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x789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整合点
  在本次微课程教学设计中,我们根据课程环节采用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除了使用PP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外,整个录制过程还使用了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为了让学生对加权平均数中“权”的印象更加深刻,我们大量使用了Camtasia Studio软件中的各种特效(如放大、缩小、转场等),同时结合希沃白板软件和手写板,在微视频中适时展示板书的部分内容;为了巩固和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还加入了二维码的技术,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核对课堂练习的答案,也可以在课后通过扫描PPT中的二维码获得课程课件。
  教材分析
  《数据的分析》是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统计的最后一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另一部分是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能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及其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数据的集中趋势》是本章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对于分析数据集中趋势的算术平均数,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接触,会求算术平均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能理解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会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能力,逐步形成数据分析的观念。
  学情分析
  受认知水平和实际经验的局限,学生对权的理解存在困难。特别是在理解“权”的意义和作用这个问题上,在运用加权平均数分析数据时,学生容易混淆数据和权。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加强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用加权平均数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已经掌握算术平均数的基础上,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加权平均数中“权”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以问题串为载体,探究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与平均数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感受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异同,感受“权”的意义,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前测回顾,立足知识生长点
  学生阅读课本《数据的集中趋势》第一课时,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自行完成前测练习,并通過扫描二维码获得答案。
  前测一:
  某校初三年级共有4个班级,各班会考的平均成绩依次为82分、79分、80分、78分。
  (1)如果各班的人数都是50人,求该校初三年级会考的平均成绩为_____分;
  (2)如果各班人数依次为46人、48人、54人、52人,求该校初三年级会考的平均成绩为_____分;
  (3)如果各班人数不相等,分别有a1人、a2人、a3人、a4人,则该校初三年级会考的平均成绩为_____分。
  前测二:
  如上图所示,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设计意图:利用前测帮助学生回顾算术平均数的相关知识,并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并非所有的数据统计只计算平均数就足够了,当一些数据的重要性不同的时候,我们需要引入新的计算方法,为加权平均数使用的必要性提供生活经验。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能得到前测一、前测二的答案,这比在视频中直接呈现答案更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
  2.设置问题串,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观看微视频,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串为主线自主学习,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暂停或者反复观看。
  如上图所示,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设置问题串如下:①你能理解2∶1∶3∶4的含义吗?②2∶1∶3∶4对平均数的计算结果有什么影响呢?③你能按照听、说、读、写所占比例算出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吗?④应该录取谁?⑤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吗?⑥如果要录取的并非笔译人才,而是口译人才,这个比例合适吗?⑦请你设定选拔口译人才听、说、读、写成绩的比例,并说说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串中反复问及“2∶1∶3∶4”,是因为这个比例是本微视频的重难点,所占比例不同说明了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叙述数据的“重要程度”,那就是“权”。这样层层递进,能为加权平均数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整个过程借助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和希沃电子白板等软件技术,使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3.深入思考,自主建构加权平均数概念
  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设计意图:有了问题情境中问题串的铺垫,学生对“权”有了一定的感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数学概念,建构数学模型。在文字语言叙述的概念后,符号语言能更加简洁地呈现这一概念,对学生的要求又高了一个层次。当然,层层铺垫,一切水到渠成。
  4.内化概念,开放思考,对比强化
  (1)提问: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4∶1∶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对话:在计算平均数时,如何体现听、说、读、写的差别?
  设计意图:此问题延用问题情境中的背景,换一个不同的应聘要求,对概念进行及时的巩固和应用,这是固化概念的必经之路。
  (3)思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设计意图:此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根据贝斯沃斯和凯莉(Beard sworth,A.
少年宫,这个词源自苏联。少年宫是苏联为培养、发现天才儿童,帮助学校开展校外活动的场所。  1949年之后,中国一批批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组团访问苏联,少年宫往往是苏联方面安排的必备考察项目。少年宫建筑之宏伟、活动之丰富、设备之完善,令访问者惊叹。  1953年1月,结束访问欧洲的宋庆龄在歸国途中应邀前往苏联,回国后立即着手成立少年宫。5月31日,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晚会上,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在上海宣
【摘要】品牌推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和命脉。本文依据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差异,将品牌推广分为新品牌推广与老品牌重塑两种情况。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三菱戈蓝”上市整合传播案》和《“箭牌卫浴”整合营销传播案》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新老品牌推广过程中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营销 品牌推广 营销策略    所谓品牌推广,是指企业塑造自身及产品品牌形象,使广大消费者广泛认同的系列活动和过程。品牌推广对一个企
作为办公室新人,需要面临的考验很多。我尽量妥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即使偶尔有委屈,有怨言,我也尽量把它咽到肚子里,不让其他同事发觉,免得影响同事关系。  同事王杰大概看出了这一点。每周一,主任给我们分配完本周任务后,王杰总是私下以老大哥的身份将他的分内任务安排给我做。  刚开始,我很乐意帮王杰做事。我一直以为,刚进职场,需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多做事可以借机锻炼自己。而且,帮同事做事,还能体现团结,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师生关系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对构建和谐校园有重大意义。新媒介文化语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和多样,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目前,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定性居多,缺少实证性研究。基于此,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来了解新媒介文化语境下师生关系的真实状况,有助于社会各界了解新媒体时代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现状,有助于高校正确引导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也有
中国传媒业与国外尚存三大差距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媒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传媒企业相比,我国传媒企业在经营规模、收入结构、赢利模式、融资渠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差距一:我国传媒企业规模小,运营效益差  我国传媒集团的产生大多是行政力量的推动而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内部管理、运行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印迹,资源优化配置目标并未实现,传媒业跨行业、跨地区经营仍存在诸多限制。
背景与现状:在中小学阶段,每个学期都要开教师教学质量分析会、家长会,而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和处理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了。在计算机还是286、386时,教师对成绩数据的处理只能利用计算器手工统计,统计出最基本的一分两率(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以及学生总分排名等简单的数据,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教师开始利用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手工排版制作出各类详实的数据表格,如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翻开2014年淮北日报社走过的转型发展之路,亮点闪耀,催人奋进。  2014年以来,面对报业发展的严峻形势,淮北日报社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全媒体集团化”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媒体融合战略、多元经营战略、文化兴社战略,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坚定信心、沉着应对,着力转型升级调结构、深化改革促发展,新闻宣传再创佳绩,产业经营稳中有进,
【摘要】中美新闻摄影领域存在的差异由来已久,其中以“政坛领导人题材”尤为显著。本文试图以典型的新闻摄影作品为例,借以分析关于美国政坛领导人新闻摄影的特点,以期提供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政坛领导人 新闻摄影 美国    纵观历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国际新闻摄影奖(“华赛”)中关于政坛领导人题材的新闻摄影,可以明显感觉出中外新闻摄影的差异,尤其是与获奖专业户美国之间。中
学校 江苏省常州市市北實验初级中学 指导教师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