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海德格尔看来,当代的人道主义观点不言自明地即指一种形而上学思考方式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种看法不仅没有真正思考人,反而阻碍了真正理解人的可能性。如果要真正恢复人的尊严,反倒要摆脱这种形而上学的思考方式,直面存在本身。因而,海德格尔建议不需要恢复一种人道主义的观点。
[关键词]人道主义 存在 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其实并没有自己的人道主义的学说或者观点,他不愿使用“人道主义”这个词来指涉他自己思想中的任何内容。因为海德格尔时代的人道主义,是一种关于人这种存在者的伦理学。而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不应该是与其他存在者一样并列并行的另一种存在者,无论这种存在者是高贵还是低贱;人应该是存在的看护者。于此看来,就不应该再过于强调“人道主义”这种观念,人既然不能再以形而上学的眼光被看作是众存在者中的一种存在者,那也就不能再重新试图主张一种新的人道主义,一种关于人这种存在者的伦理学,或者政治学。不过,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这篇文章中,海德格尔也承认说,他所思考的东西,才能真正恢复人的尊严,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但是“如果我们决心保持一种‘人道主义’一词的话,那么,‘人道主义’一词现在就意味着:人之本质对存在之真理来说是本质性的。而且据此看来,关键恰恰不在于人,不在于仅仅作为人的人。我们就是这样来思一种奇特的‘人道主义’的。这个词就成了一个文不对题的名称了。”
海德格尔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肯定了波弗勒试图恢复“人道主义”一词意义的作为,但海德格尔反对让·波弗勒通过恢复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来恢复人的尊严。“是否有此必要呢?莫非所有这一类的名称所造成的灾难还不够明显么?人们固然已久不信各种‘主义’了。但“公共意见始终要求新的‘主义’。”
我们可以试着来分析一下,海德格尔在“人道主义” 名义下所做的是什么。在海德格尔看来,西方思想自柏拉图至尼采两千多年以来,一直走的是形而上学的路径。形而上学即是关于存在者的学说,或者是说关于在场者的学说。存在者无所不包,凡是在场者都是存在者,人是存在者,猫是存在者,树木是存在者,花朵是存在者等等。因为形而上学是关于存在者的学说,而不是关于人的学说,在形而上学中人也成为了与树木、花朵、猫等并列的一般的存在者。另一方面,形而上学虽然是关于存在者的学说,但是它追问的却也包括最高的存在者,最抽象的存在者,第一存在者。实际上,最高的存在者之所以被称为最高的,正因为其是支撑一般存在者存在的基础,即一般存在者的本质。柏拉图主义就是在追问第一理念是什么。在海德格尔看来,所有的形而上学都是柏拉图主义,都是柏拉图主义的学说。因而在西方思想中,所有的关于人的学说,关于人的伦理学,关于人道的主义即人道主义都是由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生长衍化出来的。尽管这些生长衍化出来的学科与原初柏拉图主义会有所不同。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任何一种人道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
在柏拉图看来,世界有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之分,作为具体的存在者的人分有人的理念。而人的理念又分有比这种理念更高的理念。人们常说,西方的思想总是有主客二分的特征,但主客二分只能说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特征,不能说是古代哲学与中世纪神学与现代哲学的特征。柏拉图在追问最高存在者,第一存在者,即是最高的理念。中世纪神学也是同样是在追问最高的存在者,第一存在者,但这里的最高存在者,第一存在者同时又是最高神圣者,最伟大者,即是神,三位一体的神。这时的人道主义即是神学下的人道主义,神学下的伦理学。自宗教改革起,作为一类存在者的人的地位就被大大提高了,神不再高高在上,神可以居住在由人的身体所包裹的心中。当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等人主张为了世俗的目的,可以暂时抛弃由神所规定的道德准则时,世俗世界以及世俗世界中的人的地位再次被提高。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实则针对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尚未经验到人的本质尊严,并且还阻止去对人的本质进行思索,把由上代传承下来的东西,作为不言自明的基础而直接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完全自由的。这种把人看做是完全自由的人道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人作为这个世界上的统治者,既无任何必然要遵守的规则,那就可以无法无天。海德格尔实则是不赞同再使用“人道主义”这个词的。因为“任何一种人道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而他的工作则是要克服形而上学。因为形而上学即是哲学,而不是思想,形而上学一直没有对存在进行思考,没有对本有、澄明,如其所是地绽出进行思考。它遗忘了存在,因而也遗忘了人的本质,它把人看作是存在者,抑或高贵抑或贬低,而没有看到人是存在/本有的守护者,人是存在/本有的近邻。
因为,人是存在的看护者,唯当人以清澈之思,唯当人以质朴之情去追寻存在,人才能看到存在;唯当人逗留于清澈之思,唯当人逗留于质朴之情中,人才能守护存在。然而,也正因为人能看护存在,人才能遗忘存在;人能因看护存在而高贵,人才能因遗忘存在而低贱。人看护了存在,人才能看护自身;人遗忘了存在,人也就遗忘了自身。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路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3]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4]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作者简介:陈明宽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外国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德格尔哲学、政治哲学。
[关键词]人道主义 存在 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其实并没有自己的人道主义的学说或者观点,他不愿使用“人道主义”这个词来指涉他自己思想中的任何内容。因为海德格尔时代的人道主义,是一种关于人这种存在者的伦理学。而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不应该是与其他存在者一样并列并行的另一种存在者,无论这种存在者是高贵还是低贱;人应该是存在的看护者。于此看来,就不应该再过于强调“人道主义”这种观念,人既然不能再以形而上学的眼光被看作是众存在者中的一种存在者,那也就不能再重新试图主张一种新的人道主义,一种关于人这种存在者的伦理学,或者政治学。不过,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这篇文章中,海德格尔也承认说,他所思考的东西,才能真正恢复人的尊严,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但是“如果我们决心保持一种‘人道主义’一词的话,那么,‘人道主义’一词现在就意味着:人之本质对存在之真理来说是本质性的。而且据此看来,关键恰恰不在于人,不在于仅仅作为人的人。我们就是这样来思一种奇特的‘人道主义’的。这个词就成了一个文不对题的名称了。”
海德格尔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肯定了波弗勒试图恢复“人道主义”一词意义的作为,但海德格尔反对让·波弗勒通过恢复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来恢复人的尊严。“是否有此必要呢?莫非所有这一类的名称所造成的灾难还不够明显么?人们固然已久不信各种‘主义’了。但“公共意见始终要求新的‘主义’。”
我们可以试着来分析一下,海德格尔在“人道主义” 名义下所做的是什么。在海德格尔看来,西方思想自柏拉图至尼采两千多年以来,一直走的是形而上学的路径。形而上学即是关于存在者的学说,或者是说关于在场者的学说。存在者无所不包,凡是在场者都是存在者,人是存在者,猫是存在者,树木是存在者,花朵是存在者等等。因为形而上学是关于存在者的学说,而不是关于人的学说,在形而上学中人也成为了与树木、花朵、猫等并列的一般的存在者。另一方面,形而上学虽然是关于存在者的学说,但是它追问的却也包括最高的存在者,最抽象的存在者,第一存在者。实际上,最高的存在者之所以被称为最高的,正因为其是支撑一般存在者存在的基础,即一般存在者的本质。柏拉图主义就是在追问第一理念是什么。在海德格尔看来,所有的形而上学都是柏拉图主义,都是柏拉图主义的学说。因而在西方思想中,所有的关于人的学说,关于人的伦理学,关于人道的主义即人道主义都是由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生长衍化出来的。尽管这些生长衍化出来的学科与原初柏拉图主义会有所不同。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任何一种人道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
在柏拉图看来,世界有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之分,作为具体的存在者的人分有人的理念。而人的理念又分有比这种理念更高的理念。人们常说,西方的思想总是有主客二分的特征,但主客二分只能说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特征,不能说是古代哲学与中世纪神学与现代哲学的特征。柏拉图在追问最高存在者,第一存在者,即是最高的理念。中世纪神学也是同样是在追问最高的存在者,第一存在者,但这里的最高存在者,第一存在者同时又是最高神圣者,最伟大者,即是神,三位一体的神。这时的人道主义即是神学下的人道主义,神学下的伦理学。自宗教改革起,作为一类存在者的人的地位就被大大提高了,神不再高高在上,神可以居住在由人的身体所包裹的心中。当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等人主张为了世俗的目的,可以暂时抛弃由神所规定的道德准则时,世俗世界以及世俗世界中的人的地位再次被提高。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实则针对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尚未经验到人的本质尊严,并且还阻止去对人的本质进行思索,把由上代传承下来的东西,作为不言自明的基础而直接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完全自由的。这种把人看做是完全自由的人道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人作为这个世界上的统治者,既无任何必然要遵守的规则,那就可以无法无天。海德格尔实则是不赞同再使用“人道主义”这个词的。因为“任何一种人道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而他的工作则是要克服形而上学。因为形而上学即是哲学,而不是思想,形而上学一直没有对存在进行思考,没有对本有、澄明,如其所是地绽出进行思考。它遗忘了存在,因而也遗忘了人的本质,它把人看作是存在者,抑或高贵抑或贬低,而没有看到人是存在/本有的守护者,人是存在/本有的近邻。
因为,人是存在的看护者,唯当人以清澈之思,唯当人以质朴之情去追寻存在,人才能看到存在;唯当人逗留于清澈之思,唯当人逗留于质朴之情中,人才能守护存在。然而,也正因为人能看护存在,人才能遗忘存在;人能因看护存在而高贵,人才能因遗忘存在而低贱。人看护了存在,人才能看护自身;人遗忘了存在,人也就遗忘了自身。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路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3]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4]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作者简介:陈明宽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外国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德格尔哲学、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