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提升学生体能两策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改善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效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客观条件。体育教学环境不仅包括硬件环境,如,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等,还包括软件环境,如,教师的素质与技能、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选择、教材的选择等。不管是软件环境还是硬件环境都对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这两个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练习环境。
  1.“改造”硬环境。随着近几年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学校的硬环境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要,但从教学角度来看,还不足以吸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需要体育教师有创造性地对现有器材和场地进行“改造”。在场地器材上下足工夫,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才能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体质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能储备。如,在收腹举腿练习中,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增强团队的配合,笔者将5名学生分为1小组,每个小组一根竹竿,要求每名学生用双脚夹住竹竿,大家喊口令的同时一起做动作,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见下图)。若出现懈怠现象,教师可立刻组织比赛,气氛会再次活跃起来。
  2.优化软环境。体育教师大多凭着在学校时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属于经验型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体育教师一定要向学习型教师转化,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新观念,进而充实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在教学中,对于课堂的即时生成的判断和处理都体现着一名教师的教育机智。如,笔者在一次执教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进行腹肌练习时,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不高,练习气氛很沉闷,笔者急中生智,抛开了原有的学练设计,将5名学生分成1组,利用学习跳高的横杆设计了腹肌练习的团体赛,做得又齐又多的组即为胜者。选择此方法后,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数数声此起彼伏,做得慢的学生也为了团体荣誉努力跟着团队的节奏做。
  二、优化学练设计与实施
  体能练习既累又枯燥,只有通过教师的巧妙设计,让体能练习游戏化、竞赛化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因此,学练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特别是年龄偏小的学生,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将练习内容娱乐化的方式会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1.借鉴“情境式教学”。所谓情境式教学其实就是借助故事情节、多媒体、图像或者音乐进行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特征制订的,拥有较强的针对性,根据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体能练习时,体育教师可以将枯燥的体能训练设计成有“情境”的活动,学生会乐此不疲。如,将耐力跑练习与障碍跑练习结合起来,加上一些比赛的因素,学生在反复、不间断的跳跃、攀爬、加速跑等活动中完成耐力训练。
  2.潜心学情分析。由于每名學生的体能、个性以及自身身体素质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按体能进行分组或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立不同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如,在“课课练”中进行俯卧撑的练习,不能全班学生一个要求、一个目标,而是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能力高的学生要进行俯卧撑击掌,能力稍欠缺的就做手放高处的俯卧撑甚至做立卧撑。设置不同的达成目标,给予“差生”更多赞许和肯定的掌声,让他们树立自信,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平台上努力提高体能。
  —刘新军(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天福山中学,264411);王永(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泽头中学,264400)整理
其他文献
一、本届活动与前几届相比有哪些创新点?  于素梅: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展示,每届都有不同的特点。总体来看,本届活动比较突出的方面:一是大部分课都增加了体能课课练。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即体能课课练的准确性问题,有了体能练习,那它的内容和方式是否适合?是否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又是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等等。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体育教师已经可以熟练地将信息
水平二的学生在经过一、二年级体育课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有了合作的技术基础,在意识上来说也能更好地与人交流,但是对于如何与同学进行合作还是一件很抽象的事情,需要教师通过引导来让合作变得更加具化实际,使之了解合作的意义,从而真正更好地参与到团队合作中去。体育课堂评价就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好课堂评价的契机,把握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时机。  一、口头评价与即时评价
“猜丁壳”也叫“石头、剪刀、布”,是一种常见的、经典的游戏。一般的“石头、剪刀、布”游戏都是用手玩。此处的游戏中笔者将手换成脚,用脚进行游戏。此外,将扑克牌作为道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游戏规则:跳起落地时双脚并拢是石头,双脚左右分开时是布,双脚前后开立是剪刀。游戏过程中,要求学生喊口令的时候双脚跳起,在喊到“布”的时候双脚落地做出动作(见图1),然后进行判别。  游戏场地设置:游戏场地分为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注重游戏活动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随着当前教学内容的不断改变,教师在幼儿园教学当中应该积极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在课程当中适当加入游戏环节,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能促使每一位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由于幼儿在这一阶段尚处于心理发展过程,游戏环节可以建立教师和幼儿间的信任感,对于今后的课程教学带来更好的促进作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相关含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通常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为此,在“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笔者积极探索“实习场”理论,基于主题活动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能力。  记录在主题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但可以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孩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遵守运动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规则意识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保证学生课堂教学安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制订运动规则,奠定学生运动规则意识基础  教学中的教学比赛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而组织的,旨在增强学生体能或强化主教材内容的学习,这些比赛没有现成的运动规则可以参照,但这更需要教师重视运动规则的制订。这既利于教学比赛的开展,又能
2017年5月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组、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安全教育全员运动会暨“全国校园安全公益宣教行”活动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举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巡视员郑增仪,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编委总裁助理李远,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北京市“高参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甘北林,北京师范大学“高
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分析与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形成的贯穿教学各个环节的一种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主线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切实领会方法与技能、感悟体育品德。那么,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高中课堂教学主线该如何设计呢?  一、体育课堂教学主线的设计要素  教学主线是课堂教学的纲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它能使教学程序科学合理,教学环节层层相扣,教学
一、体育教学分组中常见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减少分组讨论或避免调队浪费时间,以增加练习时间和密度,往往简单地将相近的2名或几名学生或某1排、某1列划为1组。这样表面看上去似乎可以使课堂更加规范、更有效果,但实际上会带来以下2个问题。  1.学生存在运动技能上的差距,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学生间的运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在模块化教学中,选修同一运动项目的学生,运动技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
2017年7月21日-25日,第三届中英大学生体育文艺周在珠海举行。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次活动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承办。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薛彦青、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党委书记耿向东、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英国文化协会)中国区教育推广和体育主任齐琦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