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3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学校体育教学论文作者的分析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xy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特别是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通过对我国13种体育核心期刊近10年来所发表的有关体育教学类的论文总量和各年变化趋势、研究类型、研究方法、作者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来了解我国体育教学研究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并探索其发展趋势。初步了解和把握我国体育教学科研的优势、特点、不足和发展趋势,以期(及)有助于对今后人们在研究内容、研究方向有所借鉴和参考;也有助于我们反思和加深对我国体育教学研究现状的认识,找到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体育教学论文;作者分析
  体育核心期刊代表了我国体育科研的最高水平,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核心期刊中的学校体育教学相关论文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由于学校体育教学科研论文与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的相关性,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可以确定学校体育教学领域文献的利用率,确定文献的保存年限。找出学校体育教学领域的影响力较大的作者,为指导相关人员阅读提供最佳方案。通过对学校体育教学科研论文的发展现状、动向以及内部结构的变更等一系列潜在的动态趋势进行定量分析、定量评价和预测,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研究学校体育教学科学的前沿,是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发展能密切配合客观实际的需要。从而丰富我国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的统计调查的研究成果,对学校体育教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数。有助于揭示该领域科研文献传播利用情况、分布结构和规律、学科发展的进程和规律等状况,对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科研的不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第一作者的主体情况
  41-50岁的学者数量最多,占41.20%,这一年龄段的人在事业上是鼎盛时期,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科研的主要生力军。31-40岁的作者处在第二位,占27.66。说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科学研究后继有人。50-70岁的这一年龄段人群占22.72%。值得可喜的是,30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占总人次的3.00%。
  职称为副教授和讲师的作者居多,占总数66.64%。其次是正教授,占职称总体的19.73%。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国职称评定政策有着直接关系。
  在进行论文梳理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相关论文的学历情况未明确标明,因此无法全面的数理统计。在统计到的学历情况来看,如表3,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主体作者群,是有学历标注论文总体的91.72%。其中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较大,没有博士后论文出现。硕士生及以上学历的研究者,研究能力相对较强,研究水平较高,其文章较容易被核心刊物刊登。未标明学历的论文有438篇,占论文总数的41.99%,建议核心期刊对加强作者信息的标注规范度,为今后的科研调查提供方便。
  二、作者的合著情况
  (一)合著度与合著率
  随着科学研究技术的迅猛发展,合著现象已经普遍地存在科学研究当中。现在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很难通过独立一个人的研究工作来完成,往往需要和其他人合作进行工作来完成。一篇有适量合作者的学术论文说明了此论文的科研分工协作程度比较高,有利于合作研究者知识水平的发挥,论文结构的安排、语言运用、写作技巧等方面会更加完善,對提高作者研究水平和学科研究的整体水平等都大有益处。因此,常用合著度和合著率来评价合著的情况,合著度是平均每篇论文作者署名人数,合著率是合著论文占总论文篇数的比率。
  2005-2011年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文献作者共2915人,文献作者署名最多人数的为8人,平均每位作者发文0.35篇,合著度为2.82。
  二、合著类型
  表 1论文合著类型表
  作者合著类型为同一单位著者、同一地区跨单位、跨地区跨单位、跨国 4 种类型,2005—2011年作者合著情况如表1。其中同一地区跨地区的合著类型比例最高,为 37.15%,特别是高校与高校间所占比例较高。说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研究人员较注重地区合作交流。其次是同一单位合著类型占 24.37%,最后是国际间交流仅占 0.13%,其合作者来自于美国。
  三、作者的机构分布
  表2 发文机构分布表
  由表 1可以看出,1034 篇论文中有 8 篇没有标注作者的单位。我们对有标注的1026 篇的著者单位进行类型统计。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最为活跃,发文作者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其中非师范类与师范类体育学院分别占35.88%和55.61%。可以认为目前我国师范类体育学院在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是论文的主要生力军。由此也表明我国体育院校人才密集,“其他”是指政府机构等单位,仅占 1.93%。
  参考文献:
  [1]戴龙基,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杨栋、熊曼丽、谭志刚、邹卫国.2000-2009年十年间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述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数据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运用体育场馆与体育管理的相关知识,分析研究了我国体育场馆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和场馆的主要分类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以达到我国体育场馆在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等各方面更加合理的目标,更好的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体育场馆;体育管理;群众体育  一、问题的提出  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介绍,2000年的群众体育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理清思路,提供借鉴,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 德育教育 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是深受儿童喜爱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德育与体育是学校教
期刊
【摘 要】体育教学的情感,是指教学双边活动中所产生的与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且更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知、能、意、行的结合,它与体育专业技能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体育教师要充分把握体育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健康观以及积极的情感世界。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大学生网络虚拟主体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网络对大学生虚拟群体的意识与行为造成了消极作用。指出创新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路径:高校要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构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德育教育师资团队;构建校内外共建的德育教育模式。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中学校园里参加体育活动的女生人数远远少于男生人数的现象出发,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女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错误观念造成的。进一步从六个方面介绍了来培养女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第一方面,老师要提高女中学生对体育作用的认识。第二方面,老师应该根据女中学生的生理特点,选用适合女生的教材教学。第三方面,老师要根据女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关心学生并合理组织
期刊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部分大学生出现道德迷失的现象,突出表现为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道德践行能力弱,道德相对主义抬头等等。大学生的道德迷失固然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道德整体滑坡相关联,但究其原因是由于多元文化并存带来的文化环境造成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体验着各种价值观的彼此冲突,经历着价值选择的困惑。对成为何种人,持有何种道德价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不明确上体育课是自己的责任,对体育课的目标和体育课的功能不甚了解等情况,探讨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调动;学生;体育课;积极性  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积极性提高在心理上表现主动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求知欲强烈。在生理上反映为大脑兴奋性增强,激素分泌增多,心肺系统活动加强。课
期刊
【摘 要】近年,有关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近视、肥胖、晕厥、猝死,报道的频度和事件的严重程度令人震惊、引人深思和发人深醒。本文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研究,列举大量事实,从我国体质特差学生问题的现状、体质特差学生的致因和解决体质特差学生问题的对策等三方面对该命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体质健康;特差学生;致因;对策研究  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人类的健康,
期刊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其次,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有哪些模式。最后,探索了将探究式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方法。  【关键词】自主探究模式;小学数学;学生;教师  一、 前言  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逐渐的被自主性较高的教学方法代
期刊
【摘 要】足球后备人才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足球事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过分注重运动技能的提高,忽视了球员素质的全面发展,已不符合社会的要求。这种情况导致足球运动员素质低下,种种不良表现层出不穷。回首检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依然能够看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培养过程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从而制约了球员的全面发展。  本文以教育学和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从家庭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