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恺之绘画美学的艺术特质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m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绘画史上,顾恺之的地位举足轻重。顾恺之以人物画见长,其绘画作品中人物画数量最多,也最为出色。顾恺之的文化与艺术素养极为深厚,其在人物画的美学理论方面成就卓著。通过分析传神写照、画境叙事、迁想妙得这三个顾恺之提出的著名论点,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顾恺之绘画美学的艺术特质。
  关键词:顾恺之;绘画美学;传神写照;迁想妙得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痴绝。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同为“六朝四大家”。其创作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山水、花鸟、猛兽、人物等。山水画有《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图》,使人如临其境;花鸟画有《木雁图》《凫雁水洋图》,观之赏心悦目;猛兽画有《虎啸图》《十一头狮子图》,望之生气勃勃;道释画有《列仙像》《三天女像》《维摩天女飞仙图》,极为传神;人物画有《古贤图》《司马宣王像》,涉及古圣先贤、先代帝王将相和同时代人物,神形俱佳,在顾恺之众多绘画作品中占比最多。据考证,顾恺之真迹早已失传,现存其经典代表作品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图》皆是后代的摹本。但杨新、石守谦、巫鸿等人分析了三幅作品的创作时代和作者创作风格,认为原作者并非顾恺之。此外,韦宾、刘屹等认为顾恺之的三篇绘画理论著作《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皆是伪作[1]。为进入顾恺之的绘画艺术语境,暂且搁置这些争议,以探析顾恺之绘画语言的艺术特质。
  一、传神写照
  中国绘画史上名家众多,突出的绘画语言的表现特征意味着画家创作风格个性化的形成。他们要解决的已不是绘画的内容,而是“怎样去画”的问题。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重要的绘画美学论题。观顾恺之的画作,其着重点已非摹仿外在的“像”,而是内在神韵,抓住绘画对象的本质特征。顾恺之的“以形写神”是其绘画语言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也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地位。
  魏晋时代,清谈之风盛行。顾恺之所绘人物对象,如裴楷、谢鲲、殷仲堪、王安期、阮修、谢安、桓玄等人,皆是清谈高手。顾恺之本人在清谈名流中也有一定的地位,谢安对他评价极高。“神”这一概念,在魏晋人物品藻和人物画品评中被大量使用,例如“神明太俗”“如有神明”“传神写照”“神明英发”“神明清澈”“神心警悟”等用语的出现。在这样一个重“神”的环境之中,“神”之用语进入绘画理论并占据重要地位是必然的。顾恺之多次将“神”这一概念用于人物画品评之中,例如《论画》中的“《醉客》作人形,骨成,而制衣服幔之,亦以助醉神耳”[2]。《魏晋胜流画赞》中也提到“凡生人,无有手揖眼视而前无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3]。《画云台山记》中亦言:“画天师,瘦形而神气远,据涧指桃,回面谓弟子。”[4]顾恺之在绘画创作中将自己对“神”的领悟发挥得淋漓尽致,完全做到了“以形写神”。
  顾恺之作画,不僅在人物外在环境和衣饰上下功夫,更追求在这可见物象中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表现出来。顾恺之认为画作要达到传神的效果,就要对人物的个性、风采、情致、趣味有深入的把握。此外,顾恺之为表现出魏晋人物的特色,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春蚕吐丝,一种既雄劲又连绵优美而富于韵律感的线条[5]。观顾恺之作品《列女图》,人物衣饰纹路条条相接,人物造型的线条细密绵长,没有断开,使衣饰与人物浑然一体,从而突出列女的端庄秀丽。细看人物表情,平和自然而又神态各异。人物气质高贵,风采出众。《女史箴图》与《洛神赋图》则更为传神,顾恺之抓住了人物的情感和神情。《洛神赋图》中,顾恺之描绘了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相逢的情景,洛神立于水面之上,衣饰飘逸,身姿灵动,神情从容,表现出一种由内而发的动态之感。至于曹植,其身体微微前倾,并伸出双手挡住众随从,视线望向洛神,目光灼灼。顾恺之以动作和神情表现了曹植见到绝世容姿的激动喜悦之情。一众士兵则保持当前的行动姿态,但目光呆滞,表示洛神突然的出现让士兵们措手不及、目瞪口呆。顾恺之的“以形写神”,正是通过捕捉外在的“形”之一瞬,到达人物内在之“神”,也让他超越了外在的“形”,直抵人物内心深处。
  二、画境叙事
  顾恺之绘画语言突出的艺术特质之二正是“画境叙事”。顾恺之的创作技法高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如前述的“春蚕吐丝”法,以独有的绘画语言对人物的发饰和衣饰进行独特绘制,这也让他更容易捕捉到人物外在表现的特色。同时,在外部环境的营造上,顾恺之采取了简约化的处理方式,将几样有代表性特征的物品突出出来,并不烦琐,以此烘托中心人物,并点明画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在对外部环境、外在衣饰、人物举止容态进行艺术处理后,画面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叙事语境。顾恺之所绘之画,通过对绘画对象其形其神的塑造,呈现出一个具体的叙事情节。经典三图自不必说,其分卷叙事的方式本身就表示了画境叙事的绘画语言表现特征。例如《女史箴图》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女色误国的故事等。作品描绘了上层妇女梳妆打扮的日常生活,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不同的人物,在顾恺之的笔下流露出不一样的表情,展现不一样的风采,也代表着不一样的画境叙事。
  顾恺之所绘的人物画,有的是自发而作,有的则是应邀而作。裴楷、谢鲲、殷仲堪、王安期、阮修、谢安、桓玄等魏晋名流,在他的画中,生气勃勃,形神俱在,似乎能张口吐露一生的故事。顾恺之画裴楷像,以加强面颊上的三根毫毛的细节刻画,使其形象高度传神。
  顾恺之创作了《维摩诘像》。相传维摩诘是毗耶离城中一位看透尘世名利、领悟道中妙法的居士。这位高人同寻常绝于声色犬马的居士又不一样,而是在尘世中又超越于尘世。即维摩诘身在世俗声色之中,却能与之保持心的距离,秉之以佛法大道。此外,维摩诘还具有极高的辩论之才,因此魏晋清谈名流对维摩诘居士无限向往和崇拜。顾恺之抓住了维摩诘“清羸”之容的本质特征。在其所绘之画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病弱之态的维摩诘,细观维摩诘凝重清朗的面容,可以看出其睿智多思的神采。顾恺之捕捉到的画境瞬间,正是维摩诘在病床上准备起身迎接释迦牟尼派来问疾的弟子的瞬间,流露出一丝慵懒、一丝郑重、一丝勉力。《维摩诘经》的原文并没有对维摩诘有任何直接的形体特征描述,顾恺之以他特有的绘画语言将维摩诘塑造为“秀骨清相”的形象,不仅寄托了他的艺术理想,也代表着整个时代对维摩诘乃至智慧与辩才的理想追求。顾恺之的画境叙事,不仅叙说了单个人物的传奇,更传达了一个时代的故事。   三、迁想妙得
  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还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绘画美学命题,就是“迁想妙得”。原文如下:
  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这个绘画美学命题是对绘画艺术创作中想象力的论述。在顾恺之看来,“台榭”这类器物比较容易画好,但是比较麻烦,因为需要参照现实生活中的台榭来完成。顾恺之为什么认为人是最难画的在前文已经论述过了,因为人物不仅需要准确把握与塑造外形,更应该在人物本来的形象上充分地体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其难度就在于画家需要调动艺术想象力,也就是艺术创造力。樊波认为:“应该说,‘迁想妙得’的过程,就是一种达到创造目标的想象过程,是将现实的生活原型转化和提升为艺术的审美形象的过程。” [6]由此可知,顾恺之的绘画美学命题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体系的,也是遵循绘画创作规律的一种探索。
  “迁想妙得”也是对前面两种绘画美学命题的总结与升华。从绘画创作本身来说,如果没有很好的造型能力,就无法实现所谓的“以形写神”。也就是说,形与神都能很好地表现与塑造,才能算是达到绘画创作的基本水准。总体来说,就是强调人物画的造型的重要性,最终要达到“形神兼备”。同时也要注意,人物画的塑造与描写离不开对具体的社会环境的描写,这样才能使人物具有十分生动的气度与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最终通过对人物画的充分描写,传达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与气质。这些都需要艺术家借助想象力来完成,其实也与艺术家的人生阅历与生活感悟是分不开的。
  四、结语
  顾恺之的“三绝”之称是当时社会对他的整體评价。
  《中兴书》曰:“恺之博学有才气,为人迟钝而自矜尚,为时所笑。”宋明帝《文章志》载桓温之言,说:“顾长康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平平耳。世云有三绝:画绝、文绝、痴绝。”《续晋阳秋》曰:“恺之矜伐过实,诸年少因相称誉,以为戏弄。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自云得先贤风制,瞻每遥赞之。恺之得此,弥自力忘倦。瞻将眠,语槌脚人令代,恺之不觉有异,遂几申旦而后止。”[7]
  从世人称其为“三绝”的角度来看,顾恺之的艺术与才华都是盖世的,其综合文化素养足以让后人顶礼膜拜。顾恺之的绘画美学思想,既是魏晋以来重要的绘画理论,也在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对后世影响深远。
  顾恺之关于人物画创作的三个理论观点,影响与指导了后世的人物画创作。陈传席认为:“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理论丰富多彩,都是在顾恺之绘画美学观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顾恺之是第一个系统的、明确的中国画学的指导者。”[8]
  参考文献:
  [1]邹清泉.顾恺之研究述论[J].美术学报,2011(2):45-46.
  [2]顾恺之.论画[M]//于安澜.画史丛书.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70.
  [3]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M]//于安澜.画史丛书.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71.
  [4]顾恺之.画云台山记[M]//于安澜.画史丛书.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71.
  [5]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5.
  [6]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230.
  [7]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75.
  [8]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20.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美术馆
其他文献
曾被纪检机关痛批为“金钱的奴隶”的浙江厅官陈祥荣近日获刑。3月26日,浙江舟山市中院公开宣判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祥荣受贿案,对陈祥荣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十万元;对陈祥荣受贿所得赃款、赃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2000年至2018年,陈祥荣利用担任临海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副书记、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区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及个人在企业上市、项目用地、房产开发等事项
期刊
摘 要:中国的绘画人类学在老一代人类学家和画家研究的基础上,并在新一代学者的研究实践下初步建构起来。中国绘画人类学走过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已然颇丰,初步形成了绘画本位的绘画人类学与人类学本位的绘画人类学两种立场。通过分析中国绘画人类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为绘画人类学寻找一个合适的学科定位,推进绘画人类学的学科建设。  关键词:中国绘画人类学;学科定位;学科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
作者简介:   黄溢琳,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创意制板。   徐明明,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傳统手工艺的设计再造。   肖志轩,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设计。   黄熙,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建成环境与人的关系。
期刊
作者单位:   廣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期刊
正值中考、高考录取升学的关键节点,为持续刹住“升学宴”“谢师宴”等宴请歪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龙马潭区纪委监委持续“亮剑”,通过发送廉洁短信、“一对一”约谈等方式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早提醒、早预防,敲响廉洁警钟。7月以来,龙马潭区纪委监委纪检监督室、驻区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通过明察暗访、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大对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的监督检查力度,嚴禁借子女升学名义违规
期刊
摘 要:宗徽宗时期创办的画学在中国美术史上存在的时间较为短暂,犹如昙花一现,却独树一帜,是后世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关于徽宗朝画学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中在管理、教学、招生、考核办法等方面。虽有部分学者的研究对宗徽宗时期画学取士标准的内容有所涉及,但都因篇幅限制或论题重点不同,或举有遗漏,或语焉不详。基于此,根据史料记载,探究北宋国子监画学取士标准设立的思想
苏轼的宦游人生,后人為什么会用“8341”来概括之?韩愈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何会有“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如此强烈的负能量?这一切,都源自古代异地为官的用人制度,也就是避籍制度。  古代朝廷为防范地方官场腐败、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不得不让“牧羊”的地方官常年异地迁徙。大部分官员未等到三年一考便被异地调任,漫漫赴任路,有强盗、灾病、车祸,到了地方语言不通,还有胥吏作乱。在权力与乡愁中
期刊
摘 要:中國画是否要吸收西方绘画思维、如何将传统气韵与时代脉搏融入创作,这一问题始终存在着诸多争议。通过对于明代画家张宏代表画作与思想体系的阐述,分析其绘画思维的独特性,论述张宏绘画对于现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启发,进而回答如何改良中国当代受到了近代画坛粗野一面影响的山水画、山水画中传统气韵与时代脉搏如何相融这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山水画;张宏;现代性;文化交流  在17世纪的绘画史中,最显著且最具
摘 要: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图像在绘画中的运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数字图像时代,滥用图片的现象在油画创作中日益严重,模糊了图像与绘画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正确认识图像与人类、绘画的关系,正确看待图像对绘画方式的变革。通过分析图像在油画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图像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策略,以更好地帮助绘画创作者正确地应用图像,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油画作品。  关键词:图像;油画创作;速写  纵观西方油画传入中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的建设也在加快脚步。由于时间、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校园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校园中绿色空间的建设方面。通过剖析校园群体的需求、校园中绿色空间与校园群体的相互影响,提出社会互动性下的校园绿色空间设计策略。  关键词:校园建设;绿色空间;社会互动  如今在校园建设中,生态校园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的室内外空间需要不断满足人性化、精细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