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辽西小孤山-影壁山断裂控制了火山热液矿床的分布,本区火山热液型矿床主要发育在早白垩世义县期早期火山岩浆演化序列的中性-酸性阶段。矿床按成矿作用方式可分为:次火山岩、火山-侵入岩及围岩中的裂隙充填型金矿,引爆角砾岩筒中细脉浸染状多金属矿。
【关键词】:火山热液成矿带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一、地质概况
辽西南部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东端辽西台陷与山海关台拱接壤部位的台拱一侧,区域上出露的岩石主要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和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类岩石。由于岩浆吞蚀作用的结果,地层出露面积较小,多以捕虏体的形势出露。
基底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和片麻岩类岩石,基底上沉积的地层主要为中上元古界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类为主的沉积建造, 古生界下部的碳酸盐岩层和上部的陆相碎屑岩, 以及中生界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等。
区域上断裂构造发育,规模较大的断裂为要路沟-女儿河断裂和锦西-青龙断裂,总体呈北东展布。要路沟-女儿河断裂控制了区域上岩浆岩的侵入和岩浆热液矿床的产出,沿该断裂有色金属矿床具等间距分布的特点;锦西-青龙断裂控制了区域上火山岩、次火山岩的侵入和火山热液型金、铜矿床的产出,这些金、铜矿床(点 )与燕山中晚期侏罗纪火山活动有关,受火山机构控矿特征明显。
岩浆岩受要路沟-女儿河断裂控制,呈北东向展布,大面积分布于区域北部,岩性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构成了辽西重要的五指山-虹螺山岩浆岩带。区域上脉岩发育,主要为呈北东方向展布的花岗斑岩脉、闪长岩脉、煌斑岩脉和近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脉,为燕山期多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
太古代混合花岗岩大面积出露,成岩时间长,长期接受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改造,钾化、硅化等各种蚀变发育,造成金等多种金属元素多次运移富集,含金背景值较高,形成了重要的矿源层;燕山期大面积多期次侵入岩及各种脉岩的强烈发育,标志着热事件发生的强度与频度,为成矿提供了强大热动力条件。
,使之构成了一条五指山一虹螺山岩浆热液成矿带;小孤山一影壁山断裂则主要控制了火山岩、次火山岩的侵入,使之构成了一条火山热液成矿带(图1);在上述两大断裂之间等间距发育着近东西向次级断裂,次级断裂与火山热液成矿带交汇处发育有一系列火山热液型金、铜矿床(点 ),这些金、铜矿床(点 )与燕山中晚期侏罗纪火山活动有关,受火山机构控矿特征明显。
二、火山热液成矿带地质特征
辽西火山热液成矿带受锦西-青龙断裂北东端控制。青龙一锦西断裂,西段走向近EW、东段进入辽宁后走向转为NE,总体形态呈弧形。沿该断裂火山活动强烈,控制了区域上火山盆地、破火山口、隐爆角砾岩筒及次火山岩的产出,构成了一条火山活动构造带。该火山活动构造带上的火山口、火山颈、爆破角砾岩筒及次火山岩、均发生多种蚀变,而且矿化强烈,矿化以金、铜及多金属为主。区域上巳发现的十数处金铜多金属矿床、矿化点,如温杖子金矿、小孤山金多金属矿、夹山金矿、北大山铜矿、团山子金矿、影壁山金矿、老虎洞多金属矿等均产在该成矿带上,该成矿带是辽西重要的火山热液成矿带。
三、火山热液矿床成矿模式
本区火山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主要发育在早白垩世义县期早期火山岩浆演化序列的中性-酸性阶段。其中性阶段为金(银)矿化阶段,酸性阶段为多金属矿化阶段。矿化多受北东向和东西向火山喷发带中破火山口构造、火山穹隆构造和引爆角砾岩筒构造控制。矿脉赋存于火山机构中的区域性北西向断裂中、次火山岩体的中上部、次火山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矿体形态呈脉状、网脉状及似层状、透镜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长石化、钠长石化、黑云母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萤石等。矿床按成矿作用方式可分为:次火山岩、火山-侵入岩及围岩中的裂隙充填型金矿,引爆角砾岩筒中细脉浸染状多金属矿。这些矿产均是火山岩浆演化一定阶段的产物。
裂隙充填型金矿,赋存在火山口或火山穹隆中。矿化于火山侵入岩-闪长岩上部及其围岩中,呈脉状。矿脉群成群、成带出现,以闪长岩与围岩接触带部位最为密集,具一定的规模。矿化周围常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等热液蚀变构成的蚀变带,蚀变带范围大于矿化范围。
隐爆角砾岩筒构造与次火山岩浆活动有着内在的成因联系,该类构造主要发育于早白垩世义县旋回中酸性-酸性火山喷发的晚期次火山岩侵入活动阶段,该类构造中普遍有热液蚀变及多金属矿化。隐爆角砾岩筒中多金属矿化,多赋存在酸性次火山岩与引爆角砾岩接触带附近,呈细脉状或浸染状,伴随着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矿化具一定的垂直分带现象,一般铜、铅矿化在上,金矿化在下。
矿床的时间、空间和成因关系如下图所示。
四、区内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带上具矿床、矿点多处,按矿床成矿作用方式,将有代表性两个矿床阐述如下:
1、裂隙充填型矿床-温杖子金矿
矿床矿化发育在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与中侏罗统蓝旗组中基性火山岩的接触带,接触带呈不规则状,整个接触带表现为钾长石-绢云母-绿泥石化-硅化带,并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出现,表明安山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是热液活动的强烈地带。
金矿体赋存于安山岩、花岗闪长岩中。金矿化带受控于东西向压扭性断裂,矿体呈脉状、不规则状、复脉状,以产于陡倾断裂中为特征。金矿脉的上部围岩为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下部为花岗闪长岩。
矿石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型。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型矿化表现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石英等呈块状及网脉状出现;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化表现为角砾状、断层泥状的安山岩、花岗闪长岩被侵染状、细脉状的硫化物和石英胶结,并伴有强烈绢云母化。
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自然金、自然银。氧化带中可见斑铜矿、孔雀石、褐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重晶石、萤石等。矿石构造有块状、网脉状、浸染状、角砾状构造等,矿床成因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2、角砾岩筒中细脉浸染状多金属矿-小孤山多金属矿
矿化发育在角砾岩筒内,该含矿角砾岩筒平面呈椭圆形,由三条环状或半环状张扭性断裂组成的环状构造控制。岩筒分为隐爆相和次火山相两种岩相,隐爆相的角砾岩呈环状分布,角砾成分为混合花岗岩。次火山相分为三期,均为酸性熔岩,早期为含角砾石英斑岩,呈岩株分布在岩筒的中心部位;中期霏细岩呈放射状分布在岩筒内;晚期的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多呈脉状侵入岩筒内。岩性由内向外依次为混合花岗岩质集块角砾岩、凝灰质角砾岩、混合花岗质集块角砾岩
蚀变及矿化发生在含角砾石英砾岩及霏细岩形成阶段,多数矿化体赋存在含角砾石英斑岩内。矿化在空间上有着明显的分带现象,角砾岩筒的南东部为铅锌矿化、北西为铜矿化。早期蚀变为全筒式,主要有黄铁矿化、叶腊石化,晚期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铁锰碳酸盐化等。晚期黄铁矿产出形式有二种,一种是呈团粒状集合体分布,分布不均,与金、锌矿化较密切;另一种是黄铁矿细脉状分布,与金、银矿化密切。
矿石类型为含矿角砾斑岩型、含矿霏细岩、含矿石英正长斑岩等。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辉钼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自然金、自然银。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重晶石、萤石等。矿石构造为细脉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结构为碎斑结构、霏细结构、斑状结构、晶粒结构,
四、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虽然该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但经过对该区资料综合研究和民间找矿提供信息,该区仍具找矿前景。该区金矿找矿标志主要为:基底断裂带特别是基底断裂带发育处,不同方向的深断裂、次级断裂的变化部位,有火山环状和放射状断裂系统;围岩有充分分异的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和脉岩或基底老变质岩;地表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钾长石化蚀变等,地表有Au、Sb、Hg等组合化探异常。
重点找矿预测区:
1、白杨树沟预测区
预测区处于山海关古隆起砬子山上叠式火山盆地北缘,和尚房子一围屏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的南侧,区内成矿环境与温杖子金矿相似。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中生界白垩系义县组火山岩、火山角砾岩和燕山期细粒花岗岩。区内东西向断裂构造发育,岩石硅化、绢英岩化、钾长石化蚀变强烈。水系沉积物Au,Cu,Pb,Zn,Mn,Hg,Sn,Co,As组合异常发育,Au最高值650×10-9(2)。地质工作地表发现长近千米的含金蚀变体,预测该区为寻找裂隙充填型或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有利部位。
2、北大山预测区
预测区位于小孤山一影壁山火山热液成矿带的中部,区内出露的岩石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和燕山期细粒花岗岩,区内东西向断裂构造发育,岩石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钾长石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强烈,沿东西向断裂Au、Ag、Cu、As化探组合异常发育,异常最高值Au873.3×10-9,Ag9060×10-9。在该区东西向断裂的东部发现隐爆次火山角砾岩型金矿,预测该区为寻找裂隙充填型或角砾岩筒中细脉浸染状金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
(1)辽西西部中生代火山岩地质与矿产研究报告 1985年9月
(2)辽西八家子-杨家杖子成矿带水系沉积物异常分布特征及找矿预测 王俊清、王艳 辽宁地质 2000年9月。
【关键词】:火山热液成矿带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一、地质概况
辽西南部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东端辽西台陷与山海关台拱接壤部位的台拱一侧,区域上出露的岩石主要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和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类岩石。由于岩浆吞蚀作用的结果,地层出露面积较小,多以捕虏体的形势出露。
基底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和片麻岩类岩石,基底上沉积的地层主要为中上元古界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类为主的沉积建造, 古生界下部的碳酸盐岩层和上部的陆相碎屑岩, 以及中生界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等。
区域上断裂构造发育,规模较大的断裂为要路沟-女儿河断裂和锦西-青龙断裂,总体呈北东展布。要路沟-女儿河断裂控制了区域上岩浆岩的侵入和岩浆热液矿床的产出,沿该断裂有色金属矿床具等间距分布的特点;锦西-青龙断裂控制了区域上火山岩、次火山岩的侵入和火山热液型金、铜矿床的产出,这些金、铜矿床(点 )与燕山中晚期侏罗纪火山活动有关,受火山机构控矿特征明显。
岩浆岩受要路沟-女儿河断裂控制,呈北东向展布,大面积分布于区域北部,岩性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构成了辽西重要的五指山-虹螺山岩浆岩带。区域上脉岩发育,主要为呈北东方向展布的花岗斑岩脉、闪长岩脉、煌斑岩脉和近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脉,为燕山期多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
太古代混合花岗岩大面积出露,成岩时间长,长期接受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改造,钾化、硅化等各种蚀变发育,造成金等多种金属元素多次运移富集,含金背景值较高,形成了重要的矿源层;燕山期大面积多期次侵入岩及各种脉岩的强烈发育,标志着热事件发生的强度与频度,为成矿提供了强大热动力条件。
,使之构成了一条五指山一虹螺山岩浆热液成矿带;小孤山一影壁山断裂则主要控制了火山岩、次火山岩的侵入,使之构成了一条火山热液成矿带(图1);在上述两大断裂之间等间距发育着近东西向次级断裂,次级断裂与火山热液成矿带交汇处发育有一系列火山热液型金、铜矿床(点 ),这些金、铜矿床(点 )与燕山中晚期侏罗纪火山活动有关,受火山机构控矿特征明显。
二、火山热液成矿带地质特征
辽西火山热液成矿带受锦西-青龙断裂北东端控制。青龙一锦西断裂,西段走向近EW、东段进入辽宁后走向转为NE,总体形态呈弧形。沿该断裂火山活动强烈,控制了区域上火山盆地、破火山口、隐爆角砾岩筒及次火山岩的产出,构成了一条火山活动构造带。该火山活动构造带上的火山口、火山颈、爆破角砾岩筒及次火山岩、均发生多种蚀变,而且矿化强烈,矿化以金、铜及多金属为主。区域上巳发现的十数处金铜多金属矿床、矿化点,如温杖子金矿、小孤山金多金属矿、夹山金矿、北大山铜矿、团山子金矿、影壁山金矿、老虎洞多金属矿等均产在该成矿带上,该成矿带是辽西重要的火山热液成矿带。
三、火山热液矿床成矿模式
本区火山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主要发育在早白垩世义县期早期火山岩浆演化序列的中性-酸性阶段。其中性阶段为金(银)矿化阶段,酸性阶段为多金属矿化阶段。矿化多受北东向和东西向火山喷发带中破火山口构造、火山穹隆构造和引爆角砾岩筒构造控制。矿脉赋存于火山机构中的区域性北西向断裂中、次火山岩体的中上部、次火山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矿体形态呈脉状、网脉状及似层状、透镜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长石化、钠长石化、黑云母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萤石等。矿床按成矿作用方式可分为:次火山岩、火山-侵入岩及围岩中的裂隙充填型金矿,引爆角砾岩筒中细脉浸染状多金属矿。这些矿产均是火山岩浆演化一定阶段的产物。
裂隙充填型金矿,赋存在火山口或火山穹隆中。矿化于火山侵入岩-闪长岩上部及其围岩中,呈脉状。矿脉群成群、成带出现,以闪长岩与围岩接触带部位最为密集,具一定的规模。矿化周围常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等热液蚀变构成的蚀变带,蚀变带范围大于矿化范围。
隐爆角砾岩筒构造与次火山岩浆活动有着内在的成因联系,该类构造主要发育于早白垩世义县旋回中酸性-酸性火山喷发的晚期次火山岩侵入活动阶段,该类构造中普遍有热液蚀变及多金属矿化。隐爆角砾岩筒中多金属矿化,多赋存在酸性次火山岩与引爆角砾岩接触带附近,呈细脉状或浸染状,伴随着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矿化具一定的垂直分带现象,一般铜、铅矿化在上,金矿化在下。
矿床的时间、空间和成因关系如下图所示。
四、区内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带上具矿床、矿点多处,按矿床成矿作用方式,将有代表性两个矿床阐述如下:
1、裂隙充填型矿床-温杖子金矿
矿床矿化发育在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与中侏罗统蓝旗组中基性火山岩的接触带,接触带呈不规则状,整个接触带表现为钾长石-绢云母-绿泥石化-硅化带,并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出现,表明安山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是热液活动的强烈地带。
金矿体赋存于安山岩、花岗闪长岩中。金矿化带受控于东西向压扭性断裂,矿体呈脉状、不规则状、复脉状,以产于陡倾断裂中为特征。金矿脉的上部围岩为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下部为花岗闪长岩。
矿石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型。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型矿化表现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石英等呈块状及网脉状出现;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化表现为角砾状、断层泥状的安山岩、花岗闪长岩被侵染状、细脉状的硫化物和石英胶结,并伴有强烈绢云母化。
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自然金、自然银。氧化带中可见斑铜矿、孔雀石、褐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重晶石、萤石等。矿石构造有块状、网脉状、浸染状、角砾状构造等,矿床成因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2、角砾岩筒中细脉浸染状多金属矿-小孤山多金属矿
矿化发育在角砾岩筒内,该含矿角砾岩筒平面呈椭圆形,由三条环状或半环状张扭性断裂组成的环状构造控制。岩筒分为隐爆相和次火山相两种岩相,隐爆相的角砾岩呈环状分布,角砾成分为混合花岗岩。次火山相分为三期,均为酸性熔岩,早期为含角砾石英斑岩,呈岩株分布在岩筒的中心部位;中期霏细岩呈放射状分布在岩筒内;晚期的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多呈脉状侵入岩筒内。岩性由内向外依次为混合花岗岩质集块角砾岩、凝灰质角砾岩、混合花岗质集块角砾岩
蚀变及矿化发生在含角砾石英砾岩及霏细岩形成阶段,多数矿化体赋存在含角砾石英斑岩内。矿化在空间上有着明显的分带现象,角砾岩筒的南东部为铅锌矿化、北西为铜矿化。早期蚀变为全筒式,主要有黄铁矿化、叶腊石化,晚期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铁锰碳酸盐化等。晚期黄铁矿产出形式有二种,一种是呈团粒状集合体分布,分布不均,与金、锌矿化较密切;另一种是黄铁矿细脉状分布,与金、银矿化密切。
矿石类型为含矿角砾斑岩型、含矿霏细岩、含矿石英正长斑岩等。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辉钼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自然金、自然银。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重晶石、萤石等。矿石构造为细脉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结构为碎斑结构、霏细结构、斑状结构、晶粒结构,
四、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虽然该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但经过对该区资料综合研究和民间找矿提供信息,该区仍具找矿前景。该区金矿找矿标志主要为:基底断裂带特别是基底断裂带发育处,不同方向的深断裂、次级断裂的变化部位,有火山环状和放射状断裂系统;围岩有充分分异的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和脉岩或基底老变质岩;地表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钾长石化蚀变等,地表有Au、Sb、Hg等组合化探异常。
重点找矿预测区:
1、白杨树沟预测区
预测区处于山海关古隆起砬子山上叠式火山盆地北缘,和尚房子一围屏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的南侧,区内成矿环境与温杖子金矿相似。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中生界白垩系义县组火山岩、火山角砾岩和燕山期细粒花岗岩。区内东西向断裂构造发育,岩石硅化、绢英岩化、钾长石化蚀变强烈。水系沉积物Au,Cu,Pb,Zn,Mn,Hg,Sn,Co,As组合异常发育,Au最高值650×10-9(2)。地质工作地表发现长近千米的含金蚀变体,预测该区为寻找裂隙充填型或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有利部位。
2、北大山预测区
预测区位于小孤山一影壁山火山热液成矿带的中部,区内出露的岩石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和燕山期细粒花岗岩,区内东西向断裂构造发育,岩石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钾长石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强烈,沿东西向断裂Au、Ag、Cu、As化探组合异常发育,异常最高值Au873.3×10-9,Ag9060×10-9。在该区东西向断裂的东部发现隐爆次火山角砾岩型金矿,预测该区为寻找裂隙充填型或角砾岩筒中细脉浸染状金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
(1)辽西西部中生代火山岩地质与矿产研究报告 1985年9月
(2)辽西八家子-杨家杖子成矿带水系沉积物异常分布特征及找矿预测 王俊清、王艳 辽宁地质 200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