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患者生命撑起希望的蓝天

来源 :健康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2008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肿瘤可防可治的观念已普及,但肿瘤的高发仍在公众中造成恐慌,特别是部分人对肿瘤缺乏了解,将所有肿瘤都看作不治之症,导致人们“谈瘤色变”。为此, 《健康之友》杂志社记者采访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冯利教授,冯利教授认为,肿瘤只是诸多慢性病的一种,需要理性看待。其实,与同为慢性病的末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相比,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还要高一些。
  《健康之友》: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做一名医生?
  冯利: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家学渊源,我的祖辈都是中医,我的爷爷兄弟五个其中有四个都从事中医工作。我的父亲因参军入伍没能延续医生这个职业,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因为从小就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又在父母的鼓励下考入了医学院校的中医系,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真正发现这是一门非常辛苦的学科,中医系不仅要学习中医课程还要学习所有的西医课程,现在也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时代。自从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我就深刻的知道医生相对其他职业,更需要精益求精,可能因一念之差、一个诊断或者一个用药出现差错,可能都会对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大学毕业以后又继续攻读了硕士、博士、博士后,随着学历、职称的不断升高,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我立志要致力于为患者排忧解难。
  《健康之友》:请问冯老师,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了多长时间,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历史渊源吗?
  冯利:我是在2016年初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的,在此之前,我大学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了8年,之后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习了8年,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所有课程,毕业后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师从我国著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朴炳奎教授完成了博士后的工作。随后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立了望京医院的肿瘤科,在这里担任了11年的科主任。随着国家对中医发展的重视,中西医结合在肿瘤的治疗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内科学的奠基人孙燕院士,今年八十多岁高龄,他一直就在倡导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于是在2016年初的时候,我做为人才引进来到全亚洲最大的肿瘤医院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因为这里是我国最专业的肿瘤相關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国家标志性肿瘤医院,我希望在这里能运用我所学到的知识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服务。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始建于1958年,原名日坛医院。1963年增设肿瘤研究所,此后又相继建立了河南林州、江苏启东等肿瘤高发防治现场。1983年迁至北京市东南龙潭湖畔,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1996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单位,是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国家药物临床研究中心所在地,集医教研防于一体,全方位开展肿瘤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国家标志性肿瘤专科医院。所以能够有机会在这里进行工作和学习,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健康之友》:目前,大家都觉得肿瘤是非常恐怖的疾病 ,到底什么是肿瘤?它包括哪儿类?
  冯利:从医学的概念上来说,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在医学分类上又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我们所说的癌症;还有一类就是肉瘤,目前癌症占整个恶性肿瘤95%左右,肉瘤相对较少。
  良性肿瘤并不可怕,良性肿瘤有我们常见的像子宫肌瘤,还有一些结节类的,像乳腺增生都属于良性肿瘤,但是良性肿瘤也有可能转化成恶性肿瘤,还有像某些炎性疾病长期不愈,有可能会演变成恶性肿瘤。还有就是我们大多数人身上都有“痣”,如果一旦发生基因突变,就有可能转变为“黑色素瘤”。所以我认为,每个人要保持健康状态,有效防治肿瘤,首先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医生,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以及生活中多了解各种疾病的病理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恶性发展。因为针对肿瘤疾病来说,早期的治疗和晚期的治疗结局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肺癌,它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肿瘤疾病,I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能够达到80%以上;如果是Ⅱ期肺癌五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那如果到了Ⅲ期或Ⅳ期出现了转移,那平均的生存期就只有一年左右。在我们常说的癌症有十大信号,比如身体突然消瘦、出现便血等信号,就要及时地去医院进行检查。大概在四、五十年代,日本的胃癌发病率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高的,日本经过多年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胃癌的发病率得到了明显降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在基本体检中胃镜是必做的一个体检项目,早期的发现就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在我国胃镜在体检项目中的普及率还是很低的,所以建议我们至少每年做一个全面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
  《健康之友》:在您认为,治疗肿瘤的药物以及方法一定是越贵疗效越好吗?
  冯利:在我认为“对症”的药物才是疗效最好的药物,但是在肿瘤的治疗上,有一些西药价格确实很昂贵,之所以昂贵是在药物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由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在肿瘤药物的研发上有很强的优势,所以尽管是“对症”的药物,但还是依靠国外进口,所以相对其他疾病的药物在价格上较为昂贵,一个疗程五、六万,甚至几个疗程的治疗费用,可以达到几十万、上百万的现象都是存在的。但是并不是说便宜的药物对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就差,在工作中,有患者看到医生开出的药物在价格上比较便宜,患者会有这样的顾虑,会怀疑药物的疗效。其实根本不需要怀疑,要相信医生,因为对于医生来讲,开出的药物首先的要求是“对症”,并不在于药物本身的价格。
  《健康之友》:现如今,肿瘤就像一个生命终结的代名词,如果身上长了肿瘤,是不是就意味着患了癌症?
  冯利:身上长了肿瘤并不等于患了癌症,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良性肿瘤会有可能演变成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一般被老百姓称之为癌症。良性肿瘤基本的鉴别方法为,表面光滑可以推动的大多数都是良性的;如果发现凸凹不平,无法推动、固定的,恶性肿瘤的概率相对要高一些。其实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一定要到肿瘤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肿瘤科去进行检查,经过专业的医生鉴别,如果有必要可以做一个活检穿刺,其结果即可以鉴别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效果是最明显的。有人认为,活检穿刺会造成肿瘤的转移,但这种机率远远低于万分之四,还是很安全的,不必有太多的疑虑,如果不重视以至病情加重,则会加大对人民健康财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健康之友》:根据您在临床上的经验 ,哪 些人群更容易得肿廇方面的疾病?
  冯利: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肥胖和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肥胖会导致免疫力降低,也会对胰腺、肝脏等器官造成负担;还有一种是情志,也就是精神因素也与肿瘤有着重要的联系,如果长时间处于抑郁、悲伤的状态下患肿瘤的概率比较高;还有就是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在日常饮食上喜欢辣、烫的食物,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喝高度酒,这类食物和饮料会对口腔粘膜、食道等器官造成伤害;还有就是长期不愈的炎症,都会加大患肿瘤的概率。现在医学上有一种理论,就是“种子土壤学说”,种子之所以发芽是因为有适合的土壤。这些因素从中医上讲是阴阳失衡,“阴”是指物质,“阳”是指功能。一直以来,做为医生我都会主张防大于治,在预防上我们分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从日常生活中做到预防;二级预防是按时进行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三级预防就是配合治疗,尽量地延长生命、改善症状,在中医上也称为“治未病”,在几千年前中医就提到了未病先防;中医有句很精典的话就是“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重视预防的重要性。
  《健康之友》:对于肿瘤者来说,您认为哪种治疗对病人最有利?
  冯利:最有利的治疗目前在医学上公认的是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如果是早期的肿瘤患者,针对病情我一般会建议手术治疗;如果是中晚期的肿瘤患者,我就不再建议手术治疗。其实,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针对患者当时的病情加以适当的方法,这就需要对疾病有确切的认识,像之前的一个小女孩,在检查中患有淋巴癌,由于患者没有采用化疗,而是采用拔火罐和刮痧……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事件在社会引起强烈的舆论争议。如果患者开始查出患有淋巴癌,就采用化疗,并配以中药增加化疗的疗效,结果就会有好转变,这才是对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可能化疗就不能成为病人最有利的治疗方法,我建议晚期的肿瘤患者选用中药治疗,提高身体免疫力,延长生命、改善症状。所以说要根据患者的病期,选择一个适合的治疗方法,所以患者要选择专业的医院、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
  《健康之友》:中医在肿瘤治疗上有着怎样的作用?
  冯利:我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孙燕院士团队,从50年代就开始了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研究和探索,将祖国医学中“扶正培本”的治疗法则与现代临床免疫学相结合,并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开展了扶正中药促免疫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证实了传统中药黄芪、女贞子、芦笋、仙灵脾等可促进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祛除T抑制(Ts)细胞的活性,保护肾上腺和骨髓功能,对放、化疗减毒增效,在提高肿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方面效果显著,并研发了贞芪扶正胶囊等多项专利上市中药;在新世纪肿瘤治疗进入到了精准靶向时代,孙燕院士领导的中西医结合团队积极倡导将中医理念融入到分子靶向治疗中,研制的全球第一个中药靶向药,从中药淫羊藿中提取的分子靶向药阿可拉定(淫羊藿素),前期显示出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目前正在进行肝癌的III期临床研究,有望在中药分子靶向抗肿瘤方面产生突破性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有以孙燕院士为带头人的实力雄厚的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的学术团队,有院长赫捷院士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有能力建设、推动国际合作基地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国际合作基地”,在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研究方面,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在国内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国际合作基地。
  《健康之友》:现在网络十分发过,有太多关于肿瘤我相关信息,在您的浏览中是否见到过关于肿瘤病症的错误信息?
  冯利:我治疗过的病人,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问我一个问题——“我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我会告诉患者要以素食为主、但要营养均衡。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对患者需要忌口的信息,例如网络上有说羊肉不适合肿瘤患者食用,其实在中医认为,首先要分清寒、热体质,如果患者是怕冷的体质,羊肉也是可以吃的,在我们食谱上有一例为“当归生姜羊肉汤”,对体质虚弱的寒性患者是有益的。我认为,没有什么日常的食物是绝对性的,主要还是要看患者的体质。如果患者是一个寒性的体质,是适当地可以食用一些例如羊肉偏热性的食物;相反则患者如果属于热性体质,那么就要多食用一些鸭肉、水果等偏凉性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或偏饮偏食。还有就是网络上宣传的一些保健品,不要轻信宣传的药性及药效,千成不要把这些保健品作为肿瘤治疗的灵丹妙药。
  《健康之友》:中国目前在抗癌的技术以及成果上是怎样的?
  冯利:在我国目前在抗癌技术及成果上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中医、西医;另一个是中西医结合。在手术操作方面,我国在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在肿瘤专业医生的操作水平在世界上也属于一流的。但对于药物的研发上相对还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国家从之前药物的仿制,经过不断地努力,也在不断地填补空白和创新。我们国家特有的优势就是第二个部分——中西医结合,在抗肿瘤方面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美国哈佛医学院的肿瘤医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现在就设有中西医结合科,所以说中西医结合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很强的影响力。我认为,在肿瘤的防治上,一定是以中医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可以为世界医疗科技做出巨大的贡献。
  《健康之友》:您如何看待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冯利:我认为医生和患者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如果没有患者,那么医生也就不存在了。双方之间要建立互相依赖、信任,从而倡导医患和谐。
  《健康之友》:那在您从医的这些年中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案例吗?
  冯利:那是在多年前的一名患者,三十多岁的一名女性在工作中因腦出血突然晕倒,来到协和医院后发现脑部有一处血肿,在治疗的过程中,经穿刺发现癌细胞,癌细胞转移造成血小板降低,导致患者贫血,患者又经检查发现患有胃癌。在协和医院医生的推荐下,患者来到了我这里,当看到患者并了解她的病情后,发现患者血小板极低,正好又赶上患者经期,患者出现大出血,第一天晚上就出了1500毫升的血量,如果不能保证供血,那么就无法保证患者生命的延续。于是我建议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小剂量化疗,把骨髓抑制解除,从而控制患者出血,再考虑下一步的中医扶正治疗方案。当家属经过与其他医院的专家咨询后,并不认同这个方案,其他专家认为患者血小板已经很低了,再做化疗只会造成更大量的出血。我认为,正常来说患者的血小板很低是不应该做化疗,但针对这个患者的病情,小剂量化疗并不是治愈,而是要把癌细胞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促进血小板上升,才能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经过耐心地与患者家属沟通,最后患者的姐姐同意了我这个方案,但依然无法得到其他家属的认同。最终患者的姐姐在诊疗书上签了字,并毅然地将患者交给我治疗,她对我说,“我相信您!出了问题我负责。”于是我开始为患者进行治疗,经过几天治疗患者依然在出血,患者的姐姐也开始有些动摇,于是我就安慰她,请相信我,我们再坚持一下,病情一定可以得到控制。在治疗的第十天左右,患者的出血得到了控制,血小板也得到了明显上升,头部的血肿也随之消失,患者的危险期终于度过了。后期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终于能下地走路了。那些曾经反对治疗方案的专家看到后,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健康之友》:请问您对我国抗肿瘤的发展有何期待呢?
  冯利:我希望我国抗肿瘤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水平。当然这需要加大我国医疗科研的投入,特别是加大中西医结合的投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充分利用我国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只有传承好才能发掘出更多更好的中医理论知识。现在国家也非常重视中医发展,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中医丰厚的土壤,结合现代医疗科研发展,创造出让世界为之振奋的医疗成果。
  我们在愉快的交流中结束了这次专访,作为一名媒体人,我们感谢有冯利教授这样的“健康守护者”,兢兢业业地为我们救死扶伤、治病疗疾,为患者生命撑起希望的蓝天,从而保证我们幸福、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此代表广大读者,向冯利教授表示诚挚的感谢。
其他文献
去年,我参加济南市历城区的小学科学课堂展评活动,展示了《它们都是鸟》这一课,课堂效果较好。经过几天的思索,把思路梳理出来,发给一位功底深厚的朋友,却不想被冷不丁地抛来一个问题:在课的前面环节,你提到羽毛是鸟特有的才能算本质特征,鸟是卵生,青蛙、乌龟、鱼也是卵生,卵生不是鸟特有的,怎么也作为鸟的本质特征保留了?  问题弯弯绕绕地袭来,多方咨询,种种搜寻,仍然一阵懵圈。在朋友的一再追问和敲打下,总算把
一、游戏导入,激发热情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看,这是什么?  生:跷跷板。  师:对,是跷跷板。喜欢玩么?  生:喜欢。  师:谁想上来玩玩?  (学生全都举起小手,希望上来玩。老师有意识地找两名身高、体重相当的学生上来。)  师:你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谁还想玩?  (这次找3名学生,两名个子小的,一名个子大的。学生上来后,自己安排座位,三个同学一样玩得很高兴。)  师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由由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执导的科幻电影《机械公敌》,讲述了科技时代那些已经渗透入人类生活的智能机器人,作为最好的生产工具和人类伙伴,机器人开始在各个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人类对这些能够胜任各种工作且毫无怨言的伙伴充满信任,它们中的很多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的组成成分。但是,机器人随着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并且智商已经远超人类,它们已经是完全独立的群体,一个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春季正常教学的步伐。教育部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各地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开展教师网络授课、学生居家学习、家长配合指导的线上教学工作。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环境、对操作的特殊要求,进行线上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在教学《设计与制作:简易肺活量计》(以下简称“本课”)一课时,从备、教、研、评四个角度,提出疫情期间小学科学实验线上教学的有效策略,让线上
【摘要】文稿校对是保证文稿质量的重要环节。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快速、精准地清除经手文稿中的“地雷”,既需要持疑的心态、务实的作风,更需要科学的方法、高超的技巧,切实把“为啥校”搞透,把“校什么”搞准,把“怎么校”搞对。  【关键词】搞透;搞准;搞对  文稿校对是保证文稿质量的重要环节。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快速、精准地清除经手文稿中的“地雷”,既需要持疑的心态、务实的作风,更需要科学的方法、
马是人类最早的朋友,也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马有灵性,是大自然的造物,自然永远是美的。马内心宁静,外表潇洒,善于拼搏。在历史上,民族迁徙、文化商贸交流乃至生活、劳动、战争中,马一直是人类的忠实伴侣。可谓“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
记得上次离开你们的时候,還是在白云机场,当时你俩嚎啕大哭的样子让爸爸很揪心,分别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转眼间爸爸来非洲已经半年了。……父亲节前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二孩援非医生熊柯从加纳发来一封感人肺腑的家书,表达了他对孩子的思念。  熊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眼科主治医师,中国(广东)第七批援加纳医疗队成员,于2017年12月13日抵达西非加纳,在这开展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工作。  “说起非洲,
随着互联网的春风,吹来的人工智能健康产业也在被大众广泛认知,不仅引起了关注健康的人们注意,同时也引得创业者们的駐足。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意识到,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度很高的话题,而人工智能健康产业也在稳步上升。那么,人工智能将会给健康带来什么呢?
早在原始社会时,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并列拼接成的木梁桥。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建造。桥的种类有很多种,如梁桥、拱桥(单拱桥、双拱桥)、索桥(悬索桥、斜拉桥、吊桥)、拉升桥、旋转桥、高架桥等。桥也是很多的故事起源,如赵县的赵州桥、飞夺泸定桥、黄河大桥等。  STEM课程之《桥》中,我们给学生介绍中国桥梁的骄傲历史,教育他们立志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具体教学内容如表1,适用年级为7—
针灸是什么?有人评价称它为上古绝技、神仙技法、人间奇术……这些评价给针灸套上了一层神圣外衣的同时也使很多人对它敬而远之,对针灸的盲目崇拜和避之不及都使得针灸在医学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只有让更多人了解针灸的真正“面目”,才会使针灸起到造福人类的作用。  如今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是在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