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改革突破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CY10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几年前民生新闻香飘全国,成为电视台“卖点”、老百姓“看点”、学术界“热点”。但是伴随电视新闻发展其问题也日渐暴露,民生新闻究竟将何去何从,它能否保住自己的优势并扩大影响力?笔者认为,改革民生新闻过度民生的内容,真正为百姓提供有价值的生活资讯,才是必经之路。
  一、民生新闻目前存在的问题
  (1)题材过于狭窄。民生新闻以民本理念为基本诉求,一方面它赢得了普通百姓欢迎的“卖点”,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它的“手脚”,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时政新闻、宏观经济新闻、国际新闻以及记录时代、社会变迁的重大主题报道被人为地“关”在了“门”外。这一“关”,使得民生新闻眼界不高,从而难以掌控與论主动权和主导权,更难先人一步地赢得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不同电视合、不同频道之间题材重复、撞车现象司空见惯、防不胜防,同质化相当严重。在实用资讯方面也常常是:新瓶装旧酒,常唱“四季歌”。提供诸如“夏天要防晒”“秋凉防感冒”“生炉子防中毒”“春运来了提前购票”这些东西,所谓“最新的资讯”流于口号。长此以往,民生新闻发展的动力源必将枯竭,品牌也将没落。
  (2)内容过于琐碎。透过眼下看似红火的民生新闻栏目,以及形形色色的新闻内容,从中我们很难看到眼前一亮的东西,也难有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停水停电、环境卫生、噪声扰民、火灾车祸、邻里纠纷、假冒伪劣、投诉告状等内容,几乎每天频繁无休止地出现在同一城市的不同频道、不同时段的类似民生新闻栏目中。乍一看还有点意思,再看就没兴趣,反复地看那叫“烦”。有人总结:什么叫民生新闻,就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鸡零狗碎。亲民倒是的确亲民,“三贴近”也做得不错,但片面理解了“民本取向”,过分强调了本土化特色,使新闻变成琐闻。这些“新”仅能充当谈资,难以发挥“环境守望”的社会功能。作为新闻媒体和职业新闻人,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占用如此多的新闻资源和频道空间做出来的新闻,新闻价值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其结果无疑是得不偿失。
  (3)表达方式单一。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然而、由于这些栏目过分地强调媒体“帮”、主持人“说”和记者“助”的特色,大量可以创新形式、挖掘题材、拓宽领域的多样性新闻素材没有被真正发掘;相反,一条鲜活有趣的新闻往往因此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并且,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频道与频道之间,节目结构、表现形式、主人风格多有雷同。极端的时效追求使新闻报道仅浮于表面,内在价值白白流失。很多报道抢一时之先,吐一时之快,无暇或无力做深入调查和背景分析,民生新闻主要内容是日常小事,对这些日常小事,受众有何必要“第一时间”知道?关键是在寻常小事中挖出不寻常的故事,使受众在小故事中得到有价值的启迪。
  (4)错误认识与超越职权。媒体设立“投诉热线”加以解决并报道的相关投诉,应当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或者是居民个人无法解决、或者是相关部门又不予解决的问题。现在有观众却把媒体当成“千手观音”,不管事情的大小,甚至是举手之劳就解决的问题,也要找媒体。不仅浪费了资源和时间,也导致一些人产生依赖心理,媒体不但没有意识自己超越了职权,反而前呼后拥地凑热闹,逾越了自身的角色,造成有关部门迫于舆论压力产生误判。另外,有些媒体为了在同题竞争中赢得更高的收视率,忘记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为群众“排忧解难”时,不是通过对报道内容的深层次、全方位、冷静地分析和解读来积极正确地引导观众、引导舆论,而是过多、过分地强调视觉冲击力。猎奇心使“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成为合理,更有甚者,歪曲事实,捕风捉影。对一个题材、一则新闻进行自然主义的所谓“客观报道”,或者“胡子眉毛一把抓”,跟风炒作,遇到特别的案件或重大事件等不恰当地甚至反复和失度地予以宣扬。有的因此授人以柄,给政府相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造成新的困难,有的造成视觉污染,损害了民生新闻的品牌形象。
  二、电视民生新闻怎样突破
  民生新闻是时代的产物。民生新闻要本着“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以积极的心態,健康的内涵来表达。
  (1)坚持社会责任第一的指导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民生新闻正是淡漠了责任感、公益心,广告求多、利益求大,方才导致其风格求软、品味求低、色调求暗、题材求小、取材求窄、分量求轻。媒体应尽可能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并以前者为重。民生新闻也应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时效性,从本地实际需求出发,做好本地内容的同时,学会找到时政、经济等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与百姓生活的切入点,把时政和经济新闻转变成民生新闻,形成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生活资讯,无论是灾害报道还是轶闻趣事,都应该始终坚持反映民众心声、维护社会安宁、呼求公平和正义,都能够通过真实的镜头、人性的叙述、精辟的点评,达到凸显社会关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从而使民生新闻突破就事论事的层面,赋予自身新的文化内涵和深层的社会意义。
  (2)要理智地对待观众口味。一方面自觉抵制不健康的需求,另一方面对观众的品位加以积极向上的引导。多选取“富有营养”的新闻材料:①真实报道社会环境的客观变化、文明进步的重大动向、全国各地重大突发事件调查等。②从民生角度深刻解读政府决策,多报道有意义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新闻。③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用建设性的态度去披露社会阴暗,展示社会矛盾,为政府献策,为百姓解忧,“负面报道”要发挥正面效应,为公众提供警示意义。④关注群众投诉热点,贴近群众所思所感,结合社会发展动向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各种资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它对受众的尊重和满足不是一味地迎合,更应该考虑怎样满足受众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民生新闻关注民生,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必定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3)正确认识自身的职责和定位。媒体只是一个媒介,如果要解决问题的话,不是凭借深入报道或者强烈倾向来做,而是先要调查,在搞清楚事情前不应该主动介入、越俎代庖告诉别人这个问题应该这样办,那个要那样办,政府职能部门该干的事情由政府职能部门干。媒体应该清楚自己的角色,明白什么事情应该什么部门干,即使这件事情解决好了也不是媒体的“功劳”,而是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结果。只有这样才是一个良好的社会运作机制。现在可以追究政府的“不作为”,这就是媒体的权力。我们不能“越”,不能过分,不要做不该干的事情。   (4)貼近生活,反映民情。民生新闻在题材选择上要关注身边的事件,报道视点始终瞄准市民关注的热点、焦点及衣食住行等实际问题,将老百姓作为新闻的主角,让老百姓讲他们自己的故事。记者或深入社会底层,站在街头巷尾,出现在新闻的第一现场;或扶助困难群体,曝光社会的阴暗角落;或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为市民提供各种实用性的生活资讯,服务百姓需求。总之,民生新闻关注的对象应该是平民百姓,反映的内容是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遇、所做、所惑、所想,是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
  民生新闻要以平民化的姿态,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贴近老百姓的社会现实生活。不仅要尊重百姓的知情权,而且还要给予百姓以表达的权利和机会,实现话语权的转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民生新闻应以平民视角反映百姓生活。
  在强调贴近性的同时,不能忽略民生新闻应具有的文化层面所具有的审美品格和文化内涵,这可以说是民生新闻在社会文化学上所产生的价值意义,同时也可以看成是节目(栏目)在品位与导向上的量度和要求。一条好的民生新闻,或抨击了丑恶现象,或弘扬了社会新风,或传播了现代科学,或促进了社会进步,或提倡了健康情趣等。同时,从艺术美的角度出发,新闻应该“示美”。强调现场感、具有相当可视性的民生新闻,或促人振奋、或催人泪下,肯定了普通人的生活信念与生存价值,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正是由于这种审美效果的存在,民生新闻才不会仅停留在市井趣闻,它的内容优势才能更完整地凸显出来,正是在这种对日常生活“审美”的聚焦中,平常的市井生活才能获得仪式性的观看价值。
  (5)创新栏目方式,扩大报道范围。民生新闻应该博采众长、广泛吸取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国内国际新闻等诸多新闻类别中的“合理内核”。在不久前,一项对某城市主流人群的一次微型调查中,发现读者“第一感兴趣”的前三名是:时政新间、社会新闻、独家报道。可见,眼下被不少“民生新闻”栏目抛弃的“时政新闻”在群众中其实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和“收视潜力”,关键是看我们用怎样的视角和方法进行报道。其实,“国计”从来都是与“民生”水乳交融的。国家的政策方针、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地方政府的举措动作,无不与民众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媒体完全有义务、有责任为民众及时提供资讯并释疑解惑。
  (6)向报纸学习,在深度上下功夫。在全媒体时代,及时了解更多的新闻和信息资讯固然是人们的渴求,但对一个新闻事件的全方位解读和剖析乃至观点的提供,仍是绝大多数受众的愿望。同时,这也是一家媒体整体实力和新闻敏感度的具体体现。独家报道、深度报道既是许多报纸的强项,又是读者忠诚于报纸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方面的确值得电视媒体的借鉴。
  从央视最初《东方时空》的创办,到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李敖有话说》的面世,还有各频道引进资深报人、专家、学者进行“今日关注”“时事点评”“风云对话”等,加上那些原本就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而创立的名牌栏目《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等,电视荧屏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要将新闻做深、做透、做强,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探寻新闻事实真相、探究新闻背后故事、思考事件影响和发展趋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传媒影响力[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2]陆小华.激活传媒:传媒竞争力发掘与执行策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3]韩苏蔚.民生新闻如何在改革创新中寻求大的突破[J].电视研究,2014(8):29-30.
  [4]宋 妍.民生新闻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现代视听,2009(12):71-74.
其他文献
随着传播学研究在国内的兴起,议程设置理论也逐渐被国内学者所认识和接受。随着人类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广泛出现,产生了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就议程设置方面的博弈现象。  《议程设置的博弈:主流新闻媒体议程设置与青年大学生舆论引导研究》一书就是关于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议程设置方面研究的代表作。该书于 2015年10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议程设置理论的参照下,利用理论研究和实证
期刊
The media plays an integral role in society because it helps in getting a message across to the masses.There are several forms of media like radio,television,and newspapers which are the primary means
期刊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社会工作专业最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是个案工作最基本的理论分析模式之一。它的基本理论假设有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对服务对象的假设、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及对人的价值的假设。心理社会模式主要适用于生活中遭受變故并对过往经历耿耿于怀的对象,这个理论模式适合于笔者的案主,在经过背景资料搜集后,笔者决定运用直接治疗技巧中的非反应性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  一、个案背景及案例分析  (一)个
期刊
高校技术转移对企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国内高校作为知识产权第二大拥有主体,其转化实施率却不尽如人意[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创新链条衔接不畅、供需对接不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指出要从技术转移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出发,从基础架构、转移通道、支撑保障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布局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知识产权评议的必要性
期刊
我校光电信息科学工程专业自招生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成绩,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我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本专业培养目标,对光电信息实验实训中心进行改革和建设。  一、光电信息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思路  根据我校所处地方光电产业发展情况,我校光电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能在光电子、激光、光通信、光电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根据此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加强了光电信息
期刊
我做了两年的高中班主任,把自己的心路历程概括成“从干劲十足、自信满满到疲惫不堪、彷徨迷茫”一点也不为过。部分学生对行为规范的漠视和对自身学业的不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甚至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因缺乏适当沟通而造成的矛盾和冷战、琐碎的班主任日常管理事务以及各式各样的班主任考核指标等,这些几乎浇灭了我做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两年下来,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踌躇满志不见踪影。  暑假期间,没有了日常繁重的教学和班级管
期刊
一、继续教育的类型  目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主导的开放教育。开放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同时,只要年满17周岁,取得高中以上学历,就可以申请入学,不需要参加成人高考。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开放教育的全国在校生
期刊
一、微信朋友圈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正面影响  1.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  “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是本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民族文化的开拓者,是民族前进和发展的中流砥柱,我国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央民族大学通过微信朋友圈及时推送的《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文章,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不间断地学习,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觉悟。辅导员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
期刊
摘 要: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个人成长、成才中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美院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问题,文章从表现、起因、可行策略几方面展开,以期探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学生个体等方面,可操作可践行的方法。  关键词:美院学生;自我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9-27  文章编号:2095-624X(2018)31-0151-02  自20世纪末我国高等
期刊
一、引言  教师现有教学改革的焦虑与固有教学理念的矛盾,学生“嗷嗷待哺”的教学期待与“照本宣科”的教学现状的矛盾,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亟须突破的瓶颈。参与式教学是在决定如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咨询学生、师生间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为教学出谋划策,师生间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立足“学前教育学”教学现状,实施参与式教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