应战,都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接受侵权认定,则可能面对天价索赔,而且可能还不止一次,国内市场产品的生产、销售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否认,则又可能面临持续的诉讼、投诉、举报甚至是外交压力。
  洛阳北玻2010年的净利润为7699万元,还不够应付格拉司通一个英国侵权官司的索赔,如果公司答应协商索赔要求,还有加拿大和德国的官司还在后面等着。那时公司也许输掉的不是英国、北美或者是欧盟市场,而是自己全部的身家。但如果不答应,可能就是绵延不断的诉讼和举报申诉了。
  
  官司持久战?
  
  金融危机过后,欧美地区玻璃深加工机械市场增长放缓,而中国却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专利战背后更牵涉双方在中国市场的利益竞争。
  据格拉司通亚太区总经理张成东介绍,2010年格拉司通全球销售额1.5亿欧元,亚太区以中国市场为主,三年前占全球销售的比重不足10%,2011年上半年则已经达到27%。近三年亚太区的销售额每年增长50%,2010为两亿元,预计2011年可以达到三亿元,“格拉司通在中国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中国市场的整体增长率”。
  不过洛阳北玻依然是中国的行业龙头,公司披露信息显示公司钢化玻璃设备2007年至2010年销售收入分别为5.11亿元、3.99亿元、3.23亿元、3.45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报》,金融危机后,钢化玻璃设备行业在中国增长很快,不过这个行业很小,彼此都认识。国内的很多企业靠模仿起家,现在很多也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技术,不过很多专利确实还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
  洛阳北玻与格拉司通同样的设备,但价格可能也就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一套设备得几百万、上千万,这中间的差价比较大,很多小企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国产设备。如果在海外打侵权官司,格拉司通这样的公司一般会把买设备的厂家也列为被告,而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先例,他们也不敢得罪客户。
  但Heikki Halonen并不认为格拉司通和洛阳北玻是直接竞争关系,“我们的设备是按照使用20年的标准制造的,一些小厂的也许只能用三五年。我们专注于服务中高端客户,与洛阳北玻的竞争关系并不明显。”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洛阳北玻的技术并不差,其钢化玻璃设备生产出的产品用在了鸟巢、水立方这样的一些标志性建筑上,“洛阳北玻是行业内龙头,起诉它会对这个行业的很多中小企业都起到震慑作用”。
其他文献
一天减持500万股,套现3000万元!这是武汉商业地产新贵南国置业(002305.SZ)一名高管家属7月6日进行的大手笔套现。资料显示,此人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裴笑筝的父亲裴兴辅,而加上此前两次抛售南国置业股票所得,裴兴辅目前已套现近8000万元。  裴兴辅并非南国置业惟一的减持高管家属。据《投资者报》统计,自2010年12月24日至2011年7月6日,南国置业共有五名高管及家属减持自家股票8次,累
期刊
投资者希望能够找到好股票并战胜市场,但是在挑选公司的时候却经常无所适从。因为好公司所具备的特征太多,投资者很难掌握完备的信息。  当然,这个世界总会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让你达到目的。关注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就是其中一条捷径,理由在于产品其实是公司内在价值的外化体现,只有好公司才能提供好产品,优秀公司的竞争力就在于它能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可到这儿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算是好产品呢?是那些奢华
期刊
中报大幕刚刚拉开帷幕,华丽家族(600503.SH)就以“华丽”的业绩登台亮相了。  7月15日,华丽家族发布的2011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长88倍。这一业绩不仅在2011年中少见,在过去历年上市公司的财报中也属凤毛麟角。  但在这份惹眼的中报背后,这家地产公司自身经营的隐忧也随之浮出水面。  《投资者报》发现,华丽家族净利润之所以出现惊人增长,并非因为其主营业务的迅猛发展,而是来自于资
期刊
对二三线城市的新一轮调控意味着将全面影响上市公司业绩。截至7月20日,各大券商的报告纷纷下调了对房地产上市公司2011年的盈利预测。  在剔除了纯商业地产的上市公司后,《投资者报》选取了2011年3月31日至7月20日期间的各大券商报告,在本次统计的12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仅有9家公司每股收益预测均值被上调,且上调幅度不大,1家公司持平,余下公司每股收益预测均值均被下调,下调幅度最大的为宜华地产
期刊
因限购政策在大城市实施,上半年不少开发商转战二三线城市并取得不俗业绩。但现在,这个“避风港”将同样遭遇限购风浪的侵袭。   7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限购措施”。而住建部已开始调查分析部分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成因,新一轮限购城市名单也正在草拟。河北省廊坊市7月21日正式限购,房价封顶9000元/平方米。  此举让原本希望下半年部分城市调控出现
期刊
经历了年中揽储的火爆胜景,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终于降温。  据统计,截至7月20日数据显示,目前在售的133款产品中,外币类占半壁江山。同是外币产品,澳元类平均预期收益率是日元类的3.4倍。  “6月各银行为吸引资金,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但7月以来,产品收益率回归常态,与6月底超短期高收益产品发行量骤增形成了鲜明对比。”普益财富研究员邱凯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在售产品中,1个月(含)以下理财
期刊
作为经济发达的浙江东部沿海,一定意义上讲,宁波民间资本流向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但如今民间借贷利率高企,是否还处于风险可控的程度?银行方面对此有何监控?  7月18日,《投资者报》记者对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下称人行宁波支行)相关负责人进行专访。在他看来,宁波地区民间借贷利率虽然高于机构利率,但还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他表示,有些投资公司借贷利率折合成年利率非常高,但这与民间借贷主流还是有
期刊
顶着“铁公鸡”的名声,高鸿股份(000851.SZ)开始新一轮融资之旅。  7月16日,高鸿股份公告称,拟以不低于8.87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不超过1.6亿股,募集不超过13.64亿元,投向三个项目外加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这已经是高鸿股份第三次增发,但距离最近一次融资的时间不过一年有余,且上次融资还有1亿元未被使用。而这次再融资的三个项目预期平均年利润近1.8亿元,可事实上公司2010年
期刊
“没钱人往银行存钱,有钱人管银行借钱”。这个看起来与财富多寡相悖的理论,却成为浙江民间资本活跃的真实写照。  近日《投资者报》记者奔赴浙江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在当地,民间借贷如家常便饭。  “赚了一些钱,主要是因为利用了可以利用的资源。”浙江宁波人王维(化名)最近一两年来似乎时来运转,除了给自己买了辆新车,还准备给女儿也买一辆汽车。“不能把资金闲着”。  王维所说的可以利用的资源,除了承包建设的几栋
期刊
“民间资金理财,月收益2%以上。”这样的宣传在河南省郑州市随处可见,但这样的宣传事实上已经涉嫌非法集资。  根据我国相关政策规定,首先民间借贷不得通过向公众募集的形式进行,更通俗地讲,就是说你不能用广告或者类似形式对不特定人群进行宣传。  其次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民间借款利息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利率的4倍,高于4倍的不受法律保护。  而上述宣传,则是打着理财的旗号非法宣传,月息也高于银行利率4倍,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