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卡尔梅克阿斯特拉罕州巴克绰和尔部落策仁阿拉什·昂科洛夫宰桑搜集的《江格尔》

来源 :西部蒙古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镇江焦山碑林第三室内收藏有元代延祐年间所刻《镇江路儒学复田记碑》,碑文漫漶较少,字迹明晰可辨,保存相对完整.碑文主要记载了镇江路学官学田被豪民侵占,历经长久,而在官方主持下终得复归之事.透过以其为代表的元代“儒学复田”事件,或可窥见元代中期治国理念转变之一斑.
清代甘肃八旗、绿营驻防围绕准噶尔威胁而设,康雍乾三朝逐步形成宁夏、庄浪、凉州为核心的军事驻防体系,布控新疆、蒙古、青藏三线战事.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围绕周边游牧部众的非法越境问题,首度移驻甘肃驻军,设置伊犁军府.土尔扈特东归时,清朝围绕东归部众的控辖问题,再度移驻甘肃驻军,构建新疆东路军府.清末西北“内忧外患”下,清朝政府以甘肃为后盾收复新疆,并废军府,建新疆省.甘肃驻防对新疆社会稳定、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等意义深远.
《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是一部信史,是研究伊儿汗对景教所持态度及伊儿汗国国内景教信仰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伊儿汗国前期的伊儿汗对景教既有封赏与恩宠,也有压迫与冷遇.总体来看,伊儿汗国前期的伊儿汗对景教的态度基本是以支持、同情为主.分析其原因,既有家庭氛围与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景教大主教——马·雅巴拉哈的个人因素;既有对外政策的原因,也有出于统治的需要.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伊儿汗宗教倾向的形成及伊儿汗国宗教政策的制定,其原因应该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国内外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有家族和统治者本人偏好的主观因素;既
清代蒙古文官印及其发展演变,是研究清代满蒙关系史的重要史料之一.清代蒙古文官印本身的用途和尊卑等次,不仅体现在其印文方面,而在其形制方面也有严格细致的等级规制.官印形制的等级规制,主要体现在钮式、质地等方面,以尺寸、台式形状为辅.本文从清代蒙古文官印形制角度入手,结合清代史料文献,以展示清代统治蒙古族的历史.
焉耆蒙古族文化促进会成立后,不仅致力于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而且积极支援抗战,热心公益事业,关注民生,扶持本地农业、林业发展.焉耆蒙古族文化促进会的成立,不仅提高了本地蒙古族民众的文化素质,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成吉思汗是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者,他的这种领导魅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磨砺形成.其事业的发展壮大,重在用人.一方面,其用人以忠诚、讲信义为选才标准,不分民族,不分等级,唯才是举,量才使用,甚至不计个人恩怨;另一方面,成吉思汗这种任贤使能的用人之术,是将士忠诚于成吉思汗的关键,使其周围形成一个能够替他攻城略地、给他献计献策的文臣武将集团,在征伐战争中提升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吉思汗识人之深、察人之准的成功实践,还有积极的心理品质直至今日仍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
《厄鲁特准噶尔王统略述》是尚未公布的成书于19世纪初的藏文准噶尔蒙古历史著作,文中系统记述了自噶尔丹以来准噶尔诸汗与以森钦活佛为代表的历代藏传佛教高僧在准噶尔发展藏传佛教的历史,对研究准噶尔佛教史、蒙藏关系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黑龙教授编著的《清代百件珍稀蒙古文档案整理研究》,是于史有裨益的文献整理著作.内容编排上别具匠心,以部系事、以事系时,且条理贯通,事有始终,互相为见.于体例条例上清晰可辨,首尾一同.其可观喀尔喀、阿拉善、厄鲁特三部五十余年大事与纷争历史,于政史之外,有补于民俗、宗教、文学等.
本文以《蒙古英雄史诗大系》(1~4卷)中卫拉特体系的史诗——家庭斗争型史诗5篇文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该英雄史诗文本中呈现的关于女性认识的深层结构,剖析其结构对英雄诞生的作用:文本中的主人公在精神上成熟的过程中,必须克服混沌并无秩序的女性规则,不然无法构建自己的世界,也无法主导自己世界的秩序;另一方面,主人公也在找寻“佳人”,即他能理解并掌控有秩序的女性特质;主人公通过一系列与女性的互动之后回归并统治家园,这也意味着英雄的诞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