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hzhc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习惯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满足学生不同的知识需求,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选择自主化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真诚地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分的自主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和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变课堂为一个充满创造和发现的乐园,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
  《农业的现代化》是一篇科普小文,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的变化。在阅读时,我先提出研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科技成果,为它做有个性的自我介绍,接着请学生分小组阅读课文,这一下就像平静的水面突然投下了一颗石子,使学生立刻兴奋起来,马上就投入了自主认真的阅读中。他们有互相讨论的,有认真思考的,有跃跃欲试的,课堂上洋溢着饱满的学习激情。然后我请学生上台为自己喜欢的科技成果做自我介绍,学生一个个抢着上台来,把课堂氛围推向高潮。通过自主而有趣的学习活动,大家不仅认真地阅读了课文,了解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得出了农业要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的道理。课后,我还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课文设计未来的农业发展还会是什么样子,让学生自由写一写。如此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不但全面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自主选择是一种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体现,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应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初读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诵读。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同伴一起来分工朗读课文,有时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最难读的句子,或者挑一个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来潜心品读,把读的选择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深读课文时,我们可以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研读的质量。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我在和学生一起提炼了课文主线后,出示了研读专题:你喜欢漓江的水,还是喜欢桂林的山呢?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老师就让学生分小组有选择地研读课文,喜欢桂林山的就研读课文第3段,喜欢漓江水的就研读课文第2段.因为学生研读的是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效果特别好。
  作业操练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的作业练习,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这样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朗读的个性化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要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每一个孩子由于自身知识水平、阅读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不同,朗读的理解也不同。
  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对于这句话的朗读,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读得慢,只有把‘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读得慢,才能表达男孩此时伤心的心情,有这么的小鱼即将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而自己却救不了它们……”有的学生却不是这样处理的,他认为“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应该越读越快,只有这样读,才能把小男孩急于把所有的小鱼救回大海的心情表达出来……其实,孩子们这样处理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就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学生朗读的兴趣很高,读得很投入,效果也不错。
  又如:《雷雨》一课中,“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孩子们对这一句的朗读也有争议。有的认为“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应该越读越快,这样读说明雨下得大;而有的认为应该读得慢,因为雨下得大,看不清了,应该慢慢看。你看,不同的孩子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进行自己的朗读。这样做,孩子们才真正感受到课堂是他们自由发展的地方,是他们畅所欲言的地方,他们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的个性才会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得到发展。
  三、感悟的多样化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他们的脸各不相同。语文课正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去独立自主地感悟。
  如我教学《狐狸和乌鸦》时,由于引导学生充分研读了课文,最后在探究乌鸦被骗后的心理活动时,学生反应热烈、思维活跃、感悟生动、丰富、独特而又创意。
  生:乌鸦想:“该死的狐狸,骗走我的肉,我非打死你不可!”
  生:乌鸦想:“狡猾的狐狸,骗走别人的东西,肯定没有好下场!”
  生:乌鸦想:“哎,都怪自己,听信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我真是笨呀!”
  生:乌鸦想:“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可信的。”
  這是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流露,是学生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四、评价的多元化
  教师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以增强学生自信新和上进心为目的。它不是简单的表扬、表扬再表扬,而是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火花,激发他们憧憬美好的校园生活的愿望,不断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我们在听特级教师上课时,经常有这样的感受,他们的评价语言是那样的丰富,他们的评价形式也是那样的多样化。如:我在听孙建峰老师上《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当一个平时不太有机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得通顺时,孙老师就说:“你第一遍就读得这样流利,真能干,相信你后面会读得更好。”当老师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课文呢?”有一个学生说:“我们应该用思想来喝课文这杯牛奶”,教师马上评价:“这是你的名人名言,请你记录下来。”老师这样的评价语与评价形式,一定会激励孩子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一定会让孩子体验成功,也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当经常反省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比如:在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质疑?是责备学生:“怎么读不通顺?”还是说:“相信你能读得更好,再来一遍怎么样?”是严肃地批评学生:“你想得根本不对!”还是微笑地对学生说:“这是你独特的想法,下面再听听别人的见解如何?”是指责学生:“怎么你就问题多?”还是表扬说:“你一直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读书发现了好多问题,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我深切地感到,教师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带有评价色彩的话,很有可能深刻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所以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学生的闪亮点,予以恰如其分的延伸,于平淡处寻精彩,让学生始终处于向前向上的追逐中。
  总之,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关爱。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倡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样氛围中,任想象飞翔,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培养出一个个充满个性的学生。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将课堂变成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给孩子们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去发现、创造吧!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教师和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感到最棘手的恐怕就是“习作”。每次习作课,我们常看到的是:学生抓耳挠腮、茫然无措。写出的作文也是枯燥、没内容,要么就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言。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不断去钻研、去摸索,积极尝试多种方式。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抓住兴趣激发点  学生步入三年级,就开始接触 “习作”,也就是从几十个字的看图写话,过渡
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衔接,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好像接力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切不可慌急慌忙地把棒掉到地上,影响前进步伐的速度。我觉得中学语文教师在接“棒”的时候,一要稳、二要顺、三要运用推进力。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就是:搞好中小学衔接教育,通过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怎样在具
期刊
目的:观察移植到静脉、动脉、静脉套中的神经残端发生褪变和神经瘤形成的情况,寻找一种理想的神经残端置入环境,为临床截肢或神经损伤患者提供治疗依据。 方法:将60只大鼠
我校是一所民汉合校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地处霍城县的西北部,学生的民族成分由汉、.哈、回、蒙等组成.其中哈族学生占95%,即使汉语班哈族学生也能占到90%以上,平时在班里学生的交流以哈语为主,回到家中则完全说哈语,这一现象对语文教学带来的困难不言而喻。对语文课标中要求正确、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障碍重重,很难达到课标的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农牧区的孩子在朗读中存在最普遍、最常见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初中学生都正处在青春期,在心理上有比较强的自主性,但是行为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朴素的认识,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力,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所以,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牢牢的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要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形式、结构,讲究课堂教学
期刊
目的:本课题通过收集石河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了解石河子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并初步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危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在大海中永生》的教学片断,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倾听与交流,演绎精彩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片断】 苏教版第9册第13课《在大海中永生》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
期刊
目的:克隆、表达和纯化人Endostatin并检测其活性;研究人Endostatin对新生血管和卵巢癌细胞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检测Endostatin和VEGF在上皮性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
一、为什么要强调自读读书  1、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钟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多年来一直叫得很响。然而,就大面积而言,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恐怕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是被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或形式上的“导”与“练”牵着鼻子转,仍然是学习的仆从。  “自读能力”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自读能力”突出“自”,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
期刊
研究背景:大黄素(Emodin,Emd)是中草药大黄中重要的一种单体,化学名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国内对Emd的研究较为深入,发现Emd除有抗病毒、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外,尚可使组织透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