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及实验科研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高校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一支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到目前为止,中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已经取得系列成绩,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急待解决。我们必须厘清中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现状,以便有效推进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 经济管理 实验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步建立与健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及实验科研在中国高校破土而出并逐渐发展。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及实验科研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高校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一支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所谓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是指多人基于经济管理实验活动或经济管理实验工作而相互分工协作的有组织的集体,包括专职或兼职从事经济管理实验活动或经济管理实验工作的教学人员、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在当前,回顾中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已经取得的成绩,探寻中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进而推进中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及实验科研建设与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成绩评估
1.1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框架得以初步形成
首先,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由以兼职为主向以专职为主过渡。在中国绝大多数高校,早期没有或很少有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主要由教师兼职作经济管理实验人员。随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逐步发展并得到社会认同,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开始出现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中。到目前为止,成建制的具有实验室编制的高校专职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越来越壮大,包括实验科研人员、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其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职称序列从过去单一渐趋多元化。在中国绝大多数高校,早期兼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职称序列是教师序列,即助教、讲师、副教授与教授。随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逐步发展并得到社会认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职称序列除教师序列外,有教育管理序列(即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实验序列(即实验员、助理实验师、实验师与高级实验师)、工程序列(即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以及工人系列(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再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结构配置从过去单一渐趋合理化。经过多年建设,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结构渐趋合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结构渐趋合理化。多种相关专业人员正在逐步依据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任务和发展方向进行合理配套。二是年龄结构渐趋合理化。老中轻人员相结合正逐步成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发展方向。三、学历结构正逐步优化。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正逐步成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主力,少部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还拥有博士研究生。最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岗位职责从过去粗略渐趋精细化。岗位职责是指某一岗位应该担负的职能和责任,就是说在某一岗位上,担任岗位职务所承担的工作范围、任务、权限、责任和义务。岗位职责包括对财务的责任、对他人安全的责任、对组织系统的责任等。在一个组织系统内,各个岗位的职责,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整合体,每一岗位职责合理与否及完成与否将影响整个组织目标的实现。目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岗位职责渐趋精细明确而不再粗略含混,有利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科研任务顺利完成。
1.2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作用得以初步发挥
首先,高校经济管理教学和研究人员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主导作用得以初步发挥。在中国绝大多数高校,经济管理教学和研究人员已经成为经济管理实验室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些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把握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确定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学术和发展方向;研究经济管理实验,探索经济管理实验方法;进行经济管理实验室学术管理与技术管理;开展经济管理学术交流和实验情报工作。其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骨干作用得以初步发挥。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已经成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主体和骨干,主要承担经济管理教学实验、经济管理科研实验以及经济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是一项与各方面配合、直接为高校经济管理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工作,他们的工作重点与高校经济管理教师和研究人员有所不同,主要侧重于技术和管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成就,虽然往往不表现为独立的成果,而是融合于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与科研成果之中,但他们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再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管理人员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保证作用得以初步发挥。从学校、院(系)到经济管理实验室,专职或兼职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管理人员正在保证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其充分发挥效益。高校经济管理实验管理人员主要承担:组织制定校、院(系)、室的经济管理实验室规划,制定年度、学期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计划;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令,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监督执行;对经济管理实验室进行全面管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所发挥的上述三种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各个构成部分,无论发挥哪种作用,其目标和方向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质量和经济管理实验科研水平。
1.3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工作得到社会认同
首先,高校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已经逐步纳入高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经过多年发展,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中国高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或多或少地将经济管理实验课程纳入其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这方面作得比较好的,主要是那些拥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或属于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高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课程纳入高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意味着高校学生在校可以接受更多经济管理实验实践技能训练,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被社会相关用人单位所接纳。其次,高校经济管理科研实验正逐步成为高校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之一。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在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实验手段。在国内,经济管理实验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许多学者在介绍实验经济学与实验管理学内容、宣传实验经济学与实验管理学方法方面很活跃。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前院长陈禹教授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经济科学实验室。国内其他一些大学也先后成立了科研用经济管理实验室,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经济社会系统分析与模拟实验室”、重庆大学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厦门大学的“经济管理实验室”等。随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及其实验科研与实验教学日益发展,社会各界于2007年3月齐聚北京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下成立了实验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实验室专业委员会,以求持续快速健康推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科研与实验教学发展。①再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社会服务正在逐步发展并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在工作之余,利用自身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与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设备积极开展社会经济管理服务。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与社会上有关企业合作开发实用型经济管理类专业软件,为社会上有关企业提供经济管理数据分析以及经济管理咨询服务,帮助社会上有关企业研制企业项目建设方案以及企业中远期发展规划等。这既发挥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专业特长,又解决了企业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问题,故对双方而言都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从过去不被社会认同到纳入国家示范中心建设。多年来,人们都认为实验教学、实验科研以及实验室建设是理工科的事,经济管理类学科根本不需要什么实验教学、实验科研与实验室建设。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健全,人们的这种观念日益分化与改变,高校经济管理实验课程与经济管理实验室在诸多诟骂中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这种于逆境中的艰苦奋斗与艰难努力终于得到社会各界基本认可,其典型标志是广东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的经济管理实验室被教育部评为国际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工商大学 、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嘉兴学院等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室被教育部评为国际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问题剖析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在多年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是对照新形势下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及实验科研建设与改革需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便有效促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1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地位不高,导致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缺乏稳定
由于受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课轻实验”、“经济管理学科无法进行实验”等思想的影响,高校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一直被当作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科研辅助人员,处于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科研“次要”和“从属”地位,在许多方面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例如,很多高校不承认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是经济管理教师队伍的一部分,不发放教师资格证,让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另外, 高校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也都明显处于不利地位,比如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最高到高级实验师,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最高到高级工程师,只相当于教师序列与教育管理序列的副教授或副研究员;职称评聘比例少,晋升难度大;工资津贴和工作量酬金也低于教师系列;培训与进修深造机会很少。因此,高层次、高学历的人以及年轻的和新分来的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不愿意到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专职从事经济管理实验工作,即使到了也想方设法离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导致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伍极不稳定。
2.2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素质不高,制约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科研发展
解放初,高校没有实验队伍,把专门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称为教学科研辅助人员,他们的工作被认为是“打杂务”、“干下手”、“当配角”,具有中学以上文化就可胜任。在这种大的历史环境下,受传长期以来传统体制的影响,再加上经济管理实验室及实验队伍属于近期新生事物,部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典型表现如下:
有的高校为照顾教师或领导夫妻关系、解决教职工子女就业而将不具有正规学历的人员安排到经济管理实验室;有的高校将经济管理实验室作为解决人事难题的基地,将经济管理教学科研水平不高甚不合格的教师淘汰分流到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仍然偏少,而且部分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学历和职称较低;有的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虽然具有大专以及以上学历,但是多为一些专业不对口的函授文凭,不能胜任现代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部分表面上看起来合格的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因缺乏对经济管理实务工作的了解与感知,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有效支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实验科研。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除受传统观念制约外,还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待遇偏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引不进或留不住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有关。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素质不高,直接制约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科研发展,很难满足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要求与高水平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发展需求。
2.3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职业倦怠,制约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快速发展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②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发生,这是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是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劳与情感衰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社会责任大,但是由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长期处于辅助性、边缘性境地,其作用和地位得不到正确认识和评价,其人格、劳动和价值得不到应有尊重与开发,其培训、进修、评优、评职、晋级等方面经常得不到平等待遇,不少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人员经常心情不舒畅,心理不平衡,情绪不稳定,精神不振奋,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质量意识欠缺,职业倦怠现象严重,甚至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在岗不敬业现象, 致使其经济管理实验技能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提高,其经济管理实验工作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缺乏足够人员主动性和创造性。
2.4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缺乏团结,影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整体形象
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中,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的思维在整个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中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即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很容易陷于技术细节而不能自拔,不容易从技术狭隘思维范围内跳出来进而上升到经济管理实验室管理层面,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管理实验室日常运行与管理。正是由于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这种技术性思维的局限性,再加上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课轻实验”等思想的影响,一方面,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常常不愿及时解决经济管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不愿及时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实验科研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得不到经济管理教学科研人员及学生认可,其职业声誉与地位相较于经济管理教学科研人员而言要差得多。这最终导致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及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科研人员之间的严重对立,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发展缺乏内在团结机制与和谐环境保障。
2.5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管理缺位,影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健康成长
当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所涉政策不配套,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激励、竞争与考核机制不完善。几乎所有高校都将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与教辅部门工作人员合为一类发放岗位津贴,更有甚者,部分高校将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津贴确定为其所在院系教师课时津贴的百分数,这直接导致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与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科研人员的对立与不公。此外,少数高校根本没有专门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导致经济管理实验室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难以调动经济管理实验室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前述这些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人员使用太多而培养、关心、激励、管理不够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健康成长,很不利于高水平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持续建设。与此同时,综观全国,部分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缺乏中长期规划,使得整个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进而在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中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合理现象。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资助(立项编号:0821055);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资助(立项编号:0831078)
注释
①乔兴旺,宁宁.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1.
②何齐宗,李楠.论大学教师的情感素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6):60-65.
关键词高校 经济管理 实验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步建立与健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及实验科研在中国高校破土而出并逐渐发展。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及实验科研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高校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一支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所谓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是指多人基于经济管理实验活动或经济管理实验工作而相互分工协作的有组织的集体,包括专职或兼职从事经济管理实验活动或经济管理实验工作的教学人员、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在当前,回顾中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已经取得的成绩,探寻中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进而推进中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及实验科研建设与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成绩评估
1.1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框架得以初步形成
首先,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由以兼职为主向以专职为主过渡。在中国绝大多数高校,早期没有或很少有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主要由教师兼职作经济管理实验人员。随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逐步发展并得到社会认同,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开始出现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中。到目前为止,成建制的具有实验室编制的高校专职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越来越壮大,包括实验科研人员、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其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职称序列从过去单一渐趋多元化。在中国绝大多数高校,早期兼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职称序列是教师序列,即助教、讲师、副教授与教授。随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逐步发展并得到社会认同,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职称序列除教师序列外,有教育管理序列(即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实验序列(即实验员、助理实验师、实验师与高级实验师)、工程序列(即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以及工人系列(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再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结构配置从过去单一渐趋合理化。经过多年建设,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结构渐趋合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结构渐趋合理化。多种相关专业人员正在逐步依据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任务和发展方向进行合理配套。二是年龄结构渐趋合理化。老中轻人员相结合正逐步成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发展方向。三、学历结构正逐步优化。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正逐步成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主力,少部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还拥有博士研究生。最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岗位职责从过去粗略渐趋精细化。岗位职责是指某一岗位应该担负的职能和责任,就是说在某一岗位上,担任岗位职务所承担的工作范围、任务、权限、责任和义务。岗位职责包括对财务的责任、对他人安全的责任、对组织系统的责任等。在一个组织系统内,各个岗位的职责,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整合体,每一岗位职责合理与否及完成与否将影响整个组织目标的实现。目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岗位职责渐趋精细明确而不再粗略含混,有利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科研任务顺利完成。
1.2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作用得以初步发挥
首先,高校经济管理教学和研究人员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主导作用得以初步发挥。在中国绝大多数高校,经济管理教学和研究人员已经成为经济管理实验室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些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把握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确定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学术和发展方向;研究经济管理实验,探索经济管理实验方法;进行经济管理实验室学术管理与技术管理;开展经济管理学术交流和实验情报工作。其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骨干作用得以初步发挥。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已经成为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主体和骨干,主要承担经济管理教学实验、经济管理科研实验以及经济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是一项与各方面配合、直接为高校经济管理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工作,他们的工作重点与高校经济管理教师和研究人员有所不同,主要侧重于技术和管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成就,虽然往往不表现为独立的成果,而是融合于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与科研成果之中,但他们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再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管理人员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保证作用得以初步发挥。从学校、院(系)到经济管理实验室,专职或兼职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管理人员正在保证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其充分发挥效益。高校经济管理实验管理人员主要承担:组织制定校、院(系)、室的经济管理实验室规划,制定年度、学期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计划;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令,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监督执行;对经济管理实验室进行全面管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所发挥的上述三种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各个构成部分,无论发挥哪种作用,其目标和方向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质量和经济管理实验科研水平。
1.3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工作得到社会认同
首先,高校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已经逐步纳入高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经过多年发展,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中国高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或多或少地将经济管理实验课程纳入其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这方面作得比较好的,主要是那些拥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或属于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高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课程纳入高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意味着高校学生在校可以接受更多经济管理实验实践技能训练,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被社会相关用人单位所接纳。其次,高校经济管理科研实验正逐步成为高校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之一。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在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实验手段。在国内,经济管理实验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许多学者在介绍实验经济学与实验管理学内容、宣传实验经济学与实验管理学方法方面很活跃。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前院长陈禹教授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经济科学实验室。国内其他一些大学也先后成立了科研用经济管理实验室,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经济社会系统分析与模拟实验室”、重庆大学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厦门大学的“经济管理实验室”等。随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及其实验科研与实验教学日益发展,社会各界于2007年3月齐聚北京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下成立了实验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实验室专业委员会,以求持续快速健康推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科研与实验教学发展。①再次,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社会服务正在逐步发展并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在工作之余,利用自身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与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设备积极开展社会经济管理服务。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与社会上有关企业合作开发实用型经济管理类专业软件,为社会上有关企业提供经济管理数据分析以及经济管理咨询服务,帮助社会上有关企业研制企业项目建设方案以及企业中远期发展规划等。这既发挥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专业特长,又解决了企业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问题,故对双方而言都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从过去不被社会认同到纳入国家示范中心建设。多年来,人们都认为实验教学、实验科研以及实验室建设是理工科的事,经济管理类学科根本不需要什么实验教学、实验科研与实验室建设。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健全,人们的这种观念日益分化与改变,高校经济管理实验课程与经济管理实验室在诸多诟骂中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这种于逆境中的艰苦奋斗与艰难努力终于得到社会各界基本认可,其典型标志是广东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的经济管理实验室被教育部评为国际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工商大学 、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嘉兴学院等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室被教育部评为国际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问题剖析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在多年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是对照新形势下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及实验科研建设与改革需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便有效促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1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地位不高,导致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缺乏稳定
由于受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课轻实验”、“经济管理学科无法进行实验”等思想的影响,高校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一直被当作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科研辅助人员,处于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科研“次要”和“从属”地位,在许多方面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例如,很多高校不承认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是经济管理教师队伍的一部分,不发放教师资格证,让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另外, 高校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也都明显处于不利地位,比如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最高到高级实验师,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最高到高级工程师,只相当于教师序列与教育管理序列的副教授或副研究员;职称评聘比例少,晋升难度大;工资津贴和工作量酬金也低于教师系列;培训与进修深造机会很少。因此,高层次、高学历的人以及年轻的和新分来的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不愿意到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专职从事经济管理实验工作,即使到了也想方设法离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导致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伍极不稳定。
2.2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素质不高,制约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科研发展
解放初,高校没有实验队伍,把专门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称为教学科研辅助人员,他们的工作被认为是“打杂务”、“干下手”、“当配角”,具有中学以上文化就可胜任。在这种大的历史环境下,受传长期以来传统体制的影响,再加上经济管理实验室及实验队伍属于近期新生事物,部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典型表现如下:
有的高校为照顾教师或领导夫妻关系、解决教职工子女就业而将不具有正规学历的人员安排到经济管理实验室;有的高校将经济管理实验室作为解决人事难题的基地,将经济管理教学科研水平不高甚不合格的教师淘汰分流到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仍然偏少,而且部分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学历和职称较低;有的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虽然具有大专以及以上学历,但是多为一些专业不对口的函授文凭,不能胜任现代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部分表面上看起来合格的专职经济管理实验人员,因缺乏对经济管理实务工作的了解与感知,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有效支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实验科研。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除受传统观念制约外,还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待遇偏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引不进或留不住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有关。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素质不高,直接制约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科研发展,很难满足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要求与高水平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发展需求。
2.3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职业倦怠,制约着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快速发展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②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发生,这是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是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劳与情感衰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社会责任大,但是由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长期处于辅助性、边缘性境地,其作用和地位得不到正确认识和评价,其人格、劳动和价值得不到应有尊重与开发,其培训、进修、评优、评职、晋级等方面经常得不到平等待遇,不少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人员经常心情不舒畅,心理不平衡,情绪不稳定,精神不振奋,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质量意识欠缺,职业倦怠现象严重,甚至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在岗不敬业现象, 致使其经济管理实验技能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提高,其经济管理实验工作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缺乏足够人员主动性和创造性。
2.4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缺乏团结,影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整体形象
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中,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的思维在整个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中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即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很容易陷于技术细节而不能自拔,不容易从技术狭隘思维范围内跳出来进而上升到经济管理实验室管理层面,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管理实验室日常运行与管理。正是由于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这种技术性思维的局限性,再加上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课轻实验”等思想的影响,一方面,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常常不愿及时解决经济管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不愿及时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实验科研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得不到经济管理教学科研人员及学生认可,其职业声誉与地位相较于经济管理教学科研人员而言要差得多。这最终导致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技术人员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及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科研人员之间的严重对立,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发展缺乏内在团结机制与和谐环境保障。
2.5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管理缺位,影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健康成长
当前,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所涉政策不配套,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激励、竞争与考核机制不完善。几乎所有高校都将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与教辅部门工作人员合为一类发放岗位津贴,更有甚者,部分高校将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津贴确定为其所在院系教师课时津贴的百分数,这直接导致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与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科研人员的对立与不公。此外,少数高校根本没有专门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导致经济管理实验室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难以调动经济管理实验室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前述这些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人员使用太多而培养、关心、激励、管理不够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健康成长,很不利于高水平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持续建设。与此同时,综观全国,部分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缺乏中长期规划,使得整个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进而在经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中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合理现象。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资助(立项编号:0821055);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资助(立项编号:0831078)
注释
①乔兴旺,宁宁.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1.
②何齐宗,李楠.论大学教师的情感素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6):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