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劳的出走与无奈的回归r——吴虞在“五四”前后

来源 :关东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youmy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人的日常生活与日常交往,鉴于其特殊身份很容易与创作、学术研究等职业活动混在一起.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在普通人看来不过是没有意义的单调和重复,却能触动文人内心甚至引发其创作和学术研究冲动.就吴虞而言,他“五四”之前蛰伏于四川期间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与父亲的矛盾,对其产生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和付诸行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到北大后的日常生活、日常交往与教学、学术活动,也一直是相互影响、互为表里,最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促成他返回四川.他从冲出四川到回归四川的过程,就是他反抗传统思想和道德规范并最终无奈退缩的过程——尽管这种退缩并非完全倒退和投降.吴虞和鲁迅在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思想轨迹有较多相似,鲁迅终能从彷徨中走出并继续前行而吴虞不能,两人命运之异同值得深思.
其他文献
鲁迅的七律《题三义塔》是一首应日本友人西村真琴征请题咏的酬对诗,表达了两国人民必将世代友好的坚定信念,也传达了鲁迅渴望与弟弟周作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美好愿望.失
[摘 要]聂绀弩朋友圈中东北作家之多、交往时间之长、情谊之深,远甚于其他地区作家。东北作家带给聂绀弩写作的灵感源泉,聂绀弩的生命因东北作家而多姿多彩;而聂绀弩也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影响了东北作家的成长与创作。研究这种文学交游活动,有助于我们打开研究视野,从侧面了解作家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分析作家创作的动机;还可以作为研究东北作家群的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聂绀弩;东北作家群;交游;二萧;骆宾基
[摘 要]《狗·猫·鼠》作为《朝花夕拾》的首篇,呈现出过渡性和转型性的特征。其中的交互性令人叹服。在文体上,它是杂文化的散文,利用封套结构与互文结构全篇,辐射内外;在内容划分上,既有攻击现实,又有自我疗治,浑然合体;价值取向上,既有人兽之辨,同时又呈现出对人道主义的去与取的辩证,这的确是一篇佳作。  [关键词]《狗·猫·鼠》;交互性;文体;现实;回忆  [作者简介]朱崇科(1975-),男,哲学博
[摘 要]在文学观上,莫言和沈从文都坚持文学创作的人性原则,把作品的人性含量作为评价作品的重要标准,承认文学对社会人生有积极作用,强调深入生活、贴近人生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把个性化视为作品的生命力所在。与莫言对作家的社会地位和文学的功能持一种理性的看法相比,沈从文对此的评价更高也更为自信,沈从文强调文学的主要功能是对生命向上的引导,“生活”在莫言那里主要是指具体的世俗生活,在沈从文那里则指向抽象的
题记:  周作人生活的时代,宝卷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周作人一生写了大量文章,无一篇以宝卷为题,但周作人特别喜读宝卷,对宝卷给予很多正面评价,这极为难得。梳理周作人与宝卷的史料,对深入理解周作人一生思想来源及他对整个世界的评价多有帮助。周作人自认自己的学问是杂学,他多次介绍自己主要的知识来源,虽有不少关于人类学及民俗学的内容,但似乎没有专门提到宝卷对自己知识的影响。另外,周作人对宝卷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新青年》前身)创刊.以“知识”为资本,一代学问家以“舆论家”的身份起家.在经济困窘的情况下,陈独秀依靠创办刊物的“点子”所流布的“金字”
[摘 要]社区是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环境系统。本研究探讨在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有效增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感与自我效能感,持续优化社区服务路径并构建完善的社区老年心理服务体系。通过查阅中国知网、Webof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以“积极老龄化”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为关键词,检索2013年1月—2020年12月相关研究论文,发现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对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路径的研究尚有欠缺,存在国
小说写作虽是创作者个人情思在文本世界里的舒展,然而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仍不免受到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影响.20世纪中叶是中国当代小说话语转型的关键时期,新的政治话语开始逐
[摘 要]从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东北近现代文学发展历史角度,梳理了新时期对于东北沦陷区文学研究的进展,在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借鉴与突破,以及研究沦陷区文学与文化的学术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殖民化语境,对东北沦陷时期的话剧创作与演出进行了具体分析和阐论,指出东北沦陷区话剧既受到殖民化环境的限制,也在压迫中曲折生存和生产,一度出现大批话剧团体和较大的剧团,以及专门的话剧作家和新的话剧形式。沦陷区话剧具有
[摘 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对于民生建设、全面建設小康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采用差异系数和生均资源对比,对2009年到2018年东北三省义务教育资源的生均配置进行分析,试从三个维度评价东北三省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根据数据分析,东北三省十年来教育资源配置总量有显著发展,但是因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导致的教育失衡问题亟待解决。此研究可以发现教育资源省际分布的差异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