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数学的领跑者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2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10月16日,南开大学建校70周年校庆日前夕,一座栩栩如生的姜立夫半身铜像在学校数学楼二楼中厅落成。来自国内外的许多著名数学家,同南开大学师生一道,隆重举行纪念姜立夫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暨铜像揭幕仪式,深情缅怀这位“南开”元老。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吴大任在纪念会上指出:“每一项有长远意义的创新事业,总有其先驱者。让现代数学在中国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就是有长远意义的事业,姜立夫先生就是这项事业的一位伟大先驱者。”
  学习优异,
  中国第二个“数学博士”
  姜立夫(1890—1978)原名姜蒋佐,1890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宜山区凤江乡麟头村(今属苍南县)一个农村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长大。姜立夫早年在祖父所设的家馆读书,从小聪颖过人,学习优异,17岁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0年6月,姜立夫考取游美学务处备取生,次年9月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学习数学,1915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加州大学毕业后,姜立夫转到哈佛大学读研究生,1918年受聘为哈佛助教,担任W·F·奥斯古德教授的助手。1919年,姜立夫在其导师、国际几何学大师J·L·库利芝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非欧几里得空间直线球面变换法》,并被授予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第二个“数学博士”(中国第一位数学博士是胡明复,1918年胡明复的博士论文《具有边界条件的线性积分——微分方程》发表于《美国数学会会刊》,标志着中国数学开始汇入现代数学的洪流)。1920年初,姜立夫回国到南开大学任教,创办南开大学数学系,这是中国第二个数学系。1938年,在他主持下,第一部中国数学名词典《算学名词汇编》正式出版,它奠定了现行数学名词的基础。1942年3月,姜立夫兼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主任,1948年1月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同年3月,他当选为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8月,他创办了岭南大学数学系。1952年10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姜立夫到中山大学任教授。1978年姜立夫因心力衰竭逝世,享年88岁,他留下遗嘱,把百余册珍贵图书赠送中山大学。为了纪念他生前所创的业绩,鼓励更多的青年从事数学的学习与研究,南开大学从1982年起,设立了“姜立夫奖学金”。
  介绍现代数学,
  一代先驱展宏图
  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头10年,我国到海外留学专攻数学者寥若晨星,现代数坛仍是一片荒漠。姜立夫认为,中国需要科学,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所以中国也需要数学。他立志要把现代数学移植到中国来。他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深造,就是为实现这个抱负迈开的第一步。与他同期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的,还有来自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美学生赵元任、胡明复等人。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和姜立夫“向中国介绍现代数学”是密不可分的。1914年,任鸿隽、赵元任、胡明复等在美国发起创办《科学》,1915年1月,中国第一本综合性的现代科学刊物《科学》在上海问世。1916年,姜立夫在《科学》第2卷第5期上发表《形学歧义》一文,首次介绍了当时颇为时髦的“射影几何学”。
  1919年,姜立夫心恋家园,疾返祖国。在家乡平阳,他创办了爱敬小学。1920年初,应张伯苓校长聘请,姜立夫“单枪匹马”到刚创立半年的天津南开大学创办数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他和随后来校的邱宗岳、杨石先等人是南开大学理学院的奠基人。
  1935年7月,中国数学会在上海成立。1940年,在昆明的数学工作者发起成立“新中国数学会”,推姜立夫为会长,陈省身为文书,华罗庚为会计,理事有陈建功、江泽涵、苏步青等。该会的成立明显活跃了昆明等地的学术气氛。1941年,中央研究院决定增设数学研究所,在昆明设筹备处,以姜立夫为筹备主任,姜立夫、苏步青、陈建功、江泽涵、陈省身、华罗庚等为兼职研究员。到1943年,数学研究所筹备处完成研究论文41篇,有一大半发表在英、美等国学术刊物上。姜立夫以筹备处名义向院部提出第一次报告,指出:“本院数学研究所虽未成立,已有成熟之作品与国际学术界相周旋。遭时多艰,有此表现,前途未可限量。”
  造诣深厚,
  桃李芬芳满天下
  为了使现代数学这颗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姜立夫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从事现代数学人才的培养。姜立夫是一位高明的教师,讲课逻辑严谨,分析周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学识渊博,又专攻几何,常能将严格的形式推理与鲜明的几何直观相结合,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吴大任曾这样评价姜立夫的教学:“他就像熟悉地理的向导,引导着学生寻幽探胜,使你有时似在峰回路转之中,忽然又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不感到攀登的疲劳。听姜先生讲课是一种少有的享受。”陈省身后来称赞说:“立夫师任筹备处主任。他洞鉴了当时中国数学界的情形,只求切实工作,未尝躁进,树立了模范。”姜立夫直接或间接培养的学生难以计数,许多人都是后来闻名中外的数学家,如刘晋年、江泽涵、申又枨、吴大任、陈省身、孙本旺等。另外,姜立夫的儿子姜伯驹,深受他的影响,也在数学研究方面学有大成。姜伯驹曾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人评价他:“在不动点类这一拓朴学的分支中,姜伯驹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执牛耳的人物。”
  姜立夫深知,教学质量主要决定于教师水平,而在青年中发现优秀人才,使之负担重任,在工作中成长,尤其重要,姜立夫对苏步青的大力推荐正是表现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数学仍是一片荒漠,为使中国数学尽快进入世界数学主流,姜立夫积极主张数学的国际交流,想方设法支持青年学者出国进修或访问,其中,尤以促成华罗庚出访苏联、美国一事最为人赞许。另外,姜立夫还力促邀请外国数学家来华讲学。在他的推动下,北京大学接连聘请德国数学家布拉施克比·施佩纳、美国数学家奥斯古德到校讲学,这一聘请也促成了后来陈省身、吴大任、张禾瑞等先后留学德国。
  194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公布了首批81位院士名单,数学家共有5人当选,分别是:陈省身、华罗庚、姜立夫、许宝騄、苏步青。其中,姜立夫在第一轮投票中便当选了。中央研究院随后出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录》刊载了第一届院士的著作目录,5位数学院士中,苏步青发表论文最多,有95篇;华罗庚次之,68篇;陈省身再次,发表38篇;许宝騄发表24篇;姜立夫发表1篇。这个统计数据是截止到1947年为止的。根据1995年吴文俊主编《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一书,姜立夫发表的论文还有一篇是极有影响的,那就是1945年发表在《科学记录》上的《AMatriz Theory Of Circlesand Spheres》(中译:《圆和球的矩阵理论》)一文,是其对主要研究课题圆素与球素几何学外文论著,此文逐步整理出一套以二阶对称方阵作为圆的坐标,以二阶埃尔米特(Hermite)方阵作为球的坐标的新方法,这是对这一数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总结。   众所周知,当一门学科发展到尖端时,其产生的无数分支都足以让任何一名学者研究一世。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发展到20世纪,其中产生的学科分类更加繁复。姜立夫说:“数学这门学问如一棵大树,我所得不过一张叶子而已。”
  数学泰斗,
  为数学事业无私奉献
  姜立夫很早就十分重视数学研究的两项基本建设——审订中文数学名词和搜集数学文献,这对我国数学界有深远的影响。《科学》月刊早期曾开展名词统一问题的讨论。1923年,数学名词在上海开始审查,“期前推定中国科学社提出名词草案,由该社委托专家胡明复、姜立夫起草”。数学名词审查委员会由姜立夫、何鲁、胡明复、段调元、段育华等组成,姜立夫任主席,何鲁任书记。从1925年到1932年,《科学》月刊在第10—16卷每期陆续刊登各类纯数学名词,每一名词后列英文名、法文名、德文名、日文名、定名、备考等六项。经过几年仔细审定,到1938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数学名词典《算学名词汇编》,收集名词约7400条,含英、法、德、日、中五种文字。曹惠群为该书撰序,序中日:“本编既脱稿;以胡君明复、姜君立夫对于算学名词夙著精勤,惜胡君早故,未获观成,颇愿得姜君一言以为序。顾姜君谦逊固辞,殊感失望……曾言劳而无所获,在研习科学者不以为病;苟有所获,而于国计民生,得有裨补于万一,则用力虽多,亦至足引以自慰。夫以姜君等之劳,得有此成积,庶稍堪自慰乎?质之姜君以为如何?是为序。”姜立夫的辛劳与美德,溢于曹序的字里行间。之后的20多年间,数学词汇曾几度补充修订,姜立夫都是重要的参与者。
  在数学文献的收集和保管方面姜立夫也不遗余力。他认为,数学研究工作跟许多学科的研究不同,它的主要活动是思维与演绎,很迫切需要直接从以往文献所记载的成果和方法中汲取营养,并在此基础上去进行突破性的创新工作。因此,他把数学图书资料建设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无论解放前在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联大、中央研究院数学所,还是解放后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他都躬亲文献资料工作,购置数学书刊,甚至分类编目也亲自处理。抗日战争前,南开大学图书馆的数学藏书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在那里,有世界上最重要的期刊和著名数学家的论文集,还有许多珍贵的绝版书。当时访问南开大学的外国数学家曾为之惊叹不已。抗战期间,这些数学书刊大部分运至昆明,对西南联大数学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文化大革命”期间,当美国出版的《数学评论》将遭削减时,他大声疾呼:“停订《数学评论》就等于砍掉数学系!”由于他的坚持,终于使中山大学完整无缺地保有了这套重要的数学信息杂志。
  在学科建设上,姜立夫非常重视引进国外的教材,南开大学院系调整初期,他和系主任胡金昌,以及潘孝瑞、刘良深翻译苏联的一本解析几何的教材,经过1年的努力便告完成,不但解决了本校解析几何教学上的需要,而且也为其他高校如北大、复旦、南开、武大等校采用。
  姜立夫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圆素几何和球素几何,被誉为“中国几何学界的泰斗”。他的论文及1954年在中山大学科学讨论会上所作的报告,用对称实方阵和埃尔米特方阵分别代表圆和球,使古老的圆素几何和球素几何获得新的面貌,并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
  姜立夫晚年长期患胃病和心脏病,但他的数学教育工作和研究工作从未间断。20世纪50年代,他在中山大学结合教学的需要先后主持翻译了H.N.穆斯海里什维利的《解析几何学教程》和A.P.诺尔金的《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初步》。60年代,他办讨论班,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边读边翻译E·嘉当的《黎曼几何学·正交标架法》。姜立夫还常向中山大学的年轻教师讲授他对辛群几何学研究的“三阶段”设想:先用方阵代数来研究辛群解析几何,次用活动标架法来研究辛群微分几何,再用外微分法来研究辛群联络空间。一些年轻同志沿着他指引的道路前进,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姜立夫鼓励青年学者不遗余力的精神,令人难以忘怀。
  解放后,姜立夫除继续从事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外,还在科联、科普、科协和数学会等社会科学团体分别担任领导职务。1950年,他当选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54年被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大代表,1955年以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委员。1955年,他去北京开会,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同他亲切握手,并说自己也是“南开”的学生。
  姜立夫去世后,1989年7月4日,中山大学王季思教授曾赋诗一首:“当年横渡太平洋,立志求真为国光。一代大师开学派,群英接踵起家邦。光风霁月流芳远,岭表津门延泽长。头白后生瞻拜处,长髯飘拂想慈祥。”这是对姜立夫一生进行的高度的概括。关于姜立夫在现代中国数学界的地位和影响,“沃尔夫奖”获得者、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说:“在许多年的时间里,姜先生是中国数学界最主要的领袖”;苏步青院士评说:“他对中国现代数学事业功劳重大,影响至深,没有他,中国数学的面貌将会是另一个样子”;吴大任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说:“姜立夫先生是现代数学在中国最早而又最富成效的一位播种人,为我国数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作为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奠基人、早期的主要缔造者,姜立夫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他一丝不苟、极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他谦虚谨慎、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他凡事以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为重,不辞辛劳,不计个人名利,不遗余力地造就和提携数学人才的无私精神,都深为学界所称道。姜立夫为中国现代数学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将会永留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所有数学人为我国尽早迈进世界数学强国而奋发努力!
其他文献
“文革”结束之初,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先是发表怀念周恩来、贺龙等一系列报告文学,有外媒将其解读为思想解放的信号,后来又陆续发表了作家黄宗英、柯岩、刘宾雁、理由等的《小木屋》《船长》《人妖之间》《希望在人间》等作品,其他报刊也积极刊发报告文学作品,一时间,报告文学成为社会反响巨大、契合新时代精神、助力思想解放的一支文学“轻骑兵”。重新恢复中央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同志称赞当时报告文学作品“能够振奋人民和青
摘要:主要介绍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鄂棉ZY6 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主要优缺点以及推广中需采取的防控措施。并提出了该品种在湖北省植棉区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鄂棉ZY6;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中图分类号:S562.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8)04-0030-03  DOI:10.3969/j.issn.209
京剧大师梅兰芳与京剧名角孟小冬的一段感情经历,曾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1927年,就在梅兰芳和孟小冬结婚不久,随着几声枪响,发生了一桩震惊京城的“血案”,梅兰芳险些被孟小冬的戏迷所绑架,虽然化险为夷,但事后梅孟的婚姻便被打裂了一道缝隙。这起梅兰芳侥幸躲过的绑架案耐人寻味。  狂热戏迷  梨园世家出身的孟小冬,自小受家庭熏陶喜爱唱戏。她9岁开蒙,12岁在无锡正式挂牌公演,旋即走红;后成为京剧著名老生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15公里处的永定河上,是北平城外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坐落在桥东头的宛平城是北平西南的重镇。从1936年底开始,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处于日本侵略军控制之中,日本经常在中国军队驻防的卢沟桥一带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军队挑衅,蓄谋制造事端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提出进入宛平城内搜查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当局的拒绝。在双
孙小空穿着潜水服,独自认真地练习着潜泳。他知道,要想探究大海里的奥秘,高超的潜泳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反复地练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就在孙小空觉得有点累的时候,一个美丽的精灵闯入了他的视线,让他一下子兴奋起来。  这个美丽的精灵,仿佛一只飞舞在珊瑚丛中的蝴蝶,一副悠闲自得、从容不迫的样子。  “啊!好漂亮啊!海里的蝴蝶!你就是蝴蝶鱼吧?”  “错!虽然蝴蝶鱼跟我一样美丽,但是我不是蝴蝶鱼,我叫狮子鱼
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汉代海上丝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其历史成因是多方面的。在这诸多因素中,“秦瓯之战”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海上丝路和合浦始发港  “秦瓯之战”,又称“秦戍岭南”。秦始皇为开拓疆土,于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命尉屠睢率50万大军,分兵五路进攻百越。当地的古越族人不愿臣服,与秦军对抗,使得秦军陷人了3年不“解甲驰弩”的相持僵局中。为解决军队运送兵员和粮草之需,秦始皇令监御史禄率军队在桂林兴
北京市西城区,美丽的后海碧波荡漾。垂柳北岸,有着许多名人的故居,后海北沿46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故居内碧水回环,山石嶙峋,花木荟萃,芳草萋萋,楼堂亭榭,错落其间,好一处娴静典雅的庭园景观。  踏进故居,人们来不及仔细欣赏这里幽深秀丽的景色,就迫不及待地走进宋庆龄展馆参观。这里用图片、文字和实物,向参观者展示着宋庆龄的传奇人生,讲述着宋庆龄各个时期的革命活动,讴歌她为中国革命作
50多年前,我认识了国旗;20年前,我倡议制定《国旗法》;16年前,我结识了天安门国旗班首任班长赵新风;12年前,我与国旗设计者曾联松面对面畅谈对国旗的一片深情。近年来,我赴部队、机关、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作《国旗法》知识讲座180多场,听众达20多万人次。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数万同胞遇难,我建议国家下半旗志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由于中日海军实力对比悬殊,使得中国海军几乎未曾开战,便有可能出现全军覆没的悲惨命运。然而,抱定了必死决心的中国海军,还是以自己的机智与勇敢,给了貌似强大的日本海军以惊人一击,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悲壮而光荣的一页。    血战江阴    “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中国海军舰船总吨位不足6万吨,最大舰艇吨位不过3000吨,大部分舰船为百吨级小艇,且多为陈旧不堪的北洋水师遗
浙江海宁袁花镇查氏,是当地世家望族,代代书香,是明清以来绵延数百载的“文宦人家”。查氏先祖查慎行,中过进士,曾担任过康熙皇帝的文学侍从,颇受康熙帝的青睐。故在查氏宗祠有康熙皇帝亲笔御题的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并赐以“澹远堂”、“敬业堂”、“嘉瑞堂”等匾额。  查氏自明朝第七代起,载入明清两朝历史的著名文人、学者除查慎行外,还有查伊璜、查秉彝、查继佐等等;到当代,查氏家族又添辉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