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花垣县排料乡的让烈村有个边远的山寨叫牛角寨。寨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支书。
初见这位82岁的老支书,他正勾着腰扬起一把铁锹在铲砂石,旁边一个中年汉子说:“你看,老支书都到这把年纪了,我们都劝他莫来,他硬是要来,劝不住。”老支书一听直起腰接过话头说:“不是你们劝不住,是我坐不住,自个儿要来的。我们牛角寨3个村民小组.50多户人家,大家都日盼夜盼把寨路通户路硬化了,改善寨子的道路状况,方便大家的生产生活,好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县里、乡里为我们送来了‘一事一议’硬化道路的项目,我和大家一起干,我心里高兴。”
就在工地上,村民们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他的二三事。
老支书叫龙凤戈,上个世纪60年代入党,至今已有40多年的党龄了,在村里担任过近20年的支书,至今人们还敬称他“老支书。”20多年前,他从村支书的职位退了下来,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常对村里的新任支书和年轻党员说:“在共产党这个组织里,作为党员没有官民、贵贱、富穷、族别、城乡、任职不任职之分,是党员就应该听党的话跟党走,就应该不同于普通的老百姓,就应该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老支书退下之后,更加乐意忙于助人做好事。村里百姓邻里之间,婆媳之间、兄弟之间发生什么矛盾纠纷,老支书主动当起“义务调解员”,一次次上门调解,直到矛盾纠纷化解为止。
那年,县里出台一项惠民政策,凡是连续担任15年以上村主任村支书的,每年可领取600元生活补助。老支书任职18年,只是中间间断了5年。当时曾有人向他建议:“您就上报上去,时间过去了那么久,哪个会理得那么细。”他十分反感:“千万搞不得,间断就间断了,不该享受的莫享受,歪搞得来的钱用起来不光彩,不自在。”
村民们说:老支书年轻时就跟着他的老父亲学会了一个用草药专治风湿跌打损伤和医治耕牛的祖传秘方。不当支书后,他风里来雨里去,顶着炎炎酷暑,爬山涉水四处采药,在家里泡上了一大坛子的专治风湿跌打损伤的药酒,平时,村民们哪个用得上拿去就是。近些年来,出去打工的村民们回来过年,只要谁需要,老支书总会送上一小瓶,还语重心长对他们说:“大家在外奔波不容易,走到那里就把药酒带到哪里,碰上遇上的时候擦一擦就好了,方便。”
说到老支书为村民们医治耕牛的事,他的老伴说:只要一有人来请他去帮忙医治耕牛,不管是深更半夜,不论是近的远的,刮风下雨落雪落凌,他有请必去,有求必应,提起药包就走,连自己的命都不顾。记得有好几次,他本来身体就几天不舒服了,附近保靖、吉首的村民请他去治治得病的耕牛,看他那样子,我劝他别去,送他们几包药回去就行了。他黑着脸冲我说:你晓得什么,不到现场亲手摸一摸,看一看,怎么好下药?再说,牛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呀!治好一头牛,救了一家人。这么多年来,治好的牛连他自己都不晓得有多少头。
曾有人对他说:就凭您的医术和名声完全可以在集市摆摊或在县城开个诊所,说不定还可以发点小财。他回答说:“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多多用,钱少少用,把钱看得太重,人情就淡了,何况我还是一名老党员。”
村民们说:老支书老了,背驼了,走起路来要拄着拐杖,他仍然上山采药,外出治病,还带几个徒弟,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识药、采药、配药、看病,他常对徒弟们说:趁他还能走还能动,把他的医术学到手传承下去……
初见这位82岁的老支书,他正勾着腰扬起一把铁锹在铲砂石,旁边一个中年汉子说:“你看,老支书都到这把年纪了,我们都劝他莫来,他硬是要来,劝不住。”老支书一听直起腰接过话头说:“不是你们劝不住,是我坐不住,自个儿要来的。我们牛角寨3个村民小组.50多户人家,大家都日盼夜盼把寨路通户路硬化了,改善寨子的道路状况,方便大家的生产生活,好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县里、乡里为我们送来了‘一事一议’硬化道路的项目,我和大家一起干,我心里高兴。”
就在工地上,村民们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他的二三事。
老支书叫龙凤戈,上个世纪60年代入党,至今已有40多年的党龄了,在村里担任过近20年的支书,至今人们还敬称他“老支书。”20多年前,他从村支书的职位退了下来,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常对村里的新任支书和年轻党员说:“在共产党这个组织里,作为党员没有官民、贵贱、富穷、族别、城乡、任职不任职之分,是党员就应该听党的话跟党走,就应该不同于普通的老百姓,就应该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老支书退下之后,更加乐意忙于助人做好事。村里百姓邻里之间,婆媳之间、兄弟之间发生什么矛盾纠纷,老支书主动当起“义务调解员”,一次次上门调解,直到矛盾纠纷化解为止。
那年,县里出台一项惠民政策,凡是连续担任15年以上村主任村支书的,每年可领取600元生活补助。老支书任职18年,只是中间间断了5年。当时曾有人向他建议:“您就上报上去,时间过去了那么久,哪个会理得那么细。”他十分反感:“千万搞不得,间断就间断了,不该享受的莫享受,歪搞得来的钱用起来不光彩,不自在。”
村民们说:老支书年轻时就跟着他的老父亲学会了一个用草药专治风湿跌打损伤和医治耕牛的祖传秘方。不当支书后,他风里来雨里去,顶着炎炎酷暑,爬山涉水四处采药,在家里泡上了一大坛子的专治风湿跌打损伤的药酒,平时,村民们哪个用得上拿去就是。近些年来,出去打工的村民们回来过年,只要谁需要,老支书总会送上一小瓶,还语重心长对他们说:“大家在外奔波不容易,走到那里就把药酒带到哪里,碰上遇上的时候擦一擦就好了,方便。”
说到老支书为村民们医治耕牛的事,他的老伴说:只要一有人来请他去帮忙医治耕牛,不管是深更半夜,不论是近的远的,刮风下雨落雪落凌,他有请必去,有求必应,提起药包就走,连自己的命都不顾。记得有好几次,他本来身体就几天不舒服了,附近保靖、吉首的村民请他去治治得病的耕牛,看他那样子,我劝他别去,送他们几包药回去就行了。他黑着脸冲我说:你晓得什么,不到现场亲手摸一摸,看一看,怎么好下药?再说,牛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呀!治好一头牛,救了一家人。这么多年来,治好的牛连他自己都不晓得有多少头。
曾有人对他说:就凭您的医术和名声完全可以在集市摆摊或在县城开个诊所,说不定还可以发点小财。他回答说:“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多多用,钱少少用,把钱看得太重,人情就淡了,何况我还是一名老党员。”
村民们说:老支书老了,背驼了,走起路来要拄着拐杖,他仍然上山采药,外出治病,还带几个徒弟,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识药、采药、配药、看病,他常对徒弟们说:趁他还能走还能动,把他的医术学到手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