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目标 坚持“巡展” 坚定应用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普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13年9月28日,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过程中,南昌市第二中学作为巡展南昌站承办单位,接待了省内外的数千名教师前来参观。我刊(www.cmee-online.com)记者受邀参加了本次巡展,并对中央电化教育馆丁新副馆长、江西省电化教育馆陈学军馆长、南昌二中吴勤校长进行了专访,从中央、地方、基层学校不同角度,通过大政方针概述、地方特色解读、学校实际应用三个层次审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希望引发读者思考,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共谋发展。
  目标瞄准“三通两平台”
  中央电化教育馆(以下简称“中央电教馆”)丁新副馆长说:“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很明确。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三通两平台’。”所谓建成“三通两平台”指:有效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同时构建起相对完善的教育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平台。
  近期,国家又对校园宽带网络架设提出具体要求,将其列入“十二五”期间必须完成的工作,保证宽带网络能通到每一所学校,坚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其中“校校通”建设最为迫切,因为它是“班班通”“人人通”建设的基础,只有“校校通”的实现和不断完善,才能使学校师生拥有合理的机构空间,并在其中开展教学和互动学习;也只有扎实完成“校校通”建设才能保证“班班通”“人人通”的建设与开展可控、可保。
  “两平台”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在“十二五”期间的另一大重点。教育管理平台的目标是为每位学生建设相应的电子档案,于2013年9月1日正式启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由中央电教馆负责具体操作,在教育部方针引导下,形成前期政府投入、后期依托市场,共同架设中国“教育云”的新模式。丁新副馆长强调,这项工作不是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配合、长期努力,最后保证成功实现。
  “巡展”应运而生 拒绝“昙花一现”
  2012年9月教育部“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展演”在深圳成功举办,参与本次活动的全国代表达6万人次,社会反响极大。教育部针对首届展演的情况撰写了专业报告上报国务院,受到高度重视。经讨论商定,中央领导提出开设“巡展”的要求,希望将首届展演的成果扩大,惠及更多地区的学校和师生,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先进的信息化应用手段,促进教育公平,带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由此,本次“巡展”应运而生。
  起初,中央电教馆为本次巡展设计了“东南西北”共4条线,通过不断地调查和研究发现,为保证教育应用推广目标,“巡展”不应是“昙花一现”,而应是长期坚持,才能确保应用成果向我国中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有效传播。因此,中央电教馆在中西部21省中选出8省形成中西、中南2条线进行首次“巡展”,得到了各省、市等多级政府和地方电教馆的大力支持。
  在南昌站巡展过程中,江西省、南昌市等多级政府都积极配合,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更是给予巡展活动很大的帮助,分批次组织江西省教师有序参观,保证“巡展”圆满完成,并达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丁新副馆长指出,“巡展”毕竟规模有限,不能保证每一位教师都前来参观,但可以通过已参观的教师进行宣传,产生辐射效应,让更多教师了解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优秀案例,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配置和特色应用。
  未来将重点推动应用
  除了全面展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外,丁新副馆长还介绍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即推动教育信息化设备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通过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普及,将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使在刀刃上,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教育回报所带来的甜蜜成果。
  教育部相继在一些省市召开现场会,介绍和推广当地学校的优秀应用案例,通过组织观摩现场课等形式直观展示信息化应用风采。2013年9月24日,教育部在哈尔滨举办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观摩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滨小学的三节课堂教学活动。该校孙唯校长一直重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十年不间断的努力,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丁新副馆长说:“通过范例学校的现场展示,可以总结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备条件。第一,需要领导高度重视,从宏观角度把控和促进教育信息化开展;第二,需要国家财政支持,进行大量设备投入以及资源合理分配;第三,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从硬件、软件等多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将教育理念与教育装备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教育信息化真正实现。”
其他文献
有人说“书是咸的,翻开才知道它是海洋。”有人说:“书是甜的,阅读才知道它是甘泉。”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为了引导学生“亲近书本,爱上阅读”,近年来,南京市太阳城小学结合“阳光教育”办学特色,开展了以“缕缕阳光,缕缕书香”为主题的“书香校园”建设系列工作,引领学生踏上阅读的快车道。  一、打造环境,让书香浸润校园  我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
期刊
编者按:教育技术装备如何推动师生去读书,如何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呢?南京的做法一是通过环境与条件的建设,把书从图书馆的书架上“赶到”校园的每一个能存书的角落。二是改革管理机制,废除那些条条框框的管理要求,简化手续,让学生更加容易地获得书。三是革新评价与考核办法,体现在管理人员的服务上。四是大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本期我们推出了南京市5所学校 “书香校园”建设的案例,旨在引导大家解放思想,改革和创新图
期刊
学校的长廊,尤其是各楼之间的连廊,原本是一条供师生遮阴避雨的走道,却因为有了以走廊墙壁为主要载体的文化布置,成了学校“环境育人”的阵地。  校园文化长廊的布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学校主干道的文化长廊设计方面,应遵循一定的策划规律。沈曙虹先生作为我国当代学校文化建设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学校文化长期策划研究的基础上,曾提出了三条精辟的设计思路:一是办学理念视觉化,二是学校历史环境化,三是地域
期刊
南京市汉口路小学创办于20世纪30年代,是南京历史上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公立学校之一。学校紧邻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整个片区环境优美、文化浓郁、学风井然,学校长期受此濡染,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和氛围。  自2009年进行抗震加固以来,学校对整体布局进行了规划,对整体环境进行了打造,拥有学生读书阅览室、教师阅读交流室、学生阅读书吧、流动书吧。其中学生读书阅览室面积
期刊
国学教育是一项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系统文化工程,其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是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文化血脉熏陶和文化浸润承传,从中积累和培养民族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激发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可见,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脉相承的,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和能量。正是基于对国学教育及素质教育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北京市羊坊店第四小学(以下简称“羊坊店四小”)将国学教育引入校园,与
期刊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作为北京市节约型示范校,深刻认识到开展环境教育、节约教育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大事。三年来,学校从强化组织管理着手,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支笔、一分钱开始,把节约工作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之中。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力度,根据学校实际,以“营造校园绿色氛围 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目标,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践行节约、保护环境、讲究文明的新风尚,着力强化师生的节约思想、品行
期刊
语文的阅读学习总是伴随着思维和情感。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唤醒学生的情感活动,让学生带着情感去理解、体悟和表达,才能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创造力和品质思维力。然而,在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的学习环境里,学生的学习往往止步于 “满堂听”“满堂记”和“满堂看”,忙忙碌碌,只有被动地回答,被动地接受教师或优生的“外来”结论。如此情形,学生没有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感体验就会被风蚀,参与热情被风化,积极探究匮乏,主动
期刊
近几年,立足学校发展、立足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立足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和学习质量提升,以学科建设为目标的教育技术装备理念与方法,越来越显示出其科学、有效的一面。笔者利用开学前走访、督导创建装备示范校前期工作等去基层学校的机会,重点调研了南京市鼓楼区的回龙桥小学、马台街小学、青云巷小学等学校的技术装备管理与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管理建议,帮助它们总结经验,分析問题,统筹思考,形成观点,以此为学校技术装
期刊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从一、二年级的不少于5万字,到五、六年级的不少于100万字,可见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文章,是无法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更不用说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尤为重要。  在信息化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网络上的电子书籍,媒体上的影视作品,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丰
期刊
编者按:南京作为科教名城,历来文教昌明,尤其是近年来基础教育大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3年12月,本刊记者走进南京,开启了特色校探访之旅。第一站,记者来到省级重点校——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该校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南京兴建的第一所完全中学,在刘伯承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呵护下萌芽发展,在历任校长和教师的辛勤耕耘中茁壮成长,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和洗礼中绽放光彩。此次走访,记者感受到了这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