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研究与改革综述

来源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实践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强,存
  在着重传授轻能力的现象,为了探讨其原因,作者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
  结合社会新形势要求,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构想,以期为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6-0013-04
  目前,高等院校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存在着重
  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问题。
  教师不能把握当前形势变化,仍强调以理论学习为主,
  社会实践为辅,把社会实践当成一门理论知识理解和
  掌握的工具。体育教育专业也不例外,学生在课堂中
  学习到的竞赛组织编排、竞赛规则、运动训练学、体
  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课程设计、社区体育指导等理
  论知识,较少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导致理论知识与
  社会实践相脱节,从而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为
  了寻找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文章对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
  述,结合当前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新要求,提出了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以
  便为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提供理论
  参考。
  1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与改革现状及评述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现状,曹社
  华等学者指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课
  外实践活动联系不够紧密,提出系统能力的培养体系,
  即竞赛组织与裁判业务能力、体育教学组织能力、运
  动训练指导能力、健身指导培训能力、体育科研能力;
  倡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3个实践环节,即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积极拓展实践教育途径,加强
  课外实践能力训练,努力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
  丰富学生能力体系。熊飞学者提出:构建体育教
  育专业多方位实践教学体系,社会实践能力包括运动
  训练、指导比赛能力、裁判工作能力、组织编排能力
  等。葛冰等学者指出高等院校缺乏系统、完善的
  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
  践能力不强。高等院校应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出
  发,加大实践环节教学,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环节,
  促进学生体育社会实践能力发展。马永明学者提出: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体育实践能力
  培养,主要包括训练计划制订能力、业余训练指导能
  力、竞赛组织裁判能力,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
  革新教学手段,努力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崔金伟等学者指出:由于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和就业求
  职时间相冲突,教师指导不够,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
  高;除了实习期间,学生几乎很少涉及课程设计,导
  致课程设计能力不强;社会实践及考察活动机会少,
  导致社会实践能力一般。针对上述问题,其提出:深
  化教学改革,合理安排学生撰写论文时间;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完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课程设计实践活动。多组织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及考察的机会,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张丽娟学者指出:北京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主要通
  过同学和相关中介服务公司介绍,在寒暑假和周末参
  与社会实践,学生社会实践积极性比较高;对于体育
  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北京市体育院校及社会重视
  力度不够强,宣传指导不够广,激励机制体系不够全,
  实践保障机制体系不够深,社会实践内容不够多。对
  于此,其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保障制度化、
  社会实践内容体系化、社会实践基地多样化、社会实
  践时段常态化;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建立社会联动体
  系,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专业学习资源、人才市
  场资源,努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社会
  实践能力。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时立
  新等学者提出:构建教务处、团委、学生处为一体的
  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机构,统一领导,协调配合,齐抓
  共管,使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合理化。构建社会实践服务体系,制定社会实践保障
  制度,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
  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建立、健全、完善各种机制,包
  括政策制度保障机制、教学训练保障机制、组织管理
  保障机制、实践活动经费保障机制。多途径、多渠道、
  多方式、多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
  识,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渠道,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实习)
  基地,丰富社会实践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   践活动。构建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评价办
  法与标准,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
  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全面提高。
  孙义良等学者从构建人才与市场“一体化”融合模式;
  从业余体校、中专教育到博士生教育“一条龙”连通
  模式;以教学技能创新研究为基本内容的“数字化”
  授课模式;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的“实践创新型”
  学习模式4个方面探寻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在“一体化”融合模式中,强调课程设置与时代前进
  方向保持一致,突出课程的前沿性、融合性和科学性,
  缩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的课程,根据社会和人才市场
  需求调整学习科目,从而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
  顺利对接,以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和市场竞争力。在“一条龙”连通模式中,构建以本
  科教育为本体,打造业余体校、中专教育到博士研究
  生教育的教育连通体系,疏通专业入口和出口,拉长
  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扩大本科后教育的规模和层次,
  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在“数字化”授课模式中,倡导
  运用现代科学教育手段,改革体育技能教学内容、方
  法、手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体育教学技
  能模拟中心、数宁化体育教学技能问题诊断中心、体
  育技能训练生物学解析中心、模拟教育实习基地与体
  育教学课程评估中心、体育教学技能文献中心,搭建
  “数字化”教学平台,加强体育教学技能研究,努力
  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全素质的创造应用型
  体育人才。在“实践创新型”学爿模式中,坚持素质
  教育与专业培养、知识技能传授与能力培养、教学与
  科研的3个融合,采取程序教学、掌握学习教学、学
  究式教学和合作教学4种教学模式,运用“分类分层
  教学”方法,突出“三性”(即实践性、应用性、发
  展性)的多能一专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教学特色,加
  强“三基”(即基本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五
  能”(即教学能力、课外活动组织能力、业余训练能
  力、裁判工作能力、科研工作能力)培养,切实培养
  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尹荣昌等学者指出:
  培养适合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必由之路是
  增强学校的社会化功能和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环节。社
  会实践教育根本目标实现的关键是全面科学地认识社
  会实践教育的本质,科学辩证地把握其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3种职能,确立教学科研的中心
  地位。由于社会实践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连,
  体育教育专业的社会实践教育和体育教育专业合格人
  才联系紧密。因此,离开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任何一
  方面的职能,都会影响社会实践教育的根本目标及实
  践效果。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社会实践教
  育体系的途径,必须注意社会实践教育的层次性、口
  标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多样性,指导教师
  队伍的稳定性。社会实践教育重在实践,体育教育实
  习不是一般意义的实践,而是要达到一定教育口标的
  实践,这取决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教育实习过
  程中,要加强专业教育、教育管理、教育调查等多种
  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注重加强学生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安全意识、能
  力意识,切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方爱莲等学者
  指出:多数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
  式固化;培养方式落后,实践环节薄弱,学生所学知
  识得不到“内化”;文化基础差、实践能力不强导致
  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新形势变化和
  素质教育带来的挑战,导致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
  力。对于此,其提出“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从
  政策依据、实施步骤、评价体系、实施保障等方面制
  定相关措施,构建系统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能力培
  养与实践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开放性、综合性地
  培养学生的“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立足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分阶段、按步骤、
  循序渐进地实施培养方案;加强所学知识和能力的“内
  化”,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提升学
  生的社会竞争力和行业适应能力。朱书祥学者提出:
  解决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问题的
  关键是调整现行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结合其特点
  和中学体育现实情况,构建合理的课程和实践能力培
  养体系,实现由“理论型”和“头脑简单”运动队式
  “技术型”向“理论技术”双过硬型的实用人才转变;
  其次是加大教学实践环节、组织训练工作、裁判工作
  力度,尤其要加强学生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讲解示
  范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再次是建立健
  全科学、严格的与体育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考评制度。
  考评制度应与基层学校需要相一致,考核环节包括理   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考核方法力求科学,考核标准做
  到统一,考核内容强调学生体育实际工作能力。
  综合上述学者观点,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
  会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认为:第一,坚持育人为本,
  牢固树立体育实践育人的思想,创新与优化课程结构
  体系,力求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课程
  结构弹性化,课程形态多元化。增加实践性、应用性、
  小型化、专题性课程;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全
  力为学生创建教学技能“实践场”,即为了达到学习
  目标而设置、创设的功能性学习情境或环境,提高体
  育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鉴于体育运动的室外
  性和团体性特点,在创设“实践场”时,努力构建“理
  论学习、裁判应用、教育实习、社区服务”实践共同
  体体系;第三,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
  相结合,实现学生“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融合,
  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人心;第四,坚持整合资源,
  多渠道开发学生多种智能,调动校内外各方面资源,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构建立体式社会实践
  能力培养体系;第五,构建“课程单项、裁判考级、
  术科观摩、竞赛组织、教学设计、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社区服务”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搭建“社区、乡镇、
  公司、企业、中小学”实践平台,创设“阶段性实习、
  强化性实习、系统性实习”的全程性实践阶段,从重
  视课堂教学实践到重视综合的体育教师基本功、体育
  教师基本素养实践,扩大实践教学环节内涵。
  2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构想
  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
  中,高等院校教师必须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握体育教育规律和专业特点,
  以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为目的,以体育活动为载体,
  以社会实践基地为平台,以社会实践机制为保障,引
  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实际,
  积极开展各类体育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多样
  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组织、管理、裁判等工作,
  从而有效促进其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另外,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基层体育活动组织的训练指导工作,参与
  高校体育俱乐部、职工体育俱乐部、经营性体育俱乐
  部以及体育协会等组织的指导活动,加强与外界联系,
  从而实现所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见图1)。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
  正处于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作为体育强国,关
  键依靠的是高素质体育人才,而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
  养关键在于教育。而目前我国体育教育还不能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和基层体育的要求,体育教育发展的任务
  比较重,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要求也十分迫切。因此,
  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社会新形势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
  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措施,加强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走
  向社会、敢走向社会、更能融入社会、最终能胜任岗位。
  参考文献:
  [1]曹社华,尚华萍,陈荣,等.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实践能力结构优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9(4):212-213.
  [2]熊飞.构建体育教育专业多方位实践教学体系
  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5,19(3):
  66-68.
  [3]葛冰,蒋艳杰.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
  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
  2010.24(1):131-133.
  [4]马永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能力培养的
  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2007,32(4):602-
  603.
  [5]崔金伟,刘玲,王高宣,等.体育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19(2):76-77.
  [6]张丽娟.北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社会实践
  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8.
  [7]时立新,宋永晶,夏贵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
  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10,7(1):325-327.
  [8]孙义良,王兵,周贤江,等.新形势下体育教
  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武汉体育
  学院学报,2011,45(5):61-65.
  [9]尹荣昌,姚毓武,邵淑月.体育教育专业社会
  实践教育调查与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3,8(2):40-48.
  [10]方爱莲,陈亮,陈洪,等.体育教育专业“全
  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10,33(1):80-84.
  [11]朱书祥.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培
  养的思考[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6
  (3):91-93.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脑外伤(TBI)、Parkinson’s病(PD)和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脊髓伤病6例,TBI3例,MS1例,PD1例,经骨髓穿刺采集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其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
目的 体外培养并诱导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心肌细胞的替代治疗提供新的来源。方法 采用消化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ADMSCs,对第3代细胞进行免疫化学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12只,分移植组6只,痴呆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新生大鼠脊髓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不同支架治疗策略的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分析27例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其中采用简单支架技术横跨技术(crossover)14例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对84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家庭护理等综合社区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服药落实率、病情显
摘要:运用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黑龙江省2000年、2005年、2010年城乡中小学生为调研对象,分析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动态变化趋势,讨论缺铁性贫血对中小学生的危害,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改善中小学生缺铁性贫血问题提供有效数据,同时也为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提供可靠数据。  关键词:贫血;检出率;动态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加早期康复,治疗组
制动作为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对促进伤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但制动也具有负面效应,对肌肉系统影响最大。笔者从制动导致骨骼肌废用性萎缩、肌力下降、肌肉血
脊髓损伤(SCI)并发肾积水可导致肾功能不全,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SCI可引起膀胱尿道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出现功能性梗阻,膀胱内压升高,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频率和发生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