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学校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互动形成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 新课改;课堂;新型;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42-01
为了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下,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也曾经说过: 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 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要求: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 教师是惟一的知识拥有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教学过程中, 体现了三个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受这种影响,在现实中师生关系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立或紧张的。据此,笔者通过对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 更新教育观念为先,树立教师威信
思想观念是人们行动的灵魂,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不首先实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树立和强化师生平等意识, 就很难超越旧有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教师观、学生观和价值观, 从传统教育的条条框框解放出来, 必须用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 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 不是从头脑中所想象出来、设计出来的人出发, 而是从生活在纷繁复杂、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中的富有生命情感需求的人出发, 去把握、研究、思考、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 才能得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是“ 辛勤的园丁” 。教师是教育者, 建立教师威信, 对于形成正常的师生关系, 建立正常学校秩序,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都是十分必要的。真正的教师威信的建立必须依靠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具有童心、公正感和自制力。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 教师公正就是要求教师对于不同相貌、性别、智力、个性, 对于不同家庭社会背景、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 要一视同仁。
二 以爱为本,爱由心生,师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教书育人, 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教师, 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 从心里充满对每一个孩子的爱。尽管有的孩子有毛病甚至有越轨行为, 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很多麻烦, 但教师对孩子的爱要始终如一。可见, 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是促进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的强大推动力。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爱是教师美好心灵的一种表露, 是优质品质的一种表现, 这是学生最现实的审美感受, 使他们亲切地感受到教师心灵的美好, 获得真、善、美的熏陶, 从而激起仿效的欲望。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 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 尊重、信任学生,做学生心目中“善解人意”的老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要相信孩子中》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们希望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 是不断追求、进取向上的动力, 是生活的精神支柱, 有了自尊心, 人才能自爱、自严、自重; 做了错事才能自责, 才能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自尊和尊重他人,是现代社会里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一种健康的人格态度。尊重与爱心是老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应常站在学生的立场换位思考,关注并认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一颗仁慈和宽容之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自尊心对每个学生而言, 都是非常可贵的, 但也是非常脆弱的。它就像一张白纸, 你一旦捅破了它, 他就会破罐子破摔。所以, 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的人格, 维护学生在同学们面前的形象。
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发生事情时,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做学生心目中“善解人意”的好老师。
四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民主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调动和驾驭课堂上。调动和驾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调动学生和驾驭课堂的关键在于老师的导向, 应该是师生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探讨中得到知识的提升, 即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学生都可以而且也应该获得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 这样, 通过对问题的共享和对话, 才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互动中获得相互的信任和尊重, 在悄无声息中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否则, 只是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 对或不对, 让学生变得人云亦云, 随声附和, 失去了创造力, 这本身已失去了教育的意义。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也探刻感受到, 只有树立民主作风, 在教学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尊重学生与其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五 注重学生个性,课堂中常用鼓励与表扬的话语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对于待进生来说, 老师一句很随意的赞语, 也能唤起他的自信心。作为一个教师, 只要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 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 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1] 刘正伟.教师专业日记与专业成长[J].教育发展研究.2005,(2)
[2 ]班华.《中学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 燕国材.章健华,教学新论-情知交融教学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2,(5)
关键词: 新课改;课堂;新型;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42-01
为了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下,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也曾经说过: 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 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要求: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 教师是惟一的知识拥有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教学过程中, 体现了三个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受这种影响,在现实中师生关系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立或紧张的。据此,笔者通过对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 更新教育观念为先,树立教师威信
思想观念是人们行动的灵魂,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不首先实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树立和强化师生平等意识, 就很难超越旧有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教师观、学生观和价值观, 从传统教育的条条框框解放出来, 必须用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 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 不是从头脑中所想象出来、设计出来的人出发, 而是从生活在纷繁复杂、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中的富有生命情感需求的人出发, 去把握、研究、思考、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 才能得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是“ 辛勤的园丁” 。教师是教育者, 建立教师威信, 对于形成正常的师生关系, 建立正常学校秩序,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都是十分必要的。真正的教师威信的建立必须依靠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具有童心、公正感和自制力。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 教师公正就是要求教师对于不同相貌、性别、智力、个性, 对于不同家庭社会背景、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 要一视同仁。
二 以爱为本,爱由心生,师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教书育人, 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教师, 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 从心里充满对每一个孩子的爱。尽管有的孩子有毛病甚至有越轨行为, 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很多麻烦, 但教师对孩子的爱要始终如一。可见, 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是促进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的强大推动力。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爱是教师美好心灵的一种表露, 是优质品质的一种表现, 这是学生最现实的审美感受, 使他们亲切地感受到教师心灵的美好, 获得真、善、美的熏陶, 从而激起仿效的欲望。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 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 尊重、信任学生,做学生心目中“善解人意”的老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要相信孩子中》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们希望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 是不断追求、进取向上的动力, 是生活的精神支柱, 有了自尊心, 人才能自爱、自严、自重; 做了错事才能自责, 才能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自尊和尊重他人,是现代社会里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一种健康的人格态度。尊重与爱心是老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应常站在学生的立场换位思考,关注并认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一颗仁慈和宽容之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自尊心对每个学生而言, 都是非常可贵的, 但也是非常脆弱的。它就像一张白纸, 你一旦捅破了它, 他就会破罐子破摔。所以, 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的人格, 维护学生在同学们面前的形象。
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发生事情时,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做学生心目中“善解人意”的好老师。
四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民主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调动和驾驭课堂上。调动和驾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调动学生和驾驭课堂的关键在于老师的导向, 应该是师生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探讨中得到知识的提升, 即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学生都可以而且也应该获得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 这样, 通过对问题的共享和对话, 才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互动中获得相互的信任和尊重, 在悄无声息中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否则, 只是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 对或不对, 让学生变得人云亦云, 随声附和, 失去了创造力, 这本身已失去了教育的意义。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也探刻感受到, 只有树立民主作风, 在教学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尊重学生与其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五 注重学生个性,课堂中常用鼓励与表扬的话语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对于待进生来说, 老师一句很随意的赞语, 也能唤起他的自信心。作为一个教师, 只要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 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 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1] 刘正伟.教师专业日记与专业成长[J].教育发展研究.2005,(2)
[2 ]班华.《中学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 燕国材.章健华,教学新论-情知交融教学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