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隐士王卓然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z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王卓然先生,名无亚,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张长祯先生的大弟子,长期伴随张长祯先生身边,并终生侍奉,学到了张长祯先生的大部分武技。卓然先生既是京师一位著名的武术家,同时又是在武术文史方面卓有成果的研究者和整理者。他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陆续搜集、抄录资料,时间跨度数十年间,在1971年整理出《武术学》手稿五册及若干散编文稿,并于2011年6月由山西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据张长祯本门传人吴俊修先生披露,王卓然先生一生仅收弟子二人,一是其子王维琥,另一位就是大学生陈日生。本刊近日有幸拜访了已经79岁高龄的陈日生先生,并得陈先生赐写了如下的文字:
  卓然老师(1897-1974),生在清朝,长在民国。当时的北平(现北京)有许多武术名家在家设馆授徒。卓然老师生性好动,酷爱足球和田径等现代体育项目。后来,他又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投奔在太极拳名家杨少侯先生门下,学习了几年太极拳。经过这段学习,卓然老师知道了中国武术不是像他当年想象的那样简单,或如坊间传说的那样,是一种封建落后的锻炼方式,而是非常符合现代人体科学和医学养生的一种很合理、很深奥、很奇妙的锻炼方式。只要你能严格按照师父的指导,刻苦认真,且循序渐进地去练,确实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20世纪之初,北平的武馆很多,互相之间没有什么门派之偏见,非常包容,相处得也很和谐。这些武馆有些像现在的一些短期训练班,说它像,又不完全像,因为它没有任何毕业证书,也没有对你学习成绩的任何评价和证明。练者是为了兴趣和健身而来,教者是为了光大本门功夫,物色传承人和养家糊口而教。所以这样的训练班无定制无期限,学员也是来去自由,是一种非常宽松的民间体育组织。
  后来,卓然老师听说当时北平还有一位武林奇侠张长祯大师。他原来是清朝宫廷侍卫里的一个头目,即民间传说的所谓“大内高手”。清朝倒台后,他出宫回家授徒为生。张大师的武功高强,在北平的名声很大。他一生所做的又都是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的好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和景仰。张大师并未挂牌设馆收徒,只是经可靠的熟人介绍,收了一些年轻的后生,在自家后院,教他们练一些武术的基本功和简单的拳法套路等。他不愿意招收一些不知根底的学生,学了点武功就出去惹事生非,打架斗殴或称霸邻里等。张大师的这种需经可靠熟人介绍的招生办法,也是出于他办事一向谨慎的作风,他不愿意,也不允许在他的门里,出现不好的人和事。
  卓然老师经朋友的引荐,又经张大师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也算是爷儿俩真的有缘,张大师终于收下了这个性格温厚谦恭,练功刻苦认真,悟性很高的年轻人。从此,卓然老师每天就伴随在张大师的左右,悉心聆听大师的教诲,潜心研习大师的武功,并且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刻苦锻炼了几十年,深得大师武功之精髓,最终成为张大师正式承认的嫡传大弟子和这一门派无可争议的唯一正式传承人。
  卓然老师虽然一生练武,但是他生性温和,平时几乎看不出他是练武之人。当然,这也和他一生的文化修养有很大关系。如他终生酷爱围棋,年轻时常和后来被称为“昭和棋圣”的吴清源(吴当时在北平做职业棋手)下棋和切磋棋艺。平时卓然老师除了练武外,还酷爱读书,对于中国古典的经史子集多有涉猎,中国古典的诗词歌赋更是他的最爱,甚至达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在古代文人中,他最景仰苏轼,佩服他的胸怀和气魄,以及他的聪明和见识。因而他也喜欢上了苏体字,而且卓然师一生只用毛笔写苏体字。几十万字的《武术学》初稿,就是完全用毛笔写成。他的漂亮的苏体字在当时也是享誉书坛。卓然老师在文化方面的爱好和学习,塑造了他的文人气质,也使他更像一个温文尔雅的文人。卓然老师一生对武功孜孜以求,刻苦锻炼,又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很自然地就把他塑造成一个文武兼备之士。他又是一位品德高尚,做人做事都很低调之人,所以卓然师更像一位隐士。
  我和卓然老师的相识是由他的侄子王维纪兄引荐的。初次见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又很特别的印象,看卓然师文质彬彬,很和善的样子,很难把他和一位武师联系起来。可是我又不敢乱想,因为维纪兄以前曾说过,日本占领北平期间,五个投靠日本的朝奸,凭借日本人的势力和自己的年轻力壮,就强占了卓然老师家空着的一处四合院。讲理不行,卓然老师怒不可遏,闯进院子,插上街门,在院里他独自一人痛打了这五个人一顿,最后这五个人被打得屁滚尿流,狼狈而逃,从此再也不敢来了。当时这件事轰动了北平,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我和卓然师的初次见面,也给他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他看我的年龄(当时16岁)和身体状况,认为“是块练功夫的好坯子”(这得益于我自幼好动,尤其喜欢体操和游泳),就让我先练练试试看。当时,我对武术的看法是既神秘又神奇,所以就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决心,认真地练了起来。卓然老师看我练得踏实,进步也快,才在三年后正式收我为徒。
  拜师后,在卓然恩师的亲切教导和耐心培育下,我在练功方面更加勤奋认真了,卓然师看在眼里乐在心中。有一天,卓然师很高兴的样子,大概他也是想让我见识一下这门功夫,他说腿踢出去要有劲,说着就踢了几下,踢得很高,虎虎生风,而且在他上踢和下落时,伴随着动作,有大腿骨很大的撞击声。当时我惊呆了。至今我不明白,这个声音是怎么出来的。因为人身上的骨骼在体内都是由筋肉紧紧地包裹着,无论做什么动作,根本不可能发出任何骨骼相撞的声音。还有,当时他踢出的力量很大,根本不像六十几岁老人的动作。这时,他突然后撤两步,整个身子是直的向前倾,与地面交角60°-70°,就在这种姿势下,一个快速的360。大转身,双臂伸直,双手十指(此时距地面还有一米多)直冲冲地戳在地上,整个动作用时不到一秒。当时看得我浑身都在发热!真想象不出,完成这样的动作,十指要承受多大的冲击力啊。这种动作不要说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就是练过功夫的中青年人,我也没见有谁练过。由此我也知道了卓然师的功夫相当了得,绝不是一般的练练就能达到的。因此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师父这些真功夫学到手。但是人的愿望不可能全按自己的预想而实现。后来我考上了大学,上学和练功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两者无法兼顾。接下来又赶上1960年困难时期患上了浮肿,根本不可能再练下去。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把练武之事完全停下来。所以实事求是地说,我在练武上不过是个初入门者,在武功上,只不过是很肤浅地了解一些皮毛而已。
  尽管如此,我仍然坚信,今生能遇到卓然恩师是我三生有幸。卓然师的言传身教,让我知道了中华武术绝非花拳绣腿,耍耍好看,练练好玩而已。中华武术,在古代,它可以用来打猎、打仗,制服坏人,在现代,它可以强身、壮骨、消灾、祛病,是我们老祖宗千百年来不断摸索,反复演练,不断发展而来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技能。而且因为演练的人多,持续的时间长,又传承有序,所以,中华武术内容非常丰富,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应该说中华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祖上传下来的一项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值得我们花些时间研究整理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精华部分,让广大青年爱好者练起来,传下去,继续在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并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其他文献
肩臂练习主要是增进肩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加大肩关节约活动范围,发展臂部力量,提高上肢运动的敏捷、松长、转环等能力,为学习和掌握综合提高拳提供必要的专项素质。主要练习方法有:压肩、绕环、抡臂等。  1 压肩  [动作说明]面对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站立,距离一大步,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或稍宽。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挺胸、塌腰、收髋)并做下振压肩动作(图1)。也可由助手帮助做搬压肩练习。  [动作
期刊
在本期杂志的来稿中,有一篇北京王行洪生写的稿件,文章不长,但读来有些意思。特抄录如下:  日前,京城通臂拳名家禚竹海、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王行洪一行到访北京国武功夫会馆,与馆长黄磊、马超进行了亲切友好交流。  国武功夫会馆座落于北京城北,是由世界锦标赛冠军黄磊、亚运会武术散打冠军马超、世界锦标赛冠军张开印共同创办,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设施齐全、精良,在武术格斗、健身、养生等方面都有专业培训课
期刊
在全国著名“武术之乡”——沧州,市区的西体育场上,有一方宽阔的场地,格外与众不同。与周围那些塑胶铺地的现代球场、操场相比,这里是黄土地面,一行国槐,迎面的铁网围墙上,悬着“有勇知方”、“我武唯扬”等砺志匾额,简朴厚重,古韵绵长,一望而知是习武者的天地,让人回味起过去的老沧州街上把式场的景象。每天早晨五点多,这里就开始活跃起几十个陈式太极拳的忠实拥趸,无论寒暑,从不间断。在飞速发展的城市里,一方固定
期刊
武术进入校园是关乎武术传承,发展武术继承者的大事,它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能作为一种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加强学生尚武精神的培育。而中国武术中特有的擒拿技术,则凝聚了中华武术实用技击的精髓,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中华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生学习擒拿强身健体、技击防身的同时更可以接受文化熏陶、修德养性。  擒拿是以击打掐拿要害部位、抓经拿
期刊
5入魔  青城派武功和其他内功一样,讲的就是摄定心神。现在竟然被一个文弱书生搞得失神落魄,仝凤儿脸红了。  仝小姐突然起身,什么也没说,扭头就走了。而此时,孙如林正将在兴头上呢。  愕然的孙公子犹如突然被从温室扔到了冰窖里一样,浑身上下一起打了个寒战,脸色刷地一下就变得惨白。  他不明白正说得好好的,这位天仙一样的仝小姐为什么会突然起身离去呢?莫非自己说错了什么,惹恼了人家也说不定。  孙如林左思
期刊
采访宋光华先生之初,对宋先生乃至形意拳皆所知不多,通过看材料,知道先生1932年生人,祖籍京兆宛平,世居山西太谷,出身形意拳世家。祖辈宋世荣、宋世德,乃神拳李洛能人室弟子,精擅内功,开宗立派,号称“二宋”。光华先生一生淡泊,与世无争,退休之后,致力于宋氏形意拳之推广发扬,先后编著出版《宋氏形意拳》、《宋氏形意拳续编》,将祖传技艺和盘推出,深受好评。平日授徒之余,数度远涉重洋,前往港、澳、欧美传授武
期刊
编者:本文据作者在庆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术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的发言整理。  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新闻媒体及同学们积极支持参加这次会议,感谢学校领导及同学们朋友们二十年来对武术协会的参与和支持。我也非常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协给了我传播发展梁氏形意拳的机会。梁氏形意拳的功法细腻精到、是积柔成刚、内外双修、体用兼备的功法。  积柔成刚是中华武术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武术的根。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
期刊
许多习武之人,常常喜欢腰间扎一条板带,人也显得精神,在完成闪、展、腾、挪、奔、跳、窜、越、翻、滚、扑、跌……身法时,也无不感觉,动作轻灵,干净利落。后来,我知道很多其它运动项目如:体操、举重、排球、篮球等,为了充分发挥运动员弹跳能力,在运动时也要扎紧腰带,使动作完成至极致。太极拳练习者却不然,反而要求穿宽松、得体较为肥大的衣服,感觉舒服就好。后来我明白,这是由运动本身的技术特点和呼吸特点不同而决定
期刊
武当山太乙梁九门一无极丹派与本文作者简介:武当太乙梁九门,系为了纪念老武当山太乙门梁九老道长而创。梁九先生的铁布衫功与轻功登峰造极。梁道长一生悬壶济世,解除民众疾苦无数。至百岁无疾而终,羽化后安葬在祖籍湖北省宣恩县椒园乡。  运和道人,武当全真派第24代传人,武当太乙门梁九道长第6代掌门传人,道号:运和。旨为追求丹道真诀,通过真修实证,顿悟快速遁入金丹大道之修证次第——依武入道:有为炼丹(主武火)
期刊
黄百家一系之内家拳法中的技法,其招法出于“六路”及“十段锦”中,黄百家将其命名为“应敌打法”,其中含三十势,而跌法较为突出的占十八势,即“沾衣十八跌”。今将其技法运用分解,仅供读者参考。  一、摆肘逼门  1.敌我对峙(图1)。  2.敌方左脚移步,右脚向前猛上一步踏向我方左脚,左拳顶击向我方面部。我方迅疾左脚后撤半步,右脚向右前方上进一步,同时,右偏身避躲敌方左拳(图2)。  3.左臂上扬反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