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su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努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建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在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诚然,该制度中也存在政策体系不健全、民族骨干队伍较为薄弱等问题。文章在明确这一制度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监督机制、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力图为对这一论题的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政策;民族团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国情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和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谓制度,是指稳定的、受到尊重和不断重现的行为模式。”这一制度是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它是根据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赋予相应的自治权力,通过此点来实现对民族内部事务的管理。其核心就是聚居的少数民族在其居住区域内行使自治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成立六十多年来,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各少数民族地位平等、本民族人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要求,在加强民族团结、改善民族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巩固国防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区域自治这种制度安排,在将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转化为国家直接领导下的地方政权的同时,通过保留直接掌控这些政权的少数民族领袖和上层人士的政治地位的方式,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抵抗的情况下将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纳入到国家政权体系当中,摧毁了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抗衡中央政权的政治基础,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巩固和发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该制度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建立在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理念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和我们国家当下的实际情况还存有一定的问题,当今我们一直在倡导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那么如何在法治与政策的视角下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自治权,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法治建设相协调,进而在新时期继续发挥其积极功能,这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述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在世界范围来看,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中国共产党在经过积极探索之后,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最终确定了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制度。这是决定是建立在我党对我国的独特的历史发展、经济文化特点、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充分掌握的情况下做出的正确选择,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是切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自治制度。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它通过实现各民族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平等,从而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让少数民族人能自己当家作主,充分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综合发展,维护了祖国统一,同时又使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制度性的保障。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
  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政治制度中处于决定性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序言的开始就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基本政策和制度在我国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规范性文件——《共同纲领》和现行《宪法》(第4条)中都有所体现,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其法律地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妥善地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体系尚需健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来有关民族自治的政策体系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民族政策是建立在计划体制的大的历史背景之下的,時代性因素较为明显。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和完善之时,计划经济时期的民族经济政策和当今的经济发展已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依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指令性划拨失去了继续延续的空间,民族地区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自身贫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东西部的经济差距较大,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有所加大,这些都增加了原有一些民族政策的落实,面对上述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应积极应对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不断完善民族自治政策,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族干部队伍建设较为缓慢
  当前,在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大和政府中,担任了很多重要的领导岗位,在自治机关的其他组成人员中,也配备了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但在数量上上看,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与该民族占本区域的比例还比较低。在质量上,一是民族干部数量不足,知识结构差别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干部引导作用、模范作用的发挥;二是在民族干部中女干部的数量较低,当然这与各地方的历史、地位等因素相关,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队民族女性干部有所欠缺;三是骨干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比较单一,党务行政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专业技术人员;四是一些少数民族干部对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和地方性民族事务适应性有所欠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考虑到民族区域的特殊情况而设立的自治制度,但由于一些民族干部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对民族区域的特殊性、历史性掌握不够,进而致使相关制度不能很好落实。故此,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建设,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少数民族骨干的培养。只有具备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的发展,促进依法治国的建设。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监督机制亟需强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直为更好的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而不断的探索和创造社会条件以为其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多年来,我国先后进行了民族政策大检查等活动,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落实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在这方面也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行政监督较为缺乏,通常来说,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有关部门既是民族政策贯彻落实的执行者,与此同时,他们又是督促检查该项工作的执行者,这往往就导致民族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客观处理。此外,一些地方的党委和政府部门对人大和政协部门提出的合理批评或意见不予及时采纳,导致监督检查工作与贯彻执行工作各行其道,进一步影响我们相应部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难以实现。
  三、完善我国名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对策
  (一)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保障,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已有大批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众多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岗位上大有作为。在新的形势下,要深入研究培养民族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民族干部工作的规划和措施。同时,我们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完善干部队伍的结构,努力培养更多的适应民族地区建设需要的少数民族骨干人才。以“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为我们努力的方向,要把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努力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建设一支政治上跟党走、群众中有威望、工作上有实绩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障自治权的依法有效行使
  这种机制包括党内与党外两个主要的方面,期中党内监督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要途径,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各级组织是否真正的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否以人为本,是否正确地行使由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内容等,通过此点来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民族区域自治权法理基础:一是公平正义原则;二是平等自由原则;三是发展权原则。这就要求在注重党内监督的同时也应强化党外的监督力度,主要包括调动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及舆论监督等多方面监督行使的积极性,使各种监督力量形成合力,避免“運动员”与“裁判员”为一身的情况再次发生,确保法律规范能够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发展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统而不死,放而不乱”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划分所要努力做到,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党及国家的领导下而进行的,自治机关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享有一定的社会管理自主权和法律上的变通执行权于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积极行使自身享有的自治权,解决好民族区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完善的监督机制是自治权依法有效行使的重要保障。
  (三)继续强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理念
  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始终围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一中心,着眼于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着眼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紧密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消除反动势力的分裂祖国的不良企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精神,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事件,加强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落实,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和分裂活动,粉碎他们破坏祖国统一的阴谋,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大好局面。进一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任何时候都要正确把握维护国家统一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国家依法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民族自治地方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结语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是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当前,我们正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荣使命,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的严峻挑战,这就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的完善这一制度,这是保障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4).
  [2]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3] 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Z].2009.
  [4] 李允杰,丘昌泰.政策执行与评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人生有许多选择,凌峰选择了“漂泊”。  在这条路上,他失去许多,也得到许多,面对失与得,他都泰然处之、宠辱不惊、光明磊落。这义无反顾的拼搏精神源于内心深处的理念支撑——奉献 。  十几年前,当大陆观众首次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凌峰的时候,无不被他的幽默和风趣所吸引,尤其他的一曲《小丑》更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转眼间,我们已经跨入新世纪,许多明星承受不住岁月的无情和观众的挑剔,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自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区域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危害,并特别强调加大政府投入在解决区域收入分配差距中的作用以推进收入分配领域的社会公平。  关键词: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区域差距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之所以最终要消灭剥削和压迫,归根到底是为了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使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我国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的对象,运用地理学的空间分布结构的方式进行全面分析,对其整体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探讨,研究空间分布构成的原因及空间发展的形式,总结我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大致规律,并且为我国A级旅游资源的规划管理以及开发提供了具体的依据。  关键词: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  A级旅游景区作为全球的一种特殊的景观类型,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等级分类体系。它的创建及
期刊
摘 要: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白族民居面临着变迁和消失的危机,文章从多方面分析白族民居在现代化发展影响下的现状及变迁的原因,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的保护措施,以更好的保护和发展白族传统民居。  关键词:白族;民居;变迁;措施  白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时间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无不彰显着白族人民的智慧、勤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生活的改善 其中部分文化其原来的面貌已经被改变,甚至即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为例,通过描述蒙汉民族在文化风俗、社会交往、族际通婚方面的情况,分析了该旗蒙汉民族关系的现状,探讨了影响该地区蒙汉民族关系的因素。认为该地蒙汉民族在文化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差异较小,在农牧区的蒙古族和汉族居民之间的社会交往较密切,蒙汉通婚现象普遍存在。总体来看,蒙汉民族关系和谐、融洽,相互融合程度高。认为生计方式、居住格局、人口结构是影响该地蒙汉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  关
期刊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高中《旅游景观欣赏》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把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变为图、文、声、像的动态展示,让学生感知到哈尼梯田壮观景象及变化。在必要的知识和景观铺垫下,学生进行哈尼梯田的成因探究——有理有据,感悟和思考未来的发展——有感而发……,为课堂增添了新奇的动感、美感和感染力,同时拓展了学生思路,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关键词:旅游;景观欣赏
期刊
摘 要:新一轮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呼唤着洋溢爱心,富有创意,“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人性化地理课堂教学。而过去的传统教学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一味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新课标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
期刊
摘 要: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探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  医学是人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对生命的关怀。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教育,德育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医学生作为我国医学卫生战线的后备军和生力军,其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卫生行业整体道德水平。重视和加强医学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乃至整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深化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背景下采取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非常重大的课题。于是,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需要把人民币国际化这影响要素加入后,然后对其改革目的及具体方法的探索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我们知道面对这全球多变的经济形势,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的选择。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进程中,其面对的主要障碍有: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汇率制度不完善。文章将从
期刊
摘 要:学生教育管理作为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也具备了准公共管理的性质。文章结合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就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现实路径进行粗浅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高校管理;改革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在价值目标方面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学生本位”的理念,一切教育管理行为和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以实现学
期刊