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师在进行会计计量时,必须解决计量目的和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按照传统的会计惯例,会计计量通常是采用某种可观察的由市场决定的金额,比如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但当会计师无法获得这种可观察的市场金额的信息时,只能转而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值来计量某项资产或负债。由于未来现金流量通常发生在未来的较长或较短、单个或多个的期间里,那么计量时存在应该对这些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处理还是只做简单的算术加总的问题。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值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捕捉和反映各种不同类型的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经济差异。
一、使用现值的目的
在初次确认中使用现值的唯一目的是估计公允价值。换言之,现值计量要能捕捉到形成市场价格(如果有的话)即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这些能够捕捉到不同资产(即不同类型的未来现金)的经济差异的要素包括五个方面:(1)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对一系列在不同时点发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2)对这些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3)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4)内含于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不确定性;(5)其它难以识别的因素,例如变现困难和市场的不完善。
作为一种价格的公允价值,它为现金流量和利率在现值计量的过程中提供意义明晰的目标。相反,其它所有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在估计现金流量和利率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随意和武断的因素。例如,有些人可能认为资产盈利率对债务的成本累计计量是合适的,而另外一些人则可能主张使用增量借款利率或内含利率。支持这些备选方案的人常常以企业管理当局打算如何使用一项资产或处置一项负债的意图为基础来判断一种计量目标的可接受性。
二、现值在负债计量中的应用
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现值在债务计量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前面提及的资产计量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对债务的计量同样适用。不过,有时候债务计量会遇到一些与资产计量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才能够找到债务的公允价值。当使用现值技术估计一项债务的公允价值时,可以把它转换为对一项资产的估计,在当前取得该资产可用于清偿债务或者向资信状况相当的另一实体让渡该债务。
为了估计企业应付票据或应付债券的公允价值,会计师们通常需要估计出这样一个价格,在这一价格水平上,其它实体愿意将该企业的负债作为其资产。这样,问题就变得和资产计量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区别了。比如,来自一笔贷款的收入就是贷款人将借款人未来现金流量的许诺作为一项资产而付出的代价。同样,应付债券的公允价值就是该证券在市场上作为一项资产交易的价格。
使用现值技术对债务进行计量时,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是,是否要反映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对一项负债最具相关性特征的计量应该反映出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因为把企业的该项负债作为资产的债权人在决定它愿意支付的价格时必然会考虑该企业的资信状况。当企业为获取现金而借债时,很容易观察到企业的资信状况对债务价值的影响程度。例如两个企业都承诺在5年后偿还500元,那么资信状况好的企业现在就可获得374元(利率为6%),而资信状况差的企业现在只能获得284元(利率为12%)。两个企业都是以公允价值作为债务初始确认的计量基础,那么它们的债务价值分别是374元和284元,其差额反映了两个债务人不同的资信状况对它们的债务价值的影响程度。
如上所述,企业资信状况对其负债计量的影响通常在利率的调整上反映出来,这一点和传统法下对资产计量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处理是完全相同的,它尤其适用于产生合同约定现金流量的负债的计量。不过,如果要反映资信状况对其它类型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时,期望现金流量法更为有效。具体来说,企业的一项负债意味着该企业必然发生向外的现金流出,从概率的角度看,这笔现金流出是一个随机变量,它有一个可能的取值范围。如果流出金额很小,违约的概率也很小,如果流出金额很高,违约的概率也就大。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期望现金流量法计量负债的现值(公允价值),更能反映出企业资信状况对债务价值的影响。尽管企业的资信状况的作用已经明显地体现在其借款利率或借款金额之中,也体现在其它企业买卖该企业贷款所愿支付的价格之中,但仍然有人质疑,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应该反映其资信状况的影响和变化情况?他们认为负债计量的重心应放在企业的义务上,这样才能更好服务于报表使用者。按照提出的计量方法,两个拥有同样偿还义务但资信状况相差甚远的企业的财务报表将报告出相同金额的债务现值。还有人认为,企业资信状况变化的信息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的决策不相关。在他们看来,在新起點计量中反映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会产生令人混淆的结果。如果债务计量中包括了资信状况的变化,在新起点计量法下,资信状况的恶化必然引起负债价值的下降,而负债价值的下降意味着所有者权益的上升,这个结果显然违反常理。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反映的是两类权益人(股东和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索取权的相对变化。企业资信状况恶化,债权人索取权的公允价值就会下降,按理说股东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价值就会上升。但不一定,因为股东剩余索取权价值本应增加的金额很可能被资信地位下降引致的损失抵消掉。所以借款人资信的变化必然改变股东的权益价值,反之亦然。如果在负债计量中不反映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那么就难以反映不同债务之间的经济差异。比如一个企业有两笔债务,一笔是在企业资信状况很好的时候发生的,所以利率很低,另一笔是在现在已经恶化了的资信状况下发生的,利率则较高。现在要对这两笔负债按照公允价值做新起点计量,如果公允价值中不考虑企业资信地位的变化,那么就难以看出这两笔负债之间的差异。
综上所述,现值计量与未折现的现金流量信息相比,现值计量不仅更具相关性,而且也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公允价值和现值这两个概念将在未来日益复杂的会计计量环境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建设职工大学)
一、使用现值的目的
在初次确认中使用现值的唯一目的是估计公允价值。换言之,现值计量要能捕捉到形成市场价格(如果有的话)即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这些能够捕捉到不同资产(即不同类型的未来现金)的经济差异的要素包括五个方面:(1)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对一系列在不同时点发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2)对这些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3)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4)内含于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不确定性;(5)其它难以识别的因素,例如变现困难和市场的不完善。
作为一种价格的公允价值,它为现金流量和利率在现值计量的过程中提供意义明晰的目标。相反,其它所有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在估计现金流量和利率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随意和武断的因素。例如,有些人可能认为资产盈利率对债务的成本累计计量是合适的,而另外一些人则可能主张使用增量借款利率或内含利率。支持这些备选方案的人常常以企业管理当局打算如何使用一项资产或处置一项负债的意图为基础来判断一种计量目标的可接受性。
二、现值在负债计量中的应用
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现值在债务计量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前面提及的资产计量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对债务的计量同样适用。不过,有时候债务计量会遇到一些与资产计量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才能够找到债务的公允价值。当使用现值技术估计一项债务的公允价值时,可以把它转换为对一项资产的估计,在当前取得该资产可用于清偿债务或者向资信状况相当的另一实体让渡该债务。
为了估计企业应付票据或应付债券的公允价值,会计师们通常需要估计出这样一个价格,在这一价格水平上,其它实体愿意将该企业的负债作为其资产。这样,问题就变得和资产计量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区别了。比如,来自一笔贷款的收入就是贷款人将借款人未来现金流量的许诺作为一项资产而付出的代价。同样,应付债券的公允价值就是该证券在市场上作为一项资产交易的价格。
使用现值技术对债务进行计量时,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是,是否要反映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对一项负债最具相关性特征的计量应该反映出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因为把企业的该项负债作为资产的债权人在决定它愿意支付的价格时必然会考虑该企业的资信状况。当企业为获取现金而借债时,很容易观察到企业的资信状况对债务价值的影响程度。例如两个企业都承诺在5年后偿还500元,那么资信状况好的企业现在就可获得374元(利率为6%),而资信状况差的企业现在只能获得284元(利率为12%)。两个企业都是以公允价值作为债务初始确认的计量基础,那么它们的债务价值分别是374元和284元,其差额反映了两个债务人不同的资信状况对它们的债务价值的影响程度。
如上所述,企业资信状况对其负债计量的影响通常在利率的调整上反映出来,这一点和传统法下对资产计量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处理是完全相同的,它尤其适用于产生合同约定现金流量的负债的计量。不过,如果要反映资信状况对其它类型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时,期望现金流量法更为有效。具体来说,企业的一项负债意味着该企业必然发生向外的现金流出,从概率的角度看,这笔现金流出是一个随机变量,它有一个可能的取值范围。如果流出金额很小,违约的概率也很小,如果流出金额很高,违约的概率也就大。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期望现金流量法计量负债的现值(公允价值),更能反映出企业资信状况对债务价值的影响。尽管企业的资信状况的作用已经明显地体现在其借款利率或借款金额之中,也体现在其它企业买卖该企业贷款所愿支付的价格之中,但仍然有人质疑,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应该反映其资信状况的影响和变化情况?他们认为负债计量的重心应放在企业的义务上,这样才能更好服务于报表使用者。按照提出的计量方法,两个拥有同样偿还义务但资信状况相差甚远的企业的财务报表将报告出相同金额的债务现值。还有人认为,企业资信状况变化的信息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的决策不相关。在他们看来,在新起點计量中反映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会产生令人混淆的结果。如果债务计量中包括了资信状况的变化,在新起点计量法下,资信状况的恶化必然引起负债价值的下降,而负债价值的下降意味着所有者权益的上升,这个结果显然违反常理。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反映的是两类权益人(股东和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索取权的相对变化。企业资信状况恶化,债权人索取权的公允价值就会下降,按理说股东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价值就会上升。但不一定,因为股东剩余索取权价值本应增加的金额很可能被资信地位下降引致的损失抵消掉。所以借款人资信的变化必然改变股东的权益价值,反之亦然。如果在负债计量中不反映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那么就难以反映不同债务之间的经济差异。比如一个企业有两笔债务,一笔是在企业资信状况很好的时候发生的,所以利率很低,另一笔是在现在已经恶化了的资信状况下发生的,利率则较高。现在要对这两笔负债按照公允价值做新起点计量,如果公允价值中不考虑企业资信地位的变化,那么就难以看出这两笔负债之间的差异。
综上所述,现值计量与未折现的现金流量信息相比,现值计量不仅更具相关性,而且也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公允价值和现值这两个概念将在未来日益复杂的会计计量环境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建设职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