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色彩语言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籍作为记录事件、传递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具有十分巨大的信息量,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文字、图像、色等,这些内容都是对书籍进行设计的重要元素。书籍设计是通过图文以及各种色彩的组合来传递书籍信息的一个过程,图文是书籍设计内容的主要部分,色彩是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要加强色彩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能不断提高书籍装帧设计的美感。
  关键词:书籍设计;色彩;运用
  色彩对于书籍设计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部色彩搭配合理的书籍,在营销过程中,对人的视觉冲击效果更好,更能激发人的购买欲望。色彩也是当前图书市场中,人们反映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因此,在书籍的设计过程中,加强色彩的运用,十分重要。色彩语言作为书籍设计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本文浅述了色彩对于书籍设计的影响以及色彩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1 书籍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原则
  色彩语言在书籍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任何一部书籍的设计,无论是文字、图像还是具体的材料,都离不开色彩,比如文字有黑色、红色、蓝色等多种颜色,图像是彩色的,书籍的材料也是有颜色的。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首先对大脑产生的冲击的就是视觉,书籍设计中,人们对视觉感受要比对内容的感受快一些,拿到一本书,首先引起人注意的部分就是书籍的色彩,而非内容。所以,色彩对书籍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运用色彩语言,需要掌握几个原则。
  第一,要根据书籍的类别来选择具体的色彩。不同的色彩带有不同的情感倾向,一般说来,以红色和黄色为主的色彩是暖色调,而以蓝色和绿色为主的色调是冷色调。对不同种类的书籍要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在多种颜色中进行变化时,要注意到色调的变化,一个色彩面转化为另一个色彩面的时候,需要利用中间的颜色进行一个平滑的额过渡,以避免由于色彩搭配不当而出现生硬的变化,影响视觉效果。比如对于幼儿类、散文诗歌类读物的设计中,应该要营造一种比较纯真可爱的感觉,所以可以选择一些透明度和纯度比较高的色彩进行书籍设计,而对于一些时尚类、设计类的书籍,要选用对比性比较强的颜色进行搭配;对于一些科幻类、玄幻类的书籍,可以用一些比较深沉的颜色来营造一种深邃的氛围;而对于管理类的书籍,则可以选用一些比较明朗简洁的颜色来进行设计。第二,书籍设计中各个部分的色彩运用要合理。书籍设计包括对封面、扉页以及书籍内文进行设计。封面是一部书的外表,人們看一本书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封面,所以封面的设计更加重要。在封面的色彩设计中,不能有太强的冲击力,也就是说颜色的对比不能过于强烈,适合选择一些浅色系的颜色来进行设计,而内文的色彩则可以根据书籍的内容来确定,比如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文章的标题、正文等。色彩的选择要有助于阅读,不能过于花哨,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第三,色彩的搭配要协调。一本书的外观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封面、书腰、书签带、封套等,扉页、出版说明、内容提要等是书籍的说明部分,内文是书籍的主要内容部分,这些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书,只有将各个部分之间的色彩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一个统一的色系和色调,才有助于书籍的阅读。第四,要考虑人的主观需求。在书籍设计中进行色彩的选择时,受到人的主观影响比较大,比如,不同的年龄、性别、风俗等因素,都会对色彩的选择过程带来一定影响。色彩的色系是选择颜色时常用的一个词语,色系大致可以分为十二种,比如,粉红色、奶油色等,这些颜色让人觉得整体色彩很可爱;而原色系、黄色系等,会让人觉得很轻松愉快;米色系会让人觉得很温暖、朴素;淡蓝色系会给人一种很清澈清爽的感觉,而深色系则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在进行书籍设计时,除了根据一些具体的要求进行颜色选择,书籍设计人员对颜色的选择还会受到自己主观倾向的影响。设计人员要将书籍本身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色彩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手段。最后,在进行色彩的选择和应用时,应该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根据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来选取不同的色彩,使得书籍设计不断创新。
  2 在不同书籍设计中色彩的选择
  不同的书籍色彩的选择是不同的,下面就几种类型的书籍进行色彩选择的分析:
  第一,儿童类读物。由于儿童读物的主要受众是儿童,他们具有天真、可爱、纯真等特点,因此在进行色彩的选择时,也应该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选择设计。在色调方面一般是处理成高长调,可以提现儿童对外界世界的一种好奇心,也可以将书籍中的事物的特性展现出来,吸引儿童的兴趣,比如蓝色、黄色、橙色、黄绿色、奶油色等,这些都是儿童读物中比较常用的色彩,对儿童的吸引也比较大。第二,科普类读物。科普类读物一般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所以在色彩的选择上,可以强调一种神秘氛围,比如一些深色系颜色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展现科普类读物的特点。比如较暗的紫色,很容易给人一种死亡的印象,但是含浅灰的红紫或蓝紫色,却给人一种宇宙的神秘与幽深的感觉。对于专业性、学术性比较高的书籍,色彩的选择上应该要尽量端庄、严肃一些,尽量使用比较深沉的颜色,比如灰色、深蓝色等,尽量不要使用高强度的色彩对比。第三,对于女性书籍的色彩设计。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对色彩的理解和喜好是不一样的,比如20岁的女性,一般比较喜欢白色、奶油色、黄绿色等,而30岁的女性一般喜欢白色、黑色、橙色等,五十岁的女性一般喜欢一些极淡的颜色。这一类书籍的装帧和印刷在整体上的光泽度都比较高,比如利用金、银等光泽度比较高的色彩来点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这种光泽度比较高的色彩不适于大面积的使用,以免显得比较浮夸。第四,对于艺术类的书籍设计。由于艺术类的书籍在设计中需要有比较丰富的内涵,要有一定的深度,所以色彩的使用上切忌使用比较轻浮的颜色,书籍的设计中也可以根据艺术的类别进行设计,对于色彩的协调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对民间艺术相关的书籍进行设计,可以选用红色和绿色的搭配,这两种颜色的搭配在某些场合是忌讳的,但是在民间艺术类书籍的设计中,就可以使用。再比如对建筑艺术类书籍进行设计时,由于内容的性质,可以采用黑色、白色、灰色等可以强调建筑艺术的颜色。具体而言,需要根据设计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变通,有的艺术类书籍在进行设计时,为了突出其内容的独特性,往往会用大面积的色彩和小面积色彩之间的对比,强调一种独特性,比如在封面设计中,纯色的封面上,一个高纯度的色点,这种强烈的对比,往往能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3 结语
  色彩对于书籍设计而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书籍设计中,要根据书籍设计的内容来选择色彩的搭配,不同类型的书籍,色彩的选择也不一样,比如对于儿童类读物应该选用一些比较轻快的颜色,对于艺术类书籍,要选择视觉效果强烈的颜色进行设计,书籍设计中,对各个部分都应该加强色彩语言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俊.浅析设计色彩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2] 李群.书籍装帧设计中色彩的应用[J].美术大观,2008(04).
  作者简介:徐震(1978—),男,吉林长春人,讲师,艺术设计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人物雕塑作为一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成就的艺术,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珍藏。中华民族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国的雕塑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继承性和悠久性,古代的英雄人物雕塑更是为我国的艺术画廊中留下了夺目的一笔。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陶瓷人物雕塑的概念与意义,从古代英雄人物的创作表现和审美特征,浅略研究古代英雄人物雕塑的创作。  关键词:古代英雄人物;雕塑;创作研究  陶瓷雕塑作为一门涉及内容广
本文讨论了解决MSC之CP(协处理器) 负荷高于70% 正常值问题的两个步骤, 具体包括延长DETACH (国际移动台识别号) 时间、提高手机切换电平的应急步骤和调整基站、小区合并的解决根本问题步骤。
摘要:在中国书法艺术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中,《石门颂》是由篆书向隶书过渡阶段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书法艺术巅峰时期的标志,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我国文字演变的活化石,更是书法石刻艺术演变的代表作。  关键词:石门颂;书法史;地位  《石门颂》是汉碑摩崖石刻类中的一种重要碑刻,它为历代书家所重视与喜爱,是汉隶开张风格的代表作。《石门颂》的书法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它彰显着结字的放纵舒展,体势的
杨德昌的电影《麻将》呈现了一个家庭中父与子的关系。并通过对父辈与子辈之间的认同、疏离和矛盾的关系变化,象征性地揭示了在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中,父辈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对子
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手机功耗的主要因素和频率合成器对功耗的影响, 指出, 频率合成器的换频速度越快, 则RF块的功耗越低。然后, 介绍了小数分频频率合成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降低功耗的
油画创作过程中调色、用色没有固定的配方和方法,色彩运用在油画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明了色彩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出油画创作过程中,色彩运用的几个原
本文详细介绍了从基于TDMA的第二代系统向第三代系统平滑过渡的方案-EDGE的发展过程、技术标准,分析了现有GSM网中部署EDGE对原有系统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用户信息的闭环管理 ,话费收入的闭环管理及客户服务的闭环管理的一些做法 ,然后介绍了采取这些措施后所取得的一些成效。
手机作为一种高技术产品深受国人重视,手机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手机作为一种高消费品又有它特有的商品价值,国人对手机的造型、色调有特别的兴趣
马克思的理论有深厚的思想史资源,其中卢梭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关注及其辩证的理论视野启发了马克思,马克思将其发展为自觉的实践辩证法。实践与辩证法融通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