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性恶性胃素瘤的新疗法

来源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yue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的单一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黑素瘤诱导缓解期很短,而且只有极少数病例治愈。为了提高疗效,必须寻找新的疗法。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干扰素单一疗法、细胞因子联合疗法(包括干扰素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外源性免疫疗法和白细胞介素的应用、体液免疫疗法(单克隆抗体)和特异性免疫疗法(如同种异体肿瘤溶解物的应用)。并对上述诸疗法的疗效、作用机制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采集上海市城区和郊区2个典型站位的大气颗粒物样品,以二氯甲烷作萃取溶剂,采用索氏抽提法萃取分离吸附在颗粒物表面的稳定自由基,并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 ESR)分析测定其种
<正>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LSA)临床上少见,多见于成年女性,皮损好发于外阴部。近年来报告儿童发生 LSA 并不少见,Chalmers 报告在100例因包皮疾病而作选择性环切的男孩中,有14
IL-2的生化和免疫学特性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细胞因子,过去称T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分子量为15kD的糖蛋白,由133种氨基酸组成,是由激活的T_H细胞产生.在体外,它能促使经
本文介绍了一些非免疫抑制的免疫调节剂(法),在“经典的”免疫刺激和调节中,列举了来源于细菌或真菌的免疫刺激剂(弗氏完全佐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细菌性核糖体),合成免疫
本文就皮肤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免疫组化表型、抗原受体基因重组以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改变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讨论了这些变化对于皮肤淋巴增生性疾病的细胞起源、诊断、鉴别诊
许多核维甲酸受体的c-DNAs编码已被克隆化。这些受体是类固醇/甲状腺受体总族(super family)的成员,人们认为它们的作用与能诱发配体的转移激活因子相同。维甲酸导致受体构型改变,受体与DNA结合,使特异
近年来研究证实有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存在于皮肤内,它们具有调节小汗腺分泌、促组胺释放、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影响皮肤血管活性等多种功能.在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正> 1952年,Sulzberger首次发现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皮肤病有效以后,这类药物很快的发展起来,并不断合成新的强效制剂,诸如近期合成倍他米松-2-丙酸酯(diprosone)、氯倍
<正> 1975年Rheinwald 等首次报告体外培养人体表皮角朊细胞(KC)获得成功。随着培养技术的改进,这一重要的实验模型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皮肤病学研究,从而对KC的生物学、某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