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民乐扬琴的传入与流传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resh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扬琴具有音色明亮、音量宏大的特點,凭借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在中国民族器乐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简要分析中国民乐扬琴的传入历程,围绕地方艺术流派的形成、演奏技巧的规范化发展、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融合三个层面,探讨中国民乐扬琴的流传与未来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扬琴 中国民乐 演奏技巧
  扬琴作为一种击弦乐器,在16-17世纪由波斯传入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地方戏曲的发展,逐渐演化出固定的流派与体系,促使扬琴跻身中国民族乐器行列中。近年来,社会文化建设发展推动了扬琴形制的改革,在扩大扬琴应用范围的基础上,使其彰显出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为受众传递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一、中国民乐扬琴的传入历程
  扬琴于明清时期由波斯自海路传入我国广东沿海地区,在此阶段的扬琴实则是一种外国进口的“洋琴”。随着“洋琴”推广范围的扩大,民众在其原有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体积、质量的缩小,改动后便形成了民族乐器——扬琴,它具有体积小、易于携带等特点,常被民众应用在歌唱器乐伴奏领域。然而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扬琴的音域狭窄、音量较小等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不适用于表演高难度曲目,为此,民众又陆续针对扬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相继制造出八一型扬琴、四〇一型变音扬琴、电声扬琴等,促使扬琴逐渐演化成为民族现代化国产乐器。经由改制后的扬琴体积明显增大,共鸣箱的增设使其音量扩大,琴码与琴弦数量的增多拓宽了其原有的音域,竹制琴笕、钢制琴弦的替换改变了扬琴的音色,配合雕刻琴架等手法进一步彰显出扬琴独有的中国化特色与民族文化韵味。[1]
  二、中国民乐扬琴的流传与未来发展
  (一)地方艺术流派的形成
  扬琴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多个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主要有以下四个:其一是广东扬琴,扬琴最早由波斯传入我国广东沿海地区,孕育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扬琴演奏家与作曲家,以严老烈先生为代表,他在小古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创作出了我国最早的扬琴创编曲目《旱天雷》。其二是四川扬琴,通过融合四川琴书艺术塑造出独有的器乐曲牌特色,由李德才先生创作的扬琴独奏曲《将军令》,便由唱片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发行。其三是江南丝竹,该乐种具有细腻、轻盈、典雅等特点,例如《三六》这一作品中便将江南丝竹与扬琴中的“经过音”“装饰音”等加花手法与演奏技法相结合,推动了扬琴在江南地区的发展。其四是东北扬琴,该流派主要融合了东北皮影戏的元素,以赵殿学先生为代表,由其创作的曲目《苏武牧羊》便涵盖了揉弦、颤竹、滑竹等特殊技法,而自制琴竹也给东北扬琴带来了特殊的演奏技巧。
  (二)演奏技巧的规范化发展
  扬琴在我国传播的过程中,其演奏技巧也得以不断规范化,当前主要形成了八大技巧,包含弹弦、轮竹、点弦、拨弦、颤竹、滑竹、揉弦与勾弦。以弹弦演奏法为例,该演奏技法需调动肘、臂、腕、手等部位的联合动作,演奏者的肘、腕、臂等部位保持松弛状态,手部灵活操纵琴竹竹头使其轻触琴弦,保持向下有力、反上快速,确保发音结实有力、收音利落干净,避免琴竹竹头在琴弦长时间停留,导致音色发滞。扬琴琴弦的长短、型号都会影响到音色,演奏者需分别采用缠弦、钢弦进行低音与中音的弹奏,保障低音醇厚有力、中音明亮优美,并强化对弹弦力度的把控。再以颤竹为例,该演奏技法将琴竹竹头放置在琴弦上使其发出快速密集的跳动,形成独特的音响效果。在运用颤竹技法时应坚持“去头去尾”,利用大指压住琴竹竹尾,利用中指、无名指分别顶住竹尾,借助杠杆作用使竹头接触琴弦产生颤竹效果,切忌出现翻手、甩手等动作,保持发音清晰流畅、提高音色质量。[2]
  (三)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融合
  当前新民乐的崛起为扬琴创设了全新的发展平台,该演奏形式在继承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融合了更多的现代音乐元素,塑造出崭新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此模式下扬琴的演奏形式、音乐风格也得到了创新。其一是站立式演奏方式,要求演奏者站立弹琴,结合现代服饰、伴奏音乐以及电扬琴等改制乐器,既能够凸显出新民乐的现代主义风格特点,同时也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发挥独有的音乐魅力。其二是音乐风格上的创新,以《采红菱》为代表,该作品利用扬琴演奏主旋律,借助鼓点、打击乐等创造出全新的编配效果,使整首乐曲旋律更加欢快流畅、热情活力。再以《月牙泉》作品为例,借助炫技与十六分音符展现出乐曲的华彩部分,塑造出崭新的音响效果,进一步凸显出中国民乐扬琴的独有艺术魅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扬琴在历经四百余年发展沿革后形成了独有的文化艺术体系,并随着地方戏曲与说唱艺术的发展寻求到其特有的艺术气质与创新着力点。基于此,应在继承传统扬琴演奏文化的基础上,针对其体积的大小、制作材质、演奏技巧进行创新设计,进一步凸显出民族器乐特征,推动扬琴艺术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瑜.浅析扬琴中国化的内在原因[J].就业与保障,2017(23).
  [2]张新昊.浅析传统扬琴艺术的地方风格[J].北方音乐,2016(15).
  (作者简介:吴楚茵,女,华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扬琴音乐表演)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长久的发展历程,已经产生独特的历史韵味。目前,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本文将阐述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现状,提出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应用传统文化的策略,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进行指导。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 应用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了解和要求逐渐加强,传统文
期刊
时光是照射人心的镜子  使那些畸形的人生无处躲藏  尽观凄悲不堪  岁月是历尽沧桑的刻痕  印刻了一些人老去的青春  回忆无奈而隐痛  那些美丽的豆蔻年华  飄摇在故乡的角落  徘徊不前  辗转反侧  你说,冬天的云也会下雨  可是我,却忘了你残缺的痕迹  想要哭泣  可记忆却早已干涸  燃烧成无奈的灰烬  化作一缕寒风埋葬了无悔的青春  逝去殆尽  消散成那无边的尘埃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早期阶段,传媒行业已经步入到数字媒介传播时期。当时主要依靠网站的搭建,借助论坛等媒体平台来展开沟通、销售活动。而在大数据普及之后,各种移动设备应运而生,互联网更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智能设备、交流App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移动端设备的使用大幅度增长,数字媒介传播途径也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本文将着重分析数字媒介的传播特点及策略,为推动数字媒介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
期刊
摘要:2018年12月,全国第三届音乐口述史学术研讨会在岭南师范学院举办。此次会议就“音乐口述史”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下设三个单元,专家学者将从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学术规范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和交流。本次会议对音乐口述史学科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音乐口述史 学科建设 经验交流  由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中国音乐口述史研究会主办,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研究所
期刊
摘要:粤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一直以来都深受两广地区人们的喜爱,从国内走向国外,其发展也一直备受关注。从诞生到形成再到不断发展这一过程中粤剧敢于创新,对其他艺术元素兼容并包。这样开放的粤剧,我们也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在新形势下,粤剧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传承和创新开放都是为了粤剧更好地发展,所以一定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对待粤剧。  关键
期刊
摘要: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劳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用简短的话语向人们诉说人生哲理,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语言文化 歇后语 分析 英译  一、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合而成,前一部分一般叫作“引子”,是一种比喻,更像是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注释”,像是谜底,两者结合起来,贴切自然。如“墙上挂狗皮——不
期刊
摘要:在媒体技术的强劲发展态势下,图形动画的视觉效果也今非昔比。为了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加强各领域图形动画的应用,设计者要把握时代特征,用新潮的设计提高图形动画的视觉标准,以期提高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 图形动画 视觉设计 发展要点  在以往的信息交流中,人们通常只能用繁杂的文字和简单的表情来进行,对影视广告等图形动画的表现也没有太高的要求。现今,人们更倾向于高效率的生活以及
期刊
摘要:姚燮,一位出身书香世家,却一生漂泊贫苦的诗人。其诗集《复庄诗问》共3569首诗,其中赠友诗283首。研究姚燮直白写实的赠友诗,便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上发现姚燮所处时代带给他的独特诗歌创作的契机,以此进一步分析姚燮一生的心境变化。  关键词:姚燮 赠友诗 时代性 心境  徐时栋曾评价姚燮:“既成孝廉,公车北上,则出其才交天下名士,士无不知镇海姚先生。游览阅历日益多,交益广,撰述益富,才益奇。”①姚
期刊
摘要:《广陵潮》一书是李涵秋用江淮官话写成的,书中一些方言词语是江淮官话所独有的,“K-VP”型问句是江淮官话中占优势的疑问句型,它们在今天的曲靖方言中可见,但在黔、桂等西南官话地区则少见或不见。本文将云南官话中典型的语言现象和明清时期的军籍移民历史结合起来,探究云南官话的来源。  关键词:《广陵潮》 江淮官话 曲靖方言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汉族占人口的90%以上,大部分人使用曲靖方言。曲靖
期刊
摘要:戏曲在中国由来已久,深受人们的喜爱,也产生出了许多喜闻乐见的戏曲剧目,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娱乐需求,许多戏曲剧目还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了洗礼,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精神层次也得到了提高。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戏曲不是独立存在的,无论是戏曲剧本还是戏曲剧目情节内容,或是表演方式,都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结合时代精神,产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现代戏剧,这些现代戏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古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