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文入院】
记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一天早上,我匆匆起床,洗完脸,吃过早饭后,背上书包去上学。(开头像记流水账,缺乏吸引力,且所写的这些内容和后面发生的事情关系不大,可以适当删减)我走着走着,忽然,从那边很快地开过来一辆小轿车,“嘭”的一声撞在这边的一辆小轿车上。(事故的发生缺乏惊险场面的描写,对事故发生的双方叙述得也很模糊,“这边”“那边”指代不明)从车上下来了两个人,他们互不相让,吵个没完。(应交代清楚从哪辆车上下来的人?下来的是什么人?)最后,(“最后”用词不当,如果是“最后”就不会有后面的内容了,应改为“后来”)他们吵着吵着竟然动起手来,引来很多路人围观。(对自己和路人的围观可以从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适当描写,以增强事件的真实性和习作的生动性)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说:“你从那边开过来,没看见我的车吗?真不像话!”(“一个人”指代不明)那个撞车的人(是“撞别人车”的人,还是“被撞车的人”呢?)说:“怪我喽,谁让天下这么大的雪,路这么滑呀!”(吵架的情景是本文的一个看点,但是显然写得太过简单。既然會引来那么多围观者,而且双方都“动手”了,那这架一定吵得很激烈,如果不进行细致的描写如何能打动人呢?)我忍不住想上前去劝说他俩不要在路上吵,在路上吵影响交通多不好呀!(应该多突出“我”的参与,可以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更多地把自己融入到情境之中去)我正在为难时,来了一个警察,他钻进人群中,(称呼警察用“一个”不够尊重,应改为“一位”,并且在后面加上“叔叔”二字,“钻”不如改为“挤”更恰当)把他俩说服了。(警察叔叔说服教育事故双方的过程应该详细描写,也可以运用侧面描写,如“我”的想法、围观人群的反应等来突出警察叔叔的说服效果)他们互相原谅了对方。(应适当对当事人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进行一下描写)这时,人群散了,我也上学去了。(结尾索然无味,应该用议论的方式发表一下自己对整个事件的看法,以使习作变得富有教育意义。)
【名师处方】
读罢这篇习作,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小作者的选材还是很不错的,能够选择自己上学路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写,并且能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这一点难能可贵。但是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习作存在不少问题,归纳为三点:
1.没有紧扣主题。习作题目要求记叙“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因此在写作时应该紧扣“亲身经历”这一主题,让自己入情入境。可是纵观全文,小作者几乎没有把“我”摆进去,交代的大都是别人的事。而“我”仅是事情的旁观者和叙述人,“经历”二字无从落实,因而习作也就偏了题,写成了“我亲眼看到的一件事”了。
2.观点模糊,重点不够突出。小作者在交代事件时对发生车祸后双方的争吵和警察的调解平均用力,以致重点不够突出,也就导致了读者很难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到底是批评吵架这种不文明行为,还是赞扬警察善于调解纠纷、维持社会秩序呢?因此应该在叙事时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做到观点鲜明。
3.描写不生动。整篇习作平铺直叙,毫无波澜,内容单薄,缺少具体细节的生动描写,读后给人以空洞之感,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从格式上来说,小作者一段到底,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病文出院】
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山东邹平县广田小学
四·1班 孙贝贝
“这鬼路,真难走!”我一边抱怨,一边小心翼翼地走在雪后的马路上。尽管这样,一不留神我还是滑了一跤,重重地跌坐在了马路上。我刚爬起来,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回头一看,只见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正闪着双闪驶来,我急忙躲到一边。突然,“嘭”的一声巨响,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那辆刚刚从我身边经过的白色小轿车,因为侧滑与迎面而来的一辆黑色轿车撞到一起了。
白色轿车上下来一个小伙子,怒气冲冲地对着黑色轿车的司机吼道:“你没长眼睛啊?”黑色轿车上也下来一个小伙子,一听这话立刻回击:“怎么怨我,好好的你为什么往我车上撞?”
“谁往你车上撞了?是你不知道让路。”
“你从那边开过来,没看见我走得好好的吗?真不像话!”
“怪我喽,谁让老天下这么大的雪,路这么滑呀!”
……
两个人越吵越凶,争吵声很快引来了很多围观者。人们议论纷纷,有的在看热闹,有的在劝架,还有的在拨打报警电话。人越聚越多,把路都堵塞了。我想,现在正是上班高峰期,他俩在这儿争吵,既妨碍了交通秩序又不安全,想到这里,我冲着他们喊道:“你们别吵了。看,都挡住大家上班的路了。”可吵架的两个人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吵个不停,围观的人们纷纷摇头叹息。
正在这时,一位警察叔叔挤进了人群。他高声制止说:“别吵了!”嘿,这一声真灵,两个人立刻停止了争吵。
“警察同志,您给评评理……”两位小伙子抢着说。
“理当然要评,但不是现在。事故现场我刚刚已经看过了,两辆车子撞得都很轻,责任也很清楚,现在正值上班高峰,你们完全可以将车子移到路边安全的地方协商处理,而不是在这里相互指责,妨碍交通,耽误大家伙上班嘛!再说了,遇上这样的天气,作为司机,你们应该互相谅解,如果人人都为一点小事而争吵,社会还不乱了套……”
两位小伙子羞红了脸,围观的人群则纷纷为警察叔叔的处理叫起了好,点起了赞。我对警察叔叔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两个小伙子握手离开,人群也渐渐散去,交通又畅通无阻了。我继续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心里不停地想:如果执法人员在处理矛盾和纠纷时都能像刚才的那位警察叔叔一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有什么样的矛盾和纠纷化解不了呢?
【改后再看】
对照原文和修改稿,修改后的作文明显流畅生动了许多。习作始终将“我”融入到情境之中,从路滑“我”摔跤写起,为下文事故的发生作铺垫。文中大量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将整个事件描写得生动真实。尤其是对警察叔叔处理事故时的语言描写和“我”以及周围群众对处理结果的反应尤其生动,令人印象深刻。结尾的议论突出了小作者的写作目的,使习作得到了升华。
记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一天早上,我匆匆起床,洗完脸,吃过早饭后,背上书包去上学。(开头像记流水账,缺乏吸引力,且所写的这些内容和后面发生的事情关系不大,可以适当删减)我走着走着,忽然,从那边很快地开过来一辆小轿车,“嘭”的一声撞在这边的一辆小轿车上。(事故的发生缺乏惊险场面的描写,对事故发生的双方叙述得也很模糊,“这边”“那边”指代不明)从车上下来了两个人,他们互不相让,吵个没完。(应交代清楚从哪辆车上下来的人?下来的是什么人?)最后,(“最后”用词不当,如果是“最后”就不会有后面的内容了,应改为“后来”)他们吵着吵着竟然动起手来,引来很多路人围观。(对自己和路人的围观可以从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适当描写,以增强事件的真实性和习作的生动性)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说:“你从那边开过来,没看见我的车吗?真不像话!”(“一个人”指代不明)那个撞车的人(是“撞别人车”的人,还是“被撞车的人”呢?)说:“怪我喽,谁让天下这么大的雪,路这么滑呀!”(吵架的情景是本文的一个看点,但是显然写得太过简单。既然會引来那么多围观者,而且双方都“动手”了,那这架一定吵得很激烈,如果不进行细致的描写如何能打动人呢?)我忍不住想上前去劝说他俩不要在路上吵,在路上吵影响交通多不好呀!(应该多突出“我”的参与,可以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更多地把自己融入到情境之中去)我正在为难时,来了一个警察,他钻进人群中,(称呼警察用“一个”不够尊重,应改为“一位”,并且在后面加上“叔叔”二字,“钻”不如改为“挤”更恰当)把他俩说服了。(警察叔叔说服教育事故双方的过程应该详细描写,也可以运用侧面描写,如“我”的想法、围观人群的反应等来突出警察叔叔的说服效果)他们互相原谅了对方。(应适当对当事人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进行一下描写)这时,人群散了,我也上学去了。(结尾索然无味,应该用议论的方式发表一下自己对整个事件的看法,以使习作变得富有教育意义。)
【名师处方】
读罢这篇习作,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小作者的选材还是很不错的,能够选择自己上学路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写,并且能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这一点难能可贵。但是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习作存在不少问题,归纳为三点:
1.没有紧扣主题。习作题目要求记叙“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因此在写作时应该紧扣“亲身经历”这一主题,让自己入情入境。可是纵观全文,小作者几乎没有把“我”摆进去,交代的大都是别人的事。而“我”仅是事情的旁观者和叙述人,“经历”二字无从落实,因而习作也就偏了题,写成了“我亲眼看到的一件事”了。
2.观点模糊,重点不够突出。小作者在交代事件时对发生车祸后双方的争吵和警察的调解平均用力,以致重点不够突出,也就导致了读者很难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到底是批评吵架这种不文明行为,还是赞扬警察善于调解纠纷、维持社会秩序呢?因此应该在叙事时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做到观点鲜明。
3.描写不生动。整篇习作平铺直叙,毫无波澜,内容单薄,缺少具体细节的生动描写,读后给人以空洞之感,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从格式上来说,小作者一段到底,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病文出院】
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山东邹平县广田小学
四·1班 孙贝贝
“这鬼路,真难走!”我一边抱怨,一边小心翼翼地走在雪后的马路上。尽管这样,一不留神我还是滑了一跤,重重地跌坐在了马路上。我刚爬起来,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回头一看,只见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正闪着双闪驶来,我急忙躲到一边。突然,“嘭”的一声巨响,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那辆刚刚从我身边经过的白色小轿车,因为侧滑与迎面而来的一辆黑色轿车撞到一起了。
白色轿车上下来一个小伙子,怒气冲冲地对着黑色轿车的司机吼道:“你没长眼睛啊?”黑色轿车上也下来一个小伙子,一听这话立刻回击:“怎么怨我,好好的你为什么往我车上撞?”
“谁往你车上撞了?是你不知道让路。”
“你从那边开过来,没看见我走得好好的吗?真不像话!”
“怪我喽,谁让老天下这么大的雪,路这么滑呀!”
……
两个人越吵越凶,争吵声很快引来了很多围观者。人们议论纷纷,有的在看热闹,有的在劝架,还有的在拨打报警电话。人越聚越多,把路都堵塞了。我想,现在正是上班高峰期,他俩在这儿争吵,既妨碍了交通秩序又不安全,想到这里,我冲着他们喊道:“你们别吵了。看,都挡住大家上班的路了。”可吵架的两个人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吵个不停,围观的人们纷纷摇头叹息。
正在这时,一位警察叔叔挤进了人群。他高声制止说:“别吵了!”嘿,这一声真灵,两个人立刻停止了争吵。
“警察同志,您给评评理……”两位小伙子抢着说。
“理当然要评,但不是现在。事故现场我刚刚已经看过了,两辆车子撞得都很轻,责任也很清楚,现在正值上班高峰,你们完全可以将车子移到路边安全的地方协商处理,而不是在这里相互指责,妨碍交通,耽误大家伙上班嘛!再说了,遇上这样的天气,作为司机,你们应该互相谅解,如果人人都为一点小事而争吵,社会还不乱了套……”
两位小伙子羞红了脸,围观的人群则纷纷为警察叔叔的处理叫起了好,点起了赞。我对警察叔叔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两个小伙子握手离开,人群也渐渐散去,交通又畅通无阻了。我继续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心里不停地想:如果执法人员在处理矛盾和纠纷时都能像刚才的那位警察叔叔一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有什么样的矛盾和纠纷化解不了呢?
【改后再看】
对照原文和修改稿,修改后的作文明显流畅生动了许多。习作始终将“我”融入到情境之中,从路滑“我”摔跤写起,为下文事故的发生作铺垫。文中大量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将整个事件描写得生动真实。尤其是对警察叔叔处理事故时的语言描写和“我”以及周围群众对处理结果的反应尤其生动,令人印象深刻。结尾的议论突出了小作者的写作目的,使习作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