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西普对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影像学及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依那西普较柳氮磺吡啶治疗AS前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影像学及血清骨保护素/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的变化。

方法

平均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2组:依那西普治疗组30例和柳氮磺吡啶治疗组27例(脱落3例),疗程均为24周。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患者BASDAI和急性期反应物水平;血清骨钙素、β-胶原降解产物(CTX)、RANKL及骨保护素的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DEXA)测定治疗前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并对治疗前后的骶髂关节、髋关节X线影像进行Bath AS放射学评分(BASRI)。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治疗24周后,依那西普组患者外周关节肿痛数(0.7±1.2)、BASDAI(2.9±1.1)、CRP[(1.8±0.9)mg/L]、ESR[(8±4)mm/1 h]、CTX[(0.18±0.07)ng/ml]、RANKL[(3.3±2.8)pg/ml]均较治疗前[(3.1±1.4)、(6.5±1.1)、(28±20)mg/L、(55±33)mm/1 h、(0.27±0.11)ng/ml、(6.7±2.9)pg/ml]明显下降(t=3.887,7.642,6.809,7.264,3.639,6.248;P均<0.05),而骨钙素[(17.1±2.1)ng/ml,(23.1±2.3)ng/ml]、骨保护素[(542±132)pg/ml,(656±82)pg/ml]、OPG/RANKL(142±197,338±229)明显增高(t=3.639,7.159,5.359;P均<0.05)。柳氮磺吡啶组外周关节肿痛数(0.9±1.2)、CRP[(7.8±3.8)mg/L]、ESR[(28±14)mm/1 h]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092,3.314,3.398;P均<0.05),而BASDAI、骨钙素、CTX、骨保护素、RANKL、OPG/RANKL较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周后,依那西普组较柳氮磺吡啶组BASDAI、CRP、ESR、CTX、RANKL明显下降,骨钙素、骨保护素、OPG/RANKL明显升高(P均<0.05)。骨密度及影像BASRI评分:60例AS患者骨质疏松者10例(17%),骨量减少者16例(27%)。AS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值与病程、ESR、CRP均相关(P<0.05)。2组(57例)间及治疗前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值、骶髂关节评分(BASRI-SIJ)、髋关节评分(BASRI-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那西普组患者(30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与BASDAI、RANKL呈负相关(r=-0.432,-0.697,-0.522,-0.467;P均< 0.05),与骨保护素、OPG/RANKL呈正相关(r=0.318、0.392、0.236、0.370,P均<0.05)。

结论

AS患者继发骨质疏松并不少见;依那西普治疗较柳氮磺吡啶可显著改善AS疾病活动度,调节骨代谢及骨保护素系统。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了解社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社区医院规范化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的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家庭病床、门诊就诊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面对面随访300例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询问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每日食盐摄入量、伴随疾病)、病因、半年内是否有急性心衰发作以
目的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和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肌电图室检查的306例D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304例、1型糖尿病2例,平均年龄64.1岁,病程1周~31年。分析其神经传导、F波、皮肤交感反应(SSR)的异常特点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①神经传导异常下肢重于上肢,感觉传导无波形率以胫神经最高[56.9%(174/306)
外排运转蛋白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全身组织器官的细胞膜转运蛋白,它可以将进入细胞内的外源性物质,包括药物等转运出细胞外,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该蛋白亦分布于角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等眼部组织,每种转运蛋白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异性底物及抑制剂。外排转运蛋白通过其对药物的外排转运功能影响不同给药途径中药物在眼内的利用和分布。深入研究外排运转蛋白药物的吸收和分布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或丧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一种在氧化应激及炎症相关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氧化还原敏感转录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rf2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Nrf2通路在糖尿病、DR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副肿瘤性视网膜病变(PR)是一种少见的副肿瘤综合征,因肿瘤表达异常抗原,产生自身抗体与视网膜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导致病变。PR包括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CAR)、黑色素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MAR)及双侧弥漫性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BDUMP)。目前发现多种导致CAR的自身抗体,如抗恢复蛋白(recoverin)抗体、抗α烯醇化酶抗体及抗转导蛋白-α(transducin-α)抗体等,可以与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骨折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天津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有创伤骨科住院患者发生DVT的病历进行回顾性查阅分析,详细记录每个病历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骨折部位、受伤机制、DVT发生时间、合并症等情况,对所有数据汇总,按照不同部位骨折分类,计算DVT总体发生情况及不同部位骨折DVT发生率。结果4年间创伤骨科共
目的探讨Magerl技术治疗儿童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14年9月收治儿童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63例,其中16例行后路经寰枢椎侧块关节UCSS空心螺钉固定(Magerl技术)、植骨融合术,男9例,女7例;年龄8~14岁,平均(11±2.3)岁。寰枢关节旋转脱位按Fielding分型:Ⅱ型10例,Ⅲ型6例。其中1例(6.3%)单纯表现为头晕,11例(68.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骶骨骨折合并腰骶结合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采用髂腰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髂腰内固定治疗38例不稳定型骶骨骨折合并腰骶结合部损伤患者资料,男24例,女14例;年龄18~57岁,平均37.2岁;其中30例为多发伤患者,合并胸腹、头部、软组织、肌肉骨骼系统以及神经损伤。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Ⅱ型25例,Ⅲ型13例。腰骶结合部损伤按Isler及O
目的探讨RA患者血清中期因子(MK)与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RA患者(活动期32例和非活动期28例)和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K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检测R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17+CD4+ T细胞(Th17细胞)与CD25+CD4+Foxp3+ T细胞(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RT-PCR检测调节性T
目的探讨男性APS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男性APS患者33例,选择同时期住院女性APS患者114例作为对照进行分析。并且在女性患者中,选择以血栓为主要表现的68例患者再次与男性APS患者进行比较,探讨男性APS患者的血栓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特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3例男性患者中,原发性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